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飛奔去月球》上映5天,票房並不如意。這部影片在豆瓣評分7分,貓眼口碑8.2分,整體並不算差。同比出品公司東方夢工廠去年10月推出的《雪人奇緣》,口碑方面也相差無幾。
同樣是講述中國故事的動畫作品,怎麼這部取材嫦娥奔月神話的《飛奔去月球》就不行了呢?
或許有人提出,這種海外團隊製作中國故事必然會帶來水土不服的反應。但事實上,東方夢工廠在《功夫熊貓3》之後,經過多年的運作,已經成為了一家中方全資的電影公司。從《雪人奇緣》到《飛奔去月球》,製作方都邀請了國內知名編劇坐鎮。
那麼,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了呢?
當然,它並不是今年第一部讓觀眾失望的動畫作品。動畫電影《姜子牙》雖然獲得了超15億的票房成績,但是它的口碑完全受到了觀眾的質疑,市場後期表現略顯疲軟。
很顯然,它前期宣傳策略上和《哪吒之魔童降世》進行瘋狂綁定,但最終並沒有讓觀眾得到滿足,這一切成為了《姜子牙》失敗的原罪。
到底如何改編中國神話故事,才能獲得觀眾的認可呢?
它們失敗嗎?
低齡化和成人化,分別是觀眾看完《飛奔去月球》和《姜子牙》後,最直觀的感受。
這兩種帶有強標籤和年齡層受眾的關鍵詞,似乎成為了它們失敗的重要關鍵。在力圖破圈的當下,這些詞反而把電影往小的狀態進行畫圈,局限在固定範圍中。
《飛奔去月球》取材自家喻戶曉的嫦娥奔月故事,它不是單純像《哪吒》那樣對神話進行改編,而是通過現代家庭故事,重新開發了神話後續的可能性。
這個電影講述了從小相信嫦娥后羿故事的女主,即便長大之後,依舊相信他們的存在,並自己動手製作了一艘「火箭飛船「,開啟一段奇妙的奔月之旅。
動畫是造夢機器,這部作品更是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去為女主在月球上的故事帶來更現代的視角。在這個電影中,嫦娥一反中國觀眾心中典雅的女性形象,而變成了暴躁且又性感的流行天后。
除了人物形象大變之外,就連傳說中的廣寒宮也變得格外摩登,動不動就整成演唱會現場。當然,從這個變化中,觀眾也都能看到製作方破舊立新的嘗試方式。
對於這種顛覆性的創作,製片人周珮玲在採訪中坦言,既然是動畫片,可以有超現實的元素,我們希望她成為了一個很有喜劇特色的角色。
從目前網上的評價來看,這種嘗試雖不免依舊引起不小爭議,但整體並沒有讓觀眾反感。而電影開頭的設計更是起到了加分的作用,它以二維動畫的形式,還原了嫦娥奔月的歷史傳說。
整體製作層面並沒有太被詬病的地方,但是劇情卻差強人意。
在故事設計中,《飛奔去月球》並沒有反派。這種情況直接導致了一個結果,全片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高潮戲。
與此同時,參與過不少迪士尼動畫創作的導演格蘭·基恩,在創作過程中,不自覺地通過音樂來表達情感,最終讓這部作品呈現出了「唱著唱著就把問題解決了」的發展脈絡。
本片的編劇之一奧黛麗·威爾斯在創作這個劇本時,剛好身患重病,希望通過這個故事告訴自己的孩子:即使媽媽有天不在了,希望他們可以堅強面對未來。
故事只是在單純地通過嫦娥失去後裔、女主失去媽媽後,從執拗的感情中學會面對和接受新的生活。
在這裡,「我」就是某種意義上的反派,但電影並沒有將反派屬性通過魔化等形式,外放在觀眾面前,進而使得習慣了高潮大戰的觀眾,很難適應這樣講故事的方式。
《姜子牙》的改編講述方式同樣是反傳統的。
雖然《飛奔去月球》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高潮戲,但它依舊包含了喜劇、歌舞等元素,整體節奏相對輕鬆明快的。但是《姜子牙》則在創作初期,直接放棄了合家歡這個概念,從觀感上更顯沉悶。
相比起「嫦娥奔月」,觀眾對姜子牙封神的故事認識相對片面。
雖然大家都知道封神這件事情,但並不是所有人都了解整個故事的前因後果,導致大家針對《姜子牙》對《封神演義》的改編,產生了較大的誤解。
在原著中,妲己本就是天界派去迷惑紂王的,而姜子牙也從起初就註定是無法成仙的存在。而其他但凡擁有姓名的人類最終都被封神,這個細節也都一一延展到了動畫中,人類成為了觀眾口中的「工具人」。
當導演卯足勁往深挖掘這個故事之後,即便《姜子牙》最後有高潮大戰,但是前期平穩沉悶的節奏,讓不少觀眾反饋「昏昏入睡,提不起勁」。
兩部電影故事在改編上,都做了新嘗試,也植入了不少巧思。但從口碑或者票房上的失利來看,這種反傳統的敘事方式並沒有擊中觀眾的喜好點。
觀眾喜歡什麼?
