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孩子愛啃手,愛吃零食咋回事?怎麼辦!(兒童教育家親身講訴)

2021-02-28 小碗


孩子是在用嘴巴「嘗嘗」這個世界

做父母的千萬別阻止

小碗/觀點

孩子愛吃手

孩子愛咬人

孩子愛咬東西

孩子好零食

孩子急躁

.

孩子的這些行為,往往令媽媽們很頭痛,可你們知道嗎?孩子是在用「嘴巴」來認識這個世界,也是教育學上通稱的「口欲期」,這個階段如果做父母的處理不當,引發的後患可不少哦。

上周五【小碗】特邀教育大家佩羅,作客小碗大講堂,全面講解孩子的「口預期」,精彩的演講得到了眾多媽媽的好評,今天特將演講內容整理呈現。

Ps:內容以第一人稱呈現

大家好,我是佩羅!又和大家在小碗大講堂與大家見面了,非常高興。今天的話題從一個人開始,他的名字叫勒布朗詹姆斯。

現在全世界最知名的籃球運動員,外號小皇帝。每次比賽被換下休息的時候,他總是一邊觀戰一邊做出一個很萌的動作——啃手指。對,你沒有聽錯,就是啃手指!一個黒鐵塔坐著啃手指。


啃手指一般是孩子的專利,但是只要我們留意,我們身邊有很多大人也經常下意識地啃手指。為什麼?我們今天講到的內容就可以給出答案——孩子性心理發展的第一個時期——口欲期。

所以我們今天的話題就集中在1歲半以前的孩子身上。先提醒大孩子的家長不要坐不住,因為口欲期發展受阻會影響後續的成長,引發一系列問題。比如標題上說的吃手、咬人、急躁、好零食、口齒不清等情況。如果您的寶寶正面臨上述問題或相似的問題,那聽完今天的內容或許對您會有直接地幫助。


口欲期概念解釋

著名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對人性心理發展的第一個分期。這個這個時期的孩子通過口腔來滿足自己的各種本能欲望。比如嬰兒出生就會有吸吮反射,嬰兒喜歡吃手,喜歡把任何他夠到的東西都放進嘴裡。

口欲期時間

B超顯示,胎兒在子宮裡就已經會把手指放進嘴裡;那出生後一直延續到1歲半左右。

口欲期表現

1、吃奶;

2、吃手,吃腳;

3、吃任何他感興趣的東西,比如玩具、奶瓶、被子、衣領;

口欲期的行為解釋

寶寶從兩個月左右就開始認知世界了,神經系統的各種功能開始發育,小嬰兒的口周神經比手的神經發育更早,所以嬰兒的神經發育是先以口腔為中心向身體周圍拓展的。「口」對於2~5個月大的寶寶來說是探索世界的工具,他們通過口來探索和體驗周圍的環境。所以他會碰到什麼舔什麼。

口欲期的意義

1、發現自己,發現世界

1)、在嬰兒出生時,他是不知道自己有一個身體的,他不知道自己有手,有腳,有頭和軀幹。他的手一開始是在本能地揮舞,抓握,慢慢地他對手開始有了知覺他就會努力做一件事,那就是把手放進嘴裡嘗一嘗。從此他發現了他以後人生中最最重要的一樣智性工具:手!

2)、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吃手,手部的神經末梢被極大地得到刺激,手慢慢甦醒過來。手的發現和喚醒一方面極大地拓展了寶寶的探索空間,他將開始把任何可以抓到的東西放進嘴裡,然後津津有味地去觀察。

3)、另一方面手終將取代口腔而成為他實現人生的最重要工具,比如他的生活、學習、創造都將依賴於手。

4)、某一天一個偶然的機會手摸到了一個跟手長得有點兒像但是又不一樣的東西,讓他覺得很好奇。所以他努力把它又放進了嘴裡嘗一嘗,這又是一個驚人的發現——腳被發現了!

