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號與大和號裝甲分布對比,大和號的精妙設計讓人佩服

2021-01-10 阿易聊艦船

俾斯麥號和大和號分別是德日兩國海軍的象徵,兩艦都是與1940年後服役的二戰最新銳戰列艦,可以說是德日兩國工業與科技的結晶,長期以來關於兩艦的實力對比也是海軍愛好者喜歡研究的話題今天小編就從防護設計思路和實際參數來分析兩艦的孰優孰劣。

俾斯麥號

首先在設計思路上,由於德國海軍的劣勢地位,俾斯麥號的設計思路並不是與英國皇家海軍決戰,而是主要作為破交艦襲擊英國商船,同時具備與英國主力艦交手的能力,所以可以俾斯麥號堅持的是一戰時期的全面防護的設計思路,有一條極長的320mm主裝甲帶,但這個裝甲的厚度極為尷尬,如果是防護重巡洋艦的203mm火炮,用一條戰巡常用的240mm左右的裝甲帶足以,而如果選擇與英國戰列艦交戰,至少要到380mm的厚度以上才能在正常的交戰距離中擋住英軍主炮的轟擊。

而從俾斯麥號的設計中也能看出在首尾和上層建築中都覆蓋了一層厚度很薄的裝甲,這個厚度的裝甲,這些裝甲在實際交戰中同樣定位尷尬,無法防禦火炮的同時又佔用的大量的裝甲重量,在被大口徑火炮命中時甚至會直接崩落導致附加損失。

俾斯麥號裝甲分布圖

同時俾斯麥號四座雙聯裝炮塔的設計比大和號的三座三聯裝炮塔至少多出了15米的核心防護帶,俾斯麥號由於船尾收窄導致船尾的核心區超出了提彈井10米,一般超出的距離都在5米以內,這樣平白多出了20米的裝甲核心區,直接導致同為5萬噸排水量的戰列艦中,俾斯麥號裝甲重量是最重的,防護能力卻十分平庸,最後一戰裡也被羅德尼號的406mm主炮暴打,自身主炮被迅速摧毀失去反擊能力,最後連艦橋也被轟塌,只能打開通海閥自沉。

大和號裝甲分布圖

在看由日本首席艦船設計師平賀讓設計的大和號的裝甲方案,大和號的裝甲分布是重點防禦的完美之作,3座460mm主炮儘量靠攏艦橋,縮小核心區的長度,讓火炮,指揮,動力系統都在一個400mm以上的裝甲保護之下,基本上能免疫381mm以下的戰列艦主炮在正常交戰距離的轟擊。

兩艦對比俾斯麥號是將1.7萬噸的裝甲分攤到了170米的核心防護區上,防護能力基本只能防禦巡洋艦級別的火炮,對於305mm以上級別的火炮防護能力堪憂,對於新式406mm級別的火炮基本沒有防護能力。而大和號裝備有2.3萬噸裝甲核心區卻只有短短140米,主炮高達600mm的裝甲幾乎在正常交戰距離上免疫當時所有主炮的打擊,側面主裝甲帶可以抵擋當時主流的381mm炮的中遠距離打擊,整體的防護水平要遠超俾斯麥號,在當時所有戰列艦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號的卓越設計有作戰思路和設計經驗兩個方面的原因,日本自身經濟並不富裕,長期研究如何在儘可能小的噸位上達到最佳的防護效果,再加上多年的大型艦隻製造經驗。德國在一戰結束後有接近20年沒有設計製造戰列艦,沙恩霍斯特級戰巡幾乎是與俾斯麥號同時期設計製造的,並不能提供太多的設計經驗,所以總體設計思路還停留在了一戰,俾斯麥號也大量參考了一戰最後一級戰列艦巴伐利亞級的設計思路,這也是俾斯麥號防護思路落後的原因。

