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死前曾勸曹操,除掉一人必將一統三國,此人究竟是誰?

2020-12-25 二蛋家族

上面說的這些,其實根本沒有發生過,郭嘉何許人也?其是曹操麾下的第一謀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諸子百家,堪稱是無一不通,無一不精,別說是三國了,就算是放眼世界上下五千年,都沒有一位能和郭奉孝比肩的人物。什麼諸葛、荀彧之流就不用說了,畢竟一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便早已說明一切。

咳咳,好了,不吹了,上面說的其實是網絡上的郭嘉,不知為何,最近幾年的網絡上總是冒出來一些奇奇怪怪的人物,陰謀論和吹噓論更是大行其道,什麼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啊,什麼白帝託孤後面埋著刀斧手啊;更有甚者還說諸葛亮不會打仗不懂軍事,也就懂一點後勤啊。這些言論讓人看著真的是無力吐槽。

還有上面這個標題,其實也是近段時間網絡上的高手自己構思出來的東西,我們來聊聊郭嘉獻的所有計策,你就會發現郭嘉根本沒有幹過這事兒。順帶說一句,曹操的第一謀士是荀彧,並不是郭嘉,郭嘉的列傳排名甚至在王朗之後,而荀彧、荀攸、賈詡三人卻是在曹家、夏侯家這些宗親之後。

第一計,現身評袁

郭嘉剛開始是去投靠袁本初的,在那裡待了一段時間之後對袁本初的謀臣有這麼一番評價:「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

這句話,說白了就是嫌棄袁紹不行,後來曹操的前期第一某主戲志才身死,郭嘉被荀彧所見,剛好去替代了他。

第二計,下邳滅呂

《三國志,郭嘉傳》:徵呂布,三戰破之,布退固守。時士卒疲倦,太祖欲引軍還,嘉說太祖急攻之,遂禽布。語在荀攸傳。

本來曹操久戰呂布不下,都想退軍算了,結果郭嘉對他說道:「呂布勇而無謀,今三戰皆北,其銳氣衰矣。三軍以將為主,主衰則軍無奮意。夫陳宮有智而遲,今及布氣之未復,宮謀之未定,進急攻之,布可拔也」

後來正如其所言,呂布一代梟雄,最終白門樓殞命。

第三,一語訣孫策生死

在曹操與袁紹在官渡之戰相持時,久戰不下,而此時的江東小霸王孫策已經拿下了江東全境,欲在此時直搗許昌城,曹家諸將全部擔憂不已,唯獨郭嘉,一臉若無其事,對曹操說道:「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結果呢?的確是這樣,郭嘉就不是個謀士,我覺得是披著個謀士皮的預言家。

第三計,遺計滅遼東

官渡之戰勝利,可袁家的殘餘勢力仍然很大,袁譚和袁尚兄弟麾下還有精兵數萬,曹操恐其捲土重來,便想乘勝追擊,被郭嘉攔下了:「這兩兄弟我們要是現在去攻擊他,肯定會團結一致的抵抗我們,但我們要是不去打他,此二人必會自相殘殺,到時候不費一兵一卒,袁家可滅。」

事實是什麼?袁譚敗,而袁尚投靠烏桓,曹操起兵追擊,但走到半路又怕劉表派劉備來攻擊許昌,反正老曹總是怕別人來打許昌,咱也不知道為啥。

後來被郭嘉勸了下,改變主意了,直接率兵追擊,直搗烏桓,一戰而勝,張遼陣斬踏頓。

此戰回來的路上郭嘉就病逝了,郭嘉這孩子怎麼說了,私生活比較浪,而且也不在意自己的身體,天天吃五石散,流連於青樓之中,長久以來,被酒色掏空了身子。

這些就是郭嘉傳裡的全部記載了,當然了,這短短的千字不到肯定不能徹底說完郭嘉的一生,除此之外,郭嘉還曾勸曹操不要殺劉備,此計怎麼說呢,在當時的情況下是正確的,但是長遠來看無疑是不正確的。而標題上的計策的話,其實並沒有過。

司馬懿是公元208年出道的,而郭嘉卻是207年去世的,這就是說,郭嘉去世之後,司馬懿還沒出來呢,雖說當時也有各自的關係網和情報網,但也就是一個較大範圍的了解,不可能說對方的野心在面都沒見過的情況下就可以把他摸透。

