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取笑是個假的四川人?不吃辣椒這口鍋,要甩給我老媽

2020-12-23 夏葉微搖

01.不吃辣椒成了我的煩惱

我已經被問過無數次了,「你居然不吃辣椒,到底是不是真的四川人啊?」

「我媽媽做菜不放辣椒,我從小就不吃辣。」我只能把這口鍋甩給我老媽。然後尷尬又不失禮貌地笑笑,內心飄過一千隻烏鴉。

真當我們四川人是辣椒蟲啊,辣椒醬拌乾飯、辣椒汁兒當飲料?還能不能允許有一兩個特例了?但我發誓,姑娘我確確實實、千真萬確是個土生土長的四川人。

不吃辣這件事,還真成了我的煩惱,不止外地的朋友笑話我,連本省熟悉的朋友也要打趣我。

18年年底,一個高中時的同學從北京回老家,路過成都。多年未見,我們約著一起吃了個飯。在二仙橋的某個龍頭美蛙店裡,點了一鍋微辣的牛蛙火鍋。我想著我這位同學在北京待久了,可能吃不了太辣,跟我差不多吧,只能點微辣了。

結果你們猜怎麼著,上菜以後,我剛嘗了一口,就再也下不去筷子。一股辣味從舌頭蔓延到整個口腔,緊接著血液從腳底板蹭蹭地竄上了腦袋,辣得我漲紅了臉。

那一刻我真得懷疑人生,這微辣也太厲害了吧?於是我趕緊關心北京回來的那位,問他辣不辣。他瞅了我一眼,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一點兒也不辣呀,你一直呆在成都還吃不了辣?」我看著他,把一鍋牛蛙吃得乾乾淨淨,小骨頭整整齊齊地摞成一座小山。

後來我也試著訓練自己吃辣,不過每次都以失敗告終。吃一點兒就得狂喝水,吃辣的本事沒練出來,火鍋店倒是熟悉了不少。而我的水平,至今也只停留在微辣的段位。好吧,我投降,我放棄。

02.吃辣椒是四川人的常態

絕大部分的四川人喜歡吃辣,主要還是由於四川的地理氣候和歷史的影響。

四川的地勢就像一個碗,中間低四面高,被崇山峻岭包圍。這裡四季分明,分明到什麼程度呢?且聽姑娘細細道來。

夏天溼熱,空氣中水分子含量飽和,熱出了汗也不容易蒸發,黏在身上特別難受。如果碰上雨後,你若出門街上,膝蓋以下全部能感受到一股股的熱氣,活像蒸桑拿。

冬天呢又特別陰冷,衣服很難晾乾。要是出上一天大太陽,大家都跟逢年過節兒似的開心。生活在四川的北方人都有一個體會,北方天再冷風再大,只要穿嚴實點,毛衣棉褲羽絨服一安排,就不會感覺到冷了。

但是在四川你穿得再多,都不容易暖和,那個冷呀,簡直像從身體裡面往外散發。武俠小說裡中了寒冰掌,怕就是這番滋味了。

而春天和秋天,本應該是很舒服的兩個季節,但這兩個季節被冬夏擠得越來越短,來得晚、去得早。四川的四季分明,就快要變成兩季分明了,除了溼熱、就是溼冷。

也正因為這樣的氣候,溼氣重,陽光少,陰雨綿綿。大家吃辣椒是為了驅寒去溼,辣椒中含有一種叫做辣椒素的物質,吃了辣椒能使人心跳加快,汗腺打開。冬天吃辣椒身體會感覺暖和起來,夏天吃辣椒可以排除體內的溼氣。

除了氣候條件的影響,還有一個歷史因素。四川地處山區,道路崎嶇。李白在《蜀道難》裡吐槽四川的山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翻譯過來就是:哎呀呀,真是太高了,攀越蜀道真TM比登天還難!

