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明星飛行裡程被盜」事件折射出的個人信息保護、民航業系統管理漏洞等系列亂象,顯然要置於公共利益的框架下一併審視。
網友爆料站姐盜用吳磊裡程積分微博截圖。圖片來自網絡。
文 | 和光
近日,衝上微博熱搜榜,引發輿論關注。
據媒體報導,有網友發帖稱,有人擅自將自己的航空公司帳號與明星吳磊的身份證號綁定,並盜用其航空裡程積分免費兌換機票乘坐。此後,歌手江映蓉、明星李晨也陸續發布微博稱自己的裡程也被盜。
從目前曝光的信息來看,此事涉及多家航空公司。相關航空公司表示,已關注到此事,但並未告知究竟是哪個環節出現漏洞。相關藝人已報警。
裡程兌換機制是一些航空公司為鼓勵旅客多坐飛機而推出的積分政策,可以用來兌換機票、酒店以及部分日用品。吳磊疑被3人盜用裡程約23萬,江映蓉疑被盜用26.5萬裡程,李晨從2018年6月開始被十餘人盜刷……如果這些數據屬實,按照目前各航空公司的兌換政策來看,盜刷已給涉事明星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
李晨微博截圖。
實際上,售賣、盜用裡程案,近些年來屢有發生。2011年,一男子因在電商平臺盜賣他人裡程而獲刑;同年,成都某機票銷售人員代某盜竊他人航空裡程積分並出售獲利而獲刑九個月。從以往的案例來看,採用冒用他人名義辦理某航空公司會員卡的方式,秘密竊取他人的航空裡程積分、數額較大的,其行為或將構成盜竊罪;如果還涉及盜取個人信息,也有可能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目前,江映蓉等明星明確表示已報警,相信等待這些人的,將是法律的嚴厲制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因涉及明星而自帶熱度,被曝光也緣起於明星私生飯之間的恩怨,這些也讓此事更具戲劇性。但其中折射出的個人信息保護、民航業系統管理漏洞等一系列亂象,顯然要置於公共利益的框架下一併審視。
以吳磊舉例,報導提到,涉事「站姐」將他的證件與自己的手機號綁定,此後她不僅能隨意登錄帳戶查看吳磊行程,還能擅自使用他的裡程、隨意增添受讓人。
如果這些屬實,那從根源上來看,「裡程被盜憂慮」其實還是「個人信息洩露」的附加傷害——只有成功獲得對方的個人信息,接下來的一系列操作才能成為可能。
江映蓉微博截圖。
太陽底下無新事,事實上,隨著粉絲經濟的興起,「販賣明星個人信息黑產」早已被媒體多次起底。以2019年新京報的報導為例,明星的身份證、手機號、戶籍、護照、航班乃至酒店信息、通告、音樂遊戲帳號等等都被明碼標價在不少平臺出售。
在此語境下,站姐作為吳磊曾經的私生粉,有他的證件信息,再正常不過——這種初級技能對許多瘋狂粉絲而言,恐怕都不值一提。
至於這位粉絲是何時、何地、如何被「開了腦洞」,「加了buff」,從「燒錢追星」演變為「薅明星羊毛」,那顯然就值得進一步調查。
在此次事件中,作為平臺方,涉事航空公司的責任也不容迴避。裡程積分作為一種虛擬財產,涉及廣大旅客的切身利益,按理來說,用會員裡程積分兌換機票,尤其是兌換他人的機票,航空公司應該承擔監管責任,建立嚴格的審核機制。
但是,從現實中「多人多年盜刷多名明星裡程」的案例來看,有關航空公司還是需要儘快修補技術漏洞,在配合警方進一步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收緊會員裡程積分兌換審核機制,完善防盜刷模塊。鑑於此事造成的負面影響,從技術和管理層面堵上裡程盜刷的漏洞,重塑公信力,對一些航空公司而言,變得刻不容緩。
而要從根源上剷除這種亂象,在依法追究個人和平臺法律責任之外,更需要從社會治理的角度全鏈條介入、多平臺聯動,給包括明星在內的民眾個人信息打造一塊堅實的盾牌,抓住盜刷裡程、薅羊毛的黑手,才能徹底消除人們的「裡程盜刷」憂慮。
□和光(媒體人)
編輯:陳靜 校對: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