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胰島素的這個指標能預測乳腺癌風險

2021-01-15 澎湃新聞

原創 妮娜 醫學界癌友會

首次發現!乳腺癌發病和死亡風險與胰島素抵抗也有關!

乳腺癌是女性第二常見的惡性腫瘤,我國每年女性乳腺癌發病約16.9萬,死亡約4.5萬,是女性第六位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死亡原因……但近年來隨著診療手段的進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正在逐漸上升。

近年來,有不少研究都在探索代謝和乳腺癌發病、患者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目前已經明確的是,乳腺癌也是一種和內分泌、代謝關係極為密切的惡性腫瘤:

乳腺癌罕見於青春期女性,在育齡期也不常見,但到了45歲(臨近絕經期)左右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迅速增高,我國45歲以上女性乳腺癌佔所有病例的69.75%[1]。超重/肥胖女性的乳腺癌發病風險是體重指數(BMI)正常女性的6.78倍[2],而且預後相較於BMI正常者更差[3]。

肥胖、超重常常與胰島素抵抗伴行,那麼胰島素抵抗是否也與乳腺癌的發病率、死亡風險相關呢?

在最新發布在美國癌症協會官方雜誌Cancer的研究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中心的Kathy Pan博士及其團隊首次發現——診斷前的胰島素抵抗和乳腺癌的死亡率之間存在獨立相關性。

圖1 研究發表在Cancer雜誌

-1-

胰島素抵抗越嚴重,乳腺癌發病率越高!

這項研究一共納入了22,837名絕經後婦女,在19.8年的長期隨訪中,研究人員使用HOMA-IR(胰島素抵抗指數,計算方法為空腹胰島素*空腹血糖/22)來評估受試者的胰島素抵抗程度,並根據不同HOMA-IR指數將入組婦女分為4組,其中胰島素抵抗最輕的那一組作為對照人群。

在這2萬多名婦女中,最終有1328人罹患乳腺癌(5.8%),而胰島素抵抗最為嚴重的1/4人群相對於對照人群而言,發生乳腺癌的概率升高了34%(HR 1.34,95%CI 1.12-1.61,P for trend=0.003,圖2)。

圖2 四組不同胰島素抵抗狀況下對應的乳腺癌發病率

值得一提的是,胰島素抵抗嚴重性與乳腺癌發病率之間的關係和糖尿病無關——在排除已經診斷為糖尿病人群的患者中,研究者發現,胰島素抵抗最嚴重的1/4人群的乳腺癌發病率依舊顯著高於對照人群(HR 1.24 95%CI 1.03-1.50 P for trend=0.02)。

也就是說,單獨測量胰島素抵抗指數或許可以提前用於評估女性在絕經期罹患乳腺癌的風險。

-2-

胰島素抵抗越嚴重,全因死亡風險越高!

既然胰島素抵抗和乳腺癌發病率增加相關,那會不會同樣影響患者預後呢?

帶著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對確診為乳腺癌的1328名患者的HOMA-IR和臨床結局進行了分析。

在隨訪結束時,一共有512名患者死亡,其中151名患者死於乳腺癌,129名患者死於明確或者可能的心血管疾病,68名患者死於其他癌症。

結合患者的HOMA-IR情況分析後發現,嚴重的胰島素抵抗與患者的乳腺癌死亡風險無關(HR 1.04,95%CI 0.60-1.79,圖3A)。但綜合所有死亡原因分析後,胰島素抵抗最嚴重的一組患者的全因死亡風險較基線組顯著升高78%(HR 1.78,95%CI 1.32-2.39,圖3B)。

圖3 胰島素抵抗乳腺癌死亡、全因死亡之間的關係

換言之,胰島素抵抗的嚴重程度,不僅能夠幫助醫生前期預測乳腺癌風險,也可能在與預測患者的死亡風險方面提供參考。

研究的第一作者:Kathy Pan博士

研究者表示,胰島素抵抗和糖尿病、肥胖所帶來的影響並不是並行的,在這項研究中,胰島素抵抗表現出了作為乳腺癌發病風險預測指標和全因死亡風險預測指標的潛力。但胰島素是否能夠明確為乳腺癌的潛在危險因素,還需要未來前瞻性研究的進一步證實。

參考文獻:

[1]FERLAY J, SHIN H R, BRAY F, et al. GLOBOCAN 2008 v1.2,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IARC Cancer Base No. 10 [Internet]. Lyon, Franc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10[EB/OL]. http:// globocan.iarc.fr, accessed on 10/05/2013.

[2]張琪,錢雲,靳子義, 等.超重肥胖與中國女性乳腺癌關係的Meta分析[J].中華預防醫學雜誌,2013,47(4):358-362.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3.04.015.

[3]Fontanella C . Lederer B . Gale s , et al . Impart of boxly mass inlex on neoadjuvant treatment outcome : a pooled analysis of eight prospective neoadjuvant breast cancer trials [J] . 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 2015 . 150 ( 1 ) : 127-139 . DOI : 10 . 1007 / 410549-015.

