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作為及其重要的造型元素在電影創作過程中大體經歷了四道工序,才最終呈現在作品中。
第一道工序,劇作script writing一些關鍵性的,影響敘事的色彩信息是應當在劇作中設計好的。
第二道工具,拍攝前的場景和服化道設計set,costume,makeup and props ,因為這些元素的色彩在畫面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
第三道工序,拍攝時的燈光色溫 light color temperature和相機白平衡設置 white balance setting,這兩個因素進一步影響到拍攝過程中的色彩。
第四步,後期調色post color grading。調色完成後一部電影的色彩就基本確定了。
當然以上四道工序是缺一不可的,從電影構思的初期,色彩基調和搭配方式各方面的內容都已經被考慮進去了。
接下來我們再探討一下色彩心理學psychology of color方面的內容。
我們對不同的色彩會做出不同的情緒反應emotional response。
比如紅色,紅色可能是我們情緒反應最大的顏色,它也是色彩中最醒目的一種,紅色可以用來描述激情passion,暴力violence,傷害damage等待。
《電鋸驚魂》中的紅色就表達了傷害
當然色彩在電影中有兩個作用:關聯 association和過渡 transition。
色彩在心理學意義上會有不同的含義implication。
然而在文化上來說,隨著文化背景不同,色彩被賦予的意義也不同。西方和東方有很大的區別。
你可以把在一部影片中不斷出現的某種顏色和其相關聯的意義meaning和人物characters聯繫起來。
如果某種特定顏色specific color貫穿整部影片,可以嘗試找出相關的事物,這就是聯繫作用。
《小丑》中的紅色表示了貫穿全劇線索的氣球
而顏色的變化就表達出「過渡 transition 」作用。
如果一種顏色聯繫一種事物,後來這個事物的顏色變了alter,就代表某些事情發生了變化。
過渡可以是場景的顏色過渡,表達出人物的思想狀態mental condition的變化。
比如《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中場景的顏色隨著主要角色的年齡age增長和處境circumstances而變化,
從紅色到橙色到黃色最後被困在trapped綠色當中。
《末代皇帝》場景顏色如圖1-4變化
紅橙黃綠在色輪color wheel上是連續的,從紅色過渡到綠色,在色輪上是180度的轉變,是一對互補色,是相對的顏色。
由此隱喻出角色弧光character arc的變化,角色從開始和結束是兩個認知cognition或者個性personality完全相反的人,這就是角色的弧光。
《末代皇帝》中溥儀少年使用的紅色場景與末年的綠色場景形成鮮明對比,從而表達人物在不同年齡段心態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