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香港樂壇,真的沒落了嗎?

2020-11-08 東承九夢301

最近在網上,有三個關於香港歌手的視頻,引起了一些人的熱議。

第一個是50後的校長譚詠麟,去參加一個小商演,他在舞臺上獨自彩排的時候,手凍得發紅,但是他仍然堅持彩排。在此之前,他曾經參加過一個網紅的婚禮活動。無論是小商演,還是婚禮活動,有人表示理解,但也有人認為譚詠麟顯得有一些落魄。

第二個是60後的歌手李克勤,在一個採訪中,他向媒體坦然,如果北上工作,需要隔離一段時間,所以他的家人,並不希望他離開香港去工作,但是他說服了他的家人,因為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也就無法養家餬口,所以就算被隔離,他也要北上工作。

第三個是70後的歌神陳奕迅,在一個面向內地觀眾的直播中,他提到了很多內地當紅的年輕歌手,他的女兒比較關注內地的娛樂圈,他也跟著了解了不少。在此之前,他曾透露由於疫情的關係,沒有辦法到內地演出,直接導致他這段時間沒有收入。

看完這三個香港歌手的視頻之後,我情不自禁地發出一個感慨,如今的香港樂壇,真的沒落了嗎?!帶著這個疑問,我來盤點一下香港樂壇的現狀。

譚詠麟參加商演

40後和50後的歌手

在香港樂壇,40後和50後的歌手並不是很多,不過他們是香港流行歌曲的開創者,並且他們也曾經創造了屬於他們的輝煌。最近這十年,在舞臺上比較活躍的40後,以及50後歌手,主要是1948年出生的許冠傑,以及1950年出生的譚詠麟。

1992年,許冠傑宣布退出歌壇。十二年之後,也就是2004年,他宣布復出歌壇。在復出之後,許冠傑的重心在演唱會,他舉辦演唱會的地方,以粵港澳地區為主。最近的一次公開活動,是今年四月份,許冠傑在線上進行了一場直播義演。

最近這十年,譚詠麟每年都有開演唱會,他的演唱會有三種,一是個人演唱會,二是與李克勤合辦的「左麟右李」巡迴演唱會,三是與許冠傑合辦演唱會。

除了演唱會之外,就是綜藝節目。在過年的十年裡,譚詠麟總共參加了十幾個內地的綜藝節目,平均下來每年將近有兩個,可以來頻繁來形容,應該不為過。在節目中,他沒有高姿態,看起來很謙遜。唯一的不足,就是歲月不饒人,他的氣息已經明顯下降。

最近的活動,譚詠麟參加了一場網紅的婚禮,一個小商演,以及東方衛視的節目《中國夢之聲》。網紅的婚禮,引起了網友的熱議,而小商演,則引來了一些非議。

譚詠麟這麼努力?這麼賣力?他在圖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歌手只是一個職業,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符合商業的規則,去參加小商演,並沒有什麼不妥。譚詠麟所圖之利,我認為更多的是團隊的需要,以及所屬公司的需要,應該不是他本人急切的需要,因為小商演之利,跟綜藝和演唱會相比,可能有點小。

通過譚詠麟的商業活動,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可以判斷,香港的市場太小,加上社會環境不穩定的因素,以及受疫情的影響,香港娛樂圈的生存環境真的非常不樂觀。

除了許冠傑和譚詠麟之外,由於年齡的關係,絕大部分的40後和50後的歌手,有的已經退休,在娛樂新聞上,已經看不到他們的相關消息;有的處於半退休狀態,偶你參加一些活動和節目,或者開演唱會,不過頻率不高,或者場次很少。