我承認,三國時期是一個群星薈萃的時期,我們所熟知的人物隨便拿一個出來也是歷史之人傑,可惜啊,就是這群人全部聚在一起,生生將漢末的六千萬人打到了蜀國滅亡時的幾百萬人。

相關焦點

  • 郭嘉臨終前勸曹操誅殺司馬懿,郭嘉是如何猜到司馬懿會造反的?
    三國當中我比較喜歡的謀士有諸葛亮、畢竟他是三國風雲人物,除去諸葛亮我比較喜歡應該是郭嘉,郭嘉作為曹操身邊十分重要的謀士,他的去世對曹操影響十分大
  •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究竟有多厲害呢?
    如果曹操不失郭嘉,也許不會有赤壁之敗。世人皆稱,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那麼郭嘉到底有多厲害呢?郭嘉二十歲的時候意識到天下即將大亂,這正是他大顯身手的好機會,於是他投奔了四世三公的袁紹,並且得到袁紹的重用。但是隨著郭嘉在袁紹身邊待久了,就慢慢意識到袁紹並非明主,袁紹優柔寡斷,缺乏霸主應有的氣概,恐怕難成大事。郭嘉就這樣一人獨自離開袁紹,轉而投奔了曹操。
  • 誰是三國第一軍師?諸葛亮PK郭嘉
    在被荀彧引薦給曹操之前,郭嘉早已對袁紹和曹操雙方的情況了如指掌。所以,一旦曹操相問,郭嘉立即一二三四擺出了「十勝十敗」的透徹分析,曹操一聽大喜過望:原來此人比我還了解我啊……毛主席曾評價說:「郭嘉是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智謀之士,他的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到底有多厲害?
    ,郭嘉在追隨曹操平定北方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官渡之戰,以及勸曹操東徵呂布、劉備,乃至奠定曹魏一統北方的格局,而他死後曹操在局部作戰上卻是敗多勝少,以至於曹操赤壁大敗哭奉孝,引得眾謀士自慚形穢,郭嘉在行軍作戰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 三國曹操一生有3大憾事:睡錯一人,痛失一人,錯放此人
    三國時期,動亂年代,卻造就了一批亂世英雄,一代梟雄曹操曹操一生徵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但是人生中也免不了遺憾。在曹操的一生中就有三件遺憾的事情,讓他終其一生追悔莫及!
  • 世人常說: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其實還有前半句
    《三國》一個爾詐我虞的時代,誰擁有城池,誰就能站住腳跟。
  • 曹操臨死前為何不除掉司馬懿?這其實是曹操一石三鳥之計,真高明
    這樣的話,曹操就有了順其自然,順其所欲,逆其所欲,取其所欲,除其所欲,可是曹操,生平卻並不如他所說的那樣,「只要有人傷害了他,或傷害了他的基業,就拔他的根!」而曹操對此人卻改變了主意,此人便是司馬懿。在219年末,剛剛結束了漢中之戰,經歷了襄樊之戰的曹操,已經是筋疲力盡了。公元220年的正月,曹操就死了。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歷史上的郭嘉,究竟有多厲害?
    郭嘉未死之前,雖然天下已經大亂,各諸侯都在招攬人才,但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卻始終沒有出山輔佐明主,即使劉表是諸葛亮的親戚,諸葛亮也沒有出山輔佐他,但郭嘉死後,諸葛亮卻出山輔佐劉備,所以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說。歷史上的郭嘉,究竟有多麼厲害?為何會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說,諸葛亮真的害怕郭嘉嗎?
  • 郭嘉不死,諸葛不出!鬼才郭嘉究竟比諸葛亮厲害在哪?
    且不說諸葛亮能否跟安兩漢四百年的張子房比,就連與他同時代的郭嘉,諸葛亮也幾乎不是後者的對手。提起郭嘉這個名字,大家可能對他的印象不是那麼深,其實他才是三國第一軍師。郭嘉之所以沒有諸葛亮那麼有名,一是因為他年紀輕輕就死了,二是因為後世的《三國演義》把諸葛亮神話得太厲害了。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不死便無三國!
    陳壽著《三國志》時在《郭嘉傳》內引入了《傅子》這段話,對郭嘉的評價很高。無論我們對三國的印象是從《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中得來,都應該知道郭嘉是曹操手下的傑出謀士。郭嘉並沒有陪曹操走完整個爭霸天下的馬拉松,他在常年徵戰中,身患重疾,年僅三十七歲便逝世了——但曹操卻在被火燒赤壁之後仍感慨道:「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 郭嘉:曹操的第一謀士
