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曾經國內的「BAT」三大網際網路企業之一,在與國外的google競爭之時,曾被國內寄予眾望。
在其效仿google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開始獨立研究AI智能時,一度獲得了國內的好評與認可,收穫了大量的擁護者,更是被認為將是國內的google。
在此期間,網際網路發展勢頭迅猛。
一如雷軍所說:「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
網際網路將人們之間的距離縮短,但是苦於沒有交流的地方。「天涯論壇」的衰落之下,百度推出了「貼吧」,一時風頭無兩。
一眾網際網路「難民」湧入百度貼吧,具有相同愛好者的人們紛紛在這裡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根據地。頗有同人社團的味道。
隨著時間長河的流淌,當年最初一眾玩貼吧的人們也都忙碌於生活之中。而各種資訊類網站的建立(例如微博、頭條、搜狐等),具有相同愛好的人們也不再局限於只在貼吧討論了。這就導致「百度貼吧」的流量大量流失。
不過近日來,百度貼吧卻出現了一出堪稱「年度臥底間諜」的精彩好戲引爆社交網絡。
「艾斯奧特曼」粉絲臥薪嘗膽長達5年,奪回「艾斯吧」。
具體的經過想必很多吃瓜群眾已經了解,這裡還是通過一張圖片來簡單概括一下吧。
有趣的是,當我向周邊夥伴說起這件趣事時,友人也一臉茫然的問我「艾斯奧特曼」是誰。
說來也是有趣,特攝奧特曼系列在國內眾多,奧特英雄的數量多達數十位,然而在一般大眾中最為認知的還是「迪迦奧特曼」。這究竟是為何呢?
剛剛好佔據「天時」的幸運兒
《迪迦·奧特曼》是日本平成時代(1989–2019)圓谷特攝的第一部特攝奧特曼。看到這個時間,想必大家已經「哦,原來如此」了吧。
圓谷株式會社是1963年成立的一個專門拍攝影視製作團隊,主要作品是《奧特曼》系列和《恐龍特急克塞號》等一系列科幻空想特攝片。
上世紀80年代,為了接軌國際而國內實行了「改革開放」,各種思潮、文化的湧入為國內帶來了一片生機。隨著「大腦殼」的電視機、DVD的逐漸全民普及,碟片、閉路電視節目成為了家庭獲取文化娛樂的重要途徑之一。
為了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國家引進了國外眾多的海外影視作品放於TV電視上進行播放。其中以科幻劇為名義的日本特攝系列《迪迦·奧特曼》就在其中。
在此之前,國內並非沒有特攝奧特曼系列,圓谷公司拍攝的「昭和系」奧特曼包括初代,佐菲,泰羅等在當時的國內也是有著一定的粉絲。
然而受限於播放條件,「昭和系」的作品只得以「租碟」的方式播放,一來受眾面就小了,二來大多數作品都是租一集看一集,難以有效的觀看完整的作品。
而反觀《迪迦·奧特曼》,不僅可以在普及的電視上進行播放,還因為當時國內的特殊限制——黃金時代不得播放外國劇。但是各地教育臺和兒童頻道打打擦邊球。
特攝劇《迪迦·奧特曼》可謂是在全國的黃金時段得以播出。一經播出就受到大眾喜愛導致不同時段都在重複播放。
其後國家政治發生改變,為了支持「國產」影視作品,開始限制引進,其中日漫和特攝劇不再引入。在當時的政策扶持之下,國內湧現了大量的精彩作品,包括《神獸金剛》、《鎧甲勇士》等。
如此特殊的時間節點上,《迪迦·奧特曼》可謂是被時代的浪潮推上了風口。
不同以往昭和系奧特曼系列的獨特創新
作為以科幻名義引進的特攝劇,視覺效果上的優勢才能第一時間獲得人們的關注。
《迪迦·奧特曼》在演員的選用方面,圓谷也作出了大膽的嘗試:
當紅演唱組合V6的長野博出演迪迦奧特曼的人間體大古隊員就非常帥氣,勝利隊的麗娜隊員也由《初代奧特曼》中早田隊員的扮演者黑部進的女兒吉本多香美也出演。
除了選角上的嘗試,在「迪迦」的設定上圓谷也是大膽創新。
與以往奧特曼系列不同,迪迦·奧特曼是超古代時期就出現在地球的巨人。注意並非是地球出生的奧特曼哦。而過去的昭和系奧特曼基本都來自M78星雲中的光之國。
有說迪迦奧特曼是地球本土於超古代時期誕生也有說是出生光之國,之後領另外建立了一個國度。但是對於迪迦真正的來源官方也並非講述。
其次則是形態變換。
據說紅色M78星雲人的戰鬥力高,而藍色M78星雲人比起戰鬥,更多專注於研究方面。昭和系奧特曼通過掌握技能或合體進行形態升級。