譚詠麟

60後的歌手

在香港樂壇,60後的歌手有很多,可以用星光閃耀來形容。到如今,只要說起香港的歌手,仍然以60後的歌手為主,因為他們代表著香港樂壇曾經的輝煌。

在男歌手方面,譚詠麟和張國榮退出之後,最為閃耀的歌手就是四大天王,他們分別是1961年出生的劉德華和張學友,1965年出生的郭富城,以及1966年出生的黎明。

最近這十年,四大天王依然活躍在舞臺上,只不過活躍的方式不同而已。

劉德華的重心在事業和電影,作為公司的投資方和主演,幾乎每一年,都有一至兩部電影作品,比較有名的作品有兩部,分別是2010年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和2015年的《澳門風雲3》。這兩部電影的總票房,分別是2.9億和11.1億。

張學友的重心在演唱會,每隔兩年至三年,就會開一次世界巡迴演唱會,每一場的門票都很搶手。如果不關注演唱會,在一些人的眼中,張學友已經淡出華語樂壇。

郭富城的重心在電影,這段時間受關注的重點,是他的妻子方媛。今年7月底,潘瑋柏官宣了自己的愛情,但是沒有想到,國民老公王公子的一條微博,引出了天王嫂培訓班的大事件,並燒到了方媛的身上。這個大事件,對天王郭富城來說,似乎是一種諷刺。

黎明的重心在事業和電影。在事業方面,他的公司籤約了很多藝人,比較知名的藝人有三個,分別是李治廷、陳小春和馮紹峰。在電影方面,他以演出為主。

在綜藝方面,郭富城參加內地的節目數量最多,黎明次之,劉德華很少,張學友幾乎沒有。在電影方面,劉德華演出的電影數量最多,郭富城次之,黎明排行第三,張學友最少。在四大天王裡面,劉德華除了演出之外,有的電影則是投資方之一。

除了四大天王之外,還有很多有名的60後男歌手,比如其中之一的李克勤。

最近這十年,李克勤的重心在開演唱會。最近這三年,李克勤參加了很多內地的綜藝節目。最近的一個採訪,說的是他將要離開香港,離開家北上工作,雖然因為疫情的原因,需要隔離檢查,但是按他的說法,為了養家餬口,也要想辦法北上去工作。

看完李克勤的採訪,笑一笑就可以。以他的事業和豪宅,說「養家餬口」有一點小題大做。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香港的市場真的很小,而內地的市場很大,如果想要賺得更多一些,就要看歌手有沒有這個實力,否則市場再大,對他也沒有用。

李克勤

在女歌手方面,第二代香港四大天后,她們的知名度最高,分別是1961年出生的葉倩文,1963年出生的梅豔芳,1965年出生的陳慧嫻,以及1966年出生的林憶蓮。

葉倩文出生於臺灣,成長於加拿大,成名於香港,後來嫁給比她年長14歲的師傅林子祥。林子祥認識葉倩文,介紹人是他的前妻吳正元。1997年,葉倩文與林子祥結婚的那一年,她宣布淡出歌壇。五年之後,也就是2002年,葉倩文重出歌壇。

復出歌壇之後,葉倩文並沒有取得出色的成績,目前處於半退休的狀態。

百變歌后梅豔芳已於2003年去世,在這裡不作討論。

1989年,「甜美公主」陳慧嫻宣布告別歌壇,然後赴美國留學。1995年,陳慧嫻重返歌壇,並推出新的專輯,不過已經時過境遷,無法延續曾經的輝煌。2000年到2010年,陳慧嫻分別退出和復出兩次歌壇。任性的陳慧嫻,對歌手這個職業,如同玩遊戲一樣。

在2010年最後一次復出之後,陳慧嫻的重心在演唱會。在一個訪談節目上,她說起在內地開演唱會的感受,對她被觀眾稱之為「療傷歌手」,她表示非常滿意。

最近這十年,「媚眼如絲」的單眼皮歌手林憶蓮,依舊活躍在舞臺上。她的重心工作有三個,一是開演唱會,二是參加各種晚會和活動,三是繼續發行新專輯和歌曲。不過在音樂方面,能夠產生共鳴的作品,依然是2000年及以前的老歌。

