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溫柔之歌》寫了一個保姆殺死嬰兒的故事,「嚴肅小說家...

2021-01-08 上觀

「嬰兒已經死了。」這是2016年龔古爾文學獎獲獎作品《溫柔之歌》的起筆之語。憑藉個人生涯第二部小說,法國80後作家蕾拉·斯利瑪尼成為龔古爾文學獎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之一。對於女性和家庭話題的深刻剖析,也令《溫柔之歌》在世界範圍引起關注,目前已售出37國版權,僅法語版銷量就超過60萬冊。該書中文版是繼德語版後面世的第二個外語版本,由華東師範大學外語學院院長袁筱一翻譯,浙江文藝出版社推出。日前在衡山·和集「美食圖書館」舉辦的一場讀書會上,袁筱一與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毛尖、復旦大學文學寫作專業碩士導師梁永安共同討論《溫柔之歌》背後「被家庭和社會圍困的女性」。

 

保姆殺死嬰兒——這是蕾拉·斯利瑪尼從發生在美國的一則真實社會新聞中獲得的靈感。沿著結局回溯,蕾拉為讀者展開的並非作為殺人狂魔的保姆路易絲,抑或一個精神失常的瘋女人,而是一個對工作盡職盡責的「仙女波平斯」一般完美的保姆,以及一個努力讓保姆融入自己家庭生活的中產階級僱主家庭。甚至,在小說中,保姆是白人,僱主反倒是有色人種,在袁筱一看來,這恰是蕾拉的有意為之,「她不想讓殺人原因這麼戲劇化或是簡單明了——一個處在被壓迫地位的女性,又是有色人族,集弱勢為一身」。事實上,在小說的情節推進中,始終沒有明確地提供一個答案,告訴讀者為什麼路易絲殺了人,而是通過保姆和僱主家庭的諸多生活細節,為讀者提供通向這個答案的各種可能。蘊含在這種種可能之下的,是一張描繪了社會邊緣小人物的圖譜,是女性在家庭與事業之間的兩難,是人在愛與佔有之間的困境。是一個女性在絕望的邊緣向世界宣布她的存在的呼聲。袁筱一說:「《溫柔之歌》是我近5年來翻譯的第一部小說。當我作為讀者還沒有開始翻譯的時候,第一印象我覺得這是一本非常好讀的書,充滿了力量,而且充滿了懸念。」

 

以謀殺案起筆,蕾拉·斯利瑪尼憑藉天才般的敏銳洞察力,以簡潔利落而由冷靜精準的文筆,書寫了一個保姆和僱主之間的故事,剝繭抽絲地把人類難以捉摸的脆弱感情盡呈紙上:愛、嫉妒、佔有、仇恨……在這些情感背後叩問的是一個個複雜的社會問題:關於階級差異、文化偏見、愛與教育方式、金錢關係和支配關係等等。如袁筱一所說:「這部小說容納了西方當代社會所有的矛盾:一方面我們已經進入現代社會,一個平等社會,但另一方面,當代社會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身份的矛盾,男女之間的矛盾,夫妻之間的矛盾,包括保姆和僱主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實際上是很平常的,但可怕之處也在這裡。我們早就提倡男女平等,女性也要出去工作,尤其是西方社會,但是女性的處境並沒有因此而得到改變,在西方社會,這種矛盾尤其突出。」

 

《溫柔之歌》作者蕾拉·斯利瑪尼是摩洛哥與法國雙國籍作家,1981年出生於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一個富裕之家,自幼熱愛文學且涉獵廣泛,曾追隨茨威格的足跡橫跨東歐,也沉醉於巴爾扎克、左拉和雨果的文字,對契訶夫尤為鍾情。17歲到法國求學,她開始認識到女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存狀況的巨大差異,也獲得不同視角反觀階級問題和種族觀念。2014年出版關於女性癮者的小說處女作《食人魔花園》,被《新觀察家》報讚譽為書寫了「一位當代的包法利夫人」。袁筱一說:「大多數女作家尤其是在最初寫作時,多多少少是有一些自戀的,以及陶醉於自己認為最具特色的地方,會過於渲染自己的特色。在這一點上,蕾拉跟一般年輕的女作家不太一樣。也正是因為她的簡潔和克制,讓讀者發現越簡單的東西留下的想像空間越大,所能產生的能量越大。」

