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路遙病重,為何痛苦隱瞞也不治療?好友:因為他該死的自尊心

2020-12-23 王老師教育說

1992年的寒冬,窮了一輩子的路遙在42歲這年過世了。路遙的一生太難了,從頭艱難地活到了最後,離世前還收到了一份離婚書,好友紛紛抹淚哀嘆。

路遙是個苦命的人,他從小就見到了生活的不易,7歲被父親親自送到了伯父家中,他沒有掙扎、也沒有鬧,他只是靜靜地看著父親,他希望父親能夠明白自己的眼神裡的那一份期待。

伯父家雖然可以勉強給路遙一口飯吃,但是生活還是很艱難,他常常吃不飽,偷偷去野地裡採野果、抓鳥吃。同學某一天給了他一個白饅頭,那是他從來沒有吃過的東西,路遙分了4天吃完。

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好不容易靠著伯母王桂英討飯和同學接濟,路遙讀完個中學。路遙的伯父一家都期盼著他能夠考個大學,有個好出路,離開貧苦的農村。

但是,高考的取消,讓路遙再次變成一個「農民」。1969年,他再次回到那片養育過他的土地,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即使是在家鄉務農,路遙也沒有遺忘他的志向和夢想,貧瘠的日子反倒更激勵他向上。

白天耕作,夜晚苦讀,路遙心裡的「文學夢」更加堅定了。也許是他的「刻苦」有了回報,上天再次眷戀了這個年輕人。因為工作能力出色,路遙被借調到當地的文學社,開啟了他文學之路的第一步。

天道酬勤,不放棄終將會得到屬於你的一切

雖然很有才華,但路遙的成名還是比較坎坷。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陝西籍作家賈平凹、陳忠實、京夫、莫伸等已經都獲得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只有路遙,還是光杆司令。

直到1982年,路遙的《人生》在全國文學旗幟刊物《收穫》一經發表,就引起了全國性地震:無數年輕人給他寫信,向他請教人生問題。

《人生》獲得當年優秀中篇小說獎,33歲的路遙,青年得志,一躍成為全國最紅的作家。

然而,執著於文學創作的路遙還不滿足,他要再寫!他要寫一篇真正的長篇巨作!屬於路遙的巨作!

路遙花了整整3年時間,去尋找材料,體會民生。他惡補了100多部長篇,梳理出了小說的基本框架「三部,六卷,一百萬字」,用現實主義手法,寫普通人的故事。

他翻閱了十年來的《人民日報》,一直到把指紋都給磨沒了,於是他用手掌接著翻。為了還原煤礦工人的真實生活,路遙親自下礦井,他在煤礦下和普通工人一起用大筐背煤,越累越好,只為了能夠寫出主人公孫少平的真情實感。

路遙38歲病重,為何痛苦隱瞞也不治療。好友:因為他該死的自尊心

路遙的胞弟王天樂回憶說:

「第二天,我們去醫院查出了他吐血的病因,結果十分可怕。路遙必須停止工作,才能延續生命。但路遙是不惜生命也要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我能理解他的這一選擇。路遙讓我永遠也不能給任何人說他的病因,我痛苦地在他面前放聲大哭。」

醫院當時給路遙的診斷其實是由「B肝」引起的「肝硬化」,急需減少體力勞動,住院接受治療,但是路遙堅決不肯。一方面,《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已經構思好了,他的創作勢頭一發不可收拾;另一方面,B肝在當時是一種難以治癒傳染性疾病,心性要強的路遙很介意讓外界知道他得此病。

路遙的好友白描回憶:「路遙生病後一直對外隱瞞,羞於承認自己的病的事實。他不容許自己給人以病殃殃虛弱的印象,因此執著地選擇了藥物調理。要強的心性成全了他,也毀了他。」

路遙生活的不規律,長期熬夜,身體狀況每況愈下。

醫生建議他停止工作,至少休養一年。但是路遙害怕自己會像曹雪芹一樣,因為沒有完成自己的創作遺憾,於是以更加瘋狂的努力創作著《平凡的世界》。

當他終於結稿了,他踉蹌著從書桌邊站了起來,把原子筆從窗外扔了出去!像是一種告別,又像是一種使命達成的激動。

就是這部《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該作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1992年,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去了另一個世界,將生命定格在了42歲。