除了四大天后之外,還有很多有名的60後女歌手,比如其中之一的王菲。

2005年,王菲演出歌壇。五年之後,也就是2010年,王菲復出歌壇。在復出之後,王菲開了很多場演唱會,其中2016年,「幻樂一場」的單場個人演唱會,因為票價過高,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在音樂方面,以發行單曲為主,不過產量很少。

無論是演唱會,還是綜藝節目,在內地的娛樂市場裡面,60後的香港歌手,依然是主力。透過這種現狀,我們可以得出結論,70後及其以後的歌手,跟60後的歌手相比,他們的實力太弱,從而也導致他們在內地賺錢和成名的機會,被市場大打折扣。

陳慧嫻

70後的歌手

香港樂壇的70後歌手,跟60後的前輩歌手相比,數量上少了一大截,知名度更是望塵莫及。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四大天王和四大天后的盛名,依然在影響著香港樂壇;二是香港的經濟在走下坡路,香港的娛樂圈也跟著褪色。

在男歌手方面,比較有名的主要有三個,分別是1972出生的鄭中基,1974年出生的陳奕迅,以及1976年出生的側田。在他們三人當中,陳奕迅的知名度最高。

鄭中基曾經被稱之為「張學友的接班人」,由於他的父親是娛樂公司的高管,他的前途曾經一片光明。2000年,由於醉酒鬧事,他被警方逮捕。此後將近十年,他幾乎消失在公眾的視野。最近這十年,他的重心在電影,音樂的相關活動很少。

陳奕迅被譽為「張學友的接班人」,也被稱之為「繼張學友之後,唯一會唱歌的香港男歌手」。最近這十年,在華語娛樂圈,他非常活躍,一是演出電影,二是開演唱會,三是發行新專輯和歌曲,四是頻繁參加內地的綜藝節目,可以說是名利雙收。

最近的活動,就是面向內地的觀眾開直播,說起了內地娛樂圈的事情。在此之前,他曾經透露,由於疫情的關係,無法到內地演出,導致這段時間沒有收入。他的喊窮,跟李克勤的喊窮一樣,他們不是真的窮,而是因為沒有賺錢,有其它的想法。

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說明香港賺錢的機會實在太少,如果沒有內地的市場,那些香港的歌手,可能更加無奈。當然不可否認,有一些香港藝人,根本不屑,或者不願來內地賺錢,他們堅守香港的市場,或者內地以外的市場,依然活得瀟灑自如。

陳奕迅

側田出生於美國,畢業之後從事網頁設計工作,後來轉行做音樂。他出道比較晚,成名的時候已經29歲。最近這十年,他的重心在演唱會,發行的新歌很少。由於他的歌曲以粵語為主,所以在內地市場,尤其是非粵語地區,他沒有知名度,也沒有影響力。

除了以上三位歌手之外,1971年出生的張智霖,在內地有一定的知名度,不過他的知名歌曲太少,加上他的重心在影視,所以在這裡不列入討論的範圍。

在女歌手方面,比較有名的主要有三個,分別是1973年出生的陳慧琳,1975年出生的李玟,以及1977年出生的謝安琪。在內地市場,李玟最為活躍。

陳慧琳被稱之為第三代香港四大天后之一。最近這十年,她的重心在電影,以及一些相關的活動,但是並不活躍;在音樂方面,她發行的歌曲數量很少。

李玟是一個性感時髦的歌手,也是首位進軍美國流行樂壇的華人歌手。最近這十年,他的重心有三個,一是開演唱會,二是參加各種晚會和活動,三是參加內地的綜藝節目。最近的活動,就是參加綜藝節目《中國夢之聲·我們的歌第二季》。

