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銃夢》到《銃夢Last Order》的改變:成長後的加裡

2020-12-27 小明說遊戲啊

人問悲歡為了活下去,加裡被迫聽從薩雷姆差遣,成為薩雷姆在地上的特工 Tuned。在結識霍基亞與約李格之後,加裡就像以前在內心指責廢鐵鎮的人軟弱一樣,呵斥約李格的懦弱,不敢挺身而出戰鬥。霍基亞詰問加裡:"約李格有等著他回去的妻子和孩子,你就不能放過他嗎?他跟一無所有的你不一樣。

霍基亞的"說教",觸動了加裡心中柔軟的部分。在廢鐵鎮被毀之後,加裡已經不再是那個任性的、不知人間疾苦的小女孩,正是因為曾經擁有後又失去,她多多少少開始能夠理解弱者的苦惱。加裡嘴硬地嘟囔說自己只知道戰鬥:"我的前世大概是槍什麼的"不過緊接著加裡看剄了一隻蝴蝶,一反常態地慌忙開槍射擊,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加裡心虛地告訴霍基亞:我就怕這種蝴蝶,這看似是個無關緊要的小細節,卻另有深意:其一,就算是加裡,也仍舊會有恐懼的事物;其從前那個天不怕地不怕橫衝直撞的加裡,現在已經可以坦然承認自己的恐懼了。

約李格背叛了加裡與霍基亞,為了保護自己的妻兒而加入了敵方的陣營。他被改造成了螺絲頭士兵,但在最後刻,選擇以生命保護了加裡和霍基亞。對於約李格充滿悲傷與無奈的背叛,加裡報以同情的目光。

霍基亞背著加裡在沙漠中行走,在二人馬上要因為乾渴而瀕死時,天上下起了魚之雨。一直在血與火中生存的加裡,第一次體會到了生存的喜悅,產生了強烈的"活下去"的念頭。

在經歷了同情,經歷了恐懼,經歷了絕望之後的狂喜加仰望著天空,她感到自己與世界的連接被打通了。加裡終於意識到:沒有任何一場相遇是白費的。正是那些相遇造就了自己。這世上沒有一件東西是毫無意義的!在我心中,任何人都沒有死去的。加裡感恩生命中出現的人加裡該感謝的,不僅僅是親人、愛人與友人,同時也有敵人。變成狂戰士的扎潘也岀現在了這張畫面中歷了人間悲歡的加裡,她的心巴經變得足夠開闊,足以接納扎潘的存在。這個時候,再回頭看加裡幾年之前說的這句話:"無論強弱,無論善惡,都要我去同等接受嗎?這不可能。我的心太小了。"與當時不同,如的加裡,已經能夠對強與弱、善與惡,抱以相似的理解。加裡的心不再局限於自己一人的判斷,不再狹小。

迷茫與掙扎正是因為經歷了絕望的離別與極致的喜悅,加裡的心靈成長了。她所經歷的一切,都像大馬士革鋼上的紋路樣,令她的精神獲得了剛柔相濟的堅韌。加裡後來在確認自我的路上那些掙扎與迷茫,正是將這些紋路融合到一起的過程。

剛柔善惡如同刀身的花紋在馬借篇中,加裡遇到了凱歐斯與電—由一人分裂而成的兩個人格。善良軟弱的凱歐斯因為兒時的童年陰影。而覺醒了第二個暴力極端的人格,被羅亞分離出來賦予能夠獨立行動的機體,也就是後來的"電"。凱歐斯心中柔軟的部分想要聯通薩雷姆與廢鐵鎮,鋼鐵的部分卻想要將薩雷姆從空中擊落在地。

凱歐斯的處境,也正是加裡的處境:加裡既擁有繼承自"陽子"的鋼鐵意志,又擁有被稱作"加裡"時與依德和大家的美好回憶。加裡為體內這兩個相互矛盾的層面而焦灼不安:"究竟哪個才是真正的我呢?"剛強與柔軟的分裂對自核夢裡,面對加裡的掙扎與迷茫,從加裡意識中幻化岀來的雅西加一語點醒夢中人:只有迷茫和掙扎,才能令你找到自己的道路。人若是不會迷茫,不會糾結與機器何異?