他的一生曲折而又短暫,卻給後世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富,《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小說直到今天依然廣泛流傳。

路遙苦難的人生旅程,詮釋了他「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的人生真諦。不由讓我們想起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血、是牛奶。

這也正是路遙平凡而又短暫一生的寫照,他是農民的兒子,他深深地愛著這片土地,愛著這片土地上生活著的平凡的人們。

路遙因為《平凡的世界》而被人懷念,被人銘記,這部皇皇百萬字的鴻篇巨製從發表以來至今印數已經超過2000萬,影響讀者以億數,溫暖、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

一本《平凡的世界》,潘石屹讀了七遍,他說:「每天晚上看著看著就哭了,每一次的人生低谷,覺得這個坎過不去了,我都要拿起來讀一遍,以至於每個細節都記得很清楚。」

《人民日報》點評:「《平凡的世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向上向善、自強不息!」

馬雲說:「18歲時,我在蹬三輪打零工,因為路遙和他的書,我才看到希望,從此改變了一生!」馬雲回憶在他艱難創業時,遇到無數次想放棄的時候,就想想路遙的這本書,慶幸有他的陪伴,讓他意識到,只要不放棄,就會有希望。

董卿曾經在《故事裡的中國》節目中,含著淚說:「路遙用生命最後的6年時間,捨身獻上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也是一部盪氣迴腸的生命交響曲。

《平凡的世界》成就了無數青年,據統計,累計銷售量高達2000萬冊,如今勢頭只增不減。

一直到今天,30多年過去了,《平凡的世界》依然是各大高校借閱量最大的圖書。為什麼?

因為有太多太多的人,在孫少安、孫少平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路遙給一切卑微的人帶來了希望、勇氣和光亮!」

當你迷茫、無助的時候,在《平凡的世界》這部普通人的生存指南裡,你都能找到答案。#平凡的世界#

原著完整版,共計三冊,現在只需要79.9元

值得一看的好書,喜歡看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獲取同款書籍!