謝安琪出道的時候,已經28歲,年齡有些偏大,她被稱之為「草根天后」。她和側田一樣,都是以粵語歌曲為主,在非粵語地區,他們的知名度都不高。

除了以上三位歌手之外,1972年出生的鄭秀文,知名度也比較高,她被稱之為第三代香港四大天后之一。她的重心在電影,電影之外,她在內地並不活躍。

70後的香港歌手,在內地市場,陳奕迅最有實力,李玟次之。

李玟

80後的歌手

香港樂壇80後的歌手,跟70後的前輩歌手相比,數量上也同樣少了一大截,知名度也同樣望塵莫及。比較有名的歌手不多,主要有四個,分別是1980年出生的男歌手謝霆鋒和女歌手容祖兒,以及Twins組合(鍾欣潼1981年出生,蔡卓妍1982年出生)。

謝霆鋒出生於香港演藝世家,從出生那天開始,就帶著光環。16歲正式出道,17歲開始演出電影,年少成名。最近這十年,音樂、綜藝、電影和商業,他均有涉足。

在音樂方面,謝霆鋒繼續發行專輯和歌曲,從銷量上來說,整體的表現不俗。關於他的音樂,有人不認可他的唱功,只不過他的名氣比較大,所以銷量表現不錯。

在綜藝方面,謝霆鋒參加了很多內地的綜藝節目,可以用頻繁來形容,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十二道鋒味》,謝霆鋒擔任主持人,從2014年到2016年,已經拍了三季;另一個就是《中國好聲音2018》和《中國好聲音2020》,謝霆鋒擔任導師。

在電影方面,謝霆鋒演出了很多電影,每年至少有一部。2010年的《線人》,2011年的《新少林寺》,以及2014年的《澳門風雲》,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商業方面,謝霆鋒最大的成績,就是在2003年,投資創立了他的個人品牌,PO朝霆影像後期特效製作公司。其它的商業,如美食、地產和酒吧,均有涉足。

容祖兒出道比較早,15歲參加卡拉OK大賽獲得冠軍,16歲發行單曲,23歲成名。最近這十年,她的重心有兩個,一是開演唱會,二是參加內地的綜藝節目。最近的活動,就是參加《中國夢之聲》。在內地市場,她和李玟一樣,都比較活躍。

Twins成名的時候,鍾欣潼20歲,蔡卓妍19歲,前途一片光明。在粵語地區,特別是香港地區,Twins曾經一度大紅大紫,不過很可惜,2008年的「Y照門」事件,毀掉了如日中天的Twins。從此之後,Twins以各自為展為主。音樂之路,就此中斷。

80後的歌手,容祖兒還在繼續,謝霆鋒和Twins已經轉移,其他歌手默默無聞。

謝霆鋒

90後的歌手

在香港樂壇,90後的知名歌手很少,唯一知名的歌手,就是1991年出生的鄧紫棋,也是內地市場,唯一熟悉的90後歌手。可以這麼說,香港樂壇一代不如一代。

鄧紫棋16歲出道,18歲開個人演唱會,年少成名。2014年,參加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第二季》,最終獲得總決賽亞軍,並依此擴大了在內地的知名度。

在演唱會方面,從2009年到2019年,中間除了2016年以外,鄧紫棋每年都有開演唱會,舉辦的地點覆蓋了中國的很多主要城市,海外以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為主。

在綜藝方面,2014年以前,鄧紫棋參加的節目以港澳臺為主;2014年以後,參加的節目以內地為主。從央視到主要的地方衛視,鄧紫棋幾乎都有參加過相關的綜藝節目。最近的活動,就是參加東方衛視的節目《中國夢之聲·我們的歌第二季》。

90後的歌手,只有鄧紫棋名利雙收,其他歌手默默無聞。

鄧紫棋

結語

香港的流行樂壇,從40後的歌手開始發展,到50後的「譚張爭霸」,再到60後的四大天王和四大天后,走向了巔峰。但是自此之後,香港樂壇開始往下墜落。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內地的樂壇開始崛起,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歌手,也出現了一首又一首的神曲,而同時期的香港樂壇,大部分的歌手依然以粵語歌曲為主,跟內地的市場擦肩而過。雖然有一些歌手也推出了國語歌曲,但是爆紅的作品太少,影響力有限。

