家長心情煩躁忍不住體罰孩子,父母記住:孩子不是受氣包、出氣筒

2020-12-22 小天寶大玉兒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讓一些家長理所應當地認為,孩子不聽話不學習打一頓就好了。

而這種懲罰方式,往往也成了父母發洩自己情緒的藉口,教育目的沒有達到,可能還會傷害了孩子。在陝西就有一個8歲女孩被媽媽打了一巴掌後導致死亡的事例。

事情的起因是,一天女孩兒因為作業沒寫好,媽媽看了很生氣,就打了她的後腦勺,孩子哭了,媽媽也有些心疼,就給孩子拿喜歡的食物吃,可是隨後孩子頭暈猝死。

而死亡鑑定結果就是因為媽媽的這一巴掌,醫生表示:後腦勺被衝擊,前腦就會向前衝,碰到前面的骨頭,導致腦部組織受到損害。

發生這樣的事 ,實在令人痛心,很多時候,家長會覺得,孩子犯了錯誤,打幾下,就能讓孩子長長記性,並且覺得打的也是孩子安全的部位。

然而可是家長卻不知道,對於孩子來說,沒有絕對安全的事,而且打孩子的家長,往往也無法控制好自己的脾氣,更難控制下手的輕重。

孩子身體哪些部位決不能打?

一、孩子的後腦勺不能打。

儘管這位媽媽,並不覺得自己當時很用力,但是要知道孩子的頭部發育並未發育完善,受到撞擊後,輕則頭部毛細血管破裂,重則會引起顱內血腫,直接導致頭暈昏迷等。

所以,有人說」打頭部會變笨」,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另外,家長打孩後腦勺,也可能會震到孩子的呼吸中樞,讓孩子出現呼吸衰竭的併發症。

二、家長不要打孩子耳光。

疫情期間,一個叫瑞瑞的女孩,因為在家憋得慌,一直哭鬧想要出去玩,媽媽勸說幾次無果後,憤怒之下就打了孩子一巴掌,隨後孩子耳朵疼痛不止,送醫後孩子被診斷右耳鼓膜穿孔。

孩子的鼓膜非常脆弱,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根本承受不了外力。而且孩子太陽穴的眶內壁很薄,一旦家長錯手打到孩子太陽穴,就會在震蕩下造成傷害,嚴重地還會導致孩子失明。

三、孩子的臀部不能打。

比起其他幾種打孩子的方式,打屁股可以說是非常常見的了,大部分的家長都會覺得孩子的屁股肉多,也是安全的。

然而北京急救中心一知名急救專家,曾經分享了自己親眼所見的悲劇:

一天夜裡三點多,一個8歲左右的孩子趴在床上沒有了心跳、呼吸。當時孩子的屁股青紫,兩邊皮下出血,儘管全力搶救下,孩子還沒活過來。孩子的父親痛苦不已,說就是因為他打了孩子的屁股,自己也根本沒想到這麼嚴重。

這名專家也表示,因為屁股肌肉豐厚,一旦打得厲害,就會造成了肌細胞破裂,而釋放出的鉀離子和肌紅蛋白,分別會造成心臟停搏和急性腎功能衰竭。他說這和地震中傷員長時間被壓一旦解救就會死亡是一個道理。

也許很多家長認為自己並不會像這名父親一樣殘忍,可是打孩子時,家長大多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且在孩子亂動情況下,也容易錯打到孩子的腰部,造成孩子的脊椎受損。

有人說,打孩子是父母最無能的表現,其實倒不如說,家長在教育知識上的欠缺,他們並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是對的,如何用對的方法懲罰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父母應該如何避免責打孩子,正確教育孩子?

