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去大城市讀大學?眼界決定高度!這或許是最佳答案

2020-12-24 騰訊網

每年高考完後,就到了填志願的階段,很多考生在這時候都犯了難,不知道報考哪個城市好,對於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區別也是兩眼一抹黑,覺得學校好就行。

其實不然,仔細深究下來,這裡面的彎彎繞繞也是很多的,作為過來人的學姐,上過四年的大學,也聽過不少關於當時高中同學的大學學習環境的現狀和遭遇,也是深有感觸地,希望看了這篇文章,可以給要填志願的你一些建議。

一、開闊眼界

大城市發展快,這裡聚集了國內先進的技術和出色的人才,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比小城市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這些教育資源,更代表了優越的教資水平和力量,可以讓你學到真正的技能。

如果你足夠努力和優異,你就可以參加國內出色的專家的研討會,接觸上流社會的業界精英,這些都是可以開闊你的眼界,讓你變得更傑出的前提。

二、開闊思維

大城市裡有很多優秀的人,也意味著競爭比較激烈。所以就有很多敢想敢幹的人,思維碰撞比較強烈。身處其中的你,接觸了很多天馬行空的思想,可以感受到並潛移默化受到感染,覺得沒有什麼不可能。

開闊了自己的思維,能讓自己在以後的發展裡,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變不可能為可能。而小城市思維就比較受限,就沒有那麼多的發展機會。

三、資源

資源這一方面不僅包括教育資源、人際資源、還有就業資源,一線城市擁有小城市所沒有的教育、醫療、技術和文娛,學生可以享受到完善的教育體系,和人文文化的薰陶,比如圖書館、體育館、博物館和天文館等,可以參加著名人物的演唱會、音樂會等。都比小城市享受的要更全面。

人際資源體現在學校裡,就是可以接觸到更多著名的專家教授和老師,可以結識到優秀的同學朋友,實習時,也可以認識到很多業界大佬並交流。這些都是對以後的就業或創業有很多幫助的。

就業資源是大城市有很多優秀的企業,機會較多,可以給你更多的選擇。

不知道報考哪座城市,這幾座城市可以給你參考

一、北上廣

北上廣,大家都知道,就是北京、上海和廣州,前兩年有個「朱亞文和馬伊琍」主演的大熱的電視劇叫《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主講了一對夫妻在大城市拼搏的故事,還有《東京女子圖鑑》等等奮鬥的故事,讓我們覺得在大城市就業安家很艱難。

一般我們報考大學時會直接考慮就業城市。北京是有名高校最多的城市,有59所二本以上的高校;上海擁有29所二本以上的高校,國內排名第二;廣州擁有22所二本以上的高校。各大考生可以考慮一下,畢竟總有你喜歡的一所學校。

二、成都

成都被很多網友稱為最會吃的城市,有名的小吃聚集地「寬窄巷子」,成為很多朋友旅遊必去的勝地之一。它擁有18所二本及二本以上的高校,而且成都政府現在又出的很多成都留人才的好政策,好吃的同學完全是可以考慮一下的。

三、西安

西安是有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很多人都說,就算你不去上學,也要去西安旅遊一次,可見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多麼引人嚮往。西安有24所二本及以上的高校,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考慮一下!

武漢,天津,重慶等等這些有名的城市,都是不錯的選擇,大家在報考之前,可以多了解一些,不吃虧。升大學是每個學生的命運轉折點,但是不管大家在哪裡讀書,都不要忘了自己的初心。

