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頭重腳輕 補氣祛痰化瘀

2020-12-22 澎湃新聞

經常頭重腳輕 補氣祛痰化瘀

2020-12-15 15: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有些人會有這樣的感覺:頭腦昏昏沉沉,腳下發軟如踩棉花,這種感覺稱之為「頭重腳輕」。

年輕人經常熬夜、作息不規律,使用電腦過多,早晨起來有頭昏、身體沉重伴腳下發軟的症狀,經過適量活動,梳洗、進食早餐後,這種感覺通常就會很快緩解消失。這種頭重腳輕、頭暈,是由於疲勞或大腦缺氧所致,嚴格意義上不算疾病,卻使人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響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但有些老年人如果經常出現頭重腳輕、頭暈甚至頭眩的感覺,需引起警惕,這可能與高血壓、腦血管病有關。尤其是持續不易緩解的頭重腳輕,更應高度重視。

傳統醫學認為,頭重腳輕屬中醫「頭重」「頭暈」範疇。調理要注意辨虛實。

如果頭重腳輕的同時,伴有腰膝酸軟、眼乾目澀、毛髮乾枯易落,可能是肝腎虧虛。《黃帝內經》有言:「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肝熱生風、肝陽化風,皆可頭暈。腎陰虧虛,水不涵木,精虛血少,血不養肝,腎病及肝,可發生頭暈。先天不足、久病傷腎、氣血虧虛、房勞傷精以及老年腎虧等都是造成肝腎不足的原因,可以通過滋補肝腎、平肝熄風等方法改善頭重腳輕的症狀。臨床常用杞菊地黃丸、歸芍地黃丸等丸藥滋補肝腎。

如果頭昏沉重而腳輕,活動後誘發或加重,屬於氣虛。氣虛不能升提清陽,活動更耗氣,清陽不升則頭昏頭沉,多伴有易疲勞、活動後自汗出,或有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或有低血壓等。臨床可用補中益氣丸補益中氣、升清陽。

實證導致的頭重腳輕,當歸於痰與瘀。中醫有「無痰不作眩」之說,過食肥甘、脾胃損傷、脾失健運則會生溼生痰,痰溼中阻、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蒙蔽清竅,自然表現為昏昏沉沉、頭重如裹,這類人群的舌苔通常都是白厚膩苔。此種眩暈,調理當以健脾化痰為主,可用六君子丸為主健脾化痰。眩暈明顯者,酌情選用牛黃清心丸。

除了痰導致的頭重腳輕,「瘀血」也是眩暈的重要病理因素。各種原因所致血行不暢而凝滯,導致瘀血內阻,發生眩暈。可用血府逐瘀等藥品行氣活血。痰瘀並重者當祛痰化瘀。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藥物一定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辨證使用,不可擅用。日常頭重腳輕多發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勞累熬夜,不要過度用腦,切忌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等;有基礎疾病者,要控制好血壓、血脂等,有心腦血管疾病者要做好二級預防,避免高危因素。如症狀持續不能緩解,最好及時就診,避免發生心腦血管事件。