    此人曾先後投靠公孫瓚、陶謙、呂布等中原割據勢力,並竭力在中原地區博取自己的一席之地。儘管多次遭遇挫折導致發展遲滯不前,但在中原地區卻享有較高的民望,曹操集團的部分謀士認為劉備為人有英雄之志,不會真心實意投靠曹操,遲早會成為一個勁敵。甚至有部分謀士向曹操建議儘早殺掉劉備以絕後患。曹操為此向郭嘉諮詢意見,郭嘉的分析讓曹操非常滿意。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眾所周知,早期曹操手底下有一個十分厲害的謀士,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郭嘉。甚至在民間廣泛流傳著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 一位鬼才軍師,曹操一生最信任的三國第一謀士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魏國雄主曹操是個很多疑的人,對身邊的將軍、謀士要求很嚴格,很少輕易讚美他人。但有一個人卻是例外的,曹操曾公開表示:「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這人當然就是有著「鬼才」之稱的郭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頗為器重的謀士戲志才去世了。在傷心之餘,梟雄曹操讓荀彧推薦一位謀士來接替戲志才的位置。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才有勇氣說出這樣的話?
    近些年來,郭嘉這個英年早逝的謀士,就藉助於人們對三國歷史的另類解讀和虛擬遊戲的自我安慰,突然成為三國歷史中最炙手可熱的人物,擁有很多擁泵,也挑起了很多口水戰!比如「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和如果郭嘉不死、曹操早就統一天下了的推斷。
  • 為何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你看他給曹操出的計謀,就知道了
    然而在眾多的謀士中,有一個詞叫:不死郭嘉便無三國。史書中的郭嘉是多麼可怕,為什麼要讓後人傳這樣的話?事實上,說以郭嘉為代表的曹操能夠統一天下,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畢竟一統的因素很多。不過既然可以傳出去,郭嘉自然是有能力的,歷史上的他很善於揣摩人的心理。輕而易舉地發現人的弱點看穿了他,向曹操獻策,幫助他獲勝。
  • 三國十位頂尖謀士,曹操擁有5人,孫權袁紹各得2人,劉備得1人
    誰把握了人才,誰就更有優勢。而在三國之中的謀士搶奪戰中,曹操以五位謀士高居榜首,孫權和袁紹排名第二,劉備則只得到了一位人才。曹魏的五位謀士先來看看曹魏的五位謀士。荀彧應該是曹操的首席謀臣了,荀彧在職期間不但為曹操獻出了很多的計策,還給曹操推薦了許多的人才。
  • 曹操為何沒能一統三國?只因兩個致命錯誤:放跑一人,少殺一人!
    常言道「亂世出英雄」,縱觀三國多少風雲人物,我認為曹操稱得上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建立了三國中實力最強的曹魏政權,相比孫權和劉備,曹操獨佔上風。因此後人評價「曹操是打天下,孫權是夢天下,劉備是哭天下」。首先,來說一下放錯一人,這個人就是劉備。
  • 【品論三國】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來認識真正的郭嘉吧!
    由於郭嘉的才華,使許多人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看法。我個人認為郭嘉確實是一個很有才的人,但諸葛亮也不差,只是他兩擅長的領域有不同。郭嘉對於軍事是十分擅長的,有了他才使得曹操的事業達到了巔峰時期,成長迅速。其官渡之戰死後,曹操的國家就開始走下坡路。
  • 【三國】天妒英才——郭嘉
    曹操大喜,十裡相迎郭嘉,二人在營帳中討論天下大事。出名的謀士出道時仿佛都有一次和君主的「秉燭夜談」。如魯肅之於孫權,諸葛亮之於劉備。而郭嘉和曹操的這次見面絲毫不亞於後來的隆中對。二人會面完畢之後曹操感嘆【使吾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當時,各路諸侯割據一隅,並無鯨吞四海之志。在這種情況下,郭嘉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態的準確判斷,便常常成了曹操獲勝的關鍵。  郭嘉的眼光獨到。
  • 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歷史上的郭嘉,真的那麼厲害嗎?
    在郭嘉死前,雖然天下已大亂,各路諸侯都來招才引智,但自比管仲、樂毅,一直沒有出山輔佐明主,即便劉表是諸葛亮的親信,諸葛亮也沒有出山,但郭嘉死後,諸葛亮卻出山輔佐劉備,所以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史書中的郭嘉,到底有多厲害?為什麼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諸葛亮真的怕郭嘉嗎?郭嘉來自潁川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