就像有人所說教育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而已。。

一、家長面對孩子時,要學會控制好情緒。

網上一位媽媽分享過這樣一件事:

她說有幾天,因為工作的事心情很低落,而且身體還不舒服,回到家後,孩子還纏著自己陪著玩。吃東西、喝奶、講故事,一件事接著一件事,自己突然很煩躁,於是找個理由打了孩子兩下,事後又很後悔,孩子真的很無辜。

有時候一些家長打孩子,並不是孩子犯了錯誤,而是因為家長本身情緒就不好。孩子成了家長發洩情緒的導火索而已。所以家長儘量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理性地教育孩子。

二、家長用彌補錯誤的方式,懲罰孩子。

以前看到一個媽媽說,在孩子第一次打翻牛奶時,還讓孩子觀察牛奶在地上形成了一個地圖,並且囑咐孩子下次小心,讓孩子自己打掃乾淨。

媽媽沒有因此發火,孩子卻受到了教育,其實對於一些年齡小的孩子,因為各方面還未發育完善,所以把水弄灑,把東西掉地上,都是很正常的事。

當孩子犯了這類錯誤,與其對孩子大聲責備或者體罰,不如讓孩子自己承受過失造成的後果,比如打掃乾淨,把弄亂的東西恢復原樣等。

讓孩子明白了錯誤產生的原因,也能夠讓孩子產生悔改的想法,避免孩子再犯同類錯誤。

三、用間接方式懲罰孩子。

好的教育一定是寬嚴並濟的。

孩子畢竟沒有成熟的思維,如果家長只是一味的寬容,孩子可能會對一些錯誤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所以對於孩子的錯誤,家長可以採取一些間接的懲罰手段,比如家長可以用限制娛樂時間、沒收喜歡的玩具等方式。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會明白有些錯誤不能輕易犯,而且可能還會讓自己失去一些喜歡的東西。

總之,不體罰孩子,並不是不懲罰孩子,只是家長儘量不要用傷害孩子身體的方式,來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即便家長掌握好了分寸,也要明確告訴孩子為什麼挨打,不要讓孩子白白受皮肉之苦。

其實當了父母,也是一種修行,因為孩子,家長的心態變得平穩;因為孩子,家長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當然為了孩子有更好的教育方式,家長更要無休止的學習。

孩子還有哪些部位不能打?家長還應該如何避免責打孩子?