5)、在這隨後的一段時間他會頻繁地啃腳丫子,為他獨立行走爭取更廣闊的天地做準備。所以我們注意觀察正在吃手或腳的孩子總是無比的專注和沉浸。


2、釋緩恐懼和焦慮

1)、當然隨著寶寶出生後,他有很多需求都是用哭聲來表達,比如餓了,尿了,疼了,不舒服了。

2)、但是當需求產生,比如說拉粑粑了寶寶覺得不舒服他就會哭,但是在開始感到不舒服並開始用哭聲來求助到把大人吸引過來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3)、從大人開始清理粑粑到重新換上乾爽的尿片之間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這些等待的時間對於沒有時間感的嬰兒來說是會產生強烈的焦慮感的。

4)、當寶寶發現自己的手後,他們會頻繁地把手伸進嘴裡,通過口腔的刺激來獲得心理安慰。

5)、這是1歲半以前的寶寶特有的自我安慰的方式,隨著他的成長,他會發展出更加成熟的方式來進行自我安慰。


3、獲得最原始的快感,為物種的繁衍做最早的準備

1)、從性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角度來說,吮吸動作可以帶給他最最原始的快感。說白一點兒,就是往嘴裡塞進一個東西幫助寶寶獲得一種原始性慾上的滿足。嬰兒通過吸吮獲得性滿足是人類性慾發展的第一個階段。

2)、所以我們觀察正在吃奶的孩子,會覺得他全身心都沉浸在一種舒服和滿足的狀態裡。等他吃飽了他不會馬上離開,他更願意含著他媽媽的乳頭入睡。這個時候的臉會顯得寧靜和滿足,我們知道他非常享受當下。

3)、當然嬰兒把其它的東西吮吸時也容易出現興奮的狀態,這些都說明吮吸動作本身帶給他們一種「爽」的感覺。

4)、回想我們成人也仍然存留用嘴表達和獲得滿足的原始模型,比如親吻。但是成人的生活關於性的表達絕不止於親吻,也就意味著依靠口腔來獲得原始的快感刺激只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基礎性的開始。有了這個基礎才有可能發展出更豐富和高級的模式。說本質一點兒,這其實是人類繁衍行為的開始。


綜上上面3個方面,我們會發現嬰兒期的「口欲期」是非常重要的,幫助孩子們順利度過也是後續更高階段發展的臺階。

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應對嬰兒吃手的方式多是簡單粗暴的。出於衛生的考慮和手指吸變形的擔憂,很多家長想盡各種辦法來阻止嬰兒吃手。比如給孩子包裹得很嚴實讓他吃不到,比如給他手上圖上辛辣或苦的東西,或直接給他帶上手套……


殊不知,簡單粗暴的處理就造成了很多後續成長的問題

1、口欲延遲

1)、如果口欲期正常發展,一般會在1歲至1歲半之間結束,但是如果被幹擾、破壞,則可能持續更長時間。

2)、我帶過一個女孩兒童童,4歲的時候口欲仍然非常強,拿到任何東西都先往嘴裡咬一咬。有一次她在走廊上撿到一隻拖鞋,忍不住伸出舌頭舔了一下鞋底。見我看見了,就趕緊把拖鞋往地上一仍,顯得緊張。可以看出,她知道舔鞋子不合適只是忍不住。

3)、有些人的口欲可能持續到3歲,4歲,小學,甚至成人。很多大孩子或成人都有啃指甲或咬筆頭的習慣,這往往都是口欲期的延遲表現。像前面說的籃球巨星勒布朗詹姆斯。

2、容易焦慮

1)、前面說了,吮吸動作可以極大地環節嬰兒的焦慮情緒,如果幹擾的話就是不讓孩子釋放焦慮,焦慮就會被積壓。

2)、積壓的結果就是他可能會很容易焦慮。容易焦慮的孩子表現在遇事容易急躁,不能等待,注意力難以集中。


3、好吃零食

1)、面對孩子吃手,我們可以採取很嚴厲的方式強力制止,表面上這會有效果,但是這種口腔刺激的原始需求就會轉移。轉向哪裡呢?通常零食是一個最常見的選擇。

2)、有一些孩子對零食的渴望非常大,以至於一日三餐就吃零食,不吃正餐。拿我兒子為例,他屬於口欲期比較長的,快2歲了還一個勁地往嘴裡塞東西。但我們一直用寬容的方式任其發展,2歲後終於結束了。

3)、後來我們發現他身上對待零食有兩個特點,一是容易滿足,買一包糖,第一次吃一塊,剩下的就忘記了,最後一般就是因為過期扔掉了;二是有自制力,一罐薯片,約好了一天一片,就放在餐桌上。他自己每天打開吃一塊就蓋好放回去,偶爾忘記了就不吃,最後太久了就直接扔了。我總結,這跟他充分度過了口欲期有很大的關係。