到目前為止,活躍在舞臺上的60後歌手,及其以前的老歌手,都是以演唱他們的成名曲,或者知名歌曲為主,也就是說,他們在發揮自己的餘熱。

在內地市場,70後的陳奕迅,以及90後的鄧紫棋,比較有知名度,可以在樂壇繼續名利雙收。雖然李紋、謝霆鋒和容祖兒,他們在內地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他們的大部分歌曲,傳唱度都很小,影響力有限。其他的香港歌手,影響力更加有限。

如今的香港樂壇,歌手和原創歌曲已經凋零。可以這麼說,從70後的歌手開始,香港的樂壇一代不如一代,到現在已經沒落。香港的市場太小,加上經濟不景氣,以及社會環境不穩定,導致現在的香港,已經無法容納,以及培育更多優秀的粵語歌手。

雖然內地的市場很大,但是如果沒有實力,或者不把重心放在國語歌曲,香港的歌手也同樣無法發展壯大。不管現在的香港歌手願不願意,接不接受,這就是現實。

容祖兒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香港樂壇是越來越沒落了嗎?為何劉德華越來越紅?這幾點值得思考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樂壇,可以說是人才輩出,星光璀璨的時代,經典的歌曲一首接一首。因此,這個時期的香港樂壇被認為是它的巔峰期,可是進入了新世紀以後,香港的樂壇卻逐漸地沒落了呢?記得曾經有一位香港樂壇的前輩曾說過,現在的香港樂壇就是垃圾。此話一出,惹得到處口水飛沫,認為他不懂香港樂壇,其實,他是真的懂得。他只是認為,如今的香港樂壇已經很難回到八九十年代的輝煌了。
  • 香港樂壇真是越來越沒落了嗎?為何劉德華越來越紅?這幾點值得思考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樂壇,可以說是人才輩出,星光璀璨的時代,經典的歌曲一首接一首。因此,這個時期的香港樂壇被認為是它的巔峰期,可是進入了新世紀以後,香港的樂壇卻逐漸地沒落了呢? 記得曾經有一位香港樂壇的前輩曾說過,現在的香港樂壇就是垃圾。此話一出,惹得到處口水飛沫,認為他不懂香港樂壇,其實,他是真的懂得。
  • 如今,香港樂壇確實沒落了,再也找不到可以抗衡的音樂人
    許志安是鄭秀文的老公,在香港藝人中只算二三線,代表不了香港樂壇,如果還靠著唱老歌來賣情懷,在編曲方面也沒有創新,那就沒意義。也有網友反駁,覺得崔健是北方人,理解不了粵語歌的內涵,存在偏見。其實,崔健本來想在許志安這裡看到香港樂壇的創新,可惜沒有,情懷總有耗盡的一天。
  • 經歷了黃金期的香港樂壇,是沒落還是會後繼有人?
    香港樂壇經歷了90年代的黃金期,有的歌手是曇花一現,卻流傳了許多經典粵語歌曲。這其中不乏有填詞大師與譜曲大家的努力,更是擁有一些像我一樣熱愛歌曲的人的追捧,才會使好聽的音樂長久不衰。那麼不禁有人會問,為什麼現在會沒有那麼多經典好聽的粵語歌了呢?
  • 香港樂壇沒落了?才不會!這三首小清新粵語歌分分鐘讓你耳朵懷孕
    香港樂壇沒落了!唱粵語歌的人都快沒了,更別說聽得了……這是真的嗎?當然不是!香港樂壇依然在不斷地湧現出新生力量,只不過內地樂壇發展得太快,以至於一直高高在上香港樂壇很快就被內地樂壇給追上了,接下來我就一起來聊聊香港樂壇的小清新粵語歌,保證這些歌你的循環個兩三遍。
  • 如今的香港,還有樂壇嗎?古天樂靠半首歌,獲得我最喜愛的男歌手
    如今的香港,還有樂壇嗎?古天樂靠半首歌,獲得叱吒樂壇我最喜愛的男歌手。不知道譚詠麟會不會想起他和張國榮爭霸的情景,四大天王會不會想起當年激烈競爭的歲月?著名詞人向雪懷痛心直言,這是香港樂壇的恥辱!一時間,關於香港樂壇青黃不接,衰落不堪的各種聲音,紛紛響起。
