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香港樂壇越來越沒落?對此你們怎麼看的呢?

2021-01-10 小艾開心大劇場

提起粵語歌壇,許多人對於它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70年代至90年代初。那段黃金歲月裡,在香港這片彈丸之地,接連誕生了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黃家駒、四大天王、王菲等等樂壇巨星,造就了粵語歌壇的空前繁榮。

一轉眼幾十年過去,經典依舊,新的佳作卻寥寥無幾,香港樂壇的魅力光環逐漸褪去,陷入了只聞舊人聲,不見新人來的尷尬處境。

究其原因,一來是語言障礙,限制了粵語歌在兩廣地區以外的流行和傳播。

即便當年紅如張學友,為了打入大陸市場,幾乎是在每發行一張粵語專輯的同時還要製作一張國語專輯。國語歌只要宣傳得當,便可以很快流行,而粵語歌則要經過時間沉底和發酵才能被人熟知,比如說陳奕迅的《浮誇》收錄於2005年的專輯《U87》中,在當年獲得了年度金帆音樂獎最佳旋律及最佳歌詞獎,而直到2009年,這首歌才逐漸被大眾所知曉。

其次,粵語歌壇漸漸有了青黃不接之態,許多新生代歌手在香港很紅,在大陸卻無人知曉,比如麥浚龍、王菀之之輩,頒獎禮上也新人輩出,但並不被觀眾所熟知,總之再難重現八九十年代香港樂壇的雄風。這種後繼無力的境況,同樣顯露在香港詞壇上。千禧年後,隨著林振強和黃霑兩位詞壇傳奇的相繼去世,整個粵語詞壇成為了林夕和黃偉文的角鬥場,他們包攬了各大獎項,幾乎沒有新人可以繼承他們的衣缽。

而且,受臺灣地區和日韓地區的衝擊,粵語歌壇明顯力不從心,但這並不代表港樂近幾年沒有好的作品,只是需要我們自己去發掘罷了。

以前的香港可以說是壟斷式的音樂,因為那時候的香港樂壇真是人才輩出,群星璀璨,80.90年代是香港樂壇的頂峰鼎盛時期,就連李克勤這種級別的歌手,在那個時候還排不上名,李克勤也是在21世紀初四大天王相繼退出才有一席地位。

但是,由於近年來網絡時代的到來,經濟的發展已經不再是香港一家獨大的局面了,21世紀初從周杰倫的時代到來,林俊傑,王力宏等人橫空出世,網絡時代的到來,很多的網絡歌手也開始湧現出來了,人們的生活水平高了,也開始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也有更多人走上了音樂的道路,國內的選秀節目也越來越多,國內也越來越重視人才的培養,音樂的發展,最重要的是,香港很多歌手已經向內地延伸了,因為內地的發展空間更大,有利條件更多,人口也更多,未來前景比香港好很多。相反,香港卻開始走下坡路了,從香港的四大天王之後,已經意味著香港樂壇逐漸沒落了,那時候只剩下陳奕迅,李克勤,容祖兒等人在勉強維持著,很明顯能感受出來的就是tvb的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一屆不如一屆,以前的頒獎典禮就好比國內的春晚,但是現在的頒獎典禮很多人乾脆都不出席了。時代的進步推動了內地樂壇,推翻了香港樂壇,,即使香港樂壇逐漸退下了歷史的舞臺,但是我認為,華語樂壇最頂峰的時期,就是香港樂壇最繁華的時期,那個時候有太多出色的歌手,太多經典的作品,留給我們很多美好的回憶,但是已經回不去了,除非,有一批新鮮的血液能支撐香港樂壇回到過去,這個很難覺得,起碼在短短時間內很難復興。

因為香港樂壇就缺原創音樂人,這遠遠不如臺灣樂壇!臺灣一直都出了不少原創音樂人,而且都是全才型音樂人,比如,作曲,詞,唱全包的音樂人!

羅大佑曾說過,香港沒有真正的音樂人,除了黃家駒!

現在香港那麼有錢,房價多高,幾乎個個都是財主了,不愁吃穿,誰還願意吃苦耐勞或花心血與腦子去做的事,原創音樂本來對他們而言就不太感興趣,也沒有那方面的能力。現在他們只會在家享福,在公司做輕鬆的白領就可以了!

謝謝邀請!之前輝煌也就是香港作為一個中轉站,從外邊引進加上本地創作,一個先鋒前沿。現在沒有這個中轉站作用了,加上樂壇的詞曲者沒有接班人,傳唱的極少。同時網絡的發展,讓我們接觸到更多的音樂,不在單純是香港的。

