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證監會官網發布公告,顯示中科寒武紀與中信證券籤署A股上市輔導協議,將開啟科創板發行上市的進程。
這意味著,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終於成為了「第一個吹哨子的人」。
「AI晶片第一股」光環讓寒武紀引發了廣泛關注,同時也讓其遭受了不少質疑。有人說「以前華為是寒武紀的最大客戶,現在失去了華為,寒武紀還有人追捧嗎?IPO還靠譜嗎?」
對於這種觀點,我表達了相反的看法。
簡單來說,原因有三:
①寒武紀本就不是華為或者手機行業的專享,在華為之外,寒武紀已經進入了多個領域,並且推出了多個行業級的AI解決方案,它的產品能夠廣泛的應用於無人駕駛、智慧城市、物聯網、智慧工農業等等多個領域。
②資本市場對一家企業的追捧,不僅僅看其現狀,更看重長遠發展價值,而驅動長遠價值的核心要素,最關鍵的就是兩個字「技術」,以技術立本的寒武紀最強的就是AI技術。
③寒武紀背後有近10家頂級的機構和科技巨頭支持或者背書,這當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到投資人尤其是二級市場的投資人。
今天,我的文章主要把這幾點原因分別做一番剖析。
科技行業IPO的標準 早已經拋棄了營收盈利論
我看了網上不少質疑寒武紀IPO前景的文章,大部分文章核心邏輯就一句話「華為曾經是寒武紀第一大客戶,佔比非常重。寒武紀失去了華為,意味著失去了大量的收入和利潤,這樣的寒武紀還能IPO嗎?就算是流血上市表現能好嗎?」
一家企業能不能上市?上市之後表現能不能好?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有些企業做的足夠大利潤足夠多也能IPO並且回報不錯的市值,比如兩桶油;有些企業虧損嚴重,但因為模式創新引領行業變革,也能上市且大漲,比如瑞幸;有些企業規模做的很大,盈利也不錯,但有投資人認為其技術或者成長性不強,所以市值很低,比如聯想。
當今世界,什麼公司最值錢?不是規模最大的,也不是盈利最多的,更不是擁有資產更多的企業,而是技術企業。
當年的百度、谷歌,後來的Facebook和特斯拉,為什麼在虧損期就能上市且達到幾十億幾百億美金的市值,就因為這些公司通過技術創新,給投資人「畫了一個餅」,讓投資人認為這些企業會改變行業甚至世界。
同樣,對於寒武紀來說,核心的優勢不是獲得華為等巨頭的認可,(甚至我們可以講華為後來自己做AI晶片,不從另外一個層面反證了,寒武紀的技術路線是正確的嗎?),不是一大堆大佬的背書,而是技術。
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邊際效應就會凸顯出來,營收和盈利會呈現幾何數字增長。所以,現在投資機構願意推動寒武紀上市,更重要的是看重它未來技術邊際效應所帶來的市場紅利。
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解讀 寒武紀的技術到底是什麼?
那麼,寒武紀顛覆行業的技術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寒武紀官網、餘承東的演講、寒武紀自己的對外分享中,提到了太多次,我這裡不想再繼續敘述。
對寒武紀的技術以及依賴技術的解決方案,業界人士是看懂了,但普通人不太懂NPU、神經網絡、AI算法等等詞彙(而很多投資人,尤其二級市場的投資人,不懂這些基礎詞彙),所以今天我換個說法,用金庸小說來簡單解釋下其中一點。
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有一場精彩的聚賢莊大戰。喬峰使用太祖長拳和同樣使用太祖長拳的少林寺高僧玄難打鬥,少林寺高僧幾招就被喬峰打敗。
很多人就看不懂了,這兩個人都練了幾十年武功了,用的招數一模一樣(算法上沒有差距),那為什麼結果差這麼多? 原因很簡單,喬峰的內功更強(算力更強),反應速度更快,打擊力道更強。
同樣,當年華為做晶片也遇到了多個巨頭圍剿的「聚賢莊圍攻」,大家都有工藝差不多的晶片,為什麼華為的麒麟970在運算方面更強一些呢?因為麒麟970多了一個所有同類產品都沒有的東西——一顆為人工智慧運算專門設計的NPU,而這個NPU就是寒武紀的傑作。
有了這個NPU,麒麟970就像加持了喬峰的內力一樣,算力提升了好多倍,自然而然就打開了市場。
