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為了創作,查文獻將手指翻爛,病重時妻子堅持和他離婚

2020-11-22 騰訊網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凝結著路遙生命與藝術追求的鴻篇巨作,因而獲得了茅盾文學獎。也許大多數的讀者是被作品中勵志的故事以及質樸的語言所打動,殊不知路遙創作中的非凡的毅力、堅韌不拔的精神、對現實主義創作的堅守,以及投身於創作的殉道者的不平凡精神,同樣震撼人心。

路遙耗費了整整六年的時間,孕育出了上百萬字的長篇勵志小說《平凡的世界》,僅從創作所用的時間與作品的規模來看就體現出其創作的不平凡,再對照著該巨著的創作手記《早晨從中午開始》來看更能體現出路遙創作過程的不平凡。

一、作者的非凡毅力與堅韌不拔的精神

路遙是極其坦誠的,他絲毫不避諱談論自身辛勤的付出以及為完成作品而做出的巨大犧牲。如在《早晨是從中午開始》中,他說:「寫小說並不比農民在土地上耕作就高貴多少,它需要的仍然是勞動者的赤誠而質樸的品質和苦熬苦累的精神。」

創作活動的完成,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從收集材料,到構思,再到寫作,每一步的實施和最終完成都是憑著作者堅強的意志力推動的,每一步都要耗費大量的腦力和精力,沒有強大的意志力根本不可能完成。

為了真實反映從1975 年到1985 年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路遙把這十年間的《人民日報》都翻閱了一遍,雙手的手指被紙磨損得能看到毛細血管,用路遙本人的話形容「擱在紙上,如同擱在刀刃上」,但為了不耽擱工作,他不得不用手掌和手腕來翻,這般創作的苦痛,豈是常人可忍。

路遙曾向大家坦言創作過程的勞苦,長期熬夜要靠大量抽菸來支持精神,直抽得口腔舌頭髮苦發麻;再比如創作環境,路遙充分發揮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孤獨地將自己置身於寂寞艱難的環境中,第一部的創作地點是一個閉塞的礦區,第二部的創作地點是黃土高原一個寒冷的小窯洞。用路遙自己的話來說可謂是悽苦,他採取自我設限的方式,放棄了所有的娛樂活動,非常人能耐得住。

路遙的妻子林達是北京知青,在延安插隊時,與路遙結婚,兩人育有一女。然而,路遙經常在半夜寫作,並且熬夜。從早上中午開始,喜歡一個人獨處。這種自我意識的「封閉」讓林達無法忍受。路遙病重時,林達提出離婚,雙方達成了離婚協議。

路遙的創作經歷,證明了偉大的文學作品需要匠心,詮釋了毅力是所有創作因素中的重中之重,不僅對那些想要從事寫作的文藝青年起到了「預防針」的作用,也為他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二、投身於寫作的殉道者精神

在寫《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遙已連續兩屆獲得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成名作《人生》被拍成電影並產生了廣泛影響,各種榮譽隨之而來,路遙的生活也因此被打亂。然而路遙並沒有一味地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而是很清醒地告訴自己,人不僅要戰勝失敗的痛苦,更要超越勝利的喜悅。

矯枉過正的他過於警惕外界榮耀對自己的麻痺,以至於陷入了無盡的焦慮不安中,直到計劃和構思《平凡的世界》這部規模巨大的作品,希望突破現有的成功,創作的衝動使路遙重新煥發出生命的光彩。正如他所說的:「作家的勞動絕不僅是為了取悅於當代,而是紮根於民族文化的土壤給歷史一個深厚的交代。」

為了創作《平凡的世界》,路遙如中國千千萬萬的農民,十年如一日的耕耘,不管有無收穫,或收穫大小,在土地上汗流浹背的辛勞,即使後來顆粒無收,也不後悔自己付出的勞動。這種「賭徒」精神不僅關乎勇,更彰顯出為藝術獻身的赤子之心。

