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每逢其時,月色明朗,金風吹動,最易惹人起情思,或遠在他鄉思念親人故土,或獨居陋室感慨壯志難酬,或三五好友相聚一堂盡歡,或扁舟一葉風雨江湖獨行……
「簫來天霜,琴生海波。」簫,似乎生來就跟秋天在一起的,簫聲的低沉委婉,內斂含蓄,是對秋的最好詮釋。中秋之夜,當簫聲和詩人相遇,會是怎樣的一種場景呢?
現在我們就從詩詞裡面看看,古人都是怎麼對月玩簫的,或者聽到簫聲都有怎樣的感懷。還有,他們的興致高到我們無法想像,中秋還沒到,他們就開始了,且看:
月初便開始期盼中秋有個好天氣
貴不願夔龍侍輦歌九韶,富不願金谷秦箏按六么。但願中秋無雲月當午,王郎酒酣為餘吹洞簫。
洞簫翕兮天氣清,北鬥插地天河傾
洞簫急兮天氣肅,秦娥咽月湘妃哭
大簥簫簫風入松,崩雲裂石吟水龍
小言札札機弄杼,一聲兩聲落花雨
〔明〕鄺露洞簫行(節選)
中秋將近,天氣尚好,開始吹簫
碧天無際近中秋,臺高樹影稠。
雪兒一曲韻悠悠,簫聲出畫樓。
銀箭促,暮雲流,娟娟月似鉤。
寒消酒力興偏幽,佳人翠袖愁。
〔清〕梁清標《阮郎歸 (登樓酹月)》
終於,離中秋只剩一天了,激動
宋 馬遠《月下把杯圖》
月明何處宴良宵,佛國樓臺倚泬寥
砧杵遠村聞搗練,綺羅深院度吹簫
銀河接地繁星隱,玉氣橫空瘴霧消
影轉回闌夜方半,天風忽送海門潮
〔明〕朱樸《中秋前一夕會飲西樓》
中秋當天,簫聲四起,響成一片
中秋淮浦夜,誰共好懷開。
看月坐復坐,可人來不來。
獨謠慚短思,多病負深杯。
想見蕪城路,吹簫擁醉回。
〔元〕吳師道《中秋泊淮安望張仲舉助教不至》
對月憐今夕,看雲憶往年。
秋光連武姥,詩興在禾川。
花底吹簫坐,松根枕石眠。
如何繼清好,高詠賞團圓。
〔元末明初〕劉崧《和子與王徵君中秋律詩一首》
漸上千峰月,真銷萬裡雲。
秋從今夜半,人是舊時群。
桂影寒應溼,簫聲靜欲聞。
相看疑白髮,總似兔毫分。
〔明〕于慎行《中秋東園小集》
我昔扁舟泛淮水,萬頃琉璃月光裡
夜深復上城南樓,笛聲未斷簫聲起
〔元〕陳鎰《中秋感懷呈松學諸友》(節)
危闌十二倚長空,寂寂樓臺露氣中
吹斷碧簫天似水,玉盤初上海門東
〔明〕胡應麟《中秋夜小亭對月獨酌懷邦相明府》
雨晴秋色滿長安,月貫黃雲百寶團
見說清光天下共,不圖今夜客中看
天垂紫禁星河淡,江繞金城風露寒
吹斷碧簫丹桂發,玉人何處倚闌幹
〔明〕文徵明《金陵中秋》
朝來細雨落繽紛,向晚清光散彩雲
自是廣寒貪皎潔,不隨巫峽傍氤氳
高樓張宴停杯待,別館吹簫度曲聞
玉箸深閨啼少婦,關山終夜望夫君
〔明〕皇甫汸《中秋篇》
銀漢今宵分外清,一輪捧出彩雲輕
樓臺盡作通明殿,天在渾開不夜城
風送玉簫秋有韻,露寒金粟籟無聲
願人與月常如此,誰向蒼蒼訴不平
〔清末〕方仁淵《中秋望月》
明月如冰,亂雲飛下斜河去。旋呼艇子載簫聲,風景還如故。嫋嫋餘懷何許。聽尊前、嗚嗚似訴。近年潮信,萬裡陰晴,和天無據。
有客秋風,去時留下金盤露。少年終夜奏胡笳,誰料歸無路。同是江南倦旅。對嬋娟、君歌我舞。醉中休問,明月明年,人在何處。
〔宋〕劉辰翁《燭影搖紅(丙子中秋泛月)》
中秋後第二天,還在繼續
清 陳枚《瓊臺賞月》局部
今年月色倍常年,今夕還如昨夕圓
江上黿鼉皆有窟,塞南鴻雁不同天
坐遲宿霧開風館,酒罷餘輝散燭筵
忽聽玉簫傳鳳曲,瓊樓高處彩雲偏
〔明〕何景明《十六夜尹舍人宅次劉汝忠韻》
中秋後第三天,仍然在繼續
紫閣黃扉切九霄,中秋待月第三宵
天高易識龍文動,海近偏憐蜃氣消
十幅秋光障雲母,一簾涼影弄冰綃
欲憑弦管吹雲散,忽有雲間起鳳簫
〔明〕陸深《十七夜待月》
中秋已經過去幾天了……
清 冷枚《賞月圖》
城南市中有楚客,醉臥高樓看月生
兩兒共扶不肯下,紫簫吹度到天明
〔元〕郭翼《漫興》
(註:文中詩詞選自《夢憶簫聲第幾橋:中國歷代詠簫詩詞集萃》;圖片摘於網絡,以做簫文化傳承之用,絕無商業用途之意,如有侵權,請告知編者,我們會儘快協商處理解決。)
您的關注與轉發,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長按識別下面二維碼,關注本公眾號
《夢憶簫聲第幾橋:中國歷代詠簫詩詞集萃》
長按識別下面二維碼,進入鳳來儀微店購買
相關連結:
《夢憶簫聲第幾橋:中國歷代詠簫詩詞集萃》張志學 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