早期的時候,四川的交通極為不便,勞動人民生活艱辛,飯菜缺油少鹽。只得用酸、辣來調味,長此以往,形成了能吃辣椒、愛吃辣椒這一種特殊的飲食習慣。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也許在北方不適合吃太辣,但至少在四川,適當的吃辣椒確實有助於調理身體。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辣椒,成了川菜的靈魂,也成了四川人故土的記憶。

03.要練此功,先幹50個朝天椒

那麼話說為什麼我吃不了辣椒,這個鍋真是我媽媽的。我從小吃著媽媽做的菜,她幾乎只會放油和鹽,蔥姜蒜都很少,更別說辣椒了。那可是真正的純天然無添加。她一輩子的的理念都是:吃辣椒上火,清淡點好。

直到我長大以後在學校吃飯,才嘗到了一點不同的味道。我甚至懷疑,我體寒的毛病就是小時候沒吃辣椒導致的。

對於能不能吃辣,也不是天生的,也是可以通過訓練改變。美食文化無國界嘛,在成都,就有個很出名的外國人,名字叫江喃。他旅居成都二十年,因為喜歡四川的美食和辣椒,留在了成都。他曾經參加「辣王爭霸賽」,一連吃了50個朝天椒。沒錯,是朝天椒!

這個必須得科普一下:朝天椒是對椒果朝上或斜朝上生長這一類辣椒的統稱,四川方言裡叫做:天炮兒辣椒。朝天椒中的小米辣,是目前種植和使用最廣泛的辣椒之一。江喃能一口氣吃下50個小米辣,本姑娘著實佩服,反正這是我一輩子也不敢挑戰的事情。

在此也要奉勸大家,辣椒雖好,適可而止,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鐵胃,江喃的吃辣椒的方法可不值得推崇。至於我呢,寧願做個假的四川人,對於吃辣這件事,大大方方認慫便是了。

