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80後天才女作家蕾拉•斯利瑪尼的小說《溫柔之歌》被譽為是「一部徵服了法國的小說」,2016年獲得法國龔古爾文學獎,2018年,英譯本《完美保姆》被評選為《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之一。2019年這部優秀的小說被改編成了電影在法國上映。
看過電影後,又翻了一下原著,作者的靈感來自發生在紐約的一個家庭的真實案件,保姆殺害了照顧著的兩個孩子,而孩子的父母一直視保姆為家人。
電影在人物塑造上有點單薄,沒有小說那麼豐滿:路易斯缺乏溫暖的童年,離家出走的女兒和給她留下巨額債務,死於糖尿病的丈夫,這些在電影中都沒有交代。只知道她有過丈夫、有過女兒,但他們都離開了,現在一個人生活。
米莉亞姆快要瘋了,整天對著兩個孩子,她想要脫離這種凌亂,繁雜的生活,雖然她很愛自己的孩子,但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她可能會發瘋。她要重新開始律師的工作。
在和丈夫商量後,夫婦倆決定請一個保姆。在面試了幾個保姆都不滿意後,路易斯出現了,她端莊的舉止,乾淨的外表,一絲不亂的頭髮。尤其對女兒米拉溫柔的態度,米莉亞姆對路易斯都有一見鍾情的感覺。
路易斯滿腔熱情的投入到新工作中,雖然她要穿過大半個城市,才能到達上班的地方——孩子們的家。她喜歡照顧孩子,她一直幹著照顧人的工作。
路易斯來到這個家後,家變得整潔有序,飯菜變得可口。孩子們很快被路易斯的魅力徵服。米莉亞姆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活,可以隨著丈夫保羅參加音樂人們的聚會,再也不用著急回家。夫妻倆好像又回到了二人世界。米莉亞姆逢人就說:我遇到了一個仙女一樣的保姆。
夫婦邀請朋友來家聚會,路易斯烹飪的食物讓大家讚不絕口。保羅在酒精的作用下,就說出要帶著路易斯一起家庭旅行。路易斯簡直不相信這是
真的。但是,在眾人面前,她沒有表現出任何情緒。
路易斯上班的時間越來越早,走的越來越晚。在這個家裡,她能感覺到自己還活著。周末是最難熬的時間。一個人呆在出租屋內,看著無聊的電視新聞。四周安靜的像墳墓一樣。
她常常和孩子們捉迷藏,長時間躲在沙發的下面,儘管米拉不停的喊著她的名字,亞當在哭泣,她也不會出來,只是靜悄悄的觀察著孩子。
路易斯不允許孩子浪費食物,她對米莉亞姆扔掉過期的食物非常的反感,一天下班回家後米莉亞姆看到了一隻雞的骨架放在桌子的中央,在昏黃的燈光下閃著油光。米莉亞姆感到噁心和害怕。
她對孩子們的奶奶充滿了敵意。每次奶奶的出現,她就仿佛被米拉拋棄了一樣。只能冷眼看著米拉和奶奶親熱的在一起玩耍。
路易斯竭盡全力的投每個人所好。她幫助米拉舉行生日宴會,穿上公主裙和一群孩子在家裡做遊戲,逗得他們哈哈大笑,好像自己也樂在其中。
直到她看到了一封同意亞當入公立幼兒園的信件,還有催她還款的信件竟然寄到了她工作的地方,惹得保羅衝她發了很大的火。路易斯什麼也沒有說,她感到了危機,這個家她呆不長了。她急需一個新的生命到來。她研究助孕的食譜,她為夫妻倆鋪上柔軟充滿香氣的床單,給米拉灌輸她將有另一個妹妹或者弟弟的想法。她帶著米拉和亞當出去吃飯,好讓夫妻倆有獨處的時間。但是,她失敗了,她看到了米莉亞姆帶血的內褲。她失望極了。
而電影中,最讓人汗毛豎起來的情節是:全家人去奶奶家度周末,路易斯在和他們告別後,又折了回去,打開門,她看著屋裡的一切,開始為期兩天的「假主人」生活,她用米莉亞姆的沐浴露,睡在夫妻倆的床上,地上扔的全是吃過的食物,甚至赤身裸體的躺在沙發上看電視。而當夫婦倆推開門,看到是一塵不染的家,以及桌上歡迎回家的花籃。
路易斯內心崩潰了,再也沒有力氣去幹活了。路易斯殺死了孩子,然後自殺了。
小說比電影更精彩,電影直接呈現給觀眾路易斯異化的後的狀態,小說有她如何異化的一個過程。
為老人和孩子請保姆時,也要好好掂量掂量。有能力的,都儘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