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菩薩之一,十大願王普賢菩薩

2021-01-10 山民茶棚

普賢的身世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普賢是諸佛之子。《華嚴經》說:「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

第二,阿彌陀佛的第八子。

第三,是妙莊王的二女兒。《小乘經》說;「妙莊王三女,長文殊,次普賢,次觀音,一子即地藏。」這是中國化的說法。

第四,將來成佛。據《悲華經》說,在無量劫的刪提嵐世界,其主宰寶藏如來賜給無諍念王第八子泯圖名字為「普賢」,並為其授記曰:於未來世,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祗劫,入第二恆河沙等僧祗劫末後分中,於北方界,去此世界過六十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知水善淨功德,如當於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智剛吼自在相王如來。

普賢菩薩 (梵文 Samantabhadra),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理德、行德,與象徵著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應化道場在今四川峨眉山。

普賢菩薩,世稱為十大願王,《法華經》指出:只要能虔誠信奉,普賢菩薩將與諸大菩薩一起出現守護此人,使他身心安穩,不受一切煩惱魔障之侵。《普賢延命經記》指出:普賢菩薩具有延命益壽之不可思議的力量。普賢菩薩是理德和大行願的象徵,象徵真理。他以智導行,以行證智,解行並進,完成求佛者的志願,所以又稱「大行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摩訶薩在華嚴大法會中,宣說十大行深誓願:

一者、禮敬諸佛,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回向,以此十大願王,回嚮往生西方,普勸善財及華藏海眾,一致同行,求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

普賢菩薩,行願無窮,分身塵剎,隨緣教化眾生。據史書記載:中國佛教古德拾得大士,是普賢菩薩的化身。天台山國清寺的豐幹禪師,一日行經赤城道旁,聞草叢中有兒童啼哭,趨前視察,見一小孩約十來歲,詢其姓名,答:「我無家、無姓、亦無名。」豐幹禪師愍其無依,帶回國清寺,交庫房當茶童。因是拾來,名之拾得。由於拾得聰明伶俐,三年後升任齋堂香燈,及執掌出食等雜事。一日,四顧無人,竟登座與所供奉的聖像對坐而食,還呵斥聖像小果,焦芽敗種。事被知庫靈熠禪師看見,責其對聖像不恭,可能頭腦有毛病,罷其香燈職,派往廚房洗碗碟,常將多餘飯菜,盛於竹筒,贈其摯友寒山子。