相關焦點

  • 讀大學一定要去大城市?受益一生的解釋在這裡!(深度好文)
    眼下正值2020年高考季,近日,俞敏洪在直播中建議高中生在填報志願時有兩條原則:第一,儘量離開自己的家鄉,越遠越好;第二要去大城市,不一定是北上廣深,武漢、西安也可以。在最後他還建議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到哪個城市去上了大學跟過去住。從俞敏洪的建議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覺得大城市對年輕人來說是大有幫助的。
  • 我為什麼支持女孩子去大城市
    當下,年輕人到底該留在小城市還是去大城市闖蕩的討論早已經不是新鮮話題,儘管說再多總難免有舊瓶換新裝的嫌疑,但我仍然想熱一熱冷飯,談談我為什麼支持女孩子去大城市闖一闖。有理有據總是離不了生活裡的真人出鏡,那麼我就講講身邊的故事。我的學霸表妹一直看不起小縣城家鄉,在就讀本科的時候她就撂下豪言壯語:畢業後不再回來。
  • 年輕人為什麼要去大城市
    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問題上,我的感情一直傾向於前者。當然,我並不是認為大城市一定比小城市好,更不是說年輕人必須要選擇大城市,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但必須要承認的是,在這個選擇中,天平從一開始就是傾斜的,前者的生存壓力更大,也因此更需要勇氣去承擔。而遵循內心的勇氣,不但是我自己缺少的,也是我喜歡並尊重的。對於逃離大城市的年輕人,我同樣尊重,因為他們嘗試過。
  • 你這麼美,為什麼不去大城市看看
    當下,年輕人到底該留在小城市還是去大城市闖蕩的討論早已經不是新鮮話題,儘管說再多總難免有舊瓶換新裝的嫌疑,但我仍然想熱一熱冷飯,談談我為什麼支持女孩子去大城市闖一闖。有理有據的觀點總是離不了生活裡的真人出鏡,那麼我就講講身邊的故事。
  • 2020年為什麼要讀大學,知道了這個答案,讓你不再茫然
    2020年為什麼要讀大學,知道了這個答案,讓你不再茫然每個人一生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考試,小到考前測試,大到高考。這些考試有輕有重,有一些就關乎你的未來,那這場考試就是高考,也是我國最公平的一場考試。大部分人都會認為高考是改變人生途徑的必經之路,但還是有很多人在迷茫,為什麼要高考?為什麼要讀大學?大學是一個讓人嚮往的地方,可是很多人並不清楚大學到底是怎樣的,甚至會害怕自己不能適應。那麼,一個讀過大學的人,在畢業之後還會想大學的生活。大學的生活就是獨立自主的,沒有人會在背後「趕你」。
  • 為什麼要讀大學?上大學我們能得到什麼?
    每年在考生和家長都擔心高考成績和錄取院校時,總有那麼一撥人在那裡說風涼話,說什麼大學生不值錢了、讀大學沒用……有些人聽了這些言論,看到農民工一個月也能掙個千兒上萬的,就信了這種說法,認為讀書沒用,不如早點出去賺錢養家。可是這能一樣嗎?讀書沒用嗎?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讀大學?
  • 6年跟拍三個階層的孩子,難以逾越:父母眼界決定孩子高度
    一個甘肅山溝溝裡的小女孩,馬百娟,在16歲時,她嫁給了表哥作為自己的出路;一個湖北的高三復讀生,徐佳,高考、工作、結婚,這是他選擇的人生軌跡;一個家境優渥的北京女孩,袁晗寒,高中退學後,去國外留學,畢業後開了一個藝術投資公司。這部紀錄片叫《出路》,不同的階層的孩子,出路在哪裡?
  • 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他能走多遠
    而有的朋友,懂得「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道理,在人生的前半場,能夠低調的提升自己,不斷豐富閱歷、開拓眼界。雖然說,成功對於這部分人來說,時常姍姍來遲,但是因為他們做足了準備,所以既能充分把握機遇,也能在穩打穩紮中,比別人走得更遠,獲得更多。
  • 我為什麼要讀大學?這4個人的答案我最滿意!
    我看到那些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大學生們結伴成群,一起彈吉他,一起唱歌,一起表演話劇,一起去看電影,在英語角用英文隨意聊天……在我眼裡,大學就好像幸福自在的天堂一樣。這和我在初中、高中單調壓抑的校園生活完全不一樣。我完全不能理解這是個什麼環境,難道大學都是這樣的嗎?
  • 眼界決定對世界的認知 在閱讀中開闊眼界了解中國社會
    如果你覺得沮喪,要記住,沒有人強逼你這樣憂鬱消沉;如果你覺得不快樂,沒有人強迫你沉溺在陰暗的角落。那是你自己不肯放棄負面的念頭,不願去看事物光明的一面。引述作家拉金斯的話:「世上充滿了許多美好的事物等待我們去欣賞,如果你看不見,那是因為你太執著於自己的悲傷。」 不久前我到臺中草悟道散步,遇到一個只顧低頭走路的男人。他一臉陰鬱,愁眉不展。
  • 評論:眼界決定境界
    內容提要:在謀發展、求突破的過程中,眼界十分重要,決定了我們的定位是什麼、格局有多大、境界有多高。天津北方網訊:在謀發展、求突破的過程中,眼界十分重要,決定了我們的定位是什麼、格局有多大、境界有多高。眼界,首先是種「雄心」。敢於想像發展的空間,就有動力去實現夢想。想像不是不切實際,而是把視野放寬,去了解新事物、掌握新情況,知道什麼是前沿、先進,從而確定合理的發展目標。持續尋求高定位、制定高標準,擠入更高級別的賽道,成績才會越來越好。這就需要我們時刻具有「不做井底之蛙」的自警意識,對進步與提升始終保持「飢餓感」。眼界,也是一種思路。
