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們發現沒有,最近臺劇爆款越來越多。
曾經引領風潮的臺灣愛情偶像劇,已經與時俱進;而直擊現實的犯罪題材,他們也一樣玩得很轉,神作頻出。
今天要聊的這部臺劇,雖然不是爆款,但卻稱得上是冷門中的驚喜——《麻醉風暴》。
這部劇由黃健瑋、許瑋甯、吳慷仁主演,結合醫療題材與罪案元素。
男主蕭政勳,是一名技術過硬、責任心強的麻醉科醫師,深受同事信賴。
但由於性格耿直,不願迎合權貴,他經常得罪不該得罪的人。
為了通過區域教學醫院的評鑑,男主所在的仁欣醫院,想方設法跟當地議長搞好關係,還說服了議長夫人來院裡分娩。
但沒想到,就在準備注射無痛針時,恰好趕上一位肝臟撕裂的病患要開刀。
作為麻醉科唯一的值班醫師,男主堅持先去給急診病人做麻醉,連累醫院差點被議長拉黑。
一周之後,院長執刀做腎臟取石手術,同樣由男主擔任麻醉師。
但病患卻因為麻醉劑過敏並發惡性高熱,直接死在了手術臺上……
術後檢討會上,院裡領導將矛頭對準男主,認為他長期失眠、精神不濟引發事故,要求他停職接受調查。
那麼事情的真相確實如此嗎?還是有人讓男主背鍋呢?
事實上,由於麻醉科只有兩位主治醫師,男主每天都要兼顧幾臺手術,容不得任何疏忽。
這種過勞+高壓的工作環境,讓他患上失眠症、癔球症,經常睡不著覺、咳嗽不止。
再加上年少時遭遇過一段校園霸凌,留下的心理創傷引發解離性失憶,他每當內心抑鬱或壓力山大時,都會飽受噩夢的煎熬。
在心理諮詢師的指導下,男主每天跑步鍛鍊、服用安眠藥物,確認精神OK才會進手術室。
腎臟手術當天,還有一名護士在旁證實,他在發現高熱的第一時間就對症下藥,為病患注射了單挫林。
單挫林對惡性高熱的治癒率在95%以上,很少不起效。
所以難道是男主點背,碰上了小概率事件嗎?
就在他為此自責不已時,死者的保險理賠員葉建德出現,為整個調查帶來了轉機。
原來,事故發生後,葉建德發現院方一直避重就輕、逃避責任,意識到真相併不單純。
他說服男主與自己裡應外合,將手術中使用的單挫林偷出,並找到了藥品經銷商。
他們假扮美國藥品監管局的華裔高層,謊稱要為新型藥物尋找銷售夥伴。
結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就發現——仁欣醫院為了節省開支,強迫廠商為過期藥物及醫療器材更換標籤,以次充好繼續使用。
隨後他們又分別從藥劑科、麻醉科及外科同事手裡,拿到了大家使用過期藥物及器材的證據。
而親自授權以次充好的,正是院長陳顯榮。
隨著這些醫療黑幕曝光,陳顯榮很快在媒體和輿論的圍攻下,引咎辭職。
但沒想到,就在真相浮出水面的同時,跟該手術相關的醫生、家屬竟然接連出事。
而剛剛恢復名譽的男主,則莫名淪為了兇殺案的嫌犯……
這部《麻醉風暴》一共只有6集,篇幅不長,但劇情充滿懸念,立意引人深思。
它不僅在豆瓣上評分高達8.7,在2015年臺灣電視金鐘獎上,更獨攬了最佳迷你劇集、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配角等四大獎項。
劇中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它藉由一起麻醉劑過敏引發的醫療事故,揭露了臺灣現行醫療體制改革下的醫護短缺過勞、醫患矛盾激化,以及預算縮減帶來的醫療結構弄虛作假、腐敗牟利等問題。
劇集開場就通過男主獨白,拋出了麻醉師高負荷、高風險的工作日常,經常要在「麻暈」一個病患後,就立刻去下一間手術室趕場。
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工作狀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臺灣醫療體系大幅縮減麻醉給付。