相關焦點

  • 孩子太淘氣 家長忍不住想打孩子怎麼辦?
    說起來打孩子,估計有孩子的都打過孩子,也都後悔過。小孩子調皮是天性,尤其做錯事情以後,還不吸取教訓,還犯同樣的錯誤,那家長就會火冒三丈,忍不住揍他了。打孩子的目的也是讓他記著教訓,但父母打孩子的時候,心裡也是心疼的,所以打過才會後悔。現在的孩子都會用人權來保護自己了,所以現在不管家長和老師,都是以教育為主,給他們講道理,讓他們能知道錯誤的根源,以後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 孩子童言無忌,寶媽回答太機智,值得學習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都帶給孩子,很少有父母會揍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有時候讓父母特別生氣,的時候,就會採取這種極端的教育方式,只想把孩子「打服」,讓他們「聽話」。但讓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家長教育孩子,有時候「打」不一定都是壞事,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經常挨揍和從來沒挨過打的孩子,20年後有什麼區別。
  • 這個時代的孩子需要靠什麼來教育?你身邊還有體罰孩子的家長嗎?
    前幾天去參加家長會,在和家長們交流時,聽到一位家長說起,我家孩子不聽話,他爸前天打他了,打也不管用!聽到這句話時,我很詫異!我原以為,這個時代已經沒有人再體罰孩子了!而且是已經初三年級,十四歲的孩子!太意外!
  • 孩子哭鬧令人煩躁,家長先別發火,冷靜是處理孩子情緒發洩的關鍵
    剛開始只是一個孩子獨自哭泣,但過了一會兒,我聽到鄰居的聲音提高了幾分貝對孩子進行嚴厲斥責。結果,孩子的哭聲越來越大,小王責罵的聲音也越來越大。家長一看到孩子哭,就會感覺到十分煩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呵斥孩子,結果讓情況愈演愈烈,究其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呢?
  • 「孩子被體罰吐血」,信了嗎?
    文 | 張永群昨天,廣州一位家長在微博爆料老師體罰其女兒致吐血,這篇長博文附有多張圖片,沾滿「鮮血」的校服和孩子輸液的畫面讓大批網友直呼心疼
  • 為啥體罰學生就這麼不能容忍?父母的溺愛,難道還要讓老師延續麼
    雖然說,父母愛護子女,不希望子女受到傷害,這樣的心情我們都是理解的。但是就最近幾個月,父母和孩子待在一起,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感覺到要瘋狂了吧!很多人都被家裡的「小神獸」折磨得痛苦不堪。隨著逐漸開學,父母們都是非常暗自高興的。父母對於子女,或多或少,都有溺愛的成分,也是知道這樣不好,但是最終都下不了手,不忍心責罵孩子的。
  • 孩子學跳舞被令「觀摩」2小時 家長質疑老師體罰
    原標題:孩子學跳舞被令「觀摩」2小時 家長質疑老師體罰  「孩子去小熒星藝校學爵士舞,老師竟然讓他在教室幹坐2小時,看其他孩子練舞。」11月3日,在溫務工的汪先生向記者反映,認為「小熒星」老師的這一行為是「變相體罰」,使得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打擊,要求老師給出合理解釋。
  • 體罰是管教孩子最無效的方法,聽兒童心理教育專家王藍老師怎麼說
    許多父母在體罰孩子時,總認為自己的做法是在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希望將他們重新引到正道上來。可能孩子會變得「乖」一些,但父母看到的只是短期的效果,即體罰所期望達到的效果,而沒認識到這是一種自食苦果的行為。 體罰孩子會給孩子造成怎麼樣的心理影響?我們採訪了兒童心理教育專家王藍老師。
  • 孩子幼兒園常被欺負,和父母有很大關係,別把孩子養成「受氣包」
    因此,家長無法就掌握孩子的內心情況,無法及時進行引導,孩子感覺不到來自父母的支撐,就會缺乏自我認同感,變得沒有自信。父母的哪些帶養方式讓孩子經常被"欺負"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以後長成什麼樣子離不開父母的教育。當孩子經常被欺負的時候,我們家長應該反思,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 黃明昊被「老賴」媽媽送上熱搜:品牌方客服成了受氣筒
    這也是大家知道周震南、黃明昊的父母是「老賴」的時候,為什麼會頓時反感周震南以及黃明昊的原因了。周震南跟黃明昊能夠有出色的才華,肯定是離不開父母的錢財幫助。但父母的錢財從何而來呢?有可能就是來自於討債人那裡,因此討債人就會有一種「我出錢捧紅你兒子當明星,我自己卻要過苦日子」的強烈既視感。那麼周震南和黃明昊無辜嗎?被「老賴」父母帶上了熱搜,背負上不好的形象,確實是顯得很無辜,可作為「老賴」的兒子,這一切似乎又顯得不是很無辜了。
  • 當孩子被欺負時,父母該怎麼辦?
    1、孩子不會辨別是非父母替孩子出氣,會讓孩子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其實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的行為及語言交流並非像成人世界這樣複雜,而父母一出面,卻讓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了。問題的重點是,並不是所以孩子被「欺負」的背後,孩子就是無辜的、就是正確的。