  • 父親的眼界和格局,決定了孩子50年的道路
    哪成想他爸爸專程跑了趟學校,竟然請求我這個小小的班主任同意他兒子請一段時間的長假,在家裡做遊戲主播和做抖音,「提前發展自己的事業」。這位父親的言談舉止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對兒子的「自豪」之情:小小年紀做抖音,短短幾天就獲得了一萬多的粉絲;做遊戲主播,一個月少說也賺了三四千了。
  • 你的思維和眼界,決定了你的格局
    你的眼界,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俗話說,眼界決定境界。  一個人能攀登到怎樣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自己的眼界決定的。  2014年,央視主持人董卿離開了自己安身立命13年的崗位,去美國進修。  而真正有眼界的人,不僅能看得遠,而且不管遭受怎樣的阻礙都依然堅定不移。  有時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生活的真相。唯有高瞻遠矚,才能擁有更大的世界。
  • 《格局》眼界決定境界 格局決定人生
    矽谷投資人、前騰訊副總裁吳軍也沒有給「格局」這個詞一個明確的定義,但在字裡行間中,人們能夠感受到他對格局的理解,那就是上升到一定層次、一定境界的人生態度,是人的眼界、心胸、氣度的總和。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成就就有多高。放大格局,你的人生將有無限可能。
  • 【社會】我們為何一定要背井離鄉去大城市?
    許多過來人見到這句話,會不屑地說一句「圖樣圖森破」,告訴你這種想法實在太不成熟了,因為許多事情不是想想就能實現的。他們會擺出各種大道理,列出一連串的「反面教材」,告訴你若不循規蹈矩,人生將會如何悲慘……可是,如果你連想想的勇氣都沒有,你又能實現什麼?  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問題上,我的感情一直傾向於前者。
  • 你的眼界,決定你的邊界
    眼界,決定了人生的邊界。我們看到的一切事物,經過思考,形成了我們的態度,這就是眼界。所以一個人眼裡能看見的世界有多大,他的世界就有多大。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裡,眼界也會發揮不一樣的作用。青年時需要眼界看清人生軌跡,中年時需要眼界看清人生彎路,到了老年,眼界就是一場回顧。
  • 孩子成長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眼界
    孩子成長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眼界01引言其實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老師。這就是家長的眼界決定孩子未來的成長高度。02什麼是眼界?所以家長們一定要用心去發掘孩子的才藝,並且幫助孩子去鍛鍊自己的才藝,有時候很多家長發現了孩子的才能,卻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去提升,從而導致孩子荒廢了自己擅長的才能,這也是非常可惜的。
  • 本省讀大學和外省讀大學有什麼區別?看完就懂了,家長建議了解
    本省讀大學和外省讀大學有什麼區別? 2、獨立性的區別 去了外省上大學一切都要靠自己,鍛鍊獨立性,在外面要學會獨立生活,而在本省內上大學可以和家人溝通,需要幫忙的時候可以叫家人
  • 為什麼要在年輕的時候去南極?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真實的南極,遠比我們電影裡看到的要更加神秘美好,而且大部分情況下要可愛的多。那些只存在夢裡的遠方,她已經全部去過一遍了。執行力、決斷力出色的她,從前公司離職後,第一時間就決定了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南極之旅。一次,阿燁和同團的人一起在雪地裡默默走了3小時,用這樣的方式去真切地擁抱南極。
  • 「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格局
    「媽媽(爸爸),你為什麼要去上班?在家陪我好不...」美國著名青少年學家阿黛爾·法伯曾說:當孩子問「你為什麼要上班」這個問題,體現的正是孩子對外界的思考,這個時候,父母的回答非常重要。你讀的書、穿的衣服、住的房子、玩的玩具,都是花錢買的!我不上班,哪來的錢養你?」不可否認,所有的父母,都想孩子能夠理解自己,能懂得賺錢不易、生活不易,出發點是好的。孩子會直觀地認為:「上班就是為了賺錢!賺錢就是為了吃喝!」甚至,在情感上受到震動的孩子,還會覺得爸媽之所以要上班,都是自己拖累的;媽媽勸她說:「媽媽要去賺錢,不然哪來的錢給你買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