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不吃辣椒成了我的煩惱
我已經被問過無數次了,「你居然不吃辣椒,到底是不是真的四川人啊?」
「我媽媽做菜不放辣椒,我從小就不吃辣。」我只能把這口鍋甩給我老媽。然後尷尬又不失禮貌地笑笑,內心飄過一千隻烏鴉。
真當我們四川人是辣椒蟲啊,辣椒醬拌乾飯、辣椒汁兒當飲料?還能不能允許有一兩個特例了?但我發誓,姑娘我確確實實、千真萬確是個土生土長的四川人。
不吃辣這件事,還真成了我的煩惱,不止外地的朋友笑話我,連本省熟悉的朋友也要打趣我。
18年年底,一個高中時的同學從北京回老家,路過成都。多年未見,我們約著一起吃了個飯。在二仙橋的某個龍頭美蛙店裡,點了一鍋微辣的牛蛙火鍋。我想著我這位同學在北京待久了,可能吃不了太辣,跟我差不多吧,只能點微辣了。
結果你們猜怎麼著,上菜以後,我剛嘗了一口,就再也下不去筷子。一股辣味從舌頭蔓延到整個口腔,緊接著血液從腳底板蹭蹭地竄上了腦袋,辣得我漲紅了臉。
那一刻我真得懷疑人生,這微辣也太厲害了吧?於是我趕緊關心北京回來的那位,問他辣不辣。他瞅了我一眼,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一點兒也不辣呀,你一直呆在成都還吃不了辣?」我看著他,把一鍋牛蛙吃得乾乾淨淨,小骨頭整整齊齊地摞成一座小山。
後來我也試著訓練自己吃辣,不過每次都以失敗告終。吃一點兒就得狂喝水,吃辣的本事沒練出來,火鍋店倒是熟悉了不少。而我的水平,至今也只停留在微辣的段位。好吧,我投降,我放棄。
02.吃辣椒是四川人的常態
絕大部分的四川人喜歡吃辣,主要還是由於四川的地理氣候和歷史的影響。
四川的地勢就像一個碗,中間低四面高,被崇山峻岭包圍。這裡四季分明,分明到什麼程度呢?且聽姑娘細細道來。
夏天溼熱,空氣中水分子含量飽和,熱出了汗也不容易蒸發,黏在身上特別難受。如果碰上雨後,你若出門街上,膝蓋以下全部能感受到一股股的熱氣,活像蒸桑拿。
冬天呢又特別陰冷,衣服很難晾乾。要是出上一天大太陽,大家都跟逢年過節兒似的開心。生活在四川的北方人都有一個體會,北方天再冷風再大,只要穿嚴實點,毛衣棉褲羽絨服一安排,就不會感覺到冷了。
但是在四川你穿得再多,都不容易暖和,那個冷呀,簡直像從身體裡面往外散發。武俠小說裡中了寒冰掌,怕就是這番滋味了。
而春天和秋天,本應該是很舒服的兩個季節,但這兩個季節被冬夏擠得越來越短,來得晚、去得早。四川的四季分明,就快要變成兩季分明了,除了溼熱、就是溼冷。
也正因為這樣的氣候,溼氣重,陽光少,陰雨綿綿。大家吃辣椒是為了驅寒去溼,辣椒中含有一種叫做辣椒素的物質,吃了辣椒能使人心跳加快,汗腺打開。冬天吃辣椒身體會感覺暖和起來,夏天吃辣椒可以排除體內的溼氣。
除了氣候條件的影響,還有一個歷史因素。四川地處山區,道路崎嶇。李白在《蜀道難》裡吐槽四川的山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翻譯過來就是:哎呀呀,真是太高了,攀越蜀道真TM比登天還難!
早期的時候,四川的交通極為不便,勞動人民生活艱辛,飯菜缺油少鹽。只得用酸、辣來調味,長此以往,形成了能吃辣椒、愛吃辣椒這一種特殊的飲食習慣。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也許在北方不適合吃太辣,但至少在四川,適當的吃辣椒確實有助於調理身體。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辣椒,成了川菜的靈魂,也成了四川人故土的記憶。
03.要練此功,先幹50個朝天椒
那麼話說為什麼我吃不了辣椒,這個鍋真是我媽媽的。我從小吃著媽媽做的菜,她幾乎只會放油和鹽,蔥姜蒜都很少,更別說辣椒了。那可是真正的純天然無添加。她一輩子的的理念都是:吃辣椒上火,清淡點好。
直到我長大以後在學校吃飯,才嘗到了一點不同的味道。我甚至懷疑,我體寒的毛病就是小時候沒吃辣椒導致的。
對於能不能吃辣,也不是天生的,也是可以通過訓練改變。美食文化無國界嘛,在成都,就有個很出名的外國人,名字叫江喃。他旅居成都二十年,因為喜歡四川的美食和辣椒,留在了成都。他曾經參加「辣王爭霸賽」,一連吃了50個朝天椒。沒錯,是朝天椒!
這個必須得科普一下:朝天椒是對椒果朝上或斜朝上生長這一類辣椒的統稱,四川方言裡叫做:天炮兒辣椒。朝天椒中的小米辣,是目前種植和使用最廣泛的辣椒之一。江喃能一口氣吃下50個小米辣,本姑娘著實佩服,反正這是我一輩子也不敢挑戰的事情。
在此也要奉勸大家,辣椒雖好,適可而止,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鐵胃,江喃的吃辣椒的方法可不值得推崇。至於我呢,寧願做個假的四川人,對於吃辣這件事,大大方方認慫便是了。
本文由夏葉微搖原創,純屬嘮嗑,你還想了解四川的哪些故事,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