而迪迦奧特曼作為原本的黑暗巨人,在被超古代時期的地球警備隊隊長幽憐的勸說下棄暗投明後,吸收了其他幾個黑暗巨人的力量擁有了可以自由變換的三種形態:
「複合型、空中型、強力型」。
獨特的形態變換能力,在戰鬥之中可隨意切換照度形態。面對棘手的小怪獸都能有效的轉換形態戰鬥,導致的結果就是迪迦奧特曼幾乎是一個沒有被小怪獸暴走的失敗經歷。
作為挽救圓谷公司陷入頹勢的作品,圓谷公司背水一戰,以獨特的創新優勢創造了可謂是起死回生的一部作品——《迪迦·奧特曼》
極其優秀的國語配音和「難以忘卻」的主題曲
儘管國內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與日本處於「蜜月期」。
《迪迦·奧特曼》作為一部引進的外國影視作品,政策上的限制、國人難以接受原聲日語播放,如此也就需要國內配音演員為作品進行配音。
國內沒有所謂的聲優,只有配音演員
金峰老師出生於藝術世家,深受父母的藝術薰陶,從小就開始配音,嗓音極具貴族氣質。曾為第二、三部《大漢天子》裡劉徹(黃曉明飾演)配音,還是國內版的《蜘蛛俠》託貝馬奎爾的配音者。
黃笑嬿老師是從事戲劇配音工作,聲音清脆明亮,擅長演繹活潑、成熟的女性角色。曾配音《武則天秘史》中的青年武則天、《倚天屠龍記》中的殷離。
為大古配音的金鋒老師與黃笑嬿老師配的麗娜,無論是角色塑造還是情感刻畫都深入人心。
這裡就有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何國人如今觀看國外影視作品不喜歡國語配音?
究極根本在於語言的翻譯並不困難,難得是語氣的「翻譯」。很多國語配音作品往往只選「明星」不選合適的配音演員。
或者說其實還是對於配音這一塊國內並不重視。
除了配音演員們的優秀演出,《迪迦·奧特曼》的中文主題曲「奇蹟再現」也是「迪迦」能夠久經不衰的一大功臣。
自從誕生於1927年的《爵士歌王》結束了30多年的無聲電影時代開始,影視作品從視覺藝術轉變成為了視聽藝術。
而其中音樂作為「聽」的一環乃是必不可缺的組成。
作為一名90後,當年高中時期要選定班歌。當時的老班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提議例如「玖月奇蹟」組合的《中國範兒》,被我們否決了(老班喜歡王小瑋...)。而最終的班歌決定的就是《迪迦·奧特曼》的中文主題曲——「奇蹟再現」。
音樂雖不像畫面那樣鮮明具體,但是從聽覺上我們感覺到音樂的旋律、氣氛、情感、形象刻畫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
一如音樂大師久石讓的音樂響起,就讓人的腦海之中浮現關於宮崎駿的作品。「奇蹟再現」的音樂一響起,「迪迦」的形象就浮現在腦海之中。
人們記憶一樣事物往往通過「視、聽」兩個方面。例如忘了某人的名字但是看到某樣事物就回憶起來,或者是無法認出某個人物卻通過聲音回憶起來。
《迪迦·奧特曼》則在「聽」這一方面做得極為成功。
優秀的劇情所重視的「人類社會」
因奧特曼系列而風靡世界的「怪獸網紅」可謂繁多。
例如說起初代就想起的美菲拉斯星人、傑頓,說起賽文就會想到機器恐龍、嘎次星人,說起泰羅則會聯想到火山怪鳥、泰蘭德······
可《迪迦·奧特曼》卻通過優秀的劇情展現,將整部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的生動傳神。在「迪迦」中,人間體人物的情感遠遠超越了對於怪獸的描寫。
可謂是所有奧特曼系列當中,最為重視「人類社會」劇情發展的一部特攝劇。
在眾多的災難當中,不僅僅有著外來文明的入侵,同時要有著作為人類的人性本身引發的災難。
正如「奧特曼打小怪獸」,昭和系列奧特曼所展現的人性中途,在故事當中往往是難以調和的。如初代奧特曼《我的故鄉是地球》及傑克奧特曼《怪獸使者和少年》兩集,已經成為了那個時代人類社會的縮影。
但是在迪迦裡面,故事的結局是美好與團圓的,人性黑暗的揭露恰到好處,引導著我們向善。正如劇中所講述的:
「人類內心的黑暗永遠不會消失」。
但人類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為自己帶來光明
原創不易,請勿抄襲轉載,違者必究。
最後,歡迎小夥伴們在下方留言討論。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別忘了點個讚、點個關注以示鼓勵噢。
文 | 小曉得說、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