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天地之始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
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
jiǎo 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
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解析】
道是虛無而又實有,是超越空氣的另一種氣體狀態。道又是化生
宇宙、天地萬物的本源能量。道從體形上說,大道無形,大而無外小
而無內,彌淪六合便滿十方無處不在;道從色相嗅覺上說,無聲無嗅
無味無形無相;道從時間上說,無生無滅無始無終;道從形象上說,
道化生萬物,萬物又都不是道;道從名字上說,大道無名,化生出萬
物各有其名,所有的名字也都不是道的名字。為了方便溝通交流、用
言語文字來形容、表達這個能生宇宙本源的能量,老子勉強起了個名
字叫「道」,所以老子說:強名曰「道」,老子在道德經開篇前兩句話
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的第一個「道」
字說的是化生天地萬物本源能量的道,這個「道」用言語文字表達不
出來。第二個「道」是可以用語言說用語言講的道。名可名非常名的
第一個「名」字說的是萬物都有名字,都不是「真常名」的名字。這
兩句話意思是:道不可以說,能說出來的不是「真常道」;也不可以
用名字物相來形容,有相有名的名,也不是「真常名」。說明這個玄
之又玄的神妙之道,只可以神領意會不可言傳也不可以命名。
那麼道與宇宙萬物到底什麼關係、從宇宙日月星辰和世界萬事萬
物中又怎麼去認識道呢?
道是無極大道,無極化生了太極,道德經說:「道生一」,無極就
是道,太極就是一,太極一氣化分兩儀,兩儀化生三界(兩儀陰陽交合產生了三)。無極太極(道和一)基本相同,但是還有區別,大家知
道就行,我們直接說道就不說太極一氣了。
道在上界是神是光明,道在下界是鬼是黑暗,道在中界有黑有明,
陰陽各半。因為道有清有濁有動有靜,清者明,濁者黑,動者陽,靜
者陰,才形成了兩儀、三界、陰陽、黑白和動靜。道化生了太空在太
空又化生日月星辰,日月星辰的運行,是遵循道的規律而運行。道在
太陽系,太陽系的日月星辰光明黑暗和運行也道的作用和規律。道在
地球星,地球的一劫一元一年一月一天一時的運行,都是道的規律和
作用。地球上的山河大地飛潛動植都是道的化生,而且飛潛動植萬物
都具備道的特性—道性。
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
這個負陰抱陽,陰陽未分的太極元氣是非常接近於道的道氣,也可以
說是道。人為萬物之一,更是萬物之靈,因為人六根九竅俱全,其他
任何動物都不具備。道在人就是生身之本的本性元氣(在精卵之前),
人出生後道就潛藏(玄關氣穴)於內了,雖說潛藏於內,仍有端倪在六
根顯現,所以六根叫根性,雖說根性也不完全是性,順著六根的根性
修行就能漸入真道,就能得道了,所以中庸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
謂道。
繞了半天還要歸於道德經開篇兩句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凡是可以說出來的都不是道,凡是有名相的物類也都不是
道,為了方便形容,命名為「道」也是勉強命名的。
「無名天地之始」:道是虛無抽象而實有之物,道在天地萬物之
前,在思想意識之先,所以說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有名的太極和天地,是生成萬物的生母,但
是萬物生成之後道又在萬物之中。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道常且清靜無為無欲,其妙用敦敦厚實
生生不息,人如能達到六根清淨無心無欲,六根根性就是性(神)的妙用,這時候就能體注性了,修行達到這一步就能慢慢的漸入真道。
「故常有欲以觀其繳」:無欲是清靜無為,有欲是氣動有方法有
作為,人能達到無欲(欲既不生即是真靜)靜到極點,靜極生動,動為
元陽真氣,氣機發動之後,按照軌道穴位和關竅(繳)混合迴風運行,
金鼎黃芽在望。「此兩者同出而異名」:有和無是兩個,有和無、陰和
陽還有兩儀都是道化生出來的,有無陰陽兩儀同出自於太極一氣,名
字不一樣,所以說同出而異名。
「同畏之玄」:道是玄妙的,太極也是玄妙的,兩儀(神和氣)也
是玄妙的,玄妙是神化無方神不可測,妙用是神妙無窮隨便可用。
「玄之又玄」:玄是神,也是氣,是性也是命,神氣相合,性命
合一。八卦合四象,四象合兩儀,兩儀合一氣,一氣是太極,太極合
無極,就是玄之又玄的理念。
「眾妙之門」:神氣相合性命合一歸於太極歸於道。人能開悟得
道,就能知道而且左右一切,就是眾妙之門。道和太極能化生一切,
也是眾妙之門。
【釋義】
「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化生天地萬物的根源,道是虛無抽象的。
道是不能用語言說出來的,可以用語言和形相來比喻和說出來的,不
是真常之道。
「名可名非常名」:萬物都有個名字,凡是有形相有名字的都不
是真常(道)的名字。
「無名天地之始」:無名的道是化生天地的開始。
「有名萬物之母」:無名的道是無極,有名的是太極一氣,一氣(道
氣)化生萬物。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人能在經常無欲的清靜狀態下,六根能觀能覺,是本性神的妙用,無欲是修性。「故常有欲以觀其繳」:無欲則靜,靜極生動,動為元陽真氣。
氣動之後不要洩露,要按照氣穴關竅(繳)混合迴風修命。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有與無、陰與陽、動與靜、性與命,都
是出自於太極元氣,名字說法各異。
「同畏之玄」:不管是真陰真陽,不管是性還是命,都是神妙玄
妙的。
「玄之又玄」:玄是神,神是妙,神妙合一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見性開悟聞道之後,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一切
能量從此產生,可以化生一切,是眾妙之門路。見性開悟聞道之後見聞覺知欲所欲為,所有的神妙眾妙之門從此處展開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