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訊(文/記者 趙梅 圖/網絡)「某叫郭文智,在大唐西州高昌縣當個錄事……」,這是《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的先導片中,新疆文物寶貝《彩繪泥塑文官坐俑》與觀眾的對話模式。據悉,該紀錄片第三季將於6月13日在CCTV-9開播,屆時,新疆有兩件(組)文物寶貝與觀眾見面,這兩件(組)寶貝分別是從《阿斯塔那俑與文書》和《阿斯塔那伏羲女媧圖》精選而出。
泥木俑和女媧圖再現唐代西域故事
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是晉唐時期官民公共墓地,古墓群出土的精品俑達數百餘件,文書有上萬件,各種不同風格的伏羲女媧圖有上百幅。
《彩繪泥塑文官坐俑》是數百件俑中的一件,其講述的唐代西州高昌縣錄事郭文智的故事,郭文智平日掌管公文往來,被人稱為「高昌百事通」,他在《如果國寶會說話》中自稱,當時的絲綢之路、玄奘取經、火焰山與高昌有關的事情,他均知曉。
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俑種類很多,其中有傾國傾城的仕女俑、桃花玉面的舞伎俑、精神抖擻的武士俑、姿態超群的雜技俑、神態各異的胡人俑以及正氣凜然的天王俑和鎮墓獸。
古墓出土的上萬件文書,大多數是當年日常使用的公文、契約、書信、藥方、佛經甚至是小學生作業等,上面記錄的內容大部分在史書上都沒有。人們通過其中的商業文書,可以了解到當時的商品價格和貿易方式,通過書信和公文,可以知道當年軍隊駐防,換防、士兵的裝備、津貼、訓練等情況,而通過小學生作業,還能了解到當時的教育水平和語言使用情況等。
古墓群中的俑和文書從各方面充分展示了唐代盛期各民族融合、中外文化頻繁交流的真實歷史,同時也展示了社會文化生活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以及唐代雕塑藝術的輝煌。
伏羲女媧畫像多數都用釘子釘在每座墓室的頂部,畫面朝下,正對墓主,也有少數畫像摺疊包裹在墓主身旁。
畫像寓意深刻,構圖奇特,伏羲頭戴幞頭,左手握矩(畫直角用的工具),女媧束髮高髻,右手持規(畫圓形用的工具),他們上身相擁,側面相覷,下部的蛇身蛇尾緊緊扭纏在一起,他們置身茫茫宇宙,四周環繞日月星辰。
伏羲女媧圖是西域多族群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精神嚮往,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動例證。
25件寶貝從各大博物館挑選
據了解,第三季入選的25件國寶,均是從魏晉南北朝到唐代的精品文物,是從國內各博物館藏品中挑選。
《如果國寶會說話》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國家文物局聯合攝製,該紀錄片每集5分鐘講述一件國寶的故事。片中每一件文物都作為一個時代的坐標,標記出了中華文明在歷史時空中走過的痕跡。該片採取與觀眾平視交流的姿態,讓國寶活了起來,觀眾對文物所代表的那個時代坐標進行無限超連結。
根據計劃,《如果國寶會說話》一共要展示100件文物,這些文物分100集四季播出,每季有25集。文物是節目組走訪了國內百餘家博物館和考古研究所、50餘處考古遺址,最後遴選而出。目前,該片已經播出了兩季共50集,第一季和第二季分別於2018年元旦和2018年7月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