相關焦點

  • 路遙38歲病重,為何痛苦隱瞞不肯治療?好友表示:他羞於公開此病
    1992年的寒冬,窮了一輩子的路遙在42歲這年過世了。在他去世的前3個月,他在病床前籤下了妻子送來的離婚協議,十餘年的婚姻走向末路,同樣離不開一個窮字。更諷刺的是,路遙去世後,他為人所知的「遺產」只有生前留下的10000多元的借條。
  • 路遙38歲病重,為何選擇隱瞞也不肯治療?賈平凹:他羞於公開此病
    38歲病重,選擇痛苦隱瞞而不肯治療《平凡的世界》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路遙成為中國近現代文學界的當紅明星,可人們不知道這顆閃亮的明星正在暗淡,《平凡的世界》背後,是路遙全部的心血。為了創造更好的寫作環境,他去了當地的礦區。和礦工們一起下井幹最苦的工作、一起生活,白天工作,晚上創作,一日復一日。他每天嚴格規定自己的工作時間,力求真實,完不成任務就沒有休息。因為創作時抽菸太多,胸部也開始出現陣痛。
  • 路遙38歲突然吐血,為啥拖成絕症也不去醫院?好友:好面子害慘他
    然而實際上,路遙的厄運完全是可以避免的。1987年,38歲的路遙正在緊鑼密鼓地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然而在寫作過程中,路遙越發發現,自己的身體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首先是疲勞,路遙發現自己的身體經常一點力氣也沒有,身體軟弱地像一攤泥,幾乎每吸一口氣都特別艱難。
  • 病重的路遙告誡賈平凹一句話,賈平凹聽後,含淚奪門而出
    吐血創作,好友賈平凹:他拿生命寫作,我不如他在茅盾文學獎的背後,卻是血與淚的付出,甚至數次吐血創作。《平凡的世界》從1982年開始構思,到1988年完稿,6年間路遙下煤礦、走鄉村、絕浮華、處陋室,殫精竭慮,好些時候躺在床上有生命終止的感覺。待《平凡的世界》完稿,這位40歲不到原本壯實的漢子,形容枯槁,看起來完全像個老人。
  • 路遙為何讓孫少安拋棄大學生青梅娶文盲,因為痛恨自己的高知妻子
    著名作家路遙的巔峰之作《平凡的世界》在1991年獲得了茅盾文學獎,1992年,他因肝硬化住院治療,沒過多久就英年早逝了。在臨終前3個月,路遙的妻子林達來到了病床前,給了他一紙離婚協議,路遙百般挽留卻毫無用途,最後痛苦地籤下了離婚協議。
  • 寂寞路遙:臨終前,最親的人都離他遠去
    1992年的今天,上午8時20分,作家路遙離開了這個平凡的世界。在他病危至逝世這段時間裡,儘管有很多人來探望他,但他其實非常寂寞。因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人,弟弟王天樂、妻子林達、女兒路遠,沒一個人在他身邊。
  • 平凡的世界:為何曉霞的離世,讓路遙放聲大哭?淺析路遙創作情結
    他們的愛是跨越世俗的,他們心心相通,能夠進行心靈和靈魂的對話……在路遙寫完田曉霞犧牲的情節之後,痛哭流涕,把自己遠在千裡的弟弟叫到身邊,泣不成聲地說:「田曉霞死了,曉霞死了!」田曉霞的離世為何讓路遙放聲大哭?究竟是什麼,讓一個硬漢泣不成聲?
  • 《平凡的世界》路遙
    路遙的書想必大家是非常喜歡的,在他短暫的一生,留下了很多經典名作。我介紹的第一本書,就是路遙的《人生》。 然而路遙的傳世作品中,屬《平凡的世界》影響最大也最深遠,此書1986年12月發行後便獲得矛盾文學獎。它所煥發的時代精神與人物形象,滋潤了一代代的青年人。
  • 死於42歲的路遙:寫完《平凡的世界》,他為何把筆扔出了窗外?
    這個最初叫「王衛國」的男孩,後來因為走上了創作之路,為自己起筆名——路遙。隨著路遙的到來,他的母親又先後生下了五男三女。因為家裡實在養不起那麼多的孩子,路遙在8歲時,被過繼給遠在延川的無子嗣的伯父。那年,他穿著一雙破布鞋,跟在父親身後。
  • 路遙為了創作,查文獻將手指翻爛,病重時妻子堅持和他離婚
    路遙耗費了整整六年的時間,孕育出了上百萬字的長篇勵志小說《平凡的世界》,僅從創作所用的時間與作品的規模來看就體現出其創作的不平凡,再對照著該巨著的創作手記《早晨從中午開始》來看更能體現出路遙創作過程的不平凡。
  • 路遙:我寫的是平凡的故事,但是我的人生卻不平凡
