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釋義

2021-01-12 小張兒大夫

第一章:天地之始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

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

jiǎo 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

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解析】

道是虛無而又實有,是超越空氣的另一種氣體狀態。道又是化生

宇宙、天地萬物的本源能量。道從體形上說,大道無形,大而無外小

而無內,彌淪六合便滿十方無處不在;道從色相嗅覺上說,無聲無嗅

無味無形無相;道從時間上說,無生無滅無始無終;道從形象上說,

道化生萬物,萬物又都不是道;道從名字上說,大道無名,化生出萬

物各有其名,所有的名字也都不是道的名字。為了方便溝通交流、用

言語文字來形容、表達這個能生宇宙本源的能量,老子勉強起了個名

字叫「道」,所以老子說:強名曰「道」,老子在道德經開篇前兩句話

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的第一個「道」

字說的是化生天地萬物本源能量的道,這個「道」用言語文字表達不

出來。第二個「道」是可以用語言說用語言講的道。名可名非常名的

第一個「名」字說的是萬物都有名字,都不是「真常名」的名字。這

兩句話意思是:道不可以說,能說出來的不是「真常道」;也不可以

用名字物相來形容,有相有名的名,也不是「真常名」。說明這個玄

之又玄的神妙之道,只可以神領意會不可言傳也不可以命名。

那麼道與宇宙萬物到底什麼關係、從宇宙日月星辰和世界萬事萬

物中又怎麼去認識道呢?

道是無極大道,無極化生了太極,道德經說:「道生一」,無極就

是道,太極就是一,太極一氣化分兩儀,兩儀化生三界(兩儀陰陽交合產生了三)。無極太極(道和一)基本相同,但是還有區別,大家知

道就行,我們直接說道就不說太極一氣了。

道在上界是神是光明,道在下界是鬼是黑暗,道在中界有黑有明,

陰陽各半。因為道有清有濁有動有靜,清者明,濁者黑,動者陽,靜

者陰,才形成了兩儀、三界、陰陽、黑白和動靜。道化生了太空在太

空又化生日月星辰,日月星辰的運行,是遵循道的規律而運行。道在

太陽系,太陽系的日月星辰光明黑暗和運行也道的作用和規律。道在

地球星,地球的一劫一元一年一月一天一時的運行,都是道的規律和

作用。地球上的山河大地飛潛動植都是道的化生,而且飛潛動植萬物

都具備道的特性—道性。

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

這個負陰抱陽,陰陽未分的太極元氣是非常接近於道的道氣,也可以

說是道。人為萬物之一,更是萬物之靈,因為人六根九竅俱全,其他

任何動物都不具備。道在人就是生身之本的本性元氣(在精卵之前),

人出生後道就潛藏(玄關氣穴)於內了,雖說潛藏於內,仍有端倪在六

根顯現,所以六根叫根性,雖說根性也不完全是性,順著六根的根性

修行就能漸入真道,就能得道了,所以中庸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

謂道。

繞了半天還要歸於道德經開篇兩句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凡是可以說出來的都不是道,凡是有名相的物類也都不是

道,為了方便形容,命名為「道」也是勉強命名的。

「無名天地之始」:道是虛無抽象而實有之物,道在天地萬物之

前,在思想意識之先,所以說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有名的太極和天地,是生成萬物的生母,但

是萬物生成之後道又在萬物之中。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道常且清靜無為無欲,其妙用敦敦厚實

