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菩薩,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法像一般為戴五佛冠金色身,右手持劍左手結施願印,半跏趺坐於六牙白象之上。與文殊菩薩為釋迦如來之脅士。即文殊駕獅子侍如來之左側,普賢乘白象侍右側。若以此二脅士表法,文殊師利顯智、慧、證,普賢顯理、定、行,共詮本尊如來理智、定慧、行證之完備圓滿。千百年來,普賢菩薩一直是中國乃至整個東南亞最有人緣的菩薩之一,而朝拜普賢菩薩的傳統也綿延至今。在中國,普賢菩薩的誕辰為農曆二月廿一日。
恭迎普賢菩薩聖誕日,共度殊勝日,傳遞法喜,福慧倍增,功德無量!
普賢菩薩中的「普賢」兩個字,是從梵文翻譯成漢文後的名字,他的梵文名字有兩個,一個是邲輸跋陀,另一個是三曼多跋陀羅,漢文則相應的也有兩個譯名,可以翻譯成普賢,也可以翻譯成遍吉,不過現在普遍通行的稱呼是普賢。
菩薩因何名為普賢?《悲華經》說:「我行應當勝諸菩薩。寶藏佛言,以是因緣,今改汝字,名曰普賢。」對普賢一名的解釋,歷代大師各抒己見,今取唐宗密大師《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注》的解釋:(1)約自體說:體性周遍曰普,隨緣成德曰賢。(2)約諸位說:曲濟無遺曰普,鄰極亞聖曰賢。(3)約當位說:德無不周曰普,調柔善順曰賢。
普賢菩薩摩訶薩在華嚴大法會中,宣說十大行深誓願:(一)禮敬諸佛,(二)稱讚如來,(三)廣修供養,(四)懺悔業障,(五)隨喜功德,(六)請轉法輪,(七)請佛住世,(八)常隨佛學,(九)恆順眾生,(十)普皆回向。
在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中,普賢菩薩是以大行而聞名的。「行」就是行為、動作,並有實踐的意思;普賢菩薩實踐的是以智慧上求無上佛果,以慈悲下化無量眾生的大菩薩道,所以稱為大行。《普賢行願品》是《華嚴經》的核心內容,而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則是《普賢行願品》的精華所在。
只要能虔誠信奉,普賢菩薩將與諸大菩薩一起出現守護此人,使他身心安穩,不受一切煩惱魔障之侵。值此普賢菩薩聖誕日,請大家行持吃素、供燈、誦經、行善等,並念誦「南無大行普賢菩薩」,祈願世界和平安寧!疫情早日結束!回向給一切有情眾生早證菩提、離苦得樂!祝願大家身體康泰、家庭幸福、行無障礙、平安吉祥、圓滿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