專注海軍史和軍艦知識的創作分析,原創寫作不易,愛好相同的朋友可以收藏關注,謝謝你的閱讀

相關焦點

  • 數據最強戰列艦:大和號沉沒時,核心裝甲是否被擊穿
    其水平甲板裝甲的厚度相對要薄弱了一些,上甲板最厚處為55毫米,中甲板裝甲厚200毫米,在接近舷側邊緣處還帶有7度的傾角,整體設計上,已經儘量考慮了戰列艦對戰時的扛彈性。是否被破防?大和號沉沒時,核心裝甲被擊穿了麼在1945年4月7日的最後一戰中,大和號並沒有見到過對方的戰列艦或者戰艦,因此,其水線位置的主裝甲帶,也就不存在被戰艦主炮彈擊穿的問題。
  • 俾斯麥號:擊沉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但不是戰列艦的巔峰之作
    側舷裝甲厚度範圍為145-320毫米,裝甲總重量達到同期戰列艦中的最大比重,佔標準排水量的41.85%。 為了防禦水下魚雷的打擊,這款戰列艦還設計了魚雷防禦系統,實際作戰中能夠抵禦300公斤德國黑希爾烈性炸藥的打擊。
  • 大和號戰列艦,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巨炮大艦
    作為一個軍迷,尤其是喜歡談論軍艦的軍迷,我對「大和」號戰列艦是存有一點敬畏之心的;但作為對海軍有一點了解,特別是對海戰有一點膚淺的認識的我來說,我又非常不看好「大和」號戰列艦。這是一艘排水量69000噸,擁有9門460mm大炮,全艦上下裝了無數防護裝甲的巨無霸,使他具有能擊穿當時世界上任何軍艦裝甲的能力、能抵禦當時所有艦炮的攻擊,被日本人稱作「神之大和」,他的第二艘艦「武藏」號被稱作「永不沉沒」的戰艦。但實際上這兩艘人類巨炮大艦時代的傑作在實戰中也沒有發揮什麼大的作用,最後都很悲慘地被擊沉。
  • 登峰造極的大和號戰列艦,大炮巨艦時代的落日餘暉
    再說說防禦:按照設計要求,大和號艦體防禦裝甲,可以承受自身460毫米口徑火炮在2萬-3萬米距離上的打擊;兩層水平裝甲,厚度合計超過25釐米,可以承受800公斤航空炸彈的攻擊;水下艦體可以抵禦400公斤TNT爆炸當量的攻擊;即使在最薄弱的煙囪開口處,也使用38釐米厚的蜂巢狀裝甲。整艦的裝甲總量是21266噸;另外,大和級戰列艦設計了三層船底,劃分了1147個水密艙,可以有效地防止魚雷的攻擊。
  • 為什麼美國造不出比大和號更大的戰艦,美國海軍:都怪運河窄了
    試航中的大和號美國海軍在條約結束之初由於孤立主義盛行,建造的戰艦依舊停留在4萬噸級,但在歐戰爆發形勢緊張之後最新設計的衣阿華級依舊滿載沒有達到6萬噸,最大戰列艦和最強戰列艦的殊榮都被日本的大和號以7萬噸的排水量,和世界最大的
  • 日本的最強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為何會得到海上怪獸的稱呼?
    所以日本在1937年11月4日的時候,開始動工建造大和號戰列艦,1941年12月16日,也就是在二戰期間,大和號戰列艦開始服役了。不過為什麼大家會將其稱作是一艘海上怪獸呢?大和號戰列艦其實是屬於四艘大和級戰列艦的其中一艘,要說到怪獸的話,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那龐大的身軀,而大和號戰列艦人類海軍軍艦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級戰列艦了。
  • 德國海軍的驕傲,俾斯麥號誕生之日最強?就憑它380的小管子嗎
    一直以來俾斯麥號戰列艦都是頗受爭議的一艘軍艦,就連軍迷分成正反兩派外,支持俾斯麥的認為它的戰績是非常輝煌的,所以憑藉擊沉胡德號的戰績就備受推崇。而也有一些軍迷認為俾斯麥只不過是一艘設計思路老舊的軍艦,從它本身的設計來看並不不算先進。
  • 戰艦奇蹟,史無前例的大洋巨獸,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是整個二戰時期建造出來的規模最大,火力最強,工業水平最成熟的艦艇。一度象徵著那個從明治維新開始步入現代化建設的東方國家,第一次真正超越了他們數輩人所效仿學習的西方。成為了幾代日本人心目中的精神信仰。(大和號海試圖)傳奇之船的緣起聊起這艘傳奇艦船的前世今生就得從那場震驚世界的甲午海戰說起。
  • 大和號戰列艦:製造時費盡心力造、使用時又投鼠忌器
    大和號這艘巨無霸戰艦,日本人在製造它的時候可以說是費盡了心力,既要造好還要保密;但造好了,又不捨得用,大部分時間拋錨在海上,實戰經驗不多;後來美國人打到衝繩,沒辦法,日本只好孤注一擲派上了大和號,結果當然是悲劇的。
  • 【模型】大和號戰列艦
    說明書和板件都比號手簡單很多。田宮一貫都是不追求細節,但是組合度極好。估計很多人這是第一次看見我的模型原生態的樣子吧。這一套下來是2400日元,大約市面賣120RMB大和號1937年開工建築,1940年下水,1942年服役。姐妹艦是武藏號。由平賀讓造船中將幕後設計(這傢伙的大腦後來保存在東京大學醫學部),是倭國為了對抗條約型戰列艦而設計建造的決戰兵器。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17—日本電影《男人們的大和》背後的歷史