《溫柔之歌》作者蕾拉·斯利瑪尼

 

「當代小說常常十分無能,小說家到最後只能把某個人物殺死作結,在這一點上,《溫柔之歌》是聰明的,蕾拉把結尾提到了小說開端,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空白,這個空白就是當代社會留給作家的文學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她重新定義了很多概念,包括溫柔、殘酷、殺人。」在毛尖看來,《溫柔之歌》最值得稱道之處是蕾拉在小說中的中性化處理,「沒有一個人真正值得我們愛,也沒有一個人真正值得我們恨。包括保姆路易絲,我們沒有恨她恨得要死,包括被殺的兩個小孩,也沒有特別同情他們。蕾拉沒有把小說裡的孩子描寫成天使,他們也只是符號化的作為中產階級的孩子。這份中性化來自她筆法的簡潔,動詞為主,很少用形容詞。」

 

「再一次吹響文學全民集結號的時代到了,當代小說可以做到既有文學性、面對很嚴肅的社會問題,又很暢銷。」毛尖把《溫柔之歌》的出世看作嚴肅小說家重新登場的時代信號,「我們已經生活在超現實的時代,現實案例超出了我們對文學的想像,包括《溫柔之歌》也是來自現實案例。這個時代已經為文學做好了所有鋪墊。80後乃至更年輕的作家們應該從嚴肅作家手中接過接力棒,從蕾拉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福樓拜寫《包法利夫人》的影子,中國的年輕作家能不能接過魯迅的棒?」

 

