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暗度陳倉」,章邯真的沒有想到嗎?其實真相併不簡單

2020-12-22 騰訊網

劉邦「暗度陳倉」,章邯真的沒有想到?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說起暗度陳倉,很多人常常有這樣一種印象,那就是,章邯看到劉邦派出樊噲在通往關中的主道上修棧道,就覺得劉邦會從這裡出兵,於是他就趕緊派人在相關地區防守,結果卻沒有想到劉邦偷偷繞小道從陳倉出兵。

在這種背景下,劉邦一舉挺進到關中,並且很快打敗章邯。 但其實,這一切,只是我們所看到的表象,其實真相併不簡單。

因為,章邯作為一個曾經統帥三十萬大軍,並一度橫掃群雄的軍事統帥,如果連聲東擊西這種最簡單的計謀都想不明白,被這樣輕而易舉被糊弄,那他這個統帥也未免太水,至於那些曾經被他擊敗的起義軍首領,豈不更是傻子。

事實上,當時的章邯,肯定會想到,劉邦也有可能會從陳倉一線進入關中。但問題是,章邯就算知道劉邦有可能從陳倉一線出蜀,又有什麼用呢?

一切是顯然的,如果章邯因為這個猜測,就把軍事主力調到陳倉,那劉邦完全也有可能從其它地方出蜀,因為從蜀中進入關中的路線,總共有五條,分別是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散關道(陳倉道)和祁山道。

處於章邯的角度,在聽到劉邦要出蜀的消息,他必須得判斷一個問題。那就是,劉邦會從哪條道出兵?如果這時有一個下屬對章邯說,劉邦肯定會從棧道(子午路)出兵,因為這些天,劉邦一直忙著修棧道。 那章邯自然會反問他,你可以肯定和確定嗎?

因為,聲東擊西,是最簡單的軍事策略,劉邦這些天修棧道,就一定會從棧道出兵嗎?更何況,如果劉邦正打算從棧道出兵,按照正常的邏輯,他應該會想法設法隱蔽自己的進軍路線,否則如果被章邯他們得知,提前在這裡防守,那他豈不是白費功夫。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劉邦這樣大張旗鼓地修棧道,恰恰證明,劉邦肯定不會從棧道出兵。但問題是,即便章邯他們這樣推斷,但他恐怕也不敢百分之百確定,因為,虛虛實實,也是最基本的軍事策略。

在這種背景下,章邯肯定會把軍事地圖掛在牆上,與大家一塊分析,或是坐在沙盤前,與大家一塊分析。總而言之,你說劉邦會從哪條路線出兵呢?而最後分析的結果,肯定是任何一條道,都不能不防。

因為,劉邦在進軍過程中,肯定會進行一系列的佯攻,讓人無法判斷他的真正進兵路線;更主要的是,當劉邦確定,他計劃的進軍路線,已被重重設防,他也會臨時改變行軍路線的。

換句話說,在這場對決中,整個軍事行動都是不斷變化中,在戰爭開始後,敵人也會根據我們的變化,而臨時改變自己的行軍路線。所以基於章邯的位置,他永遠也無法確切知道,劉邦會選擇從哪條路進軍。

對於章邯來說,最保守的方法,自然是平均分配兵力。但這種方法,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會讓漢軍打個措手不及。但是,最大的壞處,就是會讓章邯的軍隊,分散成五路。

到時,章邯雖然在總兵力上優於劉邦,但是,在具體戰場上,都有可能面臨兵力不足的問題,這也就可能導致被劉邦各個擊破。

最冒險的方法,自然就是重點防禦,但問題是,章邯在不確定劉邦的進軍路線時,又如何敢這樣冒險爭勝負?所以說,劉邦出蜀時,整個戰爭的精彩之處,絕不是韓信想到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條計策,而是韓信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迷惑章邯,讓章邯會如此判斷?