[4]Pan, K, Chlebowski, RT, Mortimer, JE, Gunther, MJ, Rohan, T, Vitolins, MZ, Adams‐Campbell, LL, Ho, GYF, Cheng, T‐YD, Nelson, RA. Insulin resistance and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in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Cancer. 2020. https://doi.org/10.1002/cncr.33002

首發:醫學界腫瘤頻道

作者:妮娜

原標題:《沒想到!胰島素的這個指標能預測乳腺癌風險》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減肥可以預防乳腺癌嗎?
    對於絕經後的婦女,多項薈萃分析一致顯示,高度肥胖與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雌激素受體陽性/ER+和孕激素受體陽性/PR+)風險呈正相關。相反的,有流行病學文獻支持高BMI與絕經前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風險呈負相關或者不相關。另外,兒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高BMI與絕經前乳腺癌風險降低有關。
  • 胰島素抵抗是什麼?7個判斷胰島素抵抗的指標
    很多人估計沒有聽過胰島素抵抗這個詞,但胰島素總是聽過的。胰島素是身體內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 胰島素抵抗是指各種原因讓胰島素促進葡萄糖攝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身體加班加點地分泌更多胰島素產生高胰島素血症,來維持血糖的穩定。
  • 32個乳腺癌新基因位點被發現!有望預測不同乳腺癌的風險
    比如三陰性乳腺癌就是其中一種侵襲力強、預後較差的亞型,5年生存率僅15%。長期以來,更全面地評估不同乳腺癌亞型的風險是癌症研究人員的目標。這可以讓女性更了解自己患乳腺癌的可能性,還有助於提供更精準的預防和個性化治療方案。
  • ...多基因模型預測亞裔早期激素敏感型乳腺癌患者術後10年遠處轉移...
    這是全球首次在大樣本的亞裔乳腺癌患者中,尤其是50歲以前的病人,驗證了多基因表達技術對不同淋巴結轉移早期激素敏感型乳腺癌患者,術後發生遠處轉移和死亡風險的預測能力。 同時,通過Log-rank檢驗,RI-DR評分能夠預測IHC法確定激素敏感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術後10年發生遠處轉移及死亡風險;  無論是否同時伴有淋巴結轉移,RI-DR評分能夠預測患者術後10年發生無遠處轉移的風險(by
  • 胰島素類似物的基礎胰島素實踐之道
    而中國3B研究[3]結果提示,超重肥胖會明顯增加T2D患者的管理難度,各代謝指標的達標率明顯降低。同時肥胖的 T2D患者的靶器官損傷風險明顯增加,包括心血管疾病、心衰、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和神經病變等。 因此,在T2D的臨床治療中,合理控制血糖、減少低血糖和超重肥胖者體重增加事件的發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 喝牛奶會增加乳腺癌風險?這份國外研究,勸你要了解清楚3點真相
    如今不少人都「一天一杯牛奶」,畢竟這種妥妥的營養品,基本上能滿足一天所需的蛋白質所需。不過對於喝牛奶,近些年爭議卻有很多,隨便在網上搜索和乳腺癌相關的信息。隨著科學家大近7-9年的跟追隨訪表明,有1057名女性出現了乳腺癌,其中906例發生在了絕經之後!分析報告顯示,豆奶和豆製品與乳腺癌患病風險之間沒有關聯。但是牛奶攝入卻和乳腺癌有顯著關聯,越是牛奶攝入量越多的人,患乳腺癌風險也就會越高。
  • 歷史回顧丨亞裔多基因預測復發風險模型(2019ASCO)
    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乳腺內科王曉稼主任團隊與臺灣和信治癌中心合作的多基因表達預測模型首次亮相2019 ASCO會議壁報交流——原創於東方人群的早期乳腺癌遠處轉移風險預測模型。當地時間2019年5月31日——6月4日,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在芝加哥盛大舉行。
  • 乳腺癌遇上三高怎麼辦?不要慌,看醫生給你支招!
    1、乳腺癌伴有高血壓 伴有高血壓的乳腺癌病人接受化療時需維持血壓穩定,按時按量用降壓藥物。由於某些化療藥物會對心臟帶來一定的毒性作用,這種毒性作用是不可逆的,因此需嚴格限制這類藥物用藥劑量,搭配受體阻斷藥和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能保護病人心臟。
  • 血液檢測中這個指標高是癌症的強有力指徵
    根據大規模的研究,高血小板計數是癌症的強大預測因子,應該緊急調查挽救生命。在英國,40至50萬人中約有2%的人血小板計數升高,稱為血小板增多症。現在,由埃克塞特大學醫學院領導的40,000例患者記錄的研究發現,超過11%的男性和6%的40歲以上的血小板增多患者在一年內被診斷患有癌症。
  • 利用深度學習超聲影像組學有效預測早期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程度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2019年中國癌症報告中居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五位。術前準確評估乳腺癌患者腋窩淋巴結轉移情況對患者腋窩手術方式的選擇及其預後具有重要意義。前哨淋巴結活檢是目前臨床上預測乳腺癌患者腋窩淋巴結轉移情況的重要方法。