生生不息,人如能達到六根清淨無心無欲,六根根性就是性(神)的妙用,這時候就能體注性了,修行達到這一步就能慢慢的漸入真道。

「故常有欲以觀其繳」:無欲是清靜無為,有欲是氣動有方法有

作為,人能達到無欲(欲既不生即是真靜)靜到極點,靜極生動,動為

元陽真氣,氣機發動之後,按照軌道穴位和關竅(繳)混合迴風運行,

金鼎黃芽在望。「此兩者同出而異名」:有和無是兩個,有和無、陰和

陽還有兩儀都是道化生出來的,有無陰陽兩儀同出自於太極一氣,名

字不一樣,所以說同出而異名。

「同畏之玄」:道是玄妙的,太極也是玄妙的,兩儀(神和氣)也

是玄妙的,玄妙是神化無方神不可測,妙用是神妙無窮隨便可用。

「玄之又玄」:玄是神,也是氣,是性也是命,神氣相合,性命

合一。八卦合四象,四象合兩儀,兩儀合一氣,一氣是太極,太極合

無極,就是玄之又玄的理念。

「眾妙之門」:神氣相合性命合一歸於太極歸於道。人能開悟得

道,就能知道而且左右一切,就是眾妙之門。道和太極能化生一切,

也是眾妙之門。

【釋義】

「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化生天地萬物的根源,道是虛無抽象的。

道是不能用語言說出來的,可以用語言和形相來比喻和說出來的,不

是真常之道。

「名可名非常名」:萬物都有個名字,凡是有形相有名字的都不

是真常(道)的名字。

「無名天地之始」:無名的道是化生天地的開始。

「有名萬物之母」:無名的道是無極,有名的是太極一氣,一氣(道

氣)化生萬物。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人能在經常無欲的清靜狀態下,六根能觀能覺,是本性神的妙用,無欲是修性。「故常有欲以觀其繳」:無欲則靜,靜極生動,動為元陽真氣。

氣動之後不要洩露,要按照氣穴關竅(繳)混合迴風修命。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有與無、陰與陽、動與靜、性與命,都

是出自於太極元氣,名字說法各異。

「同畏之玄」:不管是真陰真陽,不管是性還是命,都是神妙玄

妙的。

「玄之又玄」:玄是神,神是妙,神妙合一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見性開悟聞道之後,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一切

