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分析請下載直新聞APP
參與評論請在新浪微博@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
直新聞:對於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呼籲各國支持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世衛大會一事,你做何解讀?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其實,早在馬英九執政時期,臺灣就以「中華臺北」名義、以觀察員身份,連續八年出席過世衛大會。因此,蓬佩奧的這個呼籲,只不過是在「重複昨天的故事」,沒有碰觸中國大陸的政治底線,似乎也容易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大陸為什麼還要堅決反對?馬英九時期臺灣能夠做到的事情,到了蔡英文手上為什麼就不行了?一個是,馬英九與國民黨執政時期,臺當局是承認「九二共識」的,而蔡英文與民進黨當局則是公開拒絕「九二共識」的。這也就意味著,假如蔡英文當局受邀,「九二共識」的政治防線就被突破了,兩岸的政治基礎就被動搖了。第二,馬英九時期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世衛,是經過中國大陸點頭同意的,而這一次蔡英文當局卻完全避開了中國大陸,是由美方在幕後一手策劃和推動的。這也就意味著,臺灣的前途尤其是國際空間的拓展,決定權將不在大陸手上,而是在美國手上。臺灣將會因此而進一步抱緊美國的大腿。直新聞:國臺辦表示,美國力挺臺灣出席世衛大會,不是真正關注公共衛生問題,而是出於政治圖謀。對此,你又怎麼看?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相信,國臺辦的意思是,美方力挺臺灣出席世衛,真正的目的是在支持「臺獨」。不過我在這裡想提供另外一個觀察視角。我認為,美方這次之所以卯足了吃奶的力氣支持臺灣出席世衛大會,背後還暗含著中美兩種政治制度、兩種意識形態和兩套價值觀念的博弈。因為在這次防疫抗疫過程中,中國被很多人公認為成功的典範,美國則是失敗的典型。有人甚至認為,這背後顯示出的,是中國的舉國體制勝過了美國的分權制衡體制,是中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勝過了美國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是東方的集體主義勝過了西方的個人主義與自由主義。也就是說,繼2008年的美國金融海嘯之後,在這次新冠疫情中,華盛頓共識與北京共識之爭,再度浮上了臺面。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跟大陸經濟與人員交往異常密切但累計確診病例只有440宗,但同時又跟美國實行同樣的社會制度認同同樣價值觀念的臺灣,就被美國樹為了防疫抗疫成功的典範。美國力挺臺灣出席今年世衛大會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讓蔡英文當局有機會大講特講「臺灣抗疫成功的故事」,從而給整個西方社會給華盛頓共識注入一劑強心針,即實行西方制度的臺灣也能夠成功戰勝疫情。而蔡英文當局則可以借著這個機會,進一步擴大臺灣在西方國家中的影響力,爭取更多西方國家支持,以為將來搞「臺獨」建立一個「國際統一戰線」。直新聞:臺灣是否有資格出席世衛大會,還進一步引發了有關聯合國1971年2758號決議是否有效問題的爭議。對此,你又做何解讀?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想請大家注意的是,蔡英文當局主動挑起聯合國1971年2758號決議的有效性問題,認為這個決議只是解決了中國大陸自身代表權的問題,並不意味著中國大陸可以在國際場合尤其是在聯合國代表臺灣,這說明,他們的真正目的,不僅僅是要解決臺灣出席世衛大會的法律障礙問題,甚至也不僅僅是要解決臺灣加入世衛合法性的問題,而是要最終解決臺灣加入聯合國的問題,也就是要為「臺獨」掃清國際法上的障礙。
而大陸國臺辦的回應,則給出了一個臺灣地位的法理證據鏈條。第一,即《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在內的一系列國際法文件,明確了臺灣屬於中國的事實;第二,聯合國大會通過的2758號決議,則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也就是已經把臺灣給代表了;第三,這也就意味著,臺灣永遠不可能成為聯合國的成員,而不是聯合國成員的臺灣自然就沒有資格加入聯合國下屬機構也就是世衛組織。
值得注意的是,公然挑戰聯合國2758號決議的,僅僅是蔡英文當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並沒有跟著起鬨。這就說明,至少截止目前為止,美國在支持臺灣拓展所謂的國際空間上,還是留有分寸的,並沒有走到公開支持「法理臺獨」的地步。
WHO法律顧問華爾頓(Derek Walton)
直新聞:世衛法律顧問華爾頓稱,臺灣能否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今年的大會取決於194個會員國,世衛秘書處並沒有權力決定。對此,你又怎麼看?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認為,世衛組織法律顧問華爾頓的這一表態,不僅僅是重申了一個基本事實,而且透露了一個重要的政治動向,即在即將於5月18日召開的世界衛生大會上,194個成員國將會就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世衛大會一事展開辯論,甚至不排除會在大會上就此展開投票表決。這也就意味著,圍繞著臺灣出席世衛大會資格的問題,國際社會將展開一場激烈的博弈。而且這場博弈的真正本質,其實是中美兩個大國在較量在掰手腕,在比拼誰在當今世界上的支持者與跟隨者更多。而在我個人看來,由於截止目前為止,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第三世界的亞非拉國家,仍然是站在中國這一邊的,靠著他們的支持,中方仍然會有驚無險地贏得這場對美博弈的勝利。當然,即使贏得了今年這場較量的勝利,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我們必須要認識到這場博弈的艱巨性複雜性與長期性。尤其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的島內外環境已經出現了關鍵而深刻的變化。首先是島內,在江啟臣當上國民黨主席之後,國民黨不僅不再堅守「九二共識」的立場,甚至揚言支持蔡英文當局爭取臺灣加入世衛的行為,並認為中國大陸沒有權力在世衛代表臺灣。這是國民黨在這個問題上政治立場180度的大轉彎。它意味著,國民黨不僅已經不再是大陸在島內施加政治影響力的一個著力點,而且大陸在反對「臺獨」上也已經指望不上國民黨了。其次,過去美國支持臺灣出席世衛大會,一般都是停留在口頭上,然而,這一次美國不僅把它化為了具體的行動,而且給包括歐盟、日本在內的盟友施加了強大的政治壓力,要求他們必須要站到美國這一邊來。尤其值得我們警惕的是,在美國的施壓下,紐西蘭、澳大利亞、日本、法國、英國等國家,已經屈服於了美國的壓力,做出了對我們不利的表態。那麼還有就是,雖然現在一眾亞非拉國家還是站在我們這一邊的,但是,我們要防著,假如新冠疫情在這些國家進一步蔓延與失控,導致了這些國家民眾生命上的重大損失,不排除有些國家會動搖自己的政治立場。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即使我們還能夠打贏這場跟美國的博弈戰,可能都要付出更大的政治與經濟成本。如需轉載, 請在後臺回復「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