在《銃夢 Last order》中,加裡意識中的佩恩上校嘲諷加裡:"超過自己極限的時候,你沉醉在了自由的感覺。就算那只是錯覺!沒錯!只有沉醉才是奴隸唯的尊嚴!"盲目戰鬥帶來一瞬的解放快感,卻無法帶來真正的自由與尊嚴。在遇到霍基亞之前,加裡沉浸於殺戮之中、把戰鬥當做忘記一切苦悶與孤獨的逃避之所,這樣的行為看似一往直前、強而有力,卻是迷失自我的表現,將自己降格成為一部戰鬥機器。糾結與迷茫正是存在的證明,正是"我"的顯露。"真正的我"不是個被定義出來的概念,而是一個層層累積、不斷構築的過程,糾結與迷茫把所有的記憶和情感逐漸塑為一體才形成了"我"。

加裡擊敗了夢中的雅西加,破解了自己一直以來關於勝負的執念,也接納了自己柔軟的一面。唯當此時,加裡在扎潘意識中見到的莎拉所說的那句"你的價值不在於勝負",才真正在加裡心中發芽結果。善與惡,剛與柔,賦予加裡的心靈以足以匹配機甲術的強大。

正因如此,在耶魯的ZOTT賽場上,辛格唯斯得知"加裡"就是曾經的"陽子"之後,對她做出了與對過去的"陽子"完全不同的評判:"你的眼神是普通人的眼神。是知道喜怒哀樂滋味的人的眼神。"

不同於當年純粹的剃刀陽子,如今的加裡已經是百經淬鍊的大馬士革鋼刀,加裡所經歷的悲傷與、絕望與狂喜、掙扎與迷茫,都是賦予她堅韌的"不純之物"。承認恐懼,接受迷茫,所以清楚自己的界限;了解人間悲歡,所以對自己行為的起因和結果有著充分的覺悟。在此基礎上自主選擇的戰鬥,才是真正的"為自己而戰"。

總結:

《銃夢》連載到中後期的時候,作者木城幸人受到精神問題的困擾,不得不放棄原本的系列構想,重新構思了個結局,匆忙收尾。在這個"偽"結局中,加裡突如其來地放棄了仇恨,仿佛進入了一個超脫的境界,最後還為拯救薩雷姆和廢鐵鎮而犧牲了自己。因此,加裡精神成長的成果一直沒能具體合理地展現出來。直到作者休養數年,重整旗鼓,以《銃夢 Last order》正式歸來時,成長後的加裡才得以活躍在新的舞臺上。

