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罐頭僅含輕微劇透,可放心食用)
賀歲檔電影齊齊熱映之際,《刺殺小說家》的場次卻少得可憐。
當觀眾抱著對預告片中「小說改變現實」、「特效大片」、「凡人弒神」等諸多標籤的期待走進影院時,卻不可避免地要遭遇一場失望體驗。
《刺殺小說家》是由路陽執導的奇幻動作片,改編自雙雪濤同名短篇小說。主要講述了作家路空文(董子健飾)的小說能夠奇蹟般地改變現實,而關寧(雷佳音飾)為得到失蹤女兒的下落接受了刺殺路空文的任務,一眾人由此在虛幻與現實的交錯中發生致命糾葛的故事。
製片團隊顯然野心勃勃地要描繪一場宏大綺麗的故事,甚至在英文譯名中將之與古希臘史詩巨作《奧德賽》比肩。
可惜,在影片宣傳中反覆提及的那句「只要相信,就能實現」,在觀影后令人倍感諷刺。
因為這部作品既讓觀眾難以相信,也沒能實現片方的野心。
《刺殺小說家》上映前受到廣泛關注,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它「雙時空」的設定。
在現實世界中,關寧受命刺殺作家路空文,這一條是本作的主線。
另一方面,路空文筆下的小說世界又同步發生著能夠改變現實走向的劇情。
現實與虛構的交織及人物對宿命的抵抗原本應豐富劇情。
可惜多線敘事本就不是易事,該片在多處劇情上體現出了「一加一小於二」的違和感,可謂成也在此,敗也在此。
當「華麗特效」這層遮羞布被掀開後,這部作品給觀眾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無論哪一條線的劇情,似乎都沒有講明白。
作家路空文與他筆下的自己究竟有何深層聯繫?李沐與路空文父親發生了什麼糾葛?屠靈一角的身世與主角是否有關聯?關寧的特殊體質又從何而來?……
編劇用130分鐘的篇幅挖下了無數的坑,卻直到最後也沒有給觀眾一個交代。
從電影彩蛋看,片方似乎有意發展續作,但這並不能成為本作不填坑的擋箭牌。
《刺殺小說家》企圖用走馬觀花式的遊客視角將整個綺麗的世界盡收眼底,不料卻演繹出一場「顧此失彼」。
尋親、冒險、復仇、人體實驗、反抗獨裁、虛實交融……每一個元素都可以單獨發展成一篇故事,揉在一起卻成了漿糊。
也正是由於劇情銜接不夠流暢,本作中的主要人物和他們的行事動機多少都存在邏輯無法自洽的問題。
對自己作品有執著追求,卻又隨意從他人筆記中剽竊內容的作家;
在現實中發現失蹤女兒的線索,轉頭又沉迷於小說的尋親者;
權勢遮天心狠手辣,卻偏派素不相識的流浪漢刺殺敵人的反派等等。
吃劇本式的敘述,過度渲染的實力差距,略顯草率的相遇,令幾個主要人物的工具性遠超自身的內涵,很難令觀眾信服。
特效是該片最後的遮羞布。
據稱,為了保證異世界的呈現質量,劇組使用了16個攝影棚,超4萬平米搭景,耗時兩年才完成特效製作。
憑心而論,特效的確是該片唯一水準在線的方面。
精良特效的加持很大程度上幫助影片完成了對小說世界觀的構建,預告片中的攻城、巷戰、赤發鬼復甦等畫面在正片中的呈現都十分精彩。
拋去個別既視感較重的場景,異世界的畫面整體是令人信服的,也確如導演接受採訪時所言,具備十分濃厚的東方奇幻特色,而非西方作品的移植。
一言以蔽之,《刺殺小說家》並未成功展現它在宣發中標榜的「凡人弒神」般壯烈的精神內核,也沒能給主角的尋親之路安排一個合理且深刻的結局,縱觀今年春節檔的影片,也許唯一不涉及預告欺詐的就是那句「春節視效大片」了吧。
作為春節時期打發時間的爆米花特效片,它仍值得一看。
但倘若你是被新奇的世界觀設定和看似深刻的戲劇衝突所吸引,這部作品也許註定要「刺殺」你的期待。
感謝享用今日份的影評罐頭,希望你喜歡這個故事。裝罐小哥正在緊鑼密鼓地製作新的罐頭,不想錯過的你不妨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頂部藍字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