  • 孩子一哭父母就煩躁?錯誤的帶娃觀念會毀了下一代,應該這樣做
    如果說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什麼事情最令我們感覺到煩躁的話,那肯定就是孩子哭了。因為孩子一哭就代表著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去教育孩子,尤其是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哭的時候,都會表現出一副無奈的樣子。劉女士最近在帶孩子的時候,就發現了一個這樣的問題。
  • 孩子突然哭鬧、煩躁,害羞又黏人,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家長別忽視!
    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跟自己最親近的人在一起,建立了一種很強烈的相互依賴關係。當有一天要離開熟悉的家人和環境,獨自一人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例如去幼兒園),可能會突然變得膽小、黏人、不安、煩躁,甚至哭鬧,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他們正在經歷分離焦慮。
  • 總是忍不住嘮叨孩子怎麼辦?學會這幾點,家長輕鬆告別嘮叨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總之就是,面對孩子的種種行為,閨蜜就忍不住嘮叨,還說孩子要是能省點心就好了。和閨蜜一樣,很多家長都不能避免嘮叨孩子。家長越嘮叨,孩子就越煩,不僅沒有起到督促的作用,反而影響了正常的親子關係。家長們,到底你們為什麼會嘮叨?怎樣才能告別嘮叨的教育方式呢?
  • 《結過一次了》:大姐才不是一個受氣包,該出手時就出手,漂亮!
    接下來,就是兩人要如何來隱瞞雙方家長,偷偷談戀愛了。大姐宋佳熙,曾經是女神級別的人物,因為離婚,生活給了她重重一擊。帶著兒子回到娘家生活。為了重新振作起來,她放下身段去服裝店當銷售人員,經常被店長欺負,她都忍下來了。但她不能忍的是離婚後,前夫對兒子的態度,一次又一次爽約,讓兒子流了不少眼淚。特別是兒子智勳期待的漢江露營泡湯後,難過得不接電話。
  • 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教養不是套路,而是父母的修行
    很多家長總是想應對孩子叛逆每個情景,特別想掌握一套正確的說法,並覺得只要父母話說對了,孩子就會聽,或者做法對了,孩子就肯說。良好的教養,不是說正確漂亮的話,不是企圖用各種套路方法改變孩子,更加不能是以「負責」、「為你好」之名去變相控制孩子。
  • 一個人帶孩子真的好累,心情特別煩躁,這樣怎麼辦?
    同樣的疲憊煩躁,同樣的感覺人生黯淡無光。焦慮得每天吃不下睡不好,動不動就想掉眼淚……雖然不至於抑鬱,但是女人的不易,當媽的難,感同身受。(其實千古以來,當母親都不容易)。現在雖然也還是一個人帶孩子,但是卻完全不同了。因為有了事業,有了更篤定的未來。對孩子的教育也完全胸有成竹,生活也過得充實快樂。以前的陰霾早就一掃而光。為什么女人會覺得一個人帶孩子這麼累呢?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扎痛了所有父母的心!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臺灣作家吳曉樂所著,現在已經改編為電視劇,以及網絡有聲讀物,作者吳曉樂是一個家庭教師,通過她的真實還原,講述了九個家庭教育孩子的故事,作為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可理解,但是孩子僅僅是個孩子,是個有自主思想的人,不是誰的作品,誰的功績。
  • 把孩子關小黑屋作為懲罰,不合格的家長究竟能有多糟糕?
    某平臺上,看到有家長說,孩子犯錯了,家長就把孩子關到小黑屋裡看恐怖片作為懲罰。末了,還在問大家,這樣的教育可能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一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那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話: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這種做法,還冠以「教育」的說法,也算是十分美化了吧。我覺得這只能算是單純地懲罰,不是教育。
  • 孩子叛逆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叛逆期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尤其是現在孩子們學習壓力這麼大,就更容易心情煩躁,如果家長不加以理解的話,就會導致孩子產生厭學的心理,甚至會提前進入叛逆期。尊重孩子不管孩子年齡多大,父母都要尊重孩子,給孩子足夠的選擇權和自主權。孩子喜歡的興趣愛好,只要不違法犯罪,即使父母不贊同,也不能用家長的威嚴扼殺;孩子的抽屜與隱私物品,如孩子喜歡的玩具或者是私人用品,父母在沒有得到孩子的允許下,千萬不能私自打開,更不能把它隨便送給其他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