這導致醫學畢業生不願選擇這條道路,醫院招不到足量麻醉師,有的甚至只能以護士代勞,極易引發事故糾紛。
像這種高負荷、低回報的情況,還不光發生在麻醉師身上。
據臺灣護理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表示,由於衛生部門對醫療單位評鑑不足,許多醫院明知人力不足卻並不補齊,甚至找兼職人員幫病患違規洗腎。
這不僅大大壓縮醫護人員的生存發展空間,也使得醫患矛盾持續激化,許多醫生在治病救人同時,還要想方設法規避醫療糾紛。
但即便一線醫護人員加倍謹慎,一旦工作中碰上意外,醫療單位也會為了自保,讓涉事員工淪為犧牲品。
劇中的院長陳顯榮,在擔任外科主任時期,曾經為了給VIP患者預留手術室,讓值班醫師勸返救護車,導致車上病患死亡,引發輿論危機。
最後兩名值班醫師被開除,其中一名跳樓自殺。而本該承擔責任的陳顯榮,卻以進修之名跑到了國外避風頭。
不過,在揭露這些醫療體制改革弊端帶來的行業亂象的同時,劇集也讓觀眾看到許多從業者在面對生存發展與職業操守之間的矛盾,以及他們所經歷的人性考驗與痛苦掙扎。
比如陳顯榮正是為了改變行業現狀,才立誓要進入權力核心,掌握話語權。
他一步步從外科主任做到院長,又把仁欣變成區域教學醫院,但在追逐權力的過程中,他卻漸漸被體制同化,無視醫護病患的痛苦犧牲。
為了節省預算建設癌症中心,他違背操守,讓病患使用過期器材及藥物。
比如葉建德,本來是陳顯榮的得意門生,也是「勸返救護車」的另一位當事醫生。
當年因為輕信老師會提拔補償他,才勸說同事師弟忍氣吞聲。
結果老師的承諾沒有兌現,師弟又含冤跳樓,他萌生了向陳顯榮復仇的念頭。
改行做保險業務員後,葉建德發現有位客戶欠下巨額高利貸,想藉由母親患病詐取賠償金,便替對方想出了一個喪心病狂的方案——
他知道客戶母親患有惡性高熱病史,又確保了仁欣醫院沒有購進單挫林,於是便塞錢託人找院長做手術,希望藉此揭穿內幕,讓陳顯榮身敗名裂。
換句話說,這起麻醉劑過敏引發的醫療事故,實際上是葉建德與病患家屬有意串謀的。
那麼家屬及院長等人後來的慘遭不測,會不會與葉建德有關係呢?
與此同時,面對醫療行業中的壓力與不公,並不是每個從業者都會被同化,或者選擇隱忍做幫兇。
比如男主,一開始只想單純做醫生,兢兢業業恪守職業規範。
但發現事故背後的醫療黑幕後,他意識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即使自己潔身自好,也很難置身事外,免受其害。
還有男主的心理醫生楊懷愉。她自帶抑鬱症家族遺傳病史,但卻為了直面這種疾病,做了精神科醫生。
得知男主對舉報黑幕存有顧慮後,她立刻提醒男主——不管他們的目的是什麼,非法的事情就是非法的。如果選擇置身事外不發聲,那就跟共犯沒什麼兩樣。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有了男主和楊懷愉的堅持調查,整個案件的幕後真相才最終被揭露出來。
正如英文片名「Wake Up」所隱喻,這部《麻醉風暴》在揭露問題、喚起關注的同時,也警醒著不同行業的從業者——如果你因為走了太久而迷失自我,不妨想想當初為什麼選擇了這條路。
無論醫療還是其他行業,這個社會上或許總會存在潛規則和不公,有人同流合汙、有人沉默自保,但也同樣有人拒絕屈從、努力改變。
如果你沒有勇氣去做撼動規則的人,至少也不要縱容錯誤,成為阻礙進步的那一個。
也許是國內最認真的電影自媒體
長按掃描二維碼關注
請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