換句話說,在這個過程中,雙方各種情報和間諜行為肯定會滿天飛,但是,因為當時連紙張也沒有發明,所以相關的記錄,自然會非常稀少;而且就算有零星的、資料性的記錄,也會被後來的民間故事所淹沒。

所以等到後來,這場完全可以比肩諾曼第登陸的戰役,就變成章邯的二傻子行為。事實上,韓信究竟如何打通陳倉並不難,難的是他如何將章邯成功騙到其他地方?這個就涉及到各種情報工作,但因為資料的缺乏,我們現在已無從得知。

相關焦點

  • 章邯為何寧死不投降劉邦
    二、鴻門宴,項羽真的不想殺劉邦嗎?漢元年(公元前206年)12月,鹹陽郊外。劉邦剛剛從鴻門宴中逃得性命,項羽並沒有殺他,而是放了他一條生路。範增大怒,對項羽破口大罵。但是項羽真的是昏庸糊塗而不殺劉邦嗎?那倒也未必。
  • 漢王劉邦暗度陳倉
    項羽對一般將領都沒有什麼顧忌,惟獨對劉邦很不放心。早些時候項羽曾經約定:誰先攻下秦都鹹陽誰就在關中為王。結果首先入鹹陽的,就是劉邦。項羽不願意讓劉邦當關中王,也不願讓他回到家鄉。為了把劉邦逐出關中,並遏制其東進,一方面將巴平、蜀、漢中三郡之地封給劉邦,並封他為漢王,脅迫他離開關中,並利用這三郡的險要地勢困住劉邦。另一方面。,又三分關中。封秦降將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
  • 韓信可以暗度陳倉,諸葛亮為何攻不下陳倉?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被使用頻率非常高,眾人皆認定其典故出於西漢時期,韓信所策劃的一次軍事事件。但事實上,就目前現存的漢朝史書記載來說,並沒有明確的語句提到過此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廣為流傳,除了韓信還與諸葛亮有關。當年諸葛亮也曾經試圖攻下陳倉,只是最終失敗而歸。
  • 《秦時明月之滄海橫流》掩日摘下面具,卻讓人分不清,出手救章邯的...
    掩日滿足了章邯的好奇心,揭開了面具,卻沒想到露出了好幾副面孔,章邯意識到被戲耍了,反問道你覺得很好笑嗎 雖然這兩點都沒有了,不過更精彩的來了,那就是大家最喜歡縱橫出場了,衛莊出手救下了章邯。
  • 章邯投降項羽後,劉邦搶先進入關中,項羽為什麼會遲到?
    項羽在河南境內遇到的秦軍,實際上是劉邦留下來的,劉邦同志西進的工作沒有做好,給後面的走函谷關的項羽造成了麻煩。 按照劉邦原來的路線,原本是走函谷關進關中,與後面的項羽進關中是同一條路。
  • 山瀾漫筆 | 漢中行(二):走褒斜古道,感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另有一個典故說的也是聲東擊西的意思,同樣也是成語,相信人人能說會用,它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典故與韓信有關,與漢中有關。明修棧道的故事就發生在漢中市區以北十多公裡的古褒斜道,今名石門棧道。石門棧道迎賓鑼鼓敲起來
  • 秦時明月:章邯真的能解救農家於水火?韓信的嘴皮真的很厲害
    章邯真的那麼重要嗎?韓信費了那麼多口舌,說服幾位將軍也要來救章邯,蓋聶衛莊更是如此,不要是他們倆及時趕到,不然章邯早已經被掩日殺了(其實是他們倆廢話太多,然後玩什麼遊戲,結果吧蓋聶衛莊給等來了,無力吐槽)。
  • 你一定看過《十面埋伏》,那你知道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故事嗎?
    在《史記》中,司馬遷提到巨鹿之戰中秦軍的主力部隊有兩支,其中之一是王離率領的秦國最精銳的部隊「長城軍」,另外一支是章邯率領的「刑徒軍」,但是按照現代史學家的考證,「長城軍」也許根本就沒有參與到巨鹿之戰中,王離率領的不過是章邯的「刑徒軍」的一部分突圍部隊。如果按照這種說法,巨鹿之戰也就稱不上是以少勝多。
  • 厲害了,我的漢王劉邦
    劉邦迅雷不及掩耳到鈴兒響叮噹之勢統一三秦,當然也留下了一個尾巴,章邯。章邯是名將,所以劉邦想圍困他,勸降他。畢竟,這哥們兒降過一次項羽,為什麼不能再降一次我劉邦呢?劉邦打敗了章邯,名聲大造。河南王申陽也投降了!鄭昌不服,被劉邦武力徵服,潁川郡也落到了劉邦手裡。轉年三月,魏王魏豹歸順認劉邦為大哥。不過,這種迫於形勢投降的,也隨時會背叛。這一點很快就會證明。後來,司馬卬戰敗也投降了,劉邦置河內郡。