  • 中國糖尿病患者怎樣正確胰島素治療?
    而PPG控制不佳,可通過多重機制驅動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及進展13、15,餐後2h血糖對中國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預測價值高16,校正空腹血糖(FPG)和HbA1c指標後,餐後2小時血糖仍然與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率風險增加顯著相關,使其分別升高30%、58%(圖2)16。另外,對於糖尿病患者,同時控制餐後血糖和空腹血糖才有利於整體血糖控制17,因此,需要選擇兼顧控制PPG和FPG的治療方案。
  • 判斷健康體重的指標:BMI多少才正常?
    判斷健康體重的指標:BMI多少才正常?當我們需要比較及分析一個人的體重對於不同高度的人所帶來的健康影響時,BMI值是一個中立而可靠的指標。BMI有著各種各樣的算法,但一般對於普通人來講,記住——BMI=體重(千克)÷ 身高(米)的平方這個公式即可。體重偏低BMI<18.5;體重正常18.5≤BMI<24.0;超重24.0≤BMI<28.0;肥胖BMI≥28.0。
  • 邵志敏:和乳腺癌戰鬥到底
    來自上海和北京的數據顯示了乳腺癌的兩個發病高峰,第一個出現在45~55歲之間,另一個出現在70~74歲之間。2008年,中國16.6%的乳腺癌患者年齡大於等於65歲(美國為42.6%),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提高到27.0%。 回憶1985年做乳腺工作到現在,變化每天都在發生。雖然還沒能攻克乳腺癌這個難題,但也有了質的飛躍。
  • 乳房查出小葉腫瘤後,會增加多少乳腺癌風險?|小葉腫瘤|LCIS|乳腺癌...
    LCIS被認為是不常見的,但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人受到影響。我們知道LCIS會增加被診斷患有乳腺癌的風險。儘管如此,醫生還不確定LCIS會增加多少乳腺癌風險。一項研究表明,在LCIS診斷後的前6年,乳腺癌風險每年增加約2%。該研究還發現,在LCIS診斷後接受預防性激素治療的女性不太可能被診斷患有乳腺癌。
  • 永久染髮劑與直發劑會提高患乳腺癌風險
    核心提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發現,使用永久染髮劑和化學直發劑的女性比不使用這些產品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更高。這項研究於12月4日在線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雜誌上,並指出,隨著這些化學美發產品的頻繁使用,患乳腺癌的風險將會進一步增加。
  • 別只盯著體脂含量增加,體脂分布同樣與糖尿病風險相關
    研究顯示,部分肥胖患者血糖等代謝指標在較長一段時間均無異常,表現為代謝正常型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ity,MHO);也有部分體重正常個體,出現血糖等代謝指標異常,表現為正常體重代謝異常(metabolic unhealthy normal weight,MUNW)。因此,體脂重新分布較體脂含量增加對糖尿病發病影響更為重要。
  • 乳腺癌首次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新確診人數最多的癌症|乳腺癌|淋巴結...
    腋窩區淋巴結腫大乳腺癌容易向腋窩淋巴結轉移。但有時候腋窩區有腫塊,而乳房區則沒有,很多人沒引起重視,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對於有高危因素的女性,篩查體檢最可靠。四、乳腺癌保乳術後放療大多數早期乳腺癌多有機會進行保乳手術,同時需接受輔助放療以減少復發風險。通常,術後為期數周的全乳放療是標準治療。
  • 一天一杯牛奶,乳腺癌患病機率會提高,是這樣嗎?
    不過現在牛奶也並非萬能的,很多人的意見不一,網上查詢相關牛奶的話題,就不難發現,一些文章中提到,每天喝一杯牛奶,女性的乳腺癌機率就會增加。一天一杯牛奶,乳腺癌患病機率會提高,是這樣嗎?喝牛奶真的能夠影響乳腺癌的患病機率嗎?調查研究顯示,從女性的飲食習慣還有牛奶、豆奶等其他的奶製品入手開始調查。
  • 看血型就能預測癌症?真不是玩笑,這兩種血型患癌風險就是高!
    只要知道你的ABO血型,就能預測患癌風險。看到這裡,你可能覺得這是江湖郎中在佔卜看相,然而非也!早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有研究人員注意到ABO血型與癌症可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通過ABO血型預測患癌風險,究竟是玄學還是科學?數十年過去了,研究結果又如何呢?
  • 即將進行的二期研究將發現針對乳腺癌復發高危患者的個性化治療方法
    赴美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米蘭多維奇博士和布萊恩·施耐德,醫學博士發現,循環腫瘤DNA的存在(ctDNA)和循環腫瘤細胞(ctc)等離子體之前接受過化療的婦女血液的手術治療的第一階段,2或3三陰性乳腺癌復發的關鍵指標預測和無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