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普賢菩薩的生日 普賢菩薩行願品_索達吉堪布領唱

2021-02-28 菩提如意寶珠

普賢行願品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
  所有禮讚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回向眾生及佛道。
  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
  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
  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
  我願普隨三世學,速得成就大菩提。
  所有十方一切剎,廣大清淨妙莊嚴,
  眾會圍繞諸如來,悉在菩提樹王下。
  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餘。
  我為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
  天龍夜叉鳩槃荼,乃至人與非人等,
  所有一切眾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
  勤修清淨波羅密,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一切妙行皆成就。
  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
  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惡道苦,等與一切群生樂,
  如是經於剎塵劫,十方利益恆無盡。
  我常隨順諸眾生,盡於未來一切劫,
  恆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提。
  所有與我同行者,於一切處同集會,
  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
  所有益我善知識,為我顯示普賢行,
  常願與我同集會,於我常生歡喜心。
  願常面見諸如來,及諸佛子眾圍繞,
  於彼皆興廣大供,盡未來劫無疲厭。
  願持諸佛微妙法,光顯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淨普賢道,盡未來劫常修習。
  我於一切諸有中,所修福智恆無盡,
  定慧方便及解脫,獲諸無盡功德藏。
  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
  一一佛處眾會中,我見恆演菩提行。
  普盡十方諸剎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與國土海,我遍修行經劫海。
  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眾音聲海,
  隨諸眾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
  三世一切諸如來,於彼無盡語言海,
  恆轉理趣妙法輪,我深智力普能入。
  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際我皆入。
  我於一念見三世,所有一切人師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
  於一毛端極微中,出現三世莊嚴剎,
  十方塵剎諸毛端,我皆深入而嚴淨。
  所有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詣而親近。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淨莊嚴勝福力,無著無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積集菩提力,
  清淨一切善業力,摧滅一切煩惱力,
  降服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
  普能嚴淨諸剎海,解脫一切眾生海,
  善能分別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淨諸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
  親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
  三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
  我皆供養圓滿修,以普賢行悟菩提。
  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
  我今回向諸善根,願諸智行悉同彼。
  願身口意恆清淨,諸行剎土亦復然,
  如是智慧號普賢,願我與彼皆同等。
  我為遍淨普賢行,文殊師利諸大願,
  滿彼事業盡無餘,未來際劫恆無倦。
  我所修行無有量,獲得無量諸功德,
  安住無量諸行中,了達一切神通力。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
  彼佛眾會鹹清淨,我時於勝蓮華生,
  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
  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
  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
  十方所有無邊剎,莊嚴眾寶供如來,
  最勝安樂施天人,經一切剎微塵劫。
  若人於此勝願王,一經於耳能生信,
  求勝菩提心渴仰,獲勝功德過於彼。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
  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願。
  此人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
  此人不久當成就,如彼普賢菩薩行。
  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
  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
  族姓種類及容色,相好智慧鹹圓滿,
  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為三界所應供。
  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伏諸魔眾,
  成等正覺轉法輪,普利一切諸含識。
  若人於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
  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
