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接連寫了兩篇文章:
《從一段玩笑的話說說未來的養老問題》
《注意,我們現在面臨一系列棘手的問題》
這兩篇,一篇說養老,一篇說育兒。在有些人看來,這都是些小民瑣事。至少說,在當今的世界上,很多的事情,中美貿易摩擦、朝鮮棄核、美伊關係、敘利亞衝突,似乎哪一件都比這些瑣事重要。即使是與此無直接關係的看客,也覺得這些事情更吸引眼球。
但是,假如你就是一個想踏踏實實安安穩穩在這世上過日子的小民呢?假如你現在正在為躺在醫院病床的老人而奔波於家庭與醫院之間,假如你為了照顧重病的老人而不得不硬著頭皮向單位領導請假的時候,你覺得哪個事情大呢?
假如你正在為沒有老人給你帶孩子請個外人又不放心,或是為上中小學的孩子擇校問題而焦頭爛額的時候,或是為上幼兒園上小學的孩子接送的問題而發愁的時候,或是為每天輔導孩子的作業而心力交瘁的時候,你覺得哪個事情大呢?
我那兩篇文章討論的,就是這些看起來很瑣碎,但在特定的情境中卻會使當事人覺得奇大無比的事情。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一個人都是生活在一個有限的範圍內,無論是在具體的意義上,還是在抽象的意義上;無論是在時間的意義上,還是在空間的意義上。
多少年前,我在為攝影家黑明的《新窯子紀事》一書所寫的序言中寫道:
就在黑明拍攝這些照片的時候,就在照片中那些主人默默從事著他們普通生活的時候,這世界上發生了許多大的事情:香港回歸、申辦奧運、加入世貿談判等。在這些大的事件中,活動的主角無疑是那些精英們。
而實實在在的事實是,在這些精英們從事那些活動的同時,那些普普通通的人也在真實的生活著。不錯,那些重大的事件影響著更多的人,但在那被影響的「更多的人」中的每一部分,他們的生活中都有著重要性與上述重大事件不相上下的小事情,比如,對於「新窯子」村的人來說,豬啃了地裡的莊稼,就是比上述事件更為重要的事情。
多少年來,我們生活在宏大的歷史敘事之中。但宏大的歷史是抽象的,個體小民的生活是具體而實在的。除非在極為有限的特殊歷史時期,小民瑣事是我們考慮許多問題的基礎和前提。
這就涉及到我們發展的思路和目標。
不錯,在我們社會中有許多令人振奮的宏偉目標,但這些目標往往是整體意義上的。這種整體性的目標,雖然能引起人們的自豪感,甚至能帶來人們某種意義的歡呼,但並不一定能帶來人們在現實生活層面上的認同,有時甚至會在有了一定財富的人們中間,引起隱隱約約的不安。這說明,我們應當將大國重器與小民瑣事放到同樣的地位來強調,甚至後者應當放到更首要的位置。
當然這都是一般的道理,這樣的道理在什麼時候說都行。但如果把這個話題放到當下具體的場景來說,這個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的一個判斷是,未來的若干年有可能是中國經濟很艱難的時刻。從外部環境上說,由於整個世界經濟的不景氣,市場基本處於飽和狀態。中美貿易關係雖然由於最近一輪談判避免了貿易戰的發生,但在未來,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和爭端也許會頻繁發生。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出口和外貿,不能給予過高的期望。
從國內來說,中國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對於這個轉型升級,過去更多是從技術和產業的角度講的,我覺得更要注意老百姓基本生活形態的變化和轉型升級。這幾年我一直在講:以房子為中心的時代即將過去,很可能就是今後兩三年的事情;中國即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後置業時代;後置業時代的一個基本特徵,是人們想活得好一點,提升點生活品質;在後置業時代,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把錢花在房子上,而是用來提升生活品質,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大量新的需求被釋放出來。
因此,中國未來發展的動力,要更多建立在內需的基礎上。前一段高層重提內需的問題,就是這個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思考兩個問題:
第一,在這個新的階段上,老百姓新釋放出來的需求會表現在哪裡?
考慮這個問題的著眼點是:現在困擾老百姓生活最棘手的問題在哪裡?影響老百姓生活品質提高的最主要因素在哪裡?是幾千塊錢的高檔服裝?是幾萬塊錢的包包?是最新款的手機?其實,有比這些更重要的東西。其中首先就是前面講的養老育兒這些更現實的問題。如果一個人、一個家庭在為這些事情焦頭爛額,一個包包,一個手機算什麼?而老百姓生活中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又何止這些?
因此,要在老百姓生活最基本的層面來考慮內需的問題,並創造條件使這個內需能真正釋放出來。換言之,未來內需的基本內容,就在這些小民瑣事之中。
第二,如何創造條件,使這方面的內需能夠釋放出來?
需求的釋放,消費的實現,取決於人們的消費願望和消費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也許是如下幾個問題。
首先,將社會資源更多用到改善民生上。大事重要,小事也重要。舉國體制的特點是集中資源幹大事。其優點是能在短時間內集中資源辦成某些大事,但弊端是也可能在大事上過度集中資源,而造成對小事的忽略。特別是在外部環境出現某種程度緊張的情況下,這個問題就更是現實。
其次,內需的關鍵是富民,尤其是不要與民爭利。根據財政部的消息:今年第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3.6%。其中,工業增值稅、商業增值稅、改徵增值稅、國內消費稅、進口環節稅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6.6%、21.1%、22.9%、28%、14.4%。這是很值得深思的。無論其具體原因是什麼,政府財政收入遠高於經濟增速的增長,都會導致對民間消費能力的抑制。
再次,同樣重要的是對未來的預期。對未來的明確而穩定的預期,直接決定著老百姓的消費意願。而預期問題的核心,是安全感,消除對未來的後顧之憂。這當中涉及很多因素,就不一一進行討論了。
最後,再次引用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在若干年前的一篇文章中的那段話:
中國應享用自己的巨大財富。中國目前巨額的盈餘儲蓄完全可以用來緩解國內的貧窮狀況,改善社會保障、教育和環境等,而這都是中國國內急需解決的問題。
這裡需要補充一句的是:小民瑣事看起來好像微不足道,但一個國家最深厚的潛力,一個國家長遠的實力,可能就是在這裡。從這個意義上說,小民瑣事才是真正的大國重器。
音頻欄目:《孫立平想到哪兒說到哪兒》往期目錄
(說明:音頻欄目開通之後,受到很多朋友的歡迎。但目前的閱讀方式確實太不方便,正在請懂技術的朋友幫著解決)
1、從社會結構的角度看問題(孫立平想到哪兒說到哪兒第1講)
2、社會結構在走向固化?(孫立平想到哪兒說到哪兒第2講)
3、一方面是固化,一方面是洗牌
4、階層之間出現邊界,怎麼來居住?
每期一圖:
2015年攝於重慶。
原創文章開通讚賞功能。下面的二維碼是蘋果的需掃描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關注本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