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臨終前給兒子留下一段話,為何稱說出《周易》的核心

2020-12-24 趙趙的期待

在三千年前的羑裡城,發生過一個非常著名的事件,那就是周文王姬昌入獄,並在入獄的7年內推演出了《周易》。

這件事情大約發生在公元前的1064年,商朝天子帝乙去世,帝辛即位。這位帝辛便是聲名狼藉的商紂王。

商紂王剛繼承位置之時,也是想勵志當一個好的帝王,但是因為有了極大的權力,便滋生腐敗。還被身邊的奸臣蒙蔽了最初的本心,變得越來越驕奢淫逸,並且非常的自以為是。

有一次,紂王聽到九候的女兒長得好看便把她娶了過來。但是因為九候女兒不喜歡商紂王的荒淫,商紂王一怒之下便把她連同她父親就給殺了。而當時的姬昌聽到消息後,因為深受百姓的愛戴,僅僅一聲嘆息就被小人所陷害,然後也接著被冤枉入獄。

文王姬昌被囚七年,這七年無事可做,於是開始研究祖上傳下來的先天八卦。

七年的漫長歲月裡,文王將伏羲的先天八卦推演成了後天八卦,並著成《周易》一書。這才有了文王拘羑裡而演周易的千古佳話。

《周易》的誕生,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儒家、道家皆以為經典,幾千年來對華夏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

但是,要說《周易》的核心,卻是在周文王死前留下的一段話。在周文王在臨終前,把兒子周武王叫到身邊,並跟兒子說了一段話,讓兒子銘記於心。

後人稱後人稱為《保訓》,這段話也是《周易》的核心。《保訓》出土時,專家們還專門對這個內容召開研討會,眾說紛紜,見解不一,專家至今都沒弄懂。原文如下:

隹(惟)王五十年,不豫,王念日之多歷,恐墜保(寶)訓。戊子自靧水,己丑昧[爽]……[王]若曰:「發,朕疾適甚,恐不汝及訓。昔前人傳保(寶),必受之以詷。今朕疾允病,恐弗念終。

汝以書受之。欽哉,勿淫!昔舜舊作小人,親耕於歷丘,恐求中,自稽厥志,不違於庶萬姓之多欲。厥有施於上下遠邇,乃易位設稽,測陰陽之物,鹹順不逆。舜既得中,言不易實變名,身茲備,隹(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帝堯嘉之,用授厥緒。

嗚呼,祗之哉!昔微假中於河,以復有易,有易服厥罪,微亡害,乃歸中於河。微持弗忘,傳貽子孫,至於成湯,祗備不懈,用受大命。嗚呼!發,敬哉!朕聞茲不久,命未有所延。今汝祗服毋懈,其有所由矣,不及爾身受大命,敬哉!勿淫!日不足惟宿不詳。」

這段話說出了《周易》的核心:求中。

什麼才是求中呢?其實,在我們現代人的理解裡,「中庸之道」是狹義的,真正的「中」在易經裡是一個最佳位置,一種最佳的狀態,也可以理解為「道」本源的狀態。

而周文王就是要告誡自己的兒子要謹記求中,不能偏離「道」源,方可避免極盛而衰。

所以,大家一定要看看這《易經》,它所掌握了人生的大智慧!

其實,《周易》不僅僅可以用來卜卦,更是常適用於講道理,一理通百事,只是用一個陰陽的道理,來闡述萬物的道理。

不知道大家在讀《三國演義》時,羨不羨慕諸葛亮那般無所不會的聰明才智,通曉天文,精通音律;

還有王陽明,開創偉大的「心學」體系不說。一介儒生竟然在平定寧王叛亂的過程中用兵如神,教滿朝武官五體投地。

在歷史上,像這樣文韜武略、學究天人的還有孔子、鬼谷子、張良、康熙帝等。

其實,他們共同之處在於——25歲之前早已熟讀《周易》。

可是大多人提起《周易》就犯了難,覺得晦澀難懂,不知道該怎麼讀下去。大家可以看看這《圖解易經》。

《圖解易經》詳細介紹了《易經》的起源、發展歷程與基礎知識。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周易》,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而這不僅僅只針對《周易》,同時也是了全方位了解中華文化的好機會。

使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把難懂的古文用白話告訴你,把深奧的原理一一圖解給你看,從起卦開始,保證沒有基礎的「小白」也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哪怕是國學小白,擁有了《圖解易經》,每天花個二十分鐘讀上一卦,用不了多久也能將整本《周易》系統地了解一遍。

只要55元,趕快點擊下面圖片購買吧:

相關焦點

  • 周文王創《周易》,臨終留下一段話,為易經核心,至今耐人尋味
    易經的發展經歷了4個版本:伏羲氏創造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然後是神農氏創造連山易,也叫連山八卦;再到黃帝軒轅氏創造歸藏易,也叫歸藏八卦;最後才是我們熟悉的《周易》,是由周文王演繹的。由此可見,我們稱周文王是《周易》創始人,實際上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演繹的。他將《易經》的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並加上卦辭、爻辭,後人把這個相對完整的版本稱為《周易》。商紂王沉迷美色,不理朝政,崇侯虎諂媚,說盡周文王的壞話。
  • 周文王留下臨終遺言,是《易經》的核心,專家:至今沒弄懂
    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只有《周易》一本。所以大多數世人下意識的會將《周易》等同於《易經》。從本質上來講,《周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周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 周文王臨終前遺言,為《易經》核心思想,耐人尋味,影響至今
    易經的發展經歷了4個版本:伏羲氏創造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然後是神農氏創造連山易,也叫連山八卦;再到黃帝軒轅氏創造歸藏易,也叫歸藏八卦;最後才是我們熟悉的《周易》,是由周文王演繹的。由此可見,我們稱周文王是《周易》創始人,實際上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演繹的。
  • 周文王臨終留給兒子一段話,是《易經》的核心,專家至今沒琢磨透
    儒家、道家都將其奉為經典,有著"三玄之冠"之稱。而且至今還沒有人能夠完全的參悟此書,這本奇書就是《易經》。現在很多人其實分不清《易經》還有《周易》的區別。通俗點講,《易經》其實是一個統稱,從原始時代的伏羲開始,到周文王姬昌演繹《周易》一共有4個版本。第一個版本就是伏羲氏開創的先天八卦。第二個版本是之後神農氏創造連山八卦。之後黃帝軒轅氏又開創了歸藏八卦。
  • 周文王留給兒子一段遺言,是《易經》的核心,可惜至今無人參透
    說道周文王,想必很多小夥伴們都會懵一下,但是說到姬昌。夥伴們肯定都恍然大悟了。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姬昌。說到周文王,就不得不說說易經。我國有一本千古奇書,它包羅萬象,大至宇宙星辰,小至人生百態,它都包含其中,被譽為"大道之源"。儒家、道家都將其奉為經典,有著"三玄之冠"之稱。
  • 《易經》的精髓在周文王的家訓裡,300字的遺言,核心就這一個字
    周文王可以稱為《周易》的創始人,但他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演繹,將《易經》的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並加上卦辭、爻辭,後人把這個相對完整的版本稱為《周易》。周文王在臨終前給兒子留下一段話,後人稱為《保訓》。
  • 馮友蘭老人臨終前囑咐「中國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這樣一位對中國有巨大貢獻的先生,臨終前其學生問他,還有什麼要囑咐的嗎?老人思考良久只說「中國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這是為什麼?我們說到《周易》也就是《易經》,大家都停留在佔卜,算卦的的層面上,似乎這是一本十分玄學,學會了就能通曉天地的神書。其實不是這樣的。《易經》乃群經之首,是中國古代人民思想、智慧的結晶,直指大道之源,自然會有一些難懂。
  • 周文王死後留下四個字,千百年無人參透,最終被洪七公給破解了!
    第一:讀過《天龍八部》的朋友都知道,主角段譽乃是一位運氣極好的人物,此人天性不愛練武,然而在金庸筆下卻由不得他作主,話說當年金老先生筆鋒一轉,給段譽安排了一個奇遇,而他也因此在無量山洞中學成了兩門,一門是「北冥神功」,一門乃是「凌波微步」,而據書中所寫,這門步法正是參照了周文王所創的《周易》六十四卦方位,因此幾乎可以躲避世間各種武學招式的攻擊,可見周文王當年所留下的文化精髓,使得逍遙派高手以及段譽等人的實力都上了一個檔次
  • 周文王
    周文王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
  • 周文王真的有一百個兒子嗎?有何史料記載?