相關焦點

  • 香港樂壇是越來越沒落了嗎?為何劉德華越來越紅?這幾點值得思考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樂壇,可以說是人才輩出,星光璀璨的時代,經典的歌曲一首接一首。因此,這個時期的香港樂壇被認為是它的巔峰期,可是進入了新世紀以後,香港的樂壇卻逐漸地沒落了呢?記得曾經有一位香港樂壇的前輩曾說過,現在的香港樂壇就是垃圾。此話一出,惹得到處口水飛沫,認為他不懂香港樂壇,其實,他是真的懂得。他只是認為,如今的香港樂壇已經很難回到八九十年代的輝煌了。
  • 香港樂壇真是越來越沒落了嗎?為何劉德華越來越紅?這幾點值得思考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樂壇,可以說是人才輩出,星光璀璨的時代,經典的歌曲一首接一首。因此,這個時期的香港樂壇被認為是它的巔峰期,可是進入了新世紀以後,香港的樂壇卻逐漸地沒落了呢? 記得曾經有一位香港樂壇的前輩曾說過,現在的香港樂壇就是垃圾。此話一出,惹得到處口水飛沫,認為他不懂香港樂壇,其實,他是真的懂得。
  • 經歷了黃金期的香港樂壇,是沒落還是會後繼有人?
    香港樂壇經歷了90年代的黃金期,有的歌手是曇花一現,卻流傳了許多經典粵語歌曲。這其中不乏有填詞大師與譜曲大家的努力,更是擁有一些像我一樣熱愛歌曲的人的追捧,才會使好聽的音樂長久不衰。那麼不禁有人會問,為什麼現在會沒有那麼多經典好聽的粵語歌了呢?
  • 如今,香港樂壇確實沒落了,再也找不到可以抗衡的音樂人
    2015年,許志安參加節目時,唱了一首張學友的《怎麼捨得你》,卻遭到評委崔健的質疑:「你為什麼要在內地節目,唱20年前的粵語歌?」許志安解釋:「這雖然是老歌,但是在不同年代、不同年齡段,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 香港樂壇沒落了?才不會!這三首小清新粵語歌分分鐘讓你耳朵懷孕
    香港樂壇沒落了!唱粵語歌的人都快沒了,更別說聽得了……這是真的嗎?當然不是!香港樂壇依然在不斷地湧現出新生力量,只不過內地樂壇發展得太快,以至於一直高高在上香港樂壇很快就被內地樂壇給追上了,接下來我就一起來聊聊香港樂壇的小清新粵語歌,保證這些歌你的循環個兩三遍。
  • 如今的香港樂壇,真的沒落了嗎?
    看完這三個香港歌手的視頻之後,我情不自禁地發出一個感慨,如今的香港樂壇,真的沒落了嗎?!帶著這個疑問,我來盤點一下香港樂壇的現狀。到如今,只要說起香港的歌手,仍然以60後的歌手為主,因為他們代表著香港樂壇曾經的輝煌。
  • 為什麼香港電影不在輝煌?越來越強差人意了呢!
    每次提起港產片,腦海裡就會情不自禁浮現出很多充滿「港味」的場景,在80/90年代,香港電影被稱為「東方好萊塢」一點都不為過。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輝煌的香港電影似乎一去不復返,並不是說現在沒有港產片或者說現在的港產片不好看,只是這些港產片越來越不正宗了!
  • 王晶:港片沒落從周星馳濟公開始!網友:《無間道》才是沒落的標誌
    王晶:「港片沒落的開端就是周星馳的《濟公》!當年杜琪峯在拍攝《濟公》時,對周星馳說:「濟公這個人物大慈大悲,因為他骨子裡原本就是一位得道高僧,我覺得你需要把濟公的成長經歷,演出一個悲劇的感覺,這樣或許才能打動觀眾。」
  • 沒落的不是樂壇,是你的眼光.
    樂壇沒有沒落,它一直在生長,只是很多人適應了芭樂情歌,還不能這麼快習慣新事物。如果你能拋棄偏見,認真聽一下下面的新專輯,就會發現,樂壇不是不行了,而是越來越多元化。只是我們的口味還沒調整過來,很多音樂人成了遺珠。看到王若琳這個似乎「年代久遠」的名字,可能你們想到的還是那個哼唱著「i love you~不能不愛你baby~說你也愛我~woo~」的慵懶聲音。
  • 港臺樂壇沒落了?金曲獎入圍歌曲一首都沒聽過!
    以前撐起華語樂壇半壁江山的港臺樂壇到底怎麼了?1.數位音樂對唱片的衝擊,唱片公司包裝歌手、推出作品,發行磁帶、CD等產品,通過實體音像店零售,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賺不到錢了能沉下心做音樂的人自然越來越少,好作品更是如此。
  • 臺灣樂壇和香港樂壇相比,為什麼說臺灣樂壇的地位更勝一籌呢?
    今天我們來談一下,臺灣樂壇和香港樂壇相比,到底哪個地位更高呢? beyond 其次,和臺灣流行樂壇相比,香港流行樂壇鮮有引領華語流行樂壇風氣之先的深刻作品。
  • 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無人關注,真如黃霑所說:香港樂壇已死?
