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被稱為中國文化之源頭,是我國古典哲學流派道家和儒家的核心典籍,也是一部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
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它將自然和社會兩種科學融為一體,雲集古代哲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多個領域。
很多人都覺得《易經》就是《周易》,其實不然。
《易經》指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及周代的《周易》,這三部經卦書統稱為易經。
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只有《周易》一本。所以大多數世人下意識的會將《周易》等同於《易經》。
從本質上來講,《周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周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周文王可以稱為《周易》的創始人,但他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演繹,將《易經》的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並加上卦辭、爻辭,後人把這個相對完整的版本稱為《周易》。
周文王在臨終前給兒子留下一段話,後人稱為《保訓》。
這段話,就是《易經》的核心。
隹(惟)王五十年,不豫,王念日之多歷,恐墜保(寶)訓。戊子自靧水,己丑昧[爽]……[王]若曰:「發,朕疾適甚,恐不汝及訓。昔前人傳保(寶),必受之以詷。今朕疾允病,恐弗念終。汝以書受之。欽哉,勿淫!昔舜舊作小人,親耕於歷丘,恐求中,自稽厥志,不違於庶萬姓之多欲。厥有施於上下遠邇,乃易位設稽,測陰陽之物,鹹順不逆。舜既得中,言不易實變名,身茲備,隹(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帝堯嘉之,用授厥緒。嗚呼,祗之哉!昔微假中於河,以復有易,有易服厥罪,微亡害,乃歸中於河。微持弗忘,傳貽子孫,至於成湯,祗備不懈,用受大命。嗚呼!發,敬哉!朕聞茲不久,命未有所延。今汝祗服毋懈,其有所由矣,不及爾身受大命,敬哉!勿淫!日不足惟宿不詳。」
以上這段話,周文王說出了易經的核心:求中。
「中」類似於我們現代人說的中庸之道。
周文王的這段遺言,其實就是要警示自己的兒子,不要偏離"中"的狀態,才能讓江山一直傳承下去。
而放之於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就是要人們適可而止,要把握尺度,不可越界。
其實越是大道理,越是簡單。
很多聖賢所說的話聽起來高深莫測,實際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周易》是中國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佔筮書,同時也是一部凝結著遠古先民睿智卓識的哲學著作,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總源頭。
幾千年來,被廣泛地運用在政治、經濟、軍事、天文、地理、人文、科學、哲學等領域中。
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從簡至繁,也可重回樸素,治大國若烹小鮮,這一生只要讀懂《周易》就夠了。
《周易》是跨越時空才能留下的經典作品。實在不可不讀。
《易經》是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很多人覺得《易經》這本書晦澀難懂。人們覺得它深奧,卻又非常渴望了解它、探索它。
我讀的是這本白話文圖解版本《圖解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使易經讀起來更通俗有趣。
1、精美圖解,本書採用現代圖解手法,穿插多幅精美的手繪插圖,文白對照,能讓讀者在輕鬆的氛圍中領悟很多古人的智慧。
2、書中還有詳盡的注釋,用通俗的語言和生動的故事為你掃清所有閱讀障礙,準確理解原著的精妙。
易經裡可不僅只有深奧的大道理,還有貼近生活的人生智慧!
希望這本《圖解易經》可以幫大家更好的理解古人在《易經》中真正想留給我們的智慧。
這本《圖解易經》僅需56塊錢,也就是兩頓午飯的價錢,就能夠讓你受益匪淺。
快來感受《易經》古老的魅力,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吧!
點擊下方商品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