4)、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壓力越大就吃零食胃口越好,因為咀嚼和味覺刺激是可以很好地釋緩焦慮感的。反過來說,這個人調整自己的焦慮的能力和方式還停留在1歲階段。

4、語言發展受阻,如結巴

語言的發展不僅需要聽覺刺激,發聲器官的刺激也不能缺少。當口腔的黏膜與舌頭被吮吸動作反覆刺激時,他就為發出複雜的聲音做好了準備。所以當孩子只是聽見,但是口腔刺激不夠就可能出現說話晚、吐字不清等情況。如果加之焦慮,著急,就可能會口吃。

5、喜歡咬人

1)、咬東西也是口欲的一種表現。寶寶快1時正是他們長牙的時候,長牙就需要大量的牙齦刺激,所以這時候的小朋友尤其喜歡咬東西,尤其喜歡咬人。

2)、我兒子在1歲到1歲半之間的時候,只要誰的胳膊稍不注意經過他嘴邊,他上前就是一口。全家都被他咬得青一塊紫一塊。

3)、口欲期延遲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在不該咬人的時候還在咬人,比如3歲、4歲、甚至5、6歲。


說完了口欲發展受阻可能造成的問題,看看我們應該怎麼做。

1、堅持母乳餵養,至少1年。

母乳餵養的益處大家都知道,別的我不多做強調就口欲滿足角度而言,吮吸媽媽乳頭時口欲滿足的第一個階段,同時也可以給嬰兒帶來最最強烈和直接地口腔刺激。這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一年。耽誤了這一年,後面且得用3年來彌補。

2、提供可供口欲發展的自由。

1)、當我們了解孩子的口欲發展的階段與表現後,我們就會理解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及這樣做的意義。由此支持我們放下過往陳舊的觀念和做法,退到一旁面帶微笑地欣賞他們在「吃」中呈現出來的美感。

2)、什麼能給孩子吃什麼不能給孩子吃沒有明確的界限,但是每次我們想要去阻止孩子時問問自己:真的有必要嗎?能有什麼辦法進行改進嗎?比如當寶寶把手放進嘴裡時我們可能忍不住想去幹涉。但我提前問自己一下:有必要嗎?哦,它的手是乾淨的,讓他吧。當寶寶撿了一個髒玩具放進嘴裡,那就給寶寶洗乾淨或換一個乾淨的玩具來代替吧。

3、創造可供口欲發展的條件。

1)、所謂條件就是孩子要有東西可以吃保證他在發展中的需要我們首先能想到的是給寶寶磨牙用的比如咬咬樂、磨牙環做替代品,這樣既滿足了口欲期心理需求,又有助於乳牙的萌出,有利於語言發展。

2)、還有我們提供給小寶寶的玩具可以考慮不同質地的,如橡膠的、木質的、棉質的等。只不過這些玩具在選擇時需要考慮到它們的品質是否健康無害。

3)、我們曾經買過一些布偶,上面就有標識表示可以讓寶寶放嘴裡,這樣就減少很多擔心。定期消毒或清洗這些玩具也很有必要。


我們最後一個話題:如果咱們的孩子已經過了1歲半,而且有前面所說的口欲發展被幹擾所呈現出來的狀況該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修復?

1、愛他

1)、在這裡愛他有多重含義,因為了解了所以理解他,因為理解他所以接納他,因為接納他所以真誠地幫助他。不要動輒張口指責、訓斥,也不要威逼利誘,這些都治標不治本,甚至本末倒置。

2)、多花點時間陪伴他,閱讀、畫畫、爬山,這些家庭活動可以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如此孩子會因為愛而願意改變。


2、減少孩子的焦慮

1)、因口欲發展受阻而產生的問題往往都伴隨著很強烈的焦慮感,而且這樣的孩子往往也更加容易焦慮。所以您的孩子若正面臨剛才說的幾方面問題的困擾,也就說明他們正承擔這很強的焦慮。

2)、什麼會引起孩子的焦慮?家長陪伴過少,經常催促孩子,經常批評否定孩子,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等等都會強化孩子的焦慮感。

3)、當我們面臨孩子說話結巴的時候,我們如果說:「急什麼,好好說!」他就會更加焦慮反而越說越結巴。

4)、反過來,我們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握著他的手,輕聲地說:「慢慢說,我在聽,我會等你。」他會感到放鬆而放慢語速。