相關焦點

  • 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普賢菩薩十大願
    峨眉山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四川盆地的西南邊緣,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故名峨眉山。四川峨眉山景區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分別是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分別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的道場。
  • 明暘法師:普賢菩薩的十大願是什麼
    一心思惟,願諸眾生得聞是法。願與智光,普照世間(世間智),願為開示出世間智,願令眾生悉得安樂,願普稱讚一切諸佛所有功德(見《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八十)。四十卷本華嚴,第四十卷,一般稱為《普賢行願品》。經文是普賢菩薩為菩薩眾說的,先長行,次偈頌。長行中揭示了普賢菩薩十大行願: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
  • 文殊菩薩西方發願文,文殊菩薩十大願
    佛子若能發此十大願者。百萬阿僧祗願門皆悉見發。願以此廣大誓願。種種善根。回向一切眾生。願皆永離三惡道苦。具足普賢菩薩行願。我又以此善根回向無上菩提。不求世間二乘果報。我又以此善根回向真如法界海。真如無滅。無漏無為。不可破壞。
  • 簡單聊聊《普賢菩薩行願品》中的「十大願」都是哪些
    《紅塵說禪》系列第45篇這一篇咱們來聊聊《普賢菩薩行願品》這部佛經,水平有限,不足之處還望師兄們多多指點。我們主要談兩個方面,第一,簡單的介紹普賢菩薩和這部經;第二,簡介這十大願分別是什麼,好了,閒話不多說,咱們開始。
  • 恭迎大願普賢菩薩聖誕,祈願菩薩加持,眾生一切行願,皆得成就!
    佛音妙法大智慧普賢菩薩,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法像一般為戴五佛冠金色身,右手持劍左手結施願印,半跏趺坐於六牙白象之上。與文殊菩薩為釋迦如來之脅士。即文殊駕獅子侍如來之左側,普賢乘白象侍右側。千百年來,普賢菩薩一直是中國乃至整個東南亞最有人緣的菩薩之一,而朝拜普賢菩薩的傳統也綿延至今。在中國,普賢菩薩的誕辰為農曆二月廿一日。
  •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舍衛國人,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大智慧的象徵,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相傳文殊菩薩的說法道場在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頂結五髻,以代表大日五智,手中持劍,表示以智慧為利劍,另外文殊為相應眾生的不同因緣,還會有不同形象的「示現」,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兒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最為常見
  • 佛教四大菩薩及道場
    在漢傳佛教有四大菩薩之說。四大菩薩根據佛經的排名為: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四大菩薩分別代表了諸佛菩薩的大智、大悲、大行、大願。四大菩薩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而且不僅僅限於漢地,在廣大藏區,四大菩薩同樣極受尊崇。
  • 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假期人特別多,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假期人特別多,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好多人都是來給孩子求學業、聰慧等。初一、十五人也特別多,香火最旺的該數五爺廟了,好多人都是凌晨三四點鐘都在門外排隊,要燒頭柱香!這個主要是求財運官運的!
  • 夢參老和尚:為什麼地藏王菩薩被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菩薩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並且成為了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
  • 學佛:四大菩薩摩訶薩的傳說
    菩薩的職責是佛的助教,一起教化眾生,傳播佛法,普渡覺悟眾生,最終修行成佛。菩薩立誓:「為解救眾生苦難,以自我奉獻的精神,而留住人間,並且以不同的化身來到民間,隨時隨地解救危難,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植化於民,使人親切可敬。菩薩的宗旨是:「智、悲、行、願」,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的象徵。按四字表示行為,四大名山為道場。
  • 普賢菩薩:佛門中的行者
    在中國佛教傳統信仰中有四大名山之說,四大名山即是四大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代表了中國佛教的特質。明清之後,「金五臺、銀峨眉、銅普陀、鐵九華」的說法一直在民間盛傳。
  • 中國四大菩薩的身世之謎
    在佛教中,菩薩的地位是僅次於佛的,最早的菩薩其實是男子,但是由於人們對菩薩的尊敬和喜愛,以及人們認為菩薩應該是溫柔賢淑、有人情味的,所以後來逐漸將菩薩變為了女性。小編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的四大菩薩。說起四大菩薩,應該有些人還不知道這四大菩薩是哪四位吧。那小編就來給大家普及一下。
  • 黃帥唱誦:《普賢菩薩行願品》
    黃帥在鳳凰佛教新春雅集現場(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歌手:黃帥,明音居士,中國著名佛教音樂人、原創歌手,黃帥禪樂工作室創辦人。代表作有《普賢菩薩行願品》偈頌、《楞嚴一笑》、《聽鍾》等,其作品曲風厲澈、意遠清曠。 普賢菩薩,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也是華嚴三聖之一。《普賢行願品》,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簡稱《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原為唐三藏般若譯《四十華嚴》標題,後專指其最後一卷。此經講說普賢菩薩所修十大行願,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歸宿,傳誦甚廣,列為《淨土四經(五經)》之一。
  • 佛教的四大菩薩,你知道都是誰嗎?
    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菩提,是覺、智、道的意思;薩埵,眾生、有情的意思。菩薩,翻譯過來,就是覺悟的有情眾生。大乘佛教中有四大菩薩,與我們中國非常有緣。第一位是九華山的「地藏菩薩」;第二位是普陀山的「觀音菩薩」;第三位是五臺山的「文殊菩薩」;第四位是峨眉山的「普賢菩薩」。
  • 佛教八大菩薩,各個無邊慈悲
    說到菩薩,人民第一反應那絕對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只因四大名著太過深入人心了,實際上,佛教裡可並不是一個觀世音菩薩,準確的說有八大菩薩,不通經書裡的八大菩薩也不同,按照認知度最高的《八大菩薩曼荼羅經》來說,八大菩薩是以下八個。
  • 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你知道是什麼嗎?
    本篇文章,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的「普賢菩薩十大行願」。首先簡要介紹一下「普賢菩薩」。普賢菩薩,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譯為「遍吉菩薩」,也被稱為「十大願王」,是我國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理德、行德。普賢菩薩是理德和大行願的象徵,他以智導行,以行證智,解行並進,完成求佛者的志願,故而被稱為「大行普賢菩薩」。
  • 四大名山,四大菩薩帶您領略人生四重境界!
    佛教四大名山,自古因佛法加持,成為佛教徒朝聖的聖地。也因美麗的景色,吸引著無數海內外的遊客。 四大名山四大菩薩的道場,各自擁有著不同的加持力。名山勝地,聽暮鼓晨鐘,雲去雲來空渺渺。
  • 普賢菩薩,生日快樂(附贈:普賢菩薩手機壁紙)
    今天是農曆二月二十一日,普賢菩薩聖誕日。普賢菩薩梵文名叫:三曼多跋陀羅, 是我們常說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理德、行德,與象徵著智慧的文殊菩薩相對應,應化道場在四川峨眉山。另外三大菩薩分別是:文殊菩薩(五臺山)、觀音菩薩(普陀山)和地藏菩薩(九華山)。
  • 四大菩薩坐騎是什麼?地藏王的諦聽,他的六牙白象。
    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地藏王菩薩乃大乘佛教四大菩薩,皆佛法精深。大家看小說、電視劇什麼的應該都知道,很多仙佛都有坐騎,這東西即方便代步,也算是實力身份的一種體現。那麼,四大菩薩的坐騎分別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普賢菩薩坐騎「六牙白象」代表什麼?
    今天是農曆二月二十一,普賢菩薩聖誕日,請大家多做善事,吃素念經,戒殺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普賢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頭戴五佛冠身金色,右手持劍左手結施願印,半跏趺坐於六牙白象之上。普賢菩薩是「華嚴三聖」之一,「三聖」即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其中,文殊代表智慧、普賢代表行願,寓意要從智慧、行願二途趨入,方才究竟。普賢菩薩在娑婆世界輔助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同時也遍身十方,常為諸佛座下法王子,並廣發普賢十大願,故《普賢行願品》言:十方如來有長子,其名號曰普賢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