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顧丨亞裔多基因預測復發風險模型(2019ASCO)

2021-01-15 健康界

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乳腺內科王曉稼主任團隊與臺灣和信治癌中心合作的多基因表達預測模型首次亮相2019 ASCO會議壁報交流——原創於東方人群的早期乳腺癌遠處轉移風險預測模型。

當地時間2019年5月31日——6月4日,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在芝加哥盛大舉行。ASCO年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學術水平最高、最具權威的臨床腫瘤學會議。

本次大會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乳腺內科王曉稼主任團隊的雷蕾醫師以大會壁報形式交流了一項題為「Prognostic value of a new clinical-genomic model to predict 10-year risk of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的研究,在此與同道交流和討論。

本壁報作者在會議現場與乳腺癌專家進行學術交流

研究背景與設計

目前開發一種能夠用於預測所有乳腺癌分子亞型的遠期復發風險的多基因檢測模型仍然具有挑戰性。

DGM-CM6(Distant Genetic Model-Clinical variable Model 6)是一種新型的由臨床與基因信息相結合的多基因表達預測模型,該模型的開發主要基於先前發表的18基因預測模型。

目前18基因模型已同期完成與21基因(Oncotype DX)頭對頭比較的前瞻性臨床研究,該研究結果擬近期在線發表。

本研究旨在驗證DGM-CM6模型對不分亞型可手術乳腺癌患者的長期無病復發或遠處轉移生存風險的預測價值。

研究方法

內部驗證集:

2005年~2014年間在臺灣和信治癌中心收治的752例I-III期可手術乳腺癌患者,中位隨訪時間為94.1個月。

外部驗證集:

GEO(GSE9195/16391/17907/19615/20711/21653/42568,EMTAB365)組成的Affymetrix U133P2(n=1139)數據。

通過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評估DGM-CM6在內部驗證集中的預後價值。以DGM-CM6評分<33或≥33分為低危和高危復發組,評估乳腺癌患者的10年無遠處轉移復發間期(DRFI)、無復發間期(RFI)、任意無復發生存(RFS)和無遠處轉移復發生存(DRFS)率,並在外部驗證集中進行同步驗證。

最後在內部驗證集中進一步比較了DGM-CM6、DGM(僅含基因信息)和ROR-S評分(基於PAM50分型)三種模型之間的風險預測能力。

研究初步結果

01

多因素分析顯示DGM-CM6在內部驗證集是獨立預後因素(表1)

02

DGM-CM6評分能夠預測可手術乳腺癌10年無復發/遠處轉移風險生存率

(藍色: 低風險,紅色: 高風險)(內部驗證集,圖2)

03

DGM-CM6評分能夠預測可手術乳腺癌10年無復發/遠處轉移風險生存率

(黑色: 低風險,紅色: 高風險)(外部驗證集,圖3)

04

DGM-CM6與DGM和ROR-S評分比較可手術乳腺癌10年無復發/遠處轉移風險生存的預測能力

(內部驗證集,圖4)

研究結論和臨床意義

DGM-CM6可能是一種新型能夠用於預測可手術乳腺癌患者術後無復發或遠處轉移生存的多基因預測模型。該結果仍然需要大規模臨床數據進行證實,目前國內正在開展相關前瞻性臨床研究。