本文由夏葉微搖原創,純屬嘮嗑,你還想了解四川的哪些故事,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四川人一年吃掉3億個兔頭,會吃的都是打KISS高手
    我真的不忍心吃兔頭,可愛的兔兔……想起了小時候養的兔兔,但是兔子不被吃掉被扔掉更可憐,被我吃了也可憐,總之好可憐。經本人細心發現,編輯部就「潛逃」一位從不吃兔頭的人士。你說你個四川人,從小耳濡目染的,怎麼沒有學的有模有樣?作為非官方四川美食推廣大使,只要發現,便義不容辭將其馴化為兔頭星人,必將打開美食新世界的大門!自帶兔頭尋找雷達的我找到一家街邊兔頭店,還沒走近,光聞到味就讓人狂咽口水。
  • 老媽過生日,我請家人吃大餐,6菜2湯吃得香,一家三口超幸福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三食六技,分享各種雲南味道!如果你覺得我的菜正和您的胃,那就關注我一下唄!老一輩的人勤儉習慣了,總是捨不得花錢,就像我老媽一樣,每次買衣服吃東西,只要稍貴點,她二話不說扭頭就走。
  • 沒有辣椒,樂安人真箇吃不下飯!
    —  老爸,只要菜裡沒辣椒,他就拉起我,走,女兒,我們出去吃。— 「一天不吃難受,兩天沒吃上感覺要生病,一點都不誇張,真的」— 沒有辣椒的日子我是一天也過不下去— 「辣椒有時候是一道心裡安慰劑,安慰自己今天三餐吃飽,無欲無求!」— 「吃火鍋拌料第一件事就是加辣椒,就算點的是辣鍋!」
  • 吃麵條,最喜歡老媽的這做法,總是吃不夠,一碗下肚,又香又飽
    吃麵條,最喜歡老媽的這做法,總是吃不夠,一碗下肚,又香又飽。人人都愛吃麵,大家都知道煮麵是需要有一些泡麵伴侶的,最簡單的就是香腸和雞蛋了,但是如果能放一些海鮮,那就是一般人羨慕的海鮮大餐了。每逢夏天,天氣潮溼炎熱,想著各式海鮮豐美,便想做一碗海鮮面,可不是隨便食材下鍋燴在一起,用心料理、步步細緻,絕對是湯清極鮮、讓人意猶未盡的鮮美麵食。最喜歡老媽製作的海鮮面了,濃濃的雞湯,再加上海鮮的提鮮,真是吃不夠啊!講究些,先準備湯底,用剩下的雞肉炒出雞湯的甜味(充分利用剩食),搭配番茄讓人精神一振的微酸、菇類自然溫潤的鮮甜。
  • 做辣椒油時,萬萬不要直接下鍋炸,步驟要做對,難怪既辣又不香
    天氣慢慢的回溫,又到了我們要吃涼菜和涼麵的時候了,說到這裡,比不可少的一道調料就是辣椒油,吃涼菜的時候不放點辣椒油那簡直是難以下咽啊!做辣椒油時,萬萬不要直接下鍋炸,步驟要做對,難怪你做的既辣又不香。辣椒油每年的四五月份我都會炸上一大盆辣椒油,儲存起來,吃一夏天沒問題,但是有很多人就會問:不就是炸個辣椒油嗎,這麼簡單的東西誰不會啊!
  • 《我不是藥神》:把鍋甩給藥廠,徐崢也吃人血饅頭?
    大多數人和王志安老師一樣,認為電影甩鍋給藥廠,是不公正的。的確是不公正的,但問題是:電影真的把鍋甩給了藥廠嗎?答案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以,導演借民眾之口將矛頭指向藥廠,從手法上講是成立的。故而我說:在一定程度上,電影將鍋甩給了藥廠。
  • 老媽30年做辣椒醬的秘方,步驟和配方都在這,做好放1年新鮮如初
    老媽30年做辣椒醬的秘方,步驟和配方都在這,做好放1年新鮮如初。大家好,歡迎來到宋大姐的美食廚房。辣椒醬是我家必備的一種調味品,燒魚炒肉時都少不了,特別是做剁椒魚頭時,只有上好的辣椒醬才能做出好吃的味道。好的辣椒醬顏色紅潤,汁多肉厚,入口辣卻不嗆喉。
  • 刀口辣椒,川菜名廚的不傳之秘
    我從過年之後就催著,遲遲沒有開門,就沒有辦法做,前些天正式開業之後,他們給我發了照片,說:看,所有廚師都在幫你們弄刀口辣椒。四川名廚蘭明路來北京在1949全鴨季做了一場晚宴。晚宴的時候,董克平老師提議,加一道水煮牛肉。水煮牛肉算是川菜之中的招牌菜,我們都曾經在四川綿陽蘭師傅的餐廳吃過,印象深刻,但是對於蘭師傅而言,有點犯難。
  • 全國70%的兔子,都被四川人給吃了
    ▲冷吃兔。攝影/藝琅視覺, 圖/圖蟲·創意全中國70%的兔子,都進了四川人的肚子!如果說,雞肉是廣東人的主食;鴨子是南京人的命;那麼在四川人的心中,兔肉就是不折不扣的白月光。四川人對於兔肉的喜愛,你可能想像不到。在四川,一年能吃掉近3億隻兔子。成都甚至還有一種高薪職業——品兔師,日常的工作內容,就是啃兔頭。
  • 我買了100個不粘鍋的血淚史告訴你,這口鍋真的值得買
    融入高科技感溫,一秒辨別「下菜火候」這口不粘鍋還有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將高科技技術運用在鍋具上面,它的手柄前端有一個神奇的感溫指示器,加熱後會變色,讓你只需通過視覺,就能精準知曉下菜的時間!我想大多數人選擇不粘鍋是因為它炒菜不粘,就算你是妥妥的大廚一枚,也保證不了鐵鍋煎魚不破皮。所以很多人常常因為自己的廚藝不精而挫敗不已。
  • 吃過這9種麻辣美食,沒吃過四川「三寶」,就不算來過四川