    當殘酷的戰局放在面前,大和號和它的船員們懷著守護國土的決心,起錨迎來它的最後一次悲壯決戰。所有的人都很清楚:迎接他們的將是殺氣騰騰的美軍大批艦載機群.............歷史最大的戰列艦 大和號標準排水量 64000噸,滿載排水量 72808噸,艦長 263米,艦寬 38.9米,平均吃水(試航) 10.4米。大和號戰列艦12臺鍋爐,4臺蒸汽輪機,主機輸出功率153000馬力(倒車45000馬力),儲油量6400噸。(可對比遼寧號航母動力為20萬馬力)大和號在設計上採用了技術成熟的蒸汽輪機,使該艦可以達到27節的航速。
  • 77年前的今天,英國胡德號戰列艦如何被俾斯麥號一發入魂
    由於德國人的主要目標是運輸隊,呂特晏斯希望能在濃霧的幫助下悄悄地突入大西洋。5月23日傍晚,德艦被配備有雷達的英國重巡洋艦「薩福克」號及「諾福克」號發現,當時兩艦正在丹麥海峽巡邏,等待德軍的突破。雙方艦隻在短暫交火後,英軍巡洋艦自知不是對手,被迫釋放煙霧並退往德艦的射程範圍外,以雷達尾隨德軍。
  • 大和號的覆滅
    1941年10月20日,大和號戰列艦海試。作為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長263米、寬38.9米,滿載排水量72810噸,配備9門460毫米主炮,一發炮彈1.5噸,成為軍國日本的精神圖騰:埃及有金字塔,日本有大和號。然而,這個號稱無敵戰艦的鋼鐵巨獸,在太平洋戰爭中幾乎沒發生什麼作用就被美軍擊沉。
  • 極度保密的大和號戰列艦,從生到死都是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 「違章」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 1934年設計,1937年開工建造,滿載排水量7.2萬噸,艦長超過260米的大和級戰列艦其實在當時算是一種
  • 日本海軍絕密「王牌」,被各種保密措施「包裹」的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違章」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1934年設計,1937年開工建造,滿載排水量7.2萬噸,艦長超過260米的大和級戰列艦其實在當時算是一種「違法建築」。在設計方案確定之後,如何低調的建造、服役就成為了日本海軍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作為「殺手鐧」自然是不能輕易示人的,保持神秘甚至不為外界所知才能夠出奇制勝,而且還要規避「違法」的風險。為此,在這艘戰艦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日本海軍對其做到了極致的防護(保密),在當時很多的日本人甚至都不知道有這樣一艘軍艦的存在。
  • 圍殲「俾斯麥」號戰列艦:大艦巨炮遇到航母,只有死路一條!
    文/滅霸他爸二戰期間,英國海軍以優勢兵力圍殲德國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雖然最終憑藉戰艦的火炮擊沉了「俾斯麥」號,但在整個行動中發揮最大作用的卻是「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俾斯麥」號的裝甲防護也是一流:上甲板為50毫米厚的裝甲,艦身要害部位裝甲厚度為120-170毫米,兩舷裝甲厚度高達320毫米,炮塔的裝甲有150-360毫米,如此強大的防護,使其很難被敵人擊沉,所以被德國海軍自豪地稱為「永不沉沒的戰艦」。戰艦下水當天,希特勒親自趕到船廠參加下水儀式,希特勒高興地說:「英國海軍沒有一艘軍艦是它的對手!」
  • 史上最大戰列艦大和號,美軍僅僅損失十架戰機就將其命運終結
    大和號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最終葬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野心中。「大和號」戰列艦,在二戰後期被稱為「日本的救星」,日本國內,特別是日本的海軍將「大和號」視為海軍最後的希望。大和號「戰列艦比普通的航母都要大不少,但是日本卻只能湊出10艘戰艦組成編隊,與美軍動輒幾十艘上百艘的特混編隊相比,日本海軍簡直就是"垂死掙扎「,大和號戰列艦離迴光返照已經不遠了。
  • 義大利戰列艦比德國俾斯麥號更強,卻被2枚炸彈輕易擊沉
    其中以義大利首都羅馬命名的「羅馬」號戰列艦,更是義大利海軍的巔峰之作,甚至比德國著名的「俾斯麥」號更加強大。但是由於義大利「豬腳」光環照耀,這艘強大的戰列艦在服役不到一年,主炮一炮未發,就被2枚炸彈給炸沉了。而「俾斯麥」號沉之前起碼還擊沉了英國著名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圖片:不可一世的羅馬號被德國一枚制導炸彈擊沉。
  • 薩沙談:美軍飛機三小時擊沉超級戰列艦大和號
    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向來以所謂 大和民族精神教導民眾。而大和精神中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可殺不可辱和極端的榮譽思想。日本人在幾百年的灌輸下,認為日本是毫無疑問優等民族,是神眷顧的子民,是戰無不勝的。日本人是絕對不能接受戰敗的概念,尤其是不能接受投降的打擊的。事情到了這種地步,軍國分子為了全力維護大和精神的神話,只得放棄任何投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