從宏觀上來看,觀眾到底喜歡怎麼樣的動畫電影呢?
就目前來看,《大聖歸來》《哪吒》以及《白蛇:緣起》都是經過了市場考驗,屬於成功將中國神話進行另一維度改編的動畫電影。
這些作品並非都是傳統根據故事進行翻拍,而均是抓住原著的主線,再在此身上進行合理的擴張——不得不說,都是舊瓶裝新酒的方式。
《大聖歸來》只是借了孫悟空的人物;《哪吒》單純是對哪吒鬧海進行了變體解構;《白蛇:緣起》更是將《白蛇傳》進行了顛覆性的改編。
這些作品在上映期間,雖然同樣有人對改編提出質疑,但整體而言,多數觀眾還是被其最後的情感擊中,體會到了作品中的燃情,甚至是共鳴。
少有落腳在愛情上的動畫電影《白蛇:緣起》,則把故事主題單刀直入到嚮往自由、反對壓迫的概念。這個從《羅密歐與朱麗葉》到東方民間愛情故事都共通的。
恰恰是這樣,使得影片的故事能夠演繹得流暢自然,且路人友好度高,也比較能夠適應不同群體的觀眾。另一方面,故事設定與傳統的差異則讓我們也能夠感受到新的趣味性,可謂是兩全其美。
而動畫電影《哪吒》想探討「人定勝天」的主題,成佛成魔其實全在一念之間,最重要的還是做自己。
這種主題在過去不少的玄幻電影中也時常遇見,尤其是當影片最後,哪吒向觀眾丟出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吶喊,更是成為了2019年最擲地有聲的語言。
可見,這產生的情緒觀影,最終都是把觀眾觀影熱情推向高潮的關鍵。而這種情緒正是《姜子牙》和《飛奔去月球》中,無法傳遞給觀眾的。
至少從目前這些電影來看,創作者對中國故事重新解構講述時,並沒有讓觀眾有所反感,甚至呈一個鼓勵狀態。即便《哪吒》和《白蛇:緣起》前期被吐槽,但最後依舊逃不過「真香定理」。
事實上,除了《飛奔去月球》,後續還有不少改編中國神話故事的動畫電影。
2021年春節檔上映的《新封神:哪吒重生》便是其中代表。
這部由《白蛇:緣起》團隊製作的動畫,希望藉助哪吒作為一個起始點,展開一個全新的封神宇宙和世界觀,給觀眾展現一個不一樣的年輕版的封神故事。
從目前來看,這部動畫從大的世界觀到美術場景小細節,影片都在構建朋克精神和風格:
以二三十年代中國沿海城市作實景參考,融合工業朋克、廢土朋克、賽博朋克和裝飾藝術風格,還參考了障礙賽道、廢棄工廠、地下賽車氣氛、機車裝置和廢棄水塔等多種朋克視覺資料。
但相關視頻物料發出之後,從評論來看,似乎飆車的哪吒有「翻車」的可能。
「這個小短片是在白蛇上映前做完的一個《哪吒重生》的測試片。這次和以往不同,我們用4年突破技術桎梏,使藝術和美學融合。」導演趙霽在網上轉發片段時說。
到底真相如何,或許我們只有等到電影上映才知曉。
當然,市場也有不少故意「碰瓷」中國神話故事的動畫作品,刻意誤導觀眾。
《二郎神之深海蛟龍》是其中代表,「《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製作團隊全新打造」的海報宣傳標語,讓很多人誤以為是中國神話系列動畫的新作。光線傳媒、彩條屋等製片公司聯合發布聲明闢謠,澄清與這部「二郎神電影」沒有任何關聯。
這種為了票房而作出的宣傳,並不一定能獲得觀眾的認可。真正能打中觀眾心裡的永遠都是好作品,當然,我們並不是說《姜子牙》和《飛奔去月球》的質量不好,而是在中國動畫電影蒸蒸日上的現在,我們更期待看到更多不同的動畫作品。
它們可能不是合家歡,沒有那麼多商業元素,但會因為有它們的存在,讓整個動畫市場變得更多元。
觀眾在選擇作品的同時,也在慢慢培養好的觀影口味。從過去只有兒童市場的標籤,到如今成為國慶檔和春節檔重要檔期的一份子,中國動畫正在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