  • 為什麼香港樂壇越來越沒落?對此你們怎麼看的呢?
    那段黃金歲月裡,在香港這片彈丸之地,接連誕生了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黃家駒、四大天王、王菲等等樂壇巨星,造就了粵語歌壇的空前繁榮。一轉眼幾十年過去,經典依舊,新的佳作卻寥寥無幾,香港樂壇的魅力光環逐漸褪去,陷入了只聞舊人聲,不見新人來的尷尬處境。究其原因,一來是語言障礙,限制了粵語歌在兩廣地區以外的流行和傳播。
  • 金針獎頒獎禮,星光黯淡,難道香港真的只有娛樂再無樂壇了?
    一個舉辦了近40多年的香港頂級頒獎禮,如今卻如此暗淡,難道香港真的只有娛樂再無樂壇了?金針獎,是由香港電臺舉辦的十大中文金曲所評選出來的香港樂壇終身成就大獎,以表揚個別從事音樂行業者在香港流行音樂領域的卓越成就和貢獻,在香港樂壇亦有廣泛的影響力,權威性備受尊重。該獎項與1981年第一次頒發,但沒有固定每年頒獎,只待有足夠資格獲獎的藝人出現時才會在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上頒發。
  • Dear Jane:向香港樂壇發出哀的美敦書
    麥浚龍,在《羅生門》大獲成功後,跑去弄他的 The Album 音樂概念故事,雖然這個故事真的又長又臭,但也可能使當代香港樂壇裡為數不多在堅持做優秀音樂的歌手/製作人。港樂沒落的標誌,是 2011 的叱吒樂壇頒獎禮。
  • 曾經香港樂壇的一代女神,無法超越的經典癲音女歌神
    在現在看來香港樂壇已經過了它的繁華時期,已經沒落,曾經的譚詠麟、張國榮、許冠傑、梅豔芳曾帶動香港樂壇的潮流,如林子祥、陳百強、紅極一時的葉蒨文、林憶蓮、關淑怡、陳慧嫻、Beyond、達明一派及草蜢樂隊都曾經在香港樂壇大放異彩。
  • 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無人關注,真如黃霑所說:香港樂壇已死?
    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無人關注,真如黃霑所說:香港樂壇已死?兩人請在發表感言時,在現場呼籲:希望大家守住廣東話和香港文化。字裡行間表達了對香港粵語歌壇未來的擔憂,憂。但事實上,這種情況已經是無法挽回的現實了。回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歌壇,可以說是華語樂壇的前沿。
  • 港臺樂壇沒落了?金曲獎入圍歌曲一首都沒聽過!
    以前撐起華語樂壇半壁江山的港臺樂壇到底怎麼了?1.數位音樂對唱片的衝擊,唱片公司包裝歌手、推出作品,發行磁帶、CD等產品,通過實體音像店零售,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2.網絡時代的衝擊,如今最紅的音樂都是在網絡媒體上,傳統的音樂傳播形式已經不復存在,而激烈的網絡競爭環境,使得在音樂的選擇上,更多的會偏向於歌迷極短時間的感興趣程度,不會思考音樂的深度和思想性,所以導致網絡音樂完全是為了迎合網上的需求,而致使網紅歌曲淪為口水歌的集中地,沒有任何養分,而且會愈演愈烈。
  • 終於有人在湖南衛視分析香港樂壇為何蕭條,張學友和王菲聽到了嗎