  • 劉邦臨死之前,為何要下令殺死樊噲,原因其實很簡單
    其一、鴻門宴忠心救主 劉邦拿下關中後,想一舉稱王,讓項羽十分不滿,派英布攻下函谷關,率部入關威脅劉邦。劉邦深知力量敵不過項羽,打算先服軟,再圖將來霸業。經過一番思慮後,劉邦、張良、樊噲三人前往楚營所在地鴻門謝罪,宴席中,範增指使項莊刺殺劉邦,一旁項伯見狀立馬上前掩護劉邦。
  • 都說曉夢和章邯是CP,其實她和衛莊才是一對,夢莊:你要與我為敵
    目前,田言沒有所謂的官方CP,但若是以歷史為背景,田言應該就是呂后,而她的CP就是神農堂的劉季(劉邦)!根據「滄海橫流」的OP和片尾曲,在第六季戲份最多的女性角色,除了田言,還有道家天宗掌門曉夢,片頭曲還有關於她小時候的回憶,應該就是她被北冥子收為關門弟子和成為天宗掌門的故事。
  • 如果劉邦不殺他,他會不會造反?
    文臣蕭何、陳平,武將周勃、灌嬰、樊噲等,並沒有哪個人提出戰略層面的設想。唯獨韓信縱觀天下大勢,提出了搶佔關中、消滅故秦三王的戰略計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事實上東出陳倉故道、進佔關中的計劃,從後人角度看一點並不複雜,諸臣之所以沒有提出來,主要原因在於:精於軍事者在政治上喪了氣,有政治頭腦者又全無軍事經驗。
  • 幾位外地遊客來寶雞,想看看「暗度陳倉」在哪?我是這樣回答的!
    「暗度陳倉」是什麼意思?「暗度陳倉」是一個成語,完整的說法應該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劉邦如何「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劉邦只好帶著他的部下去了漢中,臨走時,為了「表明心跡」,劉邦下令一把火燒了西行的棧道,意思是告訴項羽:「看吧,我絕對忠誠於你的安排,再也不出來了。」
  • 《秦時明月》官方發糖了,曉夢喜歡章邯?兩次主動做事足以說明
    國漫秦時明月《滄海橫流》動畫第9集中,韓信和劉邦等人救出章邯後,朱家對韓信的身份起疑心,韓信效力於章邯,卻在收集農家情報,朱家不清楚韓信的目的,朱家把韓信定住,打算了結韓信。季布等人出面說情,才打消朱家對韓信出手,韓信如釋重負,讓大家先救章邯,只有章邯才能克制王離。
  • 剝掉劉邦皇帝的外衣,早年的他,真的是一個無賴嗎?
    前幾天,我讀了元代散曲作家雎景臣先生所寫《哨遍 高祖還鄉》,作者在文裡嬉笑怒罵,極盡諷刺之能事,剝掉劉邦皇帝的外衣,把他刻畫成了一個無賴之徒。 劉邦貴為天子,是一代歷史帝王。雎景臣這樣做,到底為什麼?劉邦是無賴嗎?我們從小的角度來看看劉邦。
  • 被世人譽為兵仙的韓信之死,真的是因為自己性格所致,還是什麼?
    例如「韓信」利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謀進入關中,打敗了章邯,又在北方統一之戰中擊敗了魏、齊、代、燕等諸侯各國。最終在垓下消滅了項羽,幫助劉邦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業。可是為什麼最後劉邦還是懷疑韓信,不惜假借呂后之手殺了韓信。是韓信的能力太強,讓劉邦感到了害怕,還是最後韓信真的陰謀造反背叛了劉邦?
  • 項羽如果沒劉邦還能打敗秦國一統天下嗎?
    這個題目需要從兩方面來闡述首先,秦朝末年的情況,劉邦不是從屬於項羽的,直到秦朝覆滅,項羽殺死了當時劉邦與項羽的共主楚懷王,然後分封了十八路諸侯,項羽那個時候也是作為諸侯當中最大的一個,封號:西楚霸王,劉邦也是被分封的一路諸侯王「漢中王」所以他們之間,沒有從屬關係。
  •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劉邦項羽
    有趣的地方是如果我們對照看,太史公用什麼樣方式寫高祖劉邦呢?他寫高祖的方式跟寫項羽完全不一樣,他說「高祖,沛豐邑中陽裡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不要小看這短短的幾句話,這其實意義深遠,因為它最重要的就是彰顯了劉邦的出生是如何的平凡,為什麼說光這句話就知道劉邦的出生很平凡?因為他到後來當到了皇帝,可是爸爸叫什麼?他媽媽叫什麼?其實他爸爸媽媽沒有留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