    後來路遙回憶:我知道他已經再拿不出一分錢,到了伯父家,父親託口說去趕集,實際上我知道,我就要被拋棄在這裡了,我沒哭,也沒鬧,因為我知道,這是沒用的。這個8歲的孩子,懂事得讓人心疼,就這樣被父母拋棄了。在父親轉身的那一刻,路遙的生命再無童年。
  • 得知路遙死訊,老母每天坐在村口,等著兒子回來
    在路遙七歲那年,家裡實在窮得揭不開鍋了。一天清晨,路遙生父帶著他,前去投奔他的大伯。將他扔下後,就一個人偷偷離開了。路遙年紀雖小,卻已經明白很多。這裡,將是他的新家。膝下無子的李桂英,見到路遙的到來,自然是滿心歡喜,把他當親生兒子對待。那個年代,很多人都吃不飽飯,路遙也不例外。老母為了能讓他吃上口飯,甚至不顧臉面,出去討飯。路遙看在眼裡,心中自然悲憤。
  • 路遙42歲留下萬元欠條離世,雖一生貧窮,但作品卻影響著無數人
    雖然路遙很興奮,但是他卻面臨一個難題,那就是:沒錢去北京領獎。為此弟弟王天樂特地找當地地委副書記,借了5000元,讓路遙"窮家富路"。因為這件事,弟弟還在候車大廳調侃路遙:你要是得了諾貝爾,我不還得給你弄外匯去?
  • 大家都知道路遙的痛苦,誰知道琳達的委屈?扶貧付出難以持久
    然而由於家庭困難,大伯不打算讓他繼續上學,他每個月都設法從家裡弄到25公斤的糧票,其他的學費都由他自己承擔。這種經歷可以在他的小說《平凡的世界》中看到。當我上學的時候,我每天都挨餓,吃最差的食物。當路遙朋友曹谷溪看到路遙的情況時,他試圖找到一種方法來調和路遙和林虹。他選擇了來自北京和林虹的知識青年林達來做這件事,並請琳達說服林紅。
  • 《平凡的世界》中,路遙為何將賀秀蓮寫死?不死不成嗎?
    《平凡的世界》中,路遙為何將賀秀蓮寫死?不死不成嗎?在書中末尾處表明賀秀蓮肺癌晚期,暗示了賀秀蓮的生命即將走到了盡頭。正是因為賀秀蓮的死,孫少安、孫家以及整個故事在末尾處形成了一個高潮。賀秀蓮作為一個傳統女性,擁有一切傳統女性所具有的品質。她將自己的丈夫孫少安看作自己的一切,操持孫家上孝長輩、下護弟妹,即使是要犧牲自己也要做到她作為孫家媳婦的責任。
  • 路遙一生與「林」結緣,兩位林姓女子影響他的一生
    路遙被初戀女友林紅(北京知青)拋棄後,一度心情很差,他的陝北好友海波勸導他,說,不要想太多了,找個找本地女子,踏踏實實過日子。這句話卻惹怒了路遙。路遙反問海波說:「哪一個本地女子有能力供我上大學?不上大學怎麼出去?就這樣一輩子在農村漚著嗎?」
  • 名人堂丨路遙:一個氣勢磅礴的人,倒在乾渴的路上
    把他驚得啞口無言,慌不擇路離開。 路遙後來和朋友、作家海波談到婚姻,海波問他:為何不找個本地姑娘,知根底,有挑揀?他有點生氣:「哪一個本地女子有能力供我上大學?不上大學怎麼出去?就這樣一輩子在農村漚著嗎?」 路遙將自己的婚戀觀投射進小說《人生》裡。高加林雖然心底深愛著劉巧珍,但為擺脫命運,仍選擇了幹部家庭出身的黃亞萍。
  • 路遙筆下的陝北「糙漢子」:自卑界的領銜者,寫的卻是自己的原型
    在《平凡的世界》中,很多讀者都說孫少平就是路遙,路遙在寫作的時候也把自己當成孫少平了。讀者們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以至於還舉出很多孫少平與路遙經歷的對比例子。「如果說少平在上學期間因生活的艱難產生過自卑,那是因為他過於年輕,那顆敏感的心過於自尊。」
  • 平凡的世界:為什麼路遙要讓曉霞犧牲?並非因為她的愛情不現實
    關於《平凡的世界》裡田曉霞的死,有這麼一個故事:那一天路遙的弟弟王天樂正在洛川縣採訪,報社突然來電說路遙打電話要他速去榆林(那時沒手機)。王天樂一時還以為染病的哥哥病情加重了,心急火燎地趕往三百多公裡外的榆林,當他花了足足一天時間趕到路遙那兒時,見路遙淚流滿面,驚問其故,路遙說:「田曉霞死了!」
  • 雜文《路遙,留給作家們的警示!》
    所以,今天我們不談路遙為他的文學創作事業所表現出的艱苦奮鬥英勇獻身的精神;也不談他對文學事業無私奉獻的崇高思想境界;更不去談他為世人留下的那部鴻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今天我們只談路遙在《平凡的世界》創作之時,他的飲食起居、生活環境、心理動態、自我保護等行為瑣事。因為,對於一位英年早逝而又令人扼腕痛惜的文學大家,我們有必要考究一下他早逝的因果。那麼,從哪裡入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