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 卦
革卦為易經六十四卦的第四十九卦。革卦,這個卦是異卦相疊,下卦為離卦,上卦為兌卦。離為火,兌為澤,澤內有水。水在上,火在下,表明火在下可以把澤水烤乾,失去水的澤就變成了其他性質的東西。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澤水四溢,就會把下面的火澆滅。火滅之後,也就不再是火了,而變成其他性質的東西。火旺水幹;水大火熄。二者相生亦相剋,必然出現變革,所以本卦命名為「革」。
革,是改的意思,象徵變革、改革。在面臨必須變革的時刻,應果斷採取行動,只要變革的動機純正,群眾就會擁護,變革就會成功。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古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
《象》曰:「鞏用黃牛」,不可以有為也。
六二,巳日乃革之,徵吉,無咎。
《象》曰:「巳日革之」,行有嘉也。
九三,徵兇。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九五,大人虎變,未佔有孚。
《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徵兇,居貞吉。
《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