5)、帶過一個男孩兒樂樂,3歲,一直喜歡吃手,尤其是睡覺的時候,拇指一定是塞在嘴裡吮吸的。因為擔心不衛生和手指變形,家長沒少操心。各種辦法,威逼利誘都沒用。後來跟家長溝通知道了原因,因為樂樂出生時媽媽沒什麼奶水就放棄了母乳餵養,改用奶粉。雖然用了最好的奶粉,把身體餵得很紮實,但是吃手一直延續,尤其是在無聊、著急、睡覺的時候。有一天睡午覺,他正專注地吃手,我跟他說:「讓我也嘗嘗。」他沒有拿出嘴裡的拇指來回答我,而是直接把小拇指翹了起來。我就認真我吃了一下,笑著說:「嗯,味道不錯。」他就笑了。



3、引導尊重和孩子的工作

1)、什麼是孩子的工作?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孩子很專注地在活動,二是這個活動有手的參與。一旦孩子的活動呈現這兩個方面,就不要輕易去打擾他,而且保護他不被打擾。

2)、因為工作可以給孩子帶來很大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釋緩過往遺留的壓力。尤其是在孩子玩沙子這種開放性很強,需要很強的想像力創造力參與的活動中。

4、抓住時機

因為6歲以前的孩子有非常強的自我修復能力,而且是越早自我修復能力越強。一旦過了6歲,這種自我修復的能力就會逐漸減弱,而且這時候孩子都開始面臨緊張而枯燥的漫漫學習生涯。所以,想幫助孩子要趁早!