  若人誦此普賢願,我說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圓,成就眾生清淨願。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相關焦點

  • 普賢菩薩行願品
    編者按:《普賢菩薩行願品》全稱為《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 黃帥唱誦:《普賢菩薩行願品》
    代表作有《普賢菩薩行願品》偈頌、《楞嚴一笑》、《聽鍾》等,其作品曲風厲澈、意遠清曠。 普賢菩薩,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也是華嚴三聖之一。《普賢行願品》,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簡稱《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原為唐三藏般若譯《四十華嚴》標題,後專指其最後一卷。此經講說普賢菩薩所修十大行願,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歸宿,傳誦甚廣,列為《淨土四經(五經)》之一。
  • 普賢菩薩,生日快樂(附贈:普賢菩薩手機壁紙)
    今天是農曆二月二十一日,普賢菩薩聖誕日。普賢菩薩梵文名叫:三曼多跋陀羅, 是我們常說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理德、行德,與象徵著智慧的文殊菩薩相對應,應化道場在四川峨眉山。另外三大菩薩分別是:文殊菩薩(五臺山)、觀音菩薩(普陀山)和地藏菩薩(九華山)。
  • 簡單聊聊《普賢菩薩行願品》中的「十大願」都是哪些
    《紅塵說禪》系列第45篇這一篇咱們來聊聊《普賢菩薩行願品》這部佛經,水平有限,不足之處還望師兄們多多指點。我們主要談兩個方面,第一,簡單的介紹普賢菩薩和這部經;第二,簡介這十大願分別是什麼,好了,閒話不多說,咱們開始。
  • 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普賢菩薩十大願
    四川峨眉山景區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分別是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分別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的道場。在峨眉山中,有巨型普賢銅佛像,這個佛像可以說是峨眉山中最重要的文物,它的藝術價值是極高的,在國內外都享有很大的盛譽。 峨眉山稱為「佛門聖地」,可不是虛名的。
  • 普賢菩薩:佛門中的行者
    無邊的願行昭示著普賢菩薩的殊勝之處,修持法門中,信、願、行是成就佛道的基礎,修行的次第也稱為信、解、行、證,可見「行」在佛法中所佔的地位。 菩薩的願有總願與別願之分。 總願就是四弘誓願,即「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 附:《普賢菩薩行願品》(全文)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
  • 佛教:除蓋障菩薩、普賢延命菩薩
    在佛教的整個歷史體系之中,如今的滿天佛祖與菩薩等都有其緣起,都有其屬於自己的歷史由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中的除蓋障菩薩、普賢延命菩薩:除蓋障菩薩除蓋障菩薩又作除一切蓋障菩薩、降伏一切障礙菩薩、棄諸陰蓋菩薩。為密教胎藏界曼荼羅除蓋障院之主尊。
  • 恭迎普賢菩薩聖誕,依靠普賢菩薩的加持,任何善願都可以很快實現
    並誠心向普賢菩薩祈禱,念誦普賢菩薩名號:頂禮供養皈依普賢菩薩摩訶薩!諸佛長子,普賢菩薩一切如來有長子,他的名號叫做普賢。雖然一切菩薩都是佛子,但佛子當中還是有區別的。就像一個家庭的孩子有長幼之別一樣,不管從年齡、學問、智慧、慈悲等哪方面看,普賢菩薩在一切佛子中都是佼佼者,堪稱是諸佛的長子。
  • 明暘法師:普賢菩薩的十大願是什麼
    一心思惟,願諸眾生得聞是法。願與智光,普照世間(世間智),願為開示出世間智,願令眾生悉得安樂,願普稱讚一切諸佛所有功德(見《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八十)。四十卷本華嚴,第四十卷,一般稱為《普賢行願品》。經文是普賢菩薩為菩薩眾說的,先長行,次偈頌。長行中揭示了普賢菩薩十大行願: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
  • 恭迎大願普賢菩薩聖誕,祈願菩薩加持,眾生一切行願,皆得成就!
    若以此二脅士表法,文殊師利顯智、慧、證,普賢顯理、定、行,共詮本尊如來理智、定慧、行證之完備圓滿。千百年來,普賢菩薩一直是中國乃至整個東南亞最有人緣的菩薩之一,而朝拜普賢菩薩的傳統也綿延至今。在中國,普賢菩薩的誕辰為農曆二月廿一日。
  • 普賢菩薩聖誕—仁山法師
    在大乘佛法中通常以普賢菩薩代表證悟與代表解悟的文殊菩薩搭檔同為釋迦牟尼佛的二脅士人稱華嚴三聖峨眉道場《華嚴經·菩薩住處品》中記載普賢菩薩住地說:「西南方有處名光明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就在普賢菩薩現相300多年後,一位名叫慧持的高僧不遠萬裡來到了峨眉山朝拜,並於公元399年在這裡建造了普賢寺(今萬年寺)。從此,峨眉山便作為普賢道場漸漸名揚天下。今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天台應化唐朝年間,天台山國清寺的豐幹禪師一日經行的時候,在草叢中見到一個約十來歲的孩子。禪師上前問他姓名,他回答說:「我無家、無姓、亦無名。」
  • 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之間的關係
    但作為擁有大成就的尊者,普賢菩薩是在密宗卻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日本真言宗更是將其視為根本佛「金剛薩垛」 的化身。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同為四大菩薩的「普賢尊者」。(勉唐派《普賢菩薩》唐卡,製圖@鄭某某/遇見西藏)▽說明:唐卡《普賢菩薩》是一幅西藏勉唐畫派的經典作品,作者:次仁羅布,尺寸:50×70釐米;作品完成於2018年06月,整體構圖劇中,上層頂嚴為釋迦摩尼和阿彌陀佛;下方則為六臂瑪哈嘎拉以及吉祥天母。普賢菩薩,又稱遍吉菩薩,是一位具足無量行願、普現於一切佛剎土的大乘聖者。
  • 普賢菩薩聖誕日,願廣大佛子信守戒律,以清淨善法供養普賢
    南無普賢菩薩摩訶薩農曆二月二十一日,是普賢菩薩的聖誕日。普賢菩薩,作為大乘佛法地位崇高的菩薩摩訶薩,歷來受到廣大佛子的信仰歸敬。契入大乘佛法,需要有質樸純真的信願、普濟眾生的慈悲,以及發大清淨願的發願、行願。普賢菩薩作為廣行大願的法身大士,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
  • 普賢菩薩坐騎「六牙白象」代表什麼?