相關焦點

  • 同名電影今日上映,這是一曲並不溫柔的「溫柔之歌」
    11月27日,改編自蕾拉·斯利瑪尼長篇小說《溫柔之歌》的同名電影在法國上映。
  • 法國電影《溫柔之歌》,仙女保姆原來是惡魔
    法國80後天才女作家蕾拉•斯利瑪尼的小說《溫柔之歌》被譽為是「一部徵服了法國的小說」,2016年獲得法國龔古爾文學獎,2018年,
  • 《溫柔之歌》剝離惡之為惡的動態溯源,徒留碎片化感官
    2016年萊拉·斯利馬尼(Leila Slimani)的《溫柔之歌》斬獲法語文學最高榮譽龔古爾獎,數年之後,這宗讓人不寒而慄的「仙女保姆殺人案」被改編為電影,口碑卻直線下跌。豆瓣評分6.4,IMDB評分僅5.9,爛番茄新鮮度更是慘不忍睹、只有29%。
  • 嬰兒保姆合同怎麼寫?怎麼選擇照顧孩子的保姆
    對於現在的90後來說,很多朋友都沒有時間照顧嬰兒,所以都找個好點的保姆來照顧嬰兒,但是請保姆的時候一定要籤訂合同。那麼嬰兒保姆合同怎麼寫?怎麼選擇照顧孩子的保姆?下面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一、嬰兒保姆合同範本  僱傭方(簡稱甲方):                     身份證號碼:  被僱傭方(簡稱乙方:                  身份證號碼:  今有甲方 夫婦因工作繁忙,特聘請乙方 為甲方做家政工作,經   甲乙雙方本著平等、自願的原則友好協商,達成如下協議:
  • 《殺死小說家》讀後感
    之前,在翻閱即將上映電影的列表時,看到了一部名為《刺殺小說家》的片子,於是突然回憶起,我曾經買過一本叫做《殺死小說家》的書。
  • 殺死「小說家」,壞人才能放心活著
    而這個世界居然真的存在於小說家的小說裡。    故事就在現實和夢幻兩條線上展開。    在古代,小說家都是蒲松齡這樣的窮酸書生,經常把小說和現實寫串,躲在荒郊野外比如叫蘭若寺的什麼地方,每天想著狐仙、女鬼之類的故事,現實生活裡窮到只能喝粥。
  • 《刺殺小說家》:殺死那個理想主義者
    他每天在附近的操場散步一個小時,生活中除了寫小說沒有其它任何事情,偶爾問母親要零用錢去找底層妓女排解寂寞,換來的卻只有接連不斷的退稿信。這樣一名羸弱的小說家,為什麼有人非要僱傭刺客去刺殺他呢?這是一個奇幻的展開,因為小說家所寫的故事,與真實世界發生了聯動。在《刺殺小說家》中,小說家構想了一篇奇幻小說,其中的反派叫做「赤發鬼」。
  • 《溫柔之歌》溫柔的刀刃,藏在仙女的面龐之下
    殊不知藏在溫柔背後的是鋒利的刀刃和舉起刀刃的「仙女」保姆,他們才是影片的主角。而當你放大電影的海報,你會看到海報上主角臉上斑駁的裂痕,這才是這部影片的真實所在。電影沒有遵循原著小說的倒敘寫作,但依然很好地保留了小說中令人毛骨悚然的詭異感。
  • 這麼溫柔的喵保姆哪裡找?
    飼主鄭琇尹家裡的橘貓「奶姬」非常溫柔親人,愛撒嬌的它還是寶寶的最佳保姆。這天奶姬小心繞過熟睡中的小嬰兒,撒嬌磨蹭後,便在一旁伸出貓掌踏踏,彷彿在替寶寶的手「喵殺雞」般,畫面十分療愈。奶姬個性親人,是個溫柔的毛孩。
  • 「哪個」劇場觀影會——《溫柔之歌》
    類型: 劇情 / 犯罪上映日期: 2019-11-27(法國)片長: 100分鐘這是一部法國電影,改編自蕾拉·斯利瑪尼同名小說《溫柔之歌》。米莉亞姆生育兩個孩子之後,再也無法忍受平庸而瑣碎的家庭主婦生活,她和丈夫保羅決定僱傭一個保姆,路易絲就這樣進入了他們的生活。
  • 稗官野史,古代小說家記錄的文學作品
    表面上看,這似乎不是一個問題,誰都能明白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不過從比較學術的角度解讀這四個字,就有點難度了。稗官這個詞的本意是官職名稱或小說家的意思。《漢書》中寫道,「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這句話的意思是,小說家這個文學創作群體,始於古代的一種叫做稗官的小官。小說家是諸子百家之一,他們根據民風民俗進行創作,把民間的街談巷語轉化成文學作品。這些小說家的私人記錄就是稗官野史。
  • 刺殺小說家,誰該被殺?| 棗核故事