覺得小碗的文章不錯

評個論點個讚再走唄

麼麼噠

為了讓爸媽們可以更好的交流和分享

【小碗】現已開通微群

歡迎更多爸媽們加入小碗大家庭

獲取經驗

結識朋友

暢談有關孩子的一切吧



備註:長按二維碼即可進群

已在1-60群的爸媽們就請別重複加了,讓更多的朋友可以進來。

若人數已滿可加小碗老師微信進群,需備註小碗粉絲。微信號:xiaowan1504


小碗現已開通評論功能

各位粑麻們點擊右下角評論按鈕可以評論啦


[文藝連萌成員]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相關焦點

  • 王一博啃手被偷拍:孩子愛「啃手」,家長該阻止嗎?
    兒童心理學家佩斯說:啃指甲「上癮」的孩子,長大之後會有「自虐傾向」。他們的性格往往偏激、充滿暴力、還會孤僻不合群……這些都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所以,如果孩子啃手不止,家長不要一味阻止,幫助孩子找到根本原因,打開心結,再去糾正啃手的習慣,就能水到渠成了。還有什麼方法呢?有網友說,弟弟6歲了總啃手,後來媽媽和弟弟來了一場約定:只要一天不啃指甲,他就可以每天多看 10 分鐘動畫片。就這樣,弟弟不知不覺戒掉了啃手的毛病。
  • 兒童節,15種兒童愛吃的糕點、零食類推薦
    今天推薦15種寶寶們愛吃的美食類,點擊圖片直達詳細做法:第一種:古早蛋糕古早蛋糕的口感真的是蛋糕中的佼佼者,就是做法上要求高一點點第二種:舒芙蕾蘇芙蕾做法簡單,沒有烤箱的朋友可以做這個糕點,很簡單,也不易失敗,而且很快捷。第三種:南瓜派南瓜派是孩子很愛的經典糕點,做起來也容易,不易失敗的一種糕點。
  • 孩子愛吃零食先別說「不」,教你科學給娃吃零食
    另一方面,零食可以幫助培養孩子的飲食習慣,比如說:1 歲後孩子吃零食 ,可以養成三餐兩點的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選擇低鹽低糖的零食,可以培養孩子的清淡口味。控制吃零食的量《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建議,2~12 歲的孩子每日零食提供的能量控制在每日總能量的 10% 以內。比如 5 歲男孩每天能量推薦量為 1400 千卡,那每日零食就要控制在 140 千卡以內,大概相當於 2 個奇異果(重量 100 克 / 個) + 5 顆扁桃仁。
  • 寶寶愛啃手指甲,醫生:父母多長點心,避免出現這兩種結局
    聽老人說愛吃手的孩子更聽話,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孩子在小的時候經常吃手指頭,有時候自己吃著手指頭會睡著。這時候家人還會誇獎,這孩子真省心。但是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如果這一習慣持續保持的話,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很不利的。
  • 寶寶口欲期愛啃手,吸得紅彤彤的媽媽無奈,如何解救娃的小胖手
    寶寶愛啃手,媽媽真煩惱小白家的孩子到了口欲期,很喜歡啃手,給小胖手吸的紅彤彤的,小白也不知道怎麼制止孩子,嘗試跟寶寶說明白,但顯然不太可能,寶寶還遠不到聽懂媽媽說話的月份。又沒有什麼合適的強制措施加上心軟,而且覺得大家的孩子應該都有吃手的階段,也就沒有怎麼重視。
  • 你家孩子吃零食嗎?這份適合兒童的健康零食清單,爸媽快來收藏
    每個孩子都是小饞貓,在生活中總嚷嚷著買各種零食,好像只有各種各樣的零食才能滿足孩子的快樂,但是孩子常常吃零食,也會讓爸爸媽媽擔心孩子的健康。經常吃糖、餅乾的小朋友,還沒到換牙期,牙齒就變黑了;還有些小朋友,天天吃零食,都不好好吃飯了;甚至吃零食還會影響寶寶長高個。其實,孩子出現這些問題並非都是零食的錯,是給孩子選的零食不健康!
  • 零食不要買,土豆就能做的好多魚,健康酥脆無添加,孩子特愛吃
    我家小寶已經兩歲多了,慢慢想吃些小零食了,前幾天奶奶帶出去,回來的時候用推車裝了一車的零食,薯條、薯片等各種膨化食品,我知道奶奶是喜歡孩子才買的,可是我們都知道,這些東西都不怎麼健康,那孩子想吃零食怎麼辦?這時候我們需要做點小餅乾或者小薯片一類的小零食,既衛生又營養。
  • 孩子對零食上癮,很可能是睡眠不足
    孩子愛吃零食很常見,但如果你家孩子對零食上癮了,就要警惕咯!有研究報告表明,缺覺的孩子更愛吃零食!具體我們接著往下看:有關研究表明,與睡眠充足的孩子相比,缺覺的孩子往往更愛吃零食!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孩子睡眠不足,會變得不喜歡吃蔬菜水果,而更喜歡吃零食,尤其是高糖分高熱量的零食。由於睡眠不足,體內一種名叫「廋素」的激素就會降低,胃泌素會上升,導致孩子更喜歡吃零食,尤其是高熱量零食。因此,如果你發現孩子對零食上癮,就一定要警惕,孩子很可能是睡眠不足!
  • 「兒童零食」首次有了專門標準 給孩子挑選零食,不妨「對標」看一看
    新標準首次提出「兒童零食」概念,對兒童零食的適用範圍、產品分類和技術要求進行了說明,並在技術層面詳細描述了對兒童零食原料、感官等方面的要求。《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將兒童按照年齡分為兩個階段:3至6歲為學齡前兒童,6至12歲為學齡兒童。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生長特徵,確定不同的重點營養素需求。其中還首次定義兒童零食概念,將「零食」的定義描述為:零食是指正餐以外,用於補充營養(或平衡營養)的食品。對「兒童零食」的定義,區別於普通零食,兒童零食指適合3-12歲兒童食用的零食。