本文作者


相關焦點

  • ...多基因模型預測亞裔早期激素敏感型乳腺癌患者術後10年遠處轉移...
    美國當地時間2019年12月14日,在第42屆美國聖安東尼奧乳腺研討會(SABCS)上,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乳腺內科王曉稼主任團隊聯合臺灣和信治癌中心鄭鴻鈞教授團隊,繼今年ASCO會議壁報展示18基因組表達模型能夠用於預測早期乳腺癌術後復發的研究成果後,該模型用於早期激素敏感型乳腺癌患者的預測遠處轉移最新成果,
  • 乳腺癌患者需要了解的21、70、28基因檢測
    輔助治療決策多依賴於腫瘤分期、復發轉移臨床危險度和腫瘤分子分型。(無腋窩清掃狀態)進行多基因檢測輔助決策需非常謹慎; 03可手術乳腺癌HER2陽性: 進行70基因檢測需慎重,其作用僅限於可能預測復發風險(20%左右為基因低風險且預後較好); 在部分老年、或合併心臟基礎疾病、或小腫瘤(T1a)的HER2陽性患者,可作為一種治療減法的參考
  • 單變量和多變量對基因表達式的預測能力對比
    DESeq2與LASSO對基因表達的預測能力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比較LASSO、PLS、Random Forest等多變量模型與單變量模型的預測能力,如著名的差異基因表達工具DESeq2以及傳統的Mann-Whitney U檢驗和Spearman相關。使用骨骼肌RNAseq基因表達數據集,我們將展示使用多變量模型構建的預測得分,以優於單變量特徵選擇模型。
  • PBS視頻《亞裔中國人》,回顧亞裔在美國150的歷史,海外華人必看
    》,回顧亞裔在美國150的歷史,每個在美華人都應該看。美國公共電視臺(PBS)在2020年5月播出大型歷史紀錄片《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s》,據PBS臺介紹,該片以獨特的視角系統講述亞裔美國人對社會各方面的貢獻以及他們所面臨的挑戰。這部五集的紀錄片將聚焦當年的排華法案、日裔集中營等涉及亞裔群體的多個重要歷史事件,並通過具體的家庭和個人的經歷來呈現給觀眾。
  • 風險預測模型助力肝癌早篩
    今年7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侯金林團隊發現肝癌風險預測新模型,只需肝病患者提供年齡、性別、白蛋白、膽紅素和血小板等5個指標,就能準確、簡單預測發生肝癌的風險。
  • 星巴克財務預測估值模型-2020.4
    >美團財務預測估值模型資產評估機構收益法評估模型東方財富財務預測估值模型順豐控股財務預測估值模型德勤諮詢-企業併購財務預測估值模版寧德時代財務預測估值模型權威發布-估值參數2020招商銀行財務預測估值模型市場風險溢價2020清華肖星-財務分析與估值建模課程老闆電器財務預測估值模型
  • 中國大陸基于震源物理模型的長期地震預測及其展望
    報告題目:中國大陸基于震源物理模型的長期地震預測及其展望報 告 人:邵志剛 研究員報告時間:2020年12月4日(周五)上午9:00-11:30報告地點:地質宮519報告摘要:以中國大陸活動地塊理論為指導,長期地點預測重點關注活動地塊邊界帶,綜合強震破裂空段、斷層運動閉鎖段
  • 四成中風患者五年內有復發風險
    炎熱季節是中風的高發期,近期常寧市中醫醫院ICU病房就收治了多例中風患者,其中有幾例都是第二次中風患者。因此,專家提醒,第一次中風治療後,患者切莫掉以輕心,要警惕中風的再次、多次復發,中風的反覆發作將導致更高的損傷、致殘率和死亡率。    張榮文表示,目前多數研究認為,首次中風後6個月內即是康復最佳期,也是復發危險性最高的階段。
  • 32個乳腺癌新基因位點被發現!有望預測不同乳腺癌的風險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統計,美國一年內有超過25萬名女性被診斷出乳腺癌,4萬多名患者因乳腺癌去世。在中國,乳腺癌也是女性新發病例最多的癌種。乳腺癌分為多種亞型,而不同的亞型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的長期風險方面往往存在巨大差異。比如三陰性乳腺癌就是其中一種侵襲力強、預後較差的亞型,5年生存率僅15%。長期以來,更全面地評估不同乳腺癌亞型的風險是癌症研究人員的目標。
  • 通過Python 代碼實現時間序列數據的統計學預測模型
    在本篇中,我們將展式使用 Python 統計學模型進行時間序列數據分析。** 問題描述 **目標:根據兩年以上的每日廣告支出歷史數據,提前預測兩個月的廣告支出金額。多變量時間序列統計學模型,如:外生回歸變量、VAR。附加或組件模型,如:Facebook Prophet、ETS。結構化時間序列模型,如:貝葉斯結構化時間序列模型、分層時間序列模型。
  • 青光眼多特徵分析實現疾病預測
    青光眼多特徵分析實現疾病預測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5 10:34:02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Xikun Han等研究人員利用青光眼的多特徵分析,確定了新的風險基因座,並能對疾病的易感性和進展進行多基因預測
  • Annals of Oncol:新型血液檢測技術有望幫助預測皮膚癌患者的疾病...
    2017年12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Annals of Onc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癌症研究中心(Cancer Research UK)的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檢測皮膚癌患者血液中的腫瘤DNA或能幫助預測患者惡性癌症復發的可能性;相關研究或為研究人員有效鑑別癌症容易復發的患者,以及開發新型免疫療法有效治療皮膚癌患者提供新的思路和希望
  • 血液腫瘤兒童患者進行異基因造血細胞移植的有效疾病風險指數
    血液腫瘤兒童患者進行異基因造血細胞移植的有效疾病風險指數 2020-12-16 0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即將進行的二期研究將發現針對乳腺癌復發高危患者的個性化治療方法
    赴美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米蘭多維奇博士和布萊恩·施耐德,醫學博士發現,循環腫瘤DNA的存在(ctDNA)和循環腫瘤細胞(ctc)等離子體之前接受過化療的婦女血液的手術治療的第一階段,2或3三陰性乳腺癌復發的關鍵指標預測和無病生存。
  • 每年4萬人因病毒性角膜炎復發失明,專家:基因編輯有望根治
    基因編輯技術有望使病毒性眼角膜炎得到根治。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蔡宇伽教授團隊和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洪佳旭副主任醫師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和《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 )雜誌上合作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基因治療再次實現創新突破,病毒性角膜炎有望因此得到根治。
  • 復旦大學4月-5月部分科研成果: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小型基因編輯...
    ,還與多動症的遺傳風險相關,並且可以預測2年後的多動症症狀,很可能提供了多動症的一種影像學標記物。5月7日,這一研究成果以《青少年中多動症雙通路模型的神經基礎》為題在線發表於《美國精神病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該研究表明,多動症的雙通路模型同時存在分離的和共同的腦結構基礎。左側枕葉灰質體積和多動症症狀相關,和認知與動機兩條通路的受損情況相關,和多動症遺傳風險相關,對多動症的症狀具有預測性,並且與多動症藥物治療緊密相關。
  • 餘凱:用機器學習模型預測歌王很靠譜
    針對日前網上熱議的阿里雲人工智慧程序小Ai預測《我是歌手》歌王一事,地平線機器人技術創始人& CEO,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DL)創始人餘凱表示,用機器學習模型來預測是靠譜的,「相信阿里技術團隊這次能做得不錯」。
  • 2021 ASCO GI|結直腸癌領域重磅研究盤點
    CtDNA分析可更早發現結直腸癌術後高危復發人群 背景和方法:目前結直腸癌(CRC)治療的主要挑戰是及早發現復發,以及確定術後和輔助治療後的復發高危患者。術後循環腫瘤DNA(ctDNA)分析是一種檢測微小殘留病灶(MRD)和高復發風險的很有前途的方法。
  • 自動預測模型識別高風險住院患者可顯著降低死亡率
    自動預測模型識別高風險住院患者可顯著降低死亡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5 0:50:08 美國凱撒健康計劃和醫療集團Gabriel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