    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無人關注,真如黃霑所說:香港樂壇已死?兩人請在發表感言時,在現場呼籲:希望大家守住廣東話和香港文化。字裡行間表達了對香港粵語歌壇未來的擔憂,憂。但事實上,這種情況已經是無法挽回的現實了。回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歌壇,可以說是華語樂壇的前沿。
  • 這5位巨星在香港樂壇已封神,最後一位比黃家駒還厲害
    香港的樂壇其實曾經非常的輝煌,只不過這些年真的慢慢沒落了,隨著內地樂壇的崛起,香港樂壇的聲音也越來越少,很多年輕人甚至已經不知道有香港樂壇這樣一個東西,儘管如此,很多香港的經典歌星還是依舊非常輝煌的。首先要提到的是年輕一代的香港樂壇神話陳奕迅,陳奕迅算是香港最年輕與最優秀的一個歌手,他憑藉浮誇與多首知名的粵語歌曲,目前已經獲得了無數的粉絲,成為了內地最喜歡的一個香港歌手,不過畢竟陳奕迅比較年輕,所以他在這些巨星中只排第五,那麼接下來還有哪4個人呢?
  • Dear Jane:向香港樂壇發出哀的美敦書
    麥浚龍,在《羅生門》大獲成功後,跑去弄他的 The Album 音樂概念故事,雖然這個故事真的又長又臭,但也可能使當代香港樂壇裡為數不多在堅持做優秀音樂的歌手/製作人。回到哀的美敦書;歌詞邀請到了黃偉文的傾情相助,不得不說 Y 在描寫「這類」歌詞的情感把握上還是駕輕就熟的,為什麼會是「這類」呢?深究整個故事,其實很好理解,就是近年來流行的舔狗文化的大縮影,新意是談不上的。
  • 香港樂壇已經死了,別再自我安慰了
    捫心自問,你是否知道香港三大頒獎典禮的存在?不懂也不要自責,反正你們現在都不關注香港了但是這並不代表,我今天寫的內容,並不是過時的,香港樂壇的問題,不但是華語樂壇的悲劇,更是一個繁榮時代落寞的縮影。回放放到周柏豪的時候,很多人都在吐槽B站請一個雙面人上晚會,到了HANA,更多人打著一連串的問號,可能沒有《使徒行者》,大陸的朋友還以為是請了個普通的主持人,很唏噓很感嘆,我那時候就想,你們真的無知,這個女的將會在今年橫掃香港樂壇女歌手的所有獎項。我的這些想法並不是代表我樂觀,對於這種狀況我早就預料到了,只是感到很無奈。
  • 說說你們有多久沒看TVB了?香港電視真的沒落了嗎?
    現在每個衛視的節目不要太多,製作也大牌,請的明星不要太高級,反觀TVB都是老面孔,好像在看鄉下綜藝哦。TVB有名的剝削演藝人員待遇,真正拿高薪的就那幾個知名的,二線以下很慘。TVB要是真的不行香港就沒有電視臺行了,ATV已經掉入十八層了。
  • 香港樂壇因何衰落?看歷屆金針獎花落誰家,就可見一斑
    顧嘉輝(右)和黃沾(左)這說明香港樂壇重唱、詞,輕曲。這一現象,與同屬華語樂壇的臺灣市場,有著天壤之別。在世界樂壇,都難以找到第2個例子。專業音樂人當然懂得這個道理,那為何作曲家得不到金針獎的青睞呢?這緣於上世紀80、90年代香港樂壇流行「翻唱風」。唱片公司熱衷於「掙快錢」,沒意願推進歌曲原創。
  • 馬思唯為什麼不繼續唱中國風說唱?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轉變呢,主要還是馬師覺得trap有發展潛力。馬思唯馬思唯馬思唯國有嘻哈》第一期」最高票回答。想必這幾天公眾號新增的粉絲很多都是從知乎過來的。有人願意看,給了我寫下去的動力。在知乎,有知友表示對於我說「Gai這麼爛」無法苟同。今天我就來談談Gai,不吹不黑。為了增加話題性,加入和Gai有beef、同樣也是做Trap的馬思唯。
  • 終於有人在湖南衛視分析香港樂壇為何蕭條,張學友和王菲聽到了嗎
    眾所周知,上個世紀90年代是香港樂壇的巔峰,以香港四大天王、王菲、BEYOND、草蜢、譚詠麟、梅豔芳、張國榮、李克勤等歌手為代表,很多內地音樂人都是聽著他們的歌長大、入行的。但是進入新千年之後,香港樂壇慢慢就沒落了,被周杰倫、王力宏、蔡依林、潘瑋柏、SHE等這些臺灣歌手比了下去。進入2010年以來,隨著內地選秀的成熟,香港樂壇變得更加蕭條。大部分音樂人都不願在公開場合分析香港樂壇為何沒落和蕭條,因為容易得罪人,但有個內地音樂人大膽指出了香港樂壇的缺點,而且是在湖南衛視的《歌手2018》上面。沒錯,他就是李泉!
  • 臺灣樂壇和香港樂壇相比,哪個地位更高?網友:各有千秋!
    在我們內地樂壇興起之前,我們國內歌壇發展得比較好的一直都是臺灣樂壇和香港樂壇,雖然這兩個樂壇中的歌手和創作人很少回到內地發展,但他們在內地的知名度和人氣都非常高,很多發展得非常好的人在我們內地也備受大眾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