能量從此產生,可以化生一切,是眾妙之門路。見性開悟聞道之後見聞覺知欲所欲為,所有的神妙眾妙之門從此處展開展現。

相關焦點

  • 《道德經智慧》 | 臺灣知名學者馬叔禮解讀國學經典《道德經》
    他的《道德經》更是集其思想精華於一書。《道德經》共81章,前37章為《道經》、後44章為《德經》,書中提出「大道自然無為」的思辨,對世間萬物規律進行了深刻的詮釋。《道德經》是一部蘊藏著豐富人生哲理的經典著作,其思想深邃,內容博大精深。馬叔禮老師解讀老子智慧,揭示華夏文明獨特的宇宙觀,暢談人文與自然的關係。
  • 道德經 簡譯 眾妙之門
    《道德經.簡譯》是一個系列,文章末尾有陸續發表的各章節連結清單。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道德經》:層次低的人,往往有4大「衰相」,一生命途多舛
    廣東人經常稱一些敗家子,倒黴鬼為「衰仔」,他們身上往往有著一些共同的言行特徵,這種特徵就被稱為「衰相」,《道德經》中就說4大「衰相」,有這些行為的人往往一生命途多舛、不能幸福。一、層次低的人複雜《道德經》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釋義:顏色太多讓人眼花繚亂,聲音太多讓人耳朵分辨不出,味道太多讓人感覺失調。
  • 《道德經》:靠不住的人,有3個特徵,儘早遠離,方為上策
    在《道德經》一書中,我們就可以找到答案。《道德經》中曾提到,一個人具有這3種特徵,往往都靠不住,儘量遠離,方為上策!一、銛襲為上,勝而不美釋義:依仗鋒利的兵器偷襲為上,即使是贏得勝利也不光彩。二、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釋義:一味顯示自己勇敢無畏的人很容易惹來殺身之禍,勇於退讓的人就更容易生存。
  • 《道德經》:越是層次低的人,往往有3大「衰相」,一生命途坎坷
    《道德經》中說的這3大「衰相」,有這些的人,往往命運坎坷。二、層次低的人複雜《道德經》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釋義:顏色太多,容易讓人眼花繚亂;聲音太多太過雜亂,容易分辨不出來;味道太多容易讓人感覺失調。
  • 道德經起名全集:堂堂正正的男孩名字,愛了
    易勝出自《道德經》: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易勝」在文中並不是容易戰勝之義,「易」在文中是不易,「勝」是勝過之義。2.德善出自《道德經》: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釋義:積德累善。7. 宥謙宥:宥,赦也。
  • 《道德經》原文
    《道德經》之四章 原文: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經》之五章 原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道德經》之六章 原文: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 盧神父每日讀經福音釋義:你們不屬於世界 復活期第五周六讀經福音釋義
    你們不屬於世界 復活期第五周六讀經福音釋義每日讀經釋義分享2021年5月8日復活期第五周
  • 「為無為,則無不治」:年少不讀《道德經》,讀懂已是中年人!
    《道德經》是老子在春秋戰國時期所著,雖然歷史時代久遠,但是對於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卻依然可以起到指導意義,可以說老子的智慧貫穿古今。紀曉嵐對《道德經》是讚不絕口,有詩為證:「綜羅百代,廣博精微。」司馬遷曾這樣評價老子的《道德經》:「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 《道德經》:總是爭名逐利,悟透兩句話,可以淡泊名利
    在道德經中第三章,聖人之治中,老子對於一個人面對著生活中的功名利祿,有著不一樣的見解。反觀我們生活中,很多人爭名奪利,在這一個過程中早已經喪失了自己的本性。把道德經中的一些話與大家共勉,為大家分析一下道德經中的一些精髓。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 寶寶名字大全:道德經神採奕奕的寶寶名字,帶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德善出自《道德經》: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釋義:積德累善。4. 成賢出自《道德經》: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這句話在《道德經》中有所爭議,但並不影響理解這句話的大致意思,「成賢」就是有所成就而不居功。引申為韜光養晦,虛懷納谷。5. 謀安出自《老子·德經·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 --《道德經》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道德經》之前自己一章一章寫過一遍,感覺收益很大,同時也感覺很多內容沒讀懂,所以再來寫一遍。《道德經》是一本值得大家用一生來讀的書,如果你還沒開始,希望牛年可以開始讀起來;如果你已經在研讀,希望你能不斷的深入。參考白雲先生《老子之道》、韓鵬傑《道德經說什麼》等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 《道德經》:遇事懂得變通,學會小人的手段,是為了更好的做君子
    老子在《道德經》中就有說過,要學會變通才是真正的君子。變則通,通則久最好的方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持守原則,而是懂得圓潤變通。有的時候,君子當一回「小人」,是為了更好的去做君子,那一些人把君子與小人之間的言行分得太過於明確的人,只是恪守死板,對於做事來說,毫無任何益處。美其名曰的是自己能夠堅守原則,但是實際上就是過於死板。
  • 盧神父每日讀經福音釋義:我同父原是一體 復活期第四周二讀經福音釋義
    我同父原是一體 復活期第四周二讀經福音釋義每日讀經釋義分享2021年4月27日復活期第四周
  • 盧神父每日讀經福音釋義:我去為你們有益 復活期第六周二讀經福音釋義
    我去為你們有益 復活期第六周二讀經福音釋義每日讀經釋義分享2021年5月11日復活期第六周
  • 《遇見自己〈道德經〉的學與思》
    遇見自己 《道德經》的學與思 一、為什麼推薦大家讀道德經? 《道德經》是萬經之王,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性經典之一。該書文字之簡約,寓意之錘鍊,古今中外無出其右者。
  • 東方文化B群關於《道德經》的討論
    【管理員】一剪閒愁老師,我喜歡搗亂,道德經,我始終沒找出破綻。【群主】東方時事解讀東方#《道德經》對人類最美好的生活有具體的描述,哪位朋友知道?【管理員】一剪閒愁道德經屬於形而上了。另外,網友可認真地找一找《道德經》對人類最美好的生活有具體的描述,它有助於我們深刻地理解《道德經》【管理員】一剪閒愁民國四大才女,覺得跟現在的四大天王一樣,當時女性沒幾個識字的,所以林徽因等民國才女,覺得很稀罕吧。 【傳說】天人合一民國出來的作家,俺最佩服的就是魯迅先生。
  • 《佛說療痔病經》釋義
    ———————————— 經題:《佛說療痔病經》釋義:經云:「無眼耳鼻舌身意。」 譯經者: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釋義:大唐,時代名。三藏,經律論三藏。義淨,譯經者之法名。 經文:如是我聞。釋義:薄伽梵是誰?大苾芻眾五百人,又是誰?王舍大城,竹林園中,又在何處?薄伽梵,或曰世尊,或曰佛,這個人,是靈山法會上,正位上坐的人。這個人,他原來是我。這個我,究竟是誰?他只是即今目前說法的人。王舍大城,也名德勝城。自性心地上,道德殊勝麼?若也道德殊勝,即是王舍大城。問:何謂道德殊勝?
  • 電視劇《老子傳奇》合集(共33集)+《道德經妙解》合集(共64集)+曾仕強《道德經的奧秘》合集(21集)+《老子的人生智慧》合集
    老子《道德經》(全文朗誦+釋義+曾仕強完整解讀)曾仕強:《老子的人生智慧
  • 盧神父每日讀經福音釋義:你們將要憂愁 復活期第六周四讀經福音釋義
    你們將要憂愁 復活期第六周四讀經福音釋義每日讀經釋義分享2021年5月13日復活期第六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