    眾所周知,上個世紀90年代是香港樂壇的巔峰,以香港四大天王、王菲、BEYOND、草蜢、譚詠麟、梅豔芳、張國榮、李克勤等歌手為代表,很多內地音樂人都是聽著他們的歌長大、入行的。但是進入新千年之後,香港樂壇慢慢就沒落了,被周杰倫、王力宏、蔡依林、潘瑋柏、SHE等這些臺灣歌手比了下去。進入2010年以來,隨著內地選秀的成熟,香港樂壇變得更加蕭條。大部分音樂人都不願在公開場合分析香港樂壇為何沒落和蕭條,因為容易得罪人,但有個內地音樂人大膽指出了香港樂壇的缺點,而且是在湖南衛視的《歌手2018》上面。沒錯,他就是李泉!
  • 盤點香港樂壇師徒都是巨星的歌手
    在80/90年代的香港樂壇,有很多前輩樂於提攜後輩,甚至有些成為了師徒。雖然一般師傅是巨星,徒弟卻差的遠。但是也有一些師徒雙巨星,成就一段佳話。下面就盤點這樣的師徒。雖然00年後香港樂壇越發沒落,但是容祖兒仍然成為一代樂壇天后。甚至有可能成為一對金針師徒。而容祖兒也多次在演唱會以及紀念羅記的活動中懷念師傅。
  • 香港樂壇的霸王條款,女歌手因為上節目說「粵語」被封殺三個月
    輝煌時期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但是到了千禧年之後,粵語歌壇突然就沒落了,再也不能主導華語樂壇了,每年的頒獎禮也失色了不少,不但沒有了巨星的加持,連歌曲也沒有以前那麼受歡迎了。千禧年之後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是千禧年之後的粵語歌不好聽了嗎?也並非如此,香港厲害的歌手還是有的,沒那麼受歡迎是因為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大的市場了。
  • 女歌手因為說「粵語」被封殺,香港樂壇的內鬥有多厲害?
    輝煌時期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但是到了千禧年之後,粵語歌壇突然就沒落了,再也不能主導華語樂壇了,每年的頒獎禮也失色了不少四大天王壟斷頒獎禮很多人把香港樂壇的沒落歸咎於偶像的崛起,四大天王佔據了大多數的市場份額
  • 樂壇前輩狂言:香港樂壇是垃圾!網友說他沒資格評論,結果被怒懟
    樂壇前輩狂言:香港樂壇是垃圾!網友說他沒資格評論,結果被怒懟早在八九十年代,現在這一批人應該都是看著香港電影,聽著香港的音樂長大的。那個時候的香港比現在的大陸發展還要好。他們的電影在亞洲各個國家都很風靡,前期一陣香港風潮。很多經典的電影和經典的音樂都成了無可替代的作品。
  • 周傳雄,阿杜,伍佰等實力歌手的沒落,預示了流量歌手將稱霸樂壇
    在如今「快餐音樂」的流行時代,經典歌曲已經成為經典,而一部經典歌曲的創作時間,往往不是快餐歌曲能比的,就算周傳雄再復出,也沒多少影響力。阿杜作為那個年代的當紅歌手,曾留下不少傳唱度較高的作品,但如今依舊被刷下娛樂圈。
  • 香港樂壇因何衰落?看歷屆金針獎花落誰家,就可見一斑
    如今香港樂壇的衰落,是不爭的事實。至於原因,看看歷屆金針獎得主都是誰,就能窺見一二。金針獎自1981年設立至今,共評選出30位金針獎得主(金針獎評選秉承「寧缺毋濫」的原則,有些年份並未設金針獎),其中以詞作者身份獲獎的共6位,黃沾、林振強、林夕、盧國沾等「詞壇巨匠」先後得獎。
  • 香港娛樂圈徹底沒落內地崛起!陳奕迅女兒都如此關注內地頂流明星
    港臺娛樂圈悉數沒落而內地娛樂圈崛起了,內地娛樂圈新人輩出而港臺娛樂圈卻青黃不接,想想如今我們討論港臺明星不還是在討論老一輩明星嗎?根本沒有新人冒頭,而如今看陳奕迅的直播,再次確認,香港娛樂圈真的徹底沒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