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操奔襲烏巢
將領:曹操
士兵數:5千
敵人數量:1萬以上
引用史料:《三國志。武帝紀》:「紹遣車運谷,使淳于瓊等五人將兵萬餘人送之,宿紹營北四十裡……公乃留曹洪守,自將步騎五千人夜往……瓊等望見公兵少,出陳門外。公急擊之……紹遣騎救瓊……士卒皆殊死戰,大破瓊等,皆斬之。」
早期的曹操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有太多的經典戰例了。淳于瓊等有時間布陣迎擊,袁紹有援軍及時趕到,致使曹軍被兩面夾擊,從時間上來看這次偷襲其實不算很成功,不過這才更加顯示出曹操的臨陣指揮能力、士兵對其的信賴程度及曹軍士卒的精銳,他們連夜趕路、與兩倍左右的敵人正面硬拼、並被兩面夾擊,如此還獲大勝,曹軍精銳名不虛傳!
2、呂布轅門射戟
將領:呂布
統兵數:1千2百(步兵一千、騎兵二百)
敵人數量:3萬
引用史料:《三國志。呂布傳》:「術遣將紀靈等步騎三萬攻備,備求救於布……便嚴步兵千、騎二百,馳往赴備。靈等聞布至,皆斂兵不敢復攻。布於沛西南一裡安屯,遣鈴下請靈等,靈等亦請布共飲食……布令門候於營門中舉一隻戟……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明日復歡會,然後各罷。」
呂布僅以1/25的兵力就敢大模大樣、明目張胆的正面出兵,真是名副其實的敢死隊啊!而且還嚇得敵人不敢對戰而撤軍,試問還有哪支敢死隊能做到?此戰劉備有多少兵力,無明文記載,但可從側面推敲。《三國志。傳》:「複合兵得萬餘人。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劉備兵力過萬,呂布就疑懼而攻之。紀靈等攻劉備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此時劉備剛被呂布襲取徐州,在廣陵被袁術打敗,反過來投靠了呂布,此時劉備兵力最多2-3千人,否則呂布不會欣然接受劉備。因此此戰呂劉聯軍不會超過5千人。常有人看不起呂布,但在三國歷史中很少有能以少得如此懸殊比率的兵力,嚇退敵人的戰例。以此來說呂布不愧為三國第一。
3、高壽廣陵追擊戰
將領:高壽
士兵數:5百
敵人數量:10餘萬
引用史料:《三國志。吳主傳》裴注引《吳錄》:「是冬魏文帝至廣陵,臨江觀兵,兵有十餘萬,旌旗彌數百裡,有渡江之志……孫韶又遣將高壽等率敢死之士五百人於徑路夜要之,帝大驚,壽等獲副車羽蓋以還。」
如果此戰為實,其意義倒是不小,還把曹丕的一輛座駕頂棚搶回來了.不過,因敵人撤退而追擊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至於戰果是否誇大,就不得而知了。
4、牛金江陵出擊戰
將領:牛金
士兵數:3百
敵人數量:數千
引用史料:《三國志.曹仁傳》:「瑜將數萬眾來攻,前鋒數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將牛金逆與挑戰。賊多,金眾少,遂為所圍。」
敢死隊之兇險、出擊戰之艱難,牛金此戰盡數顯現。不過敢死隊員的勇氣還是值得我們肯定,像這種守城軍派敢死隊出擊戰,歷史上一定多的不能再多了,只不過記載下來的僅僅是少數獲勝的。像牛金這次,如果沒曹仁救援,只怕一命嗚呼了,也不會在史書上留下什麼記載。牛金不是泛泛之輩,官至後將軍。後來被司馬懿疑懼而殺。但是此戰卻只能說牛金武力尚有不足但勇氣可嘉。
5、霍峻葭萌守衛戰
將領:霍峻
士兵數:數百
敵人數量:1萬餘
引用史料:《三國志。霍峻傳》:「先主自葭萌南還襲劉璋,留峻守葭萌城……後璋將扶禁、向存等帥萬餘人由閬水上,攻圍峻,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數百人,伺其怠隙,選精銳出擊,大破之,即斬存首。」
城內才數百人,被幾十倍的敵人攻打一年,還能剩多少兵力?還能選多少精銳?估計真正出擊的敢死隊員最多也就百餘人,霍峻真是一員良將,可惜死的太早啊!以數十分之一的兵力對抗敵人整整一年,還能大破敵軍斬其大將,此戰是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