    今天是農曆二月二十一,普賢菩薩聖誕日,請大家多做善事,吃素念經,戒殺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普賢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頭戴五佛冠身金色,右手持劍左手結施願印,半跏趺坐於六牙白象之上。普賢菩薩是「華嚴三聖」之一,「三聖」即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其中,文殊代表智慧、普賢代表行願,寓意要從智慧、行願二途趨入,方才究竟。普賢菩薩在娑婆世界輔助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同時也遍身十方,常為諸佛座下法王子,並廣發普賢十大願,故《普賢行願品》言:十方如來有長子,其名號曰普賢尊。
  • 四大菩薩,普賢菩薩聽聞較少,孝親不足難登峨眉金頂
    不論地藏菩薩的孝親故事,還是普賢菩薩的大行大願,都是告訴每位修行人要把孝親做好。自古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做再多的善事,如果不孝順自己的父母,這個人只是假善偽善。朋友沒登上金頂,經常感慨是自己做的不好,沒有像普賢菩薩那樣把標準落實到實處,還沒有到登臨金頂的時候。
  • 普賢菩薩的坐騎:六牙白象四神足 願行廣大德圓滿
    十方普賢菩薩聖像和普賢菩薩坐騎六牙四神足白象(圖片來源:峨眉山佛教網)普賢菩薩的坐騎是六牙四神足白象。而白色表示清淨無染,白象代表普賢菩薩的願行殷深,辛勤不倦。一般的大象都是兩牙的,但普賢菩薩的坐騎卻是六牙白象,這是為何?普賢觀經曰:「六牙表六度,四足表四如意。」止觀二曰:「言六牙白象者,是菩薩無漏六神通。牙有利用如通之捷疾,象有大力,表法身荷負,無漏無染,稱之為白。頭上有三人,一持金剛杵,一持金剛輪,一持如意珠,表三智居無漏頂。」
  • 【索達吉堪布】新的一年念誦《普賢行願品》,年初一最好念的經文、咒語
    ——索達吉堪布(2015年) 過去的一年不管是苦是樂,已離我們悄然遠去。新的一年馬上就要來了,希望大家在今天念《普賢行願品》,藏文、漢文都可以。——索達吉堪布微博2017年1月27日(除夕)《聖八吉祥頌》索達吉堪布原聲造頌:全知麥彭仁波切  原聲:索達吉堪布  編曲:浮克《聖八吉祥頌》漢文          藏音
  • 這個普通的孩童竟是普賢菩薩化現
    一心思惟,願諸眾生得聞是法。願與智光,普照世間(世間智),願為開示出世間智,願令眾生悉得安樂,願普稱讚一切諸佛所有功德(見《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八十)。四十卷本華嚴,第四十卷,一般稱為《普賢行願品》。經文是普賢菩薩為菩薩眾說的,先長行,次偈頌。長行中揭示了普賢菩薩十大行願: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
  • 「行者」普賢菩薩:要有大願心,更須修大行!
    今天在清華大學的日晷上就刻著「行勝於言」,秉承著聖人之道,想想真是「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普賢菩薩就是佛門中的行者,他所踐行的是以智慧上求無上佛果,以慈悲下化無量眾生的菩提道,高揚著大願大行的旗幟。弘一大師認為:經中最勝者《華嚴經》,《華嚴經》之大旨,不出《普賢行願品》第四十卷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