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記載歷史,承載中華文脈。
走進檔案,尋找浙江精神背後的文化故事。」
由浙江省檔案館和浙江電視臺新聞頻道聯合推出《跟著檔案去旅行》系列節目,每周六21:45播出。節目將根據省檔案館和各市縣檔案館館藏的珍貴檔案史料,發掘檔案背後的故事,解讀檔案背後的浙江人文精神。
《跟著檔案去旅行》系列節目,根據現存各地的檔案史料,重現古村的歷史故事,通過鏡頭帶大家一起遊覽浙江的美麗鄉村,感受詩畫浙江的魅力。
石倉,地處松陽大東壩鎮,石倉溪的下遊,溪水由南至北,貫穿全境。石倉的闕姓,都是福建省上杭縣闕氏四世闕志亮的後裔。一個廿八都古鎮,一個清湖碼頭,中間一根扁擔,挑起了一條仙霞古道」。這裡的清湖,指的便是衢州江山市清湖街道。
作為浙閩贛三省邊界水陸貨物運輸的中樞,清湖自古以來就是錢江支源的商貿名鎮。因此清湖積澱了獨特的碼頭文化,商埠文化和船幫文化。
清湖的街巷與碼頭關係密切,大大小小的碼頭多達17處。在所有碼頭中,有三個碼頭是最重要的:鹽碼頭、南貨碼頭和竹木碼頭,它們以裝卸貨物的種類命名。
清溪鎖鑰門亭,建於明清,形似古城門洞,高3.96米,寬2.53米,亭設二層,下亭兩側有石條,可供人休息,上亭樓有一個圓窗,可觀整個清溪,門臺題詞「清溪鎖鑰」。
石倉,地處松陽大東壩鎮,石倉溪的下遊,溪水由南至北,貫穿全境。石倉的闕姓,都是福建省上杭縣闕氏四世闕志亮的後裔。通過清溪鎖鑰,踏著青石板,便進入清湖最老的古街,萬安街。街兩側店鋪林立,廳堂、宗祠、民宅幢幢相依。舊時的萬安街有「六場三缸、八坊九行、十匠百店」的商業格局。
鮑兆泰鹽倉是一小天井式四合院,相對於一般的店鋪,最大特點就是結實牢固,6米多高的磚牆,既有利於防火又有利於防盜。
食鹽供應充足,也為清湖醬油業的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公泰醬園創辦於清道光五年,是清湖規模最大,歷史最早的醬園。
石倉,地處松陽大東壩鎮,石倉溪的下遊,溪水由南至北,貫穿全境。石倉的闕姓,都是福建省上杭縣闕氏四世闕志亮的後裔。這裡曾經商賈雲集,這裡處處是風景,借著小城鎮整治東風,清湖重新從「碼頭」再出發。提升新區配套,做強特色產業……一個具有古風今韻的山水小城鎮正日益凸顯。
蝶變小城鎮,破繭展芳華,如今,一個宜居宜商宜遊的清湖正在向我們走來。想了解更多有關衢州江山——清湖的故事,記得鎖定浙江電視臺新聞頻道今晚21點45分《跟著檔案去旅行》,讓我們跟著檔案去感受浙江精神背後的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