相關焦點

  • 《阿麗塔:戰鬥天使》原著漫畫《銃夢》
    《阿麗塔:戰鬥天使》根據日本漫畫家木城雪戶的小說《銃夢》改編,影片故事背景設定在在26世紀,講述了身處末世,幸運重生的機械女孩為了改變世界而勇敢奮鬥、踏上探索真相旅程的故事。第一部為《銃夢gunnm》,第二部為《銃夢last order》,第三部為《銃夢:火星戰記》(《Gunnm Mars Chronicle》),目前正在連載中。
  • 這部《銃夢》必須榜上有名
    如圖上方是薩雷姆,下方就是廢鐵城了,另外薩雷姆的設定很獨特,它上方的柱子一直連到宇宙中的某個類似空間站的東西上。《銃夢》的第一部主要是在這裡展開的,中間許多boss,各種改造人還有規則獨特的雞凍球就不多提了,女主第一部幾乎沒有離開過廢鐵城。
  • 【漫畫推薦】經典漫畫之銃夢
    銃夢銃夢(讀音:chòng mèng),漫畫家木城幸人代表作,講述生化改造人gally(譯為「凱麗」或「加裡」)的戰鬥與自我超越的故事漫畫。第一部為《銃夢gunnm》,第二部為《銃夢last order》。
  • 宇宙英雄史詩 |《銃夢》到《阿麗塔:戰鬥天使》
    在《銃夢last Order》中世界已經由廢鐵鎮和撒冷擴大到了宇宙,木星聯盟,金星聯盟,ladder議會,地球聯合體,火星共和國……非常龐大而現實政治化的世界設定。其中設計的科幻元素實在太多,業子力學理論,地球環境化技術,長生不老技術,微型機械技術……而作者是瘋狂的技術兜售者,也就是說他不僅僅是炒概念,而是更喜歡概念變成實用的技術。
  • 銃夢,凡人的覺醒
    《阿凡達》獲得巨大成功後,卡梅隆便消失了身影,偶爾接受採訪還會跳出來聊兩句《銃夢》的話題。直到2016年卡梅隆稱剛剛解決技術問題,《阿凡達》的續集可以以套拍的形式進行拍攝。以上的數據和資料,讓這部《阿麗塔》應該是炸裂之勢,但面對改編電影,有一點我始終堅信:一流的小說或漫畫,很難改編成電影或以新的形式來改變。
  • 尋找《阿麗塔》的原型漫畫《銃夢》
    上世紀90年代末,知名電影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代表作《水形物語》)向詹姆斯·卡梅隆推薦了漫畫《銃夢》,其中關於未來的創新設想,
  • 卡梅隆把《銃夢》編成少女成長史,而原著裡卻充滿禪機
    《銃夢》原作的時間設定在26世紀的後啟示錄時代,地球文明已經毀滅過一次,甚至最早的一批火星殖民者都已經消失了,地球表面只剩下廢墟和未解之謎。加裡是在地表人類定居點——廢鐵鎮的垃圾場被找到的,肢體殘破但大腦接近完好,醫生依德救了她。加裡失憶了,既往的人生一片空白,她只有前路、沒有歸途。
  • 《銃夢》真正的夢,《阿麗塔》不能講
    我們分析主流媒體的關鍵詞:「《鐵達尼號》《阿凡達》原班團隊」「科幻技術創新標杆」「父女親情」「少女成長」對於沉浸過原漫畫《銃夢》的波叔,他感覺不好,「似乎給蒙娜麗莎塗上口紅。」再相見,卻沒有原本的掙扎和痛苦?難道痛苦是電影所不能接受?
  • 在《銃夢》誕生的前與後——木城幸人訪談
    黑白:從《銃夢》到《銃夢LastOrder》加起來歷經了二十多年,現在《銃夢LastOrder》完結了,老師應該在很多場合都代表這部作品和讀者告別過了,其實也想問問老師,在完結之際,對劇中主要人物有什麼告別的話要說嗎?
  • 今日推薦之銃夢三部曲!!!
    艾德成功把她救活並為她改名為加裡,但她已失去了以前的記憶。艾德除了是醫生外,原來也是獎金獵人。在緝捕犯人的戰鬥他清楚知道廢鐵城的黑暗,所以他希望加裡能像個普通女孩子般過著幸福的生活。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發現加裡原來懂得已失傳的火星古武術「機甲術」。 雖然記憶失去,但她身體流著戰鬥的血,令她不理艾德的反對而登記成為獎金獵人。加裡的本性其實是很善良的,但她的自傲和好勝為她帶來不少麻煩。
  • 《銃夢》——移動的邊界
    以《銃夢》的女主角加裡為例,雖然她以改造人的身份登場於『廢鐵城』,但她就像一個自由的精靈一樣穿梭於故事主幹的四大陣營中,亦即『改造人-人類-Deckman-人工智慧』,這種奇特的身份象徵更是在加裡和科學家羅亞教授相遇後,被著重表現了出來。
  • 卡梅隆把《銃夢》編成少女成長史,而原著裡卻是另外一種意味?