    故事探討的主題很多,宣傳海報的文案是「只要相信,就能實現」。此外,人性貪婪、親情冷暖、個人信念,社會秩序……這部電影,很值得看。多虧,我沒選看唐探。回到電影故事本身,誰要刺殺小說家?為什麼要刺殺小說家?1他是關寧,是要刺殺小說家的人。電影開場,雷佳音飾演的關寧在山澗追一輛車。
  • 殺死那個小說家
    以一部概念電影來說,《刺殺小說家》對故事的補充和想像世界的現實化做得不錯。特別是虛擬的異世界裡虛無縹緲的爭鬥,居然挺冷酷迷人的。現實世界取景在重慶,整個色調都很魔幻,和故事風格非常搭。 因為故事就像一列沒有終點的列車,結局倒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 一個小說家的落寞
    上世紀80年代的臺灣文壇,以廖輝英的說法是「對文學友善、溫暖的年代」,《中國時報》與《聯合報》兩報發行廣,影響大,文章上了副刊,就像取得文壇的入場卷,若能一舉在兩大報文學獎奪魁,不但一躍為名作家,作品也引領文學的風潮。其中一批出生於戰後嬰兒潮的得獎女作家,她們在傳統與現代間折衝,自有主張,筆下的女性也翻轉過去女作家小說中溫柔隱忍婉轉悲啼的命運。
  • 【好書薦閱】大師級幻想小說家尼爾​·蓋曼作品選
    ——《大西洋月刊》 2000年來,受到北歐神話啟發的作品包括但不限於:文學:《埃達》《薩迦》《貝奧武夫》《尼伯龍根之歌》《魔戒》《霍比特人》《銀河英雄傳說》影視:《雷神》《冰與火之歌》《納尼亞傳奇》《尼伯龍根的指環》《貝奧武夫》動漫:《聖鬥士星矢·北歐篇》《進擊的巨人》《馴龍高手》《羅德島戰記》遊戲:《魔獸世界》《爐石傳說
  • 《刺殺小說家》究竟殺死了誰的期待?
    製片團隊顯然野心勃勃地要描繪一場宏大綺麗的故事,甚至在英文譯名中將之與古希臘史詩巨作《奧德賽》比肩。可惜,在影片宣傳中反覆提及的那句「只要相信,就能實現」,在觀影后令人倍感諷刺。因為這部作品既讓觀眾難以相信,也沒能實現片方的野心。
  • 保姆一個疏忽,致7個月的嬰兒卡在床邊圍欄,窒息死亡的悲慘事件
    往往在這個時候,他們會請個月嫂或者保姆來幫忙照顧孩子,這也能夠讓他們在月嫂和保姆那裡學到一些如何給孩子照顧孩子的技巧,照顧嬰兒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要是一個疏忽,也許會發生一個災難的事件。前幾天,浙江義烏法院判決一起失誤過失致人死亡的案件,照顧7個月大的嬰兒保姆張某,因過失致嬰兒死亡被判有期徒刑三年。
  • 他殺死了福爾摩斯,卻一輩子逃不出陰影
    為此,大批英國民眾上街抗議,到出版社控訴,寫信罵柯南·道爾是畜生,還有憤怒的市民,甚至把氣撒到了皇室身上,讓英國女王都捏了一把汗……這大概是文學史上,引起最大轟動的一個小說人物之死。偵探小說的鼻祖把一個虛構的偵探人物寫死,有這麼嚴重嗎?有的,把福爾摩斯寫死的影響,不亞於今天《權力的遊戲》的編劇把劇中的主角全都寫死。
  • 溫柔之歌 也可以很熱血
    用一個故事來聆聽一首音樂,用一首歌的時間來讀懂一段故事。大家好,我是音樂分享人一隻小天。又是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給大家推薦日文歌啦,在承認已經是個老男孩的同時,還沒有忘記自己還是死肥宅的事實。今天帶來一首《灶門炭治郎之歌》分享給大家,這個溫柔至極的歌,希望能帶你跨過次元壁,去往那個鬼與人共存的危險世界~相比空耳之王的op紅蓮華,這首炭治郎角色歌的熱度和傳唱都稍顯不足,但這並不影響它在動畫裡的地位。一直以為自己早就寫過這首歌了,文案都在腦子裡備好了,結果翻了一圈居然沒有找到。
  • 臺灣保姆手麻摔死嬰兒 雙薪家庭父母辭職帶孩子
    中新網2月5日電 據臺灣《蘋果日報》報導,臺灣新竹縣日前發生合格保姆一夜死兩名受託育嬰兒悲劇,基隆昨也發生合格保姆照料6個月大女嬰致死案件。保姆昨依業務過失致死罪送辦。  基隆地檢署檢察官昨天下午至基隆長庚醫院相驗,涉案保姆張嘉雯(36歲)不斷哭喊:「怎麼會這樣!」檢察官決定擇日解剖釐清死因。  警方調查,女嬰母親賴麗秋(39歲)去年8月產下黃品瑜,隔月透過網絡找上同小區領有證照的保姆張嘉雯,雙方談妥以每月1萬6千元(新臺幣,下同)託育,周一到周五晚上全天候照顧,張女有一個5歲兒子,同時也照料另名未滿1歲女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