    切肉的時候,都忍不住想要直接啃一口解個饞。蒸煮炒燉,不管哪種烹飪方式,都不用再加任何調料。一口下去,肉的醇香,花椒的麻,辣椒的辣,在口腔與舌尖放肆地暈染開來,那味道任誰都無法拒絕。02四川臘腸選用三分肥七分瘦的精肉,打成肉餡,加入花椒麵,辣椒麵這兩種靈魂材料。
  • 辣椒炒肉司空見慣,能做好的又有幾個?辣椒不能用油直接炒
    人們常說四川人不辣不歡,殊不知湘西湖南地區的民眾對辣椒的需求可能不川渝地區更甚。到底是四川人更能吃辣,還是湖南人更勝一籌?反正我是回答不了這個問題,歡迎各位看官留言評論說出您的觀點,大家一起探討。今天我們就來做一道有別於其他做法的,可能並不完全正宗,但絕對是地道湖南味的改良版辣椒炒肉,這道辣椒炒肉油重色濃,香鮮軟嫩,具備了湘菜的重要特色。最重要的特別下飯,這道菜一上桌,老公比平時多吃三碗飯。
  • 我在虎門這家火爆成都街頭的「網紅老媽」店,擼了487根串串!
    ,每天有個何老媽在路邊擺攤賣串串。其次的點睛之筆必定是它的醬料!無論是火鍋還是串串,四川人都特別喜歡吃內臟。豬肚當然是不能缺少的一款,爽脆的口感深得喜愛。除了一根根的串串,灌縣老媽還有這些重口味特色菜。麻辣牛肉、毛肚、腦花…雖然看起來很重口,但在四川人眼中是寶!
  • 跟四川人比吃辣?這屆日本選手確實飄了…
    第三位種子選手大大方方地給屏幕前的日本觀眾上了一「課」:「你們這個面啊,在普通的四川火鍋面前,只能算是個中辣吧,我們四川火鍋才叫真正的又麻又辣~」這下,認真聽講的日本人坐不住了,搞事情的小心思蠢蠢欲動,決定要派代表親自會一會傳說中的四川火鍋!第二趴中,日本人推舉出來的最能吃辣的「日本辛辣女王」,據說她曾經吃遍各種程度的辣味也沒遇到過對手。
  • 辣椒在明朝傳入中國,四川古代不吃辣?古籍揭穿了流毒甚久的謠言
    以我們的中華美食為例,在中國就有八大菜系,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喜歡的美食和口味,這也是我們的地理位置和各地特殊的文化決定的。如果說起香辣、麻辣的口味,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起四川。其實中國喜歡吃辣的省份並不少。比如說貴州、雲南、湖南等省份都非常喜歡吃辣,甚至可以說嗜辣如命。但是四川的川菜和火鍋是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
  • 北方火鍋和四川火鍋,不論從食材鍋底不一樣,不可能吃一樣的調料
    在四川吃油碟回山東吃麻汁。四川火鍋辣,油碟護肚子,香。但在家吃火鍋都是吃的涮鍋,湯是滋補的湯,一頓飯幾乎全吃肉,還是麻汁碟好吃,芝麻味與肉味兒更搭哦。一般銅鍋涮羊肉用麻醬碟,因為是清湯鍋底,肉涮好後用調製好的麻醬和辣椒醬調味。四川火鍋一般用油碟,因為鍋底本身味道十足,再用麻醬就會把鍋底香味蓋住嘗不到肉的美味。四川多辣鍋多涮肉涮內臟那些東西,口味香醇吃油碟會香,吃麻醬就怪了,北方人多清鍋多涮青菜,口味清淡吃油碟膩死你。北方火鍋和四川火鍋不論從食材鍋底都不一樣,又怎麼可能吃一樣的調料。
  • 杭州獨家明星蘸鍋串串店「最麻辣」,老媽蹄花滿嘴膠原蛋白,還有連「鋒菲」都愛的冒腦花!
    趙磊唱著:成都,帶不走的只有你杭州獨家的「醉麻辣」蘸鍋串串卻將四川最地道的麻辣串串帶到你面前深愛川味的老闆吃遍了113家成都小吃網紅店,是川食的集大成者,首創了蘸鍋串串,精品的口味讓更多人認可了川味飲食文化
  • 這口鍋,老子背了!
    那時候總也不願意跟著媽媽學做菜滿以為「沒事兒,以後我掙錢了可以請大廚呀」 按照菜譜,把辣椒和肉之類的食材倒進去然後在液晶顯示屏上按下爆炒設定好火力和時間,蓋上透明蓋看到鍋內的一組旋轉葉片開始旋轉運作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代替人工那「炒」的動作
  • 這是我吃過最過癮的四川火鍋!
    「哈哈其實不用等位,反正都是老油,你們吃完了,我們接著吃就是了……」「那你要不要坐下來跟我們一起吃撒?」成都人聊天都這麼可愛的嘛!果然,我發現香油會搶了牛油的香氣,而幹碟則在挑戰辣的底線,於是乖乖起立,去鍋裡翻勺,學本地人打原湯。
  • 建水集市看辣椒:這也太豐富了,誰告訴我,雲南哪種辣椒最辣
    人們常說:四川人不怕辣;貴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那雲南人呢?讓我說是「雲南擁有各種辣」!在建水,我還沒有在其他地方發現有這麼多品種的辣椒。七月的大熱天,農民頂著烈日摘辣椒,然後賣給商販,4元一市斤,我很為這些農民委屈,但是有人說這已經是不錯的價格了,丘北縣盛產辣椒,種植面積非常大。那天中午我們在鄉村小飯店吃到這種油燜辣椒,並不辣,但口感非常好,有種清新的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