    漫畫《銃夢》原作者木城雪戶為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親自繪製的海報到天上去在漫畫中這一點有很好的設定和劇情鋪陳。《銃夢》原作的時間設定在26世紀的後啟示錄時代,地球文明已經毀滅過一次,甚至最早的一批火星殖民者都已經消失了,地球表面只剩下廢墟和未解之謎。加裡是在地表人類定居點——廢鐵鎮的垃圾場被找到的,肢體殘破但大腦接近完好,醫生依德救了她。加裡失憶了,既往的人生一片空白,她只有前路、沒有歸途。
  • 為何《阿麗塔:戰鬥天使》不能那麼《銃夢》
    在那個諸如《聖鬥士》、《七龍珠》、《哆啦A夢》等超級大作持續火爆風靡的20世紀九十年代,大熱新作也還有《灌籃高手》,《足球小將》,《美少女戰士》等等,這都導致了《銃夢》幾乎被埋沒,雖然銃夢的故事綜合比較聖鬥士、七龍珠來說,都有過人出彩之處,然而銃夢粉一向很小眾的事實不能改變。
  • 《銃夢》真人電影 《艾莉塔:戰鬥天使》
    漫改電影在最近幾年逐漸走入了人們的視線,尤其是伴隨著動畫成長的90後一代,不論是真人版還是動畫電影版,想要把漫畫電影化並且獲得成功,原作累積的人氣必不可少
  • 後啟示錄、烏託邦與宗教隱喻——《阿麗塔》與它背後的《銃夢》
    無論是賽博朋克還是後啟示錄,單獨拿出來都是能夠撐起一部作品的經典設定。而《銃夢》最偉大的地方在於,它將這二者有機結合在了一起,並且(在世界觀上)和諧地構成了一個反烏託邦式的二元對立世界。在這樣一個世界裡,失去記憶的強大少女加裡(即影片中的阿麗塔),帶著數百年前的神秘遺產,踏上了找尋自我的道路——只是描述出來,就能感受到背後的濃鬱的浪漫的戲劇味道。
  • 漫畫分享--銃夢
    預警:以下有漫畫關鍵情節的劇透,《銃夢》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世界觀,人物設定等等),但是這篇的主題主要還是在腦科學上辣,情節還有啥的基本跳過。近三十前的漫畫《銃夢》在今年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的大賣下終於又火了一把。第一話《銃夢》於1992年開始連載,而九十年代的神經科學界發生了什麼呢?
  • 科普▕ 你是我的天使他的死神,從漫畫到電影漫談《銃夢》
    如今網上流行的九冊版是港版,就是加裡、艾德版,本文最早臺版為主,一方面先入為主,另一方面我覺得臺版名字好聽至於電影版中的阿麗塔,那是漫畫被引進到西方後,洋大人的原創譯名,知道就好。更加殘酷的是,故事的每次推動,都是伴隨著凱麗的成長,而讓她成長的是,就是身邊人的死去。所以也就覺得了《銃夢》的悲劇氛圍。
  •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只不過,2009年《阿凡達》席捲全球後,在全球觀眾的呼聲下,卡梅隆又投入到該系列的續集拍攝中了。如今過了10年了,《阿凡達》續集還沒上映,又成了有生之年系列。而無暇投入《銃夢》的卡神,經由一系列切磋和頭腦風暴後,則將《銃夢》導筒交給了他的朋友羅伯特·羅德裡格茲(《罪惡之城》)。他則以監製和編劇身份深度參與到其中。
  • 《阿麗塔》的日本原作《銃夢》裡,隱藏著日本人什麼樣的隱秘心結
    這根本原因,是由於《銃夢》的開始部分,設定的故事空間非常狹小,僅僅局限於地球的一隅,但是隨著漫畫作者發現他的這部作品「養肥了」,有著足夠的吸引力與知名度了,他不由自主地將這部作品,引入到更為放大的疆域。在《銃夢》第一部裡,漫畫在電影《阿麗塔》截取的時段結束後,就已經將故事的表現空間,延伸到了整個地球的空間範圍內。
  • 和鋼鐵一起出生,和鋼鐵一起死亡:金屬漫畫《銃夢》(阿麗塔:戰鬥天使原著)
    木城雪戶先生的《銃夢》就是漫畫中的一個例子。《銃夢》和威爾斯的《時間機器》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吻合的:對未來的悲觀看法,整體的灰色氣氛,以及生存在這樣的世界上的少數個體的掙扎與奮鬥會震撼每一個仔細看過《銃夢》的讀者。我們都知道,在加裡到達故事結局之前,她要面對多少種不同的感情,多少人物,而他們/它們「沒有一個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故事最為誘人的地方是每個人物都有著自己的真心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