所以,我們現在明白了,寒武紀就是通過人工智慧領域專用處理器技術來推動人工智慧的算力發展的一家企業。簡單來說,寒武紀就是把喬峰的超前內功,賦能給江湖大眾的一家公司。
算力這個東西有多重要? 還是以《天龍八部》為例,遊坦之(莊聚賢)因為獲得了《易筋經》,短期內大幅度提升了內力(算力),雖然招數(算法)上一塌糊塗,但依靠這種雄渾的內力,成為了江湖第一流高手,甚至和喬峰對拆多招。
人工智慧三要素當然都非常重要,但假如我們的科技企業,藉助寒武紀的算力(當然其實寒武紀不僅僅做算力),哪怕數據和算法不夠強,也能擁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參與行業競爭。
寒武紀早已經進入多個行業 不僅僅手機和消費領域
藍標依賴聯想的爭論曾經引發關注,但是這幾年,聯想在藍標營收中的佔比越來少,但藍標的營收和市值卻越來越高。這是因為藍標通過兼併整合和技術創新,早已經多元化發展,進入了多條賽道,對個別大客戶的依賴越來越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同樣,對於寒武紀來說,也不是一家專給手機提供服務的企業,即便沒有華為,它還有其他領域的產品,也有其他領域的客戶。像這幾年熱門的智能安防、在線教育、無能駕駛、家庭物聯網、智慧物流等產業,寒武紀都在做
我們以我之前寫過的《愛智康點亮2019GES大會 引領行業AI+個性化教學理念落地》一文中提到的好未來AI 智慧課堂為例,寒武紀AI晶片提供強大算力,支撐了AI智慧課堂計算機視覺、語音處理、自然語言處理及數據挖掘等AI任務運行,系統自動識別老師的課堂發音、教學動作、互動情況、板書筆記等等,進而幫助老師查缺問題,補足教學短板這相當於給老師配備了一位助理,能科學地提醒老師,來幫助老師動態調整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還有,寒武紀推出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通過AI技術實現城市安全的實時監測、智慧聯動、業務融合、高效處置、預測預警、集中研判,能全面守護城市公共安全、整體提升城市的智慧化水平。
當然,我們也要客觀的認識到,任何方案的落地需要時間,寒武紀的解決方案還沒有很好地進入一些場景,進入「臨床」,但以後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回到這次IPO,現在對於寒武紀來說啊,最重要的就是要對外發聲(不一定直接發聲),讓業界明白,寒武紀在多個領域擁有可落地的解決方案,現在營收不重要,未來發展前景才是最關鍵的。
我為什麼看好寒武紀:老司機走新路
我們都知道,做晶片研發一般需要曠日持久研發積累,也要巨大的資金和資源投入,而且就算投入不一定能看到成果,所以說國內做晶片的企業不是很多。
因為做晶片很難,所以寒武紀的誕生被譽為橫空出世。成立僅僅3年的新銳公司、創業公司、AI新秀...... 我經常看到業界給寒武紀打上這些標籤。
在我看來,寒武紀哪裡是什麼創業新公司,哪裡是橫空出世。一開始這家公司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頂尖的科學家+頂級機構背書(中科院)+頂級機構投資(阿里和聯想,還有一批大公司)。起點太高了,成功的概率要遠高於一般的企業。
寒武紀看起來是一家新公司,但更是一家老公司。他核心高管全部是擁有十幾年、甚至20年的晶片的研發經驗的老司機。現在的寒武紀其實是老司機走新路,而這就是寒武紀成功的基礎保證。
同樣,為什麼我們說短短兩年就上市的瑞幸咖啡,不是新公司,也是「老公司」。同樣是因為瑞幸咖啡背後全是一幫非常資深的老傢伙、老司機們的操作,所以才有了瑞幸速度。
寒武紀和瑞幸咖啡,一個是技術創新,一個是模式創新。這種看起來只發展了三四年時間的新公司,背後都有著十幾二十年的積累,成長性和競爭力甚至超過了大部分的真正老公司,我們要客觀的從歷史發展起源的角度,來看待它們的發展。
未來,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中國科技行業,這種從工商稅務上來說是新公司,但實質上是老公司的企業會越來越多。對於這批企業的超常規發展,我們沒必要驚訝,因為這是一種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