    在《封神演義》中,周文王行至燕山一帶,突遇雷電交加、山崩地裂,文王急忙躲入林中避雨。文王驚嘆如此天象,必有將星雷震子出現。在撿到雷震子之前,傳說周文王已有九十九個兒子,文王覺得這是百子之兆,於是將其收養。文王百子的說法來源於民間傳說和神話小說,自然不能當做歷史事件來對待,所以就更談不上是否親生一說。
  • 周文王到底如何死的?甲骨文新解,顛覆了傳統認知!
    這是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非常著名的一段話,其中西伯指的是周文王,此處說他在被囚禁期間撰寫了《周易》。那麼周文王是被誰所囚禁,又是為什麼被囚禁呢?要想了解這些,首先要了解他的生平。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文王姬昌,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人。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
  • 蔣緯國臨終前,為何宣稱「蔣經國也不是蔣介石的兒子」?
    蔣介石二公子蔣緯國的身份至今仍然是個謎,他到底是不是蔣介石的兒子已隨著那些知情人的故去,成為永久的謎團。根據蘇勵民曾感慨地說,戴季陶的兒子戴安國病危住院的時候,蔣緯國曾請作為蔣緯國辦公室主任的他幫忙前去探視,他看到躺在病床上的戴安國的側面,跟蔣緯國的側臉幾乎一模一樣。
  • 周文王被困推演《周易》,六十四卦蘊含天地間一切變化,無上智慧
    《周易》是「三易」之一,其他兩易分別是《連山易》和《歸藏易》,不過這「兩易」已經失傳了,只有周文王的《周易》流傳了下來,而中國文化的源頭正是從《周易》開始的。本土文化裡的「三教九流」哪一家的思想裡沒有《周易》的影子,《周易》是在解釋「道」,而中國這片土地上的所有思想無不在解釋「道」,最終的目標就是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樣才會「頓悟」,才能夠真正的明白。那麼關於《周易》是怎麼產生的,你知道嗎?傳說這是「周文王」創作出來的。
  • 曹操在臨終前,為何殺了楊修,留下司馬懿?原因沒那麼簡單
    眾所周知,在中國三國時期,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曹操,孫權,劉備三個人為了爭奪天下,經常打仗,但亂世出英雄,當時也出現了很多厲害的謀士,而在曹魏集團中最出色的就只有兩個人,他們一個叫楊修,一個叫司馬懿,但最後獲得曹魏江山的就是司馬氏家族,那曹操如此精明的人物,為何在臨終之前卻殺了楊修
  • 《周易》全文只說一個字,這個字是文王遺訓所說的「孚」!
    《周易》全書的核心思想,概括起來就是一個字:「孚」。那麼,「孚」的思想從何而來呢?不妨從頭說來。一、文王所傳的「《保訓》」清華大學所藏的戰國竹簡中,發現了周文王臨終給武王所傳的《保訓》。我們在上一篇中說過,「保」通「孚」,「保訓」實際上就是「孚訓」,是文王以「孚」為主題的一篇訓戒。
  • 八卦是周文王演變為六十四卦的嗎?《史記》的記載有差錯嗎
    有一位名為趙日金141的熱心網友,已經是第三次在評論區這樣留言:周文王演衍《周易》,《史記》如此說,「西伯蓋即位五十年,其囚羑裡,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史記》還記載孔子為之作《易大傳》即現稱《易傳》傳授《周易》。
  • 《易經》的64個智慧:周文王創作《周易》,是為了復仇?
    周武王之所以能夠克殷興周,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少他的父親、84歲的西伯侯姬昌被紂王關押在羑(yǒu)裡,推演出64卦,創作了《周易》時,就已經為其制定好了復仇和治國方略了。《周易》六十四卦並非隨意排列,而是深藏玄機。文王把對畢生的反思總結的智慧、感悟的使命、伐紂建周的方略、教育世子的法則、治國安民的道法都融在了卦象圖裡。所以後世贊曰:半部論語治天下,文王八卦定乾坤!
  • 獨孤:宇文邕病入膏肓,臨終前說出一個秘密,令伽羅徹底原諒他!
    獨孤:宇文邕病入膏肓,臨終前說出一個秘密,令伽羅徹底原諒他!
  • 驚天爆秘:看了那麼多版本,你為何還讀不懂《易經》?
    凡是紙上談兵就會像趙奢的兒子趙括一樣,嘴上說的無人能敵,打起仗來全軍覆沒。      (可以這麼說,沒有經過熟練推演八卦的人無法深刻領悟中國文化的精髓。)     《周易》是怎麼得來的?絕對不是周文王看書得來的,而是周文王被商紂王囚在羑裡的時候推演、總結出來的。就像《史記》說的:「昔西伯拘羑裡,演《周易》。」
  • 甄嬛傳:皇后至死不知,太后為何在臨終前,說出純元皇后死因!
    瓊瑤阿姨曾經說過,每個男人一生至少愛過兩個人,一個是紅玫瑰,一個是白玫瑰。紅的像硃砂痣,白的像白月光。你們認為我說的這句話對嗎?【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