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房的結構中包括導管、小葉、乳腺等,乳腺癌按照具體在小葉部位的病變有小葉不典型性增生(ALH)和小葉原位癌(LCIS),這兩種情況都有浸潤性乳腺癌風險比較而言小葉原位癌的更高。從疾病名稱上看,小葉原位癌說明還未出現轉移,屬於早期乳腺癌。治療方法以手術為主,預後也較好。從近年的統計看,確診為小葉原位癌的患者數量呈現上升趨勢,特點是症狀不明顯,一般的影像檢查容易遺漏。這裡做一些介紹希望大家注意到這個」殺手「。
小葉原位癌的檢查
現在乳腺癌影像檢查中精度很高的一種是X線鉬靶檢查,但即使使用鉬靶檢查也不易被發現小葉原位癌,因為缺少臨床體徵及乳腺X線鉬靶攝影徵象。從臨床實際統計看,幾乎所有小葉原位癌都是在為其他原因(如纖維囊性改變區域或纖維腺瘤)進行乳腺活檢時偶然得到診斷。
小葉原位癌的類型
小葉原位癌在組織型學特徵將其進一步分為經典型和多形性,兩種分類會導致治療的差異。
經典型小葉原位癌的特點是小細胞實性增生,其細胞核較小、形態均一、呈圓形或卵圓形,細胞邊界清晰度不一;多形性小葉原位癌在1996年裡首次報導,由細胞核明顯呈多形性的較大細胞組成,但其他特徵與經典型小葉原位癌相同(細胞黏附性差和胞漿內空泡)。
小葉原位癌的治療
與其它實體瘤的原位癌治療方式相同,採用手術治療為主。對於經典型的治療,如取得活檢樣本時已經切除,則無需進一步手術。同樣是切除活檢時確診為多形性小葉原位癌,切緣檢查存在癌細胞時,推薦再次切除以達到陰性切緣。尚無資料表明陰性切緣的最佳寬度以及術後放療是否對多形性小葉原位癌患者更有益。
雖然小葉原位癌的治療效果很好,但屬於非常早期,患者自身幾乎無感覺,甚至影像檢查也難以發現,這就導致很多患者錯過了最佳的檢查時期。從國外的報導可以看出,發現小葉原位癌主要是由於患者纖維腺瘤或者纖維囊性改變(這兩者都屬於良性情況)就診時活檢確認。這一傳遞出一個信息,要注意自身身體變化,對於一些微小的變化也要由醫生做檢查確認,千萬不要疏忽大意;醫生也要對可能的情況做出全面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