  • 愛吃手的寶寶更聰明?寶寶吃手那些事,你知道多少?要不要糾正?
    吃手,幾乎是全世界寶寶的「共同愛好」,而爸媽們一提起寶寶吃手,就擔心得很:病從口入怎麼辦?手指咬破皮、咬變形怎麼辦?長大了還吃手,又該怎麼辦?
  • 兒童零食專門標準發布 專家期待還孩子健康零食
    具體來看,我國兒童零食市場缺乏行業規範,存在兒童食品標註不規範、兒童零食營養不均衡、家長對國內品牌零食信任度低、國內兒童零食標準欠缺等諸多問題。  此外,白皮書還指出,當前兒童零食市場缺乏行業引導企業。
  • 給孩子吃什麼零食更放心?知名品牌來伊份將推9款兒童零食
    其中,「減」是指不添加香精、色素、防腐劑等;「加」的是益生菌這類可以促進兒童腸道健康的營養成分,幫助媽媽們解決孩子消化不良問題的困擾;「替換」指的是替換掉對兒童牙齒不友好的蔗糖、白砂糖,改為糖醇。據町芒研究院專項調查結果顯示,70.9%的小朋友選購零食時關注零食上的卡通人物是否吸引人和零食是否好吃;39.9%的家長在選購零食時會考慮營養性及安全性。
  • 這個小零食太簡單了,拌一拌,奶香濃鬱,酸甜可口,孩子超愛吃
    說到小零食,幾乎大部分人都喜歡吃,不過很多人為了家人的健康,都喜歡自己在家裡製作小零食,畢竟在家裡製作的小零食,好吃無添加,製作過程,安全衛生,吃著放心。於是就買了各種各樣烹飪小零食的工具。製作起來卻發現,很多小零食用到的食材多,工序多,步驟超級麻煩,也讓不少人選擇了放棄,其實在家裡製作小零食,不一定都是複雜的,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超級超級簡單的小零食,這款小零食是我家孩子最愛吃的。
  • 把思念融入畫中,誰愛吃零食、誰愛賴床…95後老師手繪全班孩子漫畫
    誰愛吃零食、誰愛賴床……每張漫畫,都源於朱老師對學生的仔細觀察,非常傳神。一張張小畫,珍貴又特別。這些畫朱老師將作為畢業禮物,送給孩子們。
  • 追憶兒童教育家李吉林:情永久 境永存
    對已成為傑出的兒童教育家的李老師來說,與一般教師的專業發展已不可同日而語,但她確確實實用她的光彩的教育人生詮釋了一名教師是怎樣走向光輝頂點的。終其一生,李老師一直在不斷地實踐探索,不斷地吸納提高,不斷地總結升華,不斷地創新與發現,不斷地從形而下走向形而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論與實踐體系,走上了教師和教育家的頂點。李吉林老師是當代作為思想者的師德典範。
  • 7歲女童積食1年咳嗽老不好,從不吃零食,卻愛吃這物,埋下隱患
    醫生說,孩子積食脾虛,大多是飲食不當引起的,日常要注意孩子的飲食,不要吃零食等食物。潔潔平時不怎麼吃零食,但是唯獨愛吃燒烤,每天的零花錢都用來買燒烤吃。成人不宜多吃燒烤類食物,更不要說還在生長發育的孩子。3.油炸食品油炸食物口感酥脆,味道好,很多孩子愛吃。尤其是炸雞、薯條等食物,但是油炸食物油脂含量高,孩子吃多了容易肥胖,也不容易消化。
  • 良品鋪子重新定義兒童零食,六一禮物,不妨聽聽這位霸道總裁推薦
    文/咖啡小芝士良品鋪子對兒童零食重新定義,霸道總裁嚴格把關,一言不合就返倉!對於孩子來說,愛哭、愛笑、愛玩、愛鬧、愛吃,這些就是他們的天性,但是在吃這個方面,也讓爸媽們操碎了心。但是零食作為三餐之外的「第四餐」,同樣對於孩子的成長有重要的作用,對於小孩子來講,每天的活動量太大,僅有的三餐並不能給予他們足夠的營養;對於很多大孩子來說,零食也不僅僅是零食,甚至扮演正餐的角色,有數據顯示,有將近65%的00後,經常會因為忙碌而把零食當正餐,這在零食的營養性上,也相應有了更高的要求。
  • 哪些零食適合給孩子吃?兒童營養專家:掌握兩個法則,買百分零食
    吃得好(全面),營養素的攝入方可均衡,必然會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可否定的是,零食在兒童日常飲食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零食在無形之中影響著孩子的身體健康,關注兒童零食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不當問題」,關注市面上的兒童零食,從新政策(標準)出發,謹以此篇文章送給那些關心孩子成長的家長。孩子,到底是否應該吃點零食?
  • 孩子貪吃,總是偷吃零食,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很多家中有孩子的家庭都會有這種煩惱,孩子嘴饞總是要吃零食,而外面購買的零食並不乾淨,也沒什麼營養所以很多人都不會讓孩子吃這些零食,可是作為家中的神獸,父母不給吃就找爺爺奶奶,小孩子總有自己的辦法,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 孩子上中學了,父母不在身邊怎麼辦?| 『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
    孩子上中學了,父母不在身邊怎麼辦?| 『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欄目第十一期 2020-11-11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