文字來源:生命時報

圖片來源:網絡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經常頭重腳輕 補氣祛痰化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醫專家:常喝這6種中草藥茶,活血化瘀、降壓降脂,便宜好用!
    中醫專家:常喝這6種中草藥茶,活血化瘀、降壓降脂,便宜好用!中醫專家們都愛喝!1、紅花茶——活血化瘀做法: 紅花5克、茶葉1克,沸水衝泡,每日1劑,代茶頻飲,7天為一療程。原理分析:紅花中含有紅花黃色素及紅花苷,能降低紅血球壓積、抑制血栓形成、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環,對缺血心肌有保護和抗氧化作用;而茶葉中的茶色素可降低血液黏稠度。
  • 摔傷後怎麼消腫化瘀 六大食物快速消腫化瘀
    人們走路時難免會遇到不小心摔倒的情況,尤其是小孩子,他們活蹦亂跳的,經常會摔傷,這讓父母很是擔心。有時候如果摔傷不嚴重的話,是可以自己進行處理的。那麼,摔傷後怎麼消腫化瘀?摔傷後怎麼處理?摔傷後吃什麼消腫化瘀?一起來看看吧。摔傷後怎麼消腫化瘀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走路跌倒摔傷的情況,如果不是很嚴重的話,這時人們經常就會自己買點跌打藥塗抹。
  • 人參只補氣?科普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人參功效,教你人參巧妙搭配
    臨床上,人參不僅能補氣,還能固脫、生津、安神、益智。下面,張醫生整理了自己在臨床中常用的關於人參的20個藥對,一起來看看吧!人參+附子:回陽固脫,治陰陽離決;人參+黃芪:大補陽氣,治陽氣虛脫;人參+當歸:大補氣血,治婦女血虛;人參+麥芽:健脾疏肝,治胃脹吞酸;人參+杜仲:補益肝腎,治腰膝酸軟;人參+獨活:補氣祛風
  • 祛痰暖脾的理脾滌飲方
    這時不宜只補氣了,必須要用溫陽藥,比如理中丸,這是將四君子,去掉茯苓,加溫熱的乾薑而成,是很好用的溫補脾陽藥。不過理中丸似乎藥店少有,只有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熱性更強,不推薦長期吃。PS:上面這幾種脾虛很容易導致一個人出現腰腹肥的特徵,詳見減肥之「腰腹肥」這一篇。
  • 補氣藥的三大方陣,補氣要選擇
    沐沐,我感覺我是氣虛,無精打採,有氣無力…… 不過我不知道吃點什麼補氣好。 下面沐沐,提供補氣三大方陣。 這是按照補氣之力強弱而分成三大方陣。 當然第一方陣是最強的補氣藥物。
  • 快速補氣補血的方法
    氣血不足會導致女性身體出現很多不舒服的症狀,有些女性由於氣血不足長期面色都顯得比較晦暗,還有些女性由於氣血不足導致了月經不調的情況,其實氣血不足是可以在生活中進行調理的,如果調理工作做的好,就能很快得到改善,那麼今天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快速補氣補血的方法有哪些
  • 祛痰散結又補腎!食物中的"化痰好藥",三高、肥胖人群可以常吃!
    針對這些常見的疾病,劉校長分享了幾款針對性的藥膳,幫助大家祛痰散結、補腎填精、增強免疫力!針對高血脂:昆布粉30克、決明子15克、山楂10克、沙棘子10克,決明子清熱通便、山楂化瘀、沙棘子化溼,可以每天煮一碗喝,適合血脂高的人群。
  • 張廷模:《中藥學》化瘀止血藥:茜草、蒲黃、五靈脂
    如果對瘀血證它也可以發揮活血化瘀的作用,它也可以成為活血化瘀藥。那麼對於血熱證呢,它又有清熱涼血的作用。它對於血分有三種相關的功效,但是這個作用的強度就是我們書上這個順序,最好的作用是止血的作用,所以把它放在止血藥這一章。那麼活血化瘀比較次,涼血就更次一點。
  • 「頭重腳輕」別說成「heavy head with light foot」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頭重腳輕, 這個短語的含義不是指「heavy head with light foot」,其正確的含義是:top-heavy 頭重腳輕的;上重下輕的
  • 糖尿病患者全身乏力,根源在於脾虛,中醫1個方子健脾補氣緩解
    糖尿病患者總是沒力氣,根源在於脾虛,可用1個方子健脾補氣緩解西醫觀點:4個原因,導致身體疲乏無力1、飲食不規律/吃太少對於很多糖尿病患者來說,在飲食方面是治療糖尿病患者的重要輔助手段丁香:養胃健胃,殺菌,除口臭,治療胃潰瘍沙棘: 健脾養胃、止咳化痰、活血散淤猴頭菇:猴菇多糖和胺基酸具有保護、調理消化系統功能和修復受損胃黏膜的作用茯苓: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收斂止痢大麥:緩解便秘、提高免疫
  • 最簡便的補氣方法
    拍手是一種至剛至陽的養生方法,其主要功能就是補氣。手是陽氣的大本營,腳是陰氣的大本營。手穴共有39個,拍手可以震動陽氣,推動全身氣的運行。為什麼要早上拍呢?經常輕拍腹部的任脈,可以刺激人體性激素的分泌,調節人體的陰經,從而延緩衰老。輕拍腹部,對肝膽疾病、泌尿生殖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眼科疾病等都有好處。有的人腰疼時總下意識地去捶捶腰,實際上,腰疼很可能是因為氣血在肝經中流通不暢引起的,堅持輕拍腹部,就能改善並治癒腰疼症狀。
  • 枸杞補腎,黃芪補氣,可以一起泡水喝嗎?
    大多數人都知道黃芪是有補氣的效果,而枸杞有補腎、護肝等功效。也經常會有人直接將黃芪和枸杞直接泡水喝。那麼,黃芪和枸杞是否可以泡水喝,兩者一起泡水喝會對身體有什麼好處?接下來介紹黃芪和枸杞,一起泡水喝的功效以及注意事項。多數人都知道黃芪味甘溫,可以有排膿止痛,具有補氣昇陽的功效。
  • 中醫補氣有三寶:黃芪、人參、西洋參!
    久病體虛的人 適合用人參補氣 一般大家都會認為人參的藥性很猛,不適用於久病體虛的人。其實人參是心肝脾肺腎五臟都補,五臟平和才能夠百病不生,越是久病體虛的人越適合用人參來補氣。
  • 西洋參和黃芪都能補氣,到底哪個補氣更好?哪個會適合你?
    注重養生的人對兩樣東西,應該都是比較熟悉,就是黃芪和西洋參,它們都是用來補氣的,效果也都特別的好,重要的是兩者都不算很貴,一般人都能夠接受。既然兩者都能夠幫助補氣,有人就會將兩樣東西放在一起比較,想要知道兩者之間,到底哪個補氣效果會更好?在用的時候,也能有好的選擇。
  • 【每日一膳】當歸田七烏雞湯:活血化瘀,溫中補氣,專門調理和改善血淤體質
    烏雞雖然被醫家視為「婦科聖藥」,但是它也被稱為「中國的花旗參」,能補虛、溫中、補血,配伍當歸田七,防止活血化瘀同時傷及正氣,烏雞同樣也適合體質虛弱的男性來食用。做法:當歸10克,放入藥袋在《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三七根,莖,葉均可入藥,具有止血、活血、化瘀、降脂的作用,民間歷來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的說法。紅棗10個,衝洗乾淨,投入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