這說明身為文學殉道者,註定是一場孤獨的探索之旅,需要承受無比大的創作壓力,而路遙做好了充分的精神準備去應對這一切,他說從貧困的土地和艱苦奮鬥的父老鄉親們身上,他學會了培養自己負重的耐力,所以他在精神上是充實而富有的。

總之,路遙通過巨大毅力的支撐完成了他的創作使命,又基於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以及社會責任感升華了《平凡的世界》的思想內容,如果沒有對文學創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沒有對文學藝術的忠誠信仰,他就不會置生命於不顧,他就不會成為虔誠的「文學聖徒」。正是有了這種捨我其誰、志士於道的大無畏精神,路遙才能攀登上一座座文學藝術的高峰。

1991年3月,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獲得了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路遙在獲獎感言中說:「只要廣大讀者不嫌棄你,藝術創作之火就不會在心中熄滅。」多年不規律的作息極大地損害了路遙的身體,最終導致了肝硬化。1992年11月17日,路遙因病在西安去世,享年43歲。

相關焦點

  • 路遙38歲病重,為何痛苦隱瞞不肯治療?好友表示:他羞於公開此病
    1992年的寒冬,窮了一輩子的路遙在42歲這年過世了。在他去世的前3個月,他在病床前籤下了妻子送來的離婚協議,十餘年的婚姻走向末路,同樣離不開一個窮字。更諷刺的是,路遙去世後,他為人所知的「遺產」只有生前留下的10000多元的借條。
  • 路遙在去世前發生的一幕,妻子林達將離婚協議遞給了路遙
    躺在病床上的路遙也並非沒有想到,只是來的卻是有些突然。面對妻子的強勢,路遙最終選擇了答應。隨後被妻子扶起來,籤下了離婚書。而林達的這一行為,卻被人們譴責了長達7年之久。是的,林達曾經確實很愛他,被他的才華所吸引,哪怕母親潑冷水也義無反顧。怎知路遙不甘心做一個農民,恢復高考的那一年,路遙提出考大學,這換作是別的女子定然不會同意的。只是林達也並非見識淺薄的女子,她甘願放棄自己讀大學的機會,讓路遙去。
  • 7歲被父母送人,被初戀背叛,42歲路遙臨終前妻子還堅持離婚
    經過路遙的軟磨硬泡,伯父勉強同意繼續供他上學,但代價是路遙每個月的飯錢要大打折扣。為了填飽肚子,路遙甚至還在路邊挖過野菜。路遙的童年充滿苦難,但是從另外一個側面想,要是沒有這些苦難,就沒有路遙堅定的人格。
  • 路遙臨終前離婚,女兒叫停路遙文學獎把母親告上法庭,她怎麼了?
    這個獎項,觸及了路遙女兒的內心,令路遙女兒將媽媽和兩個出版社告上法庭,叫停「路遙文學獎」。一 路遙與林達路遙出生在陝北的一個窯洞中,家中共有九個孩子,度日十分艱難。在《平凡的世界》中,他也曾描述童年那段艱難的經歷。飢餓就是路遙少年時最大的玩伴。在村長劉俊寬的幫助下,路遙幾經波折才勉強走進了中學。路遙的妻子林達也很有才華,家境要比路遙好的多。
  • 38歲路遙病重,為何痛苦隱瞞也不治療?好友:因為他該死的自尊心
    1992年的寒冬,窮了一輩子的路遙在42歲這年過世了。路遙的一生太難了,從頭艱難地活到了最後,離世前還收到了一份離婚書,好友紛紛抹淚哀嘆。路遙是個苦命的人,他從小就見到了生活的不易,7歲被父親親自送到了伯父家中,他沒有掙扎、也沒有鬧,他只是靜靜地看著父親,他希望父親能夠明白自己的眼神裡的那一份期待。
  • 路遙病入膏肓,妻子卻狠心拋棄!12年後路遙之女將母親告上法庭
    路遙在創作《平凡的世界》時花了七年的時間,這七年,路遙幾乎每一天都是消耗著自己的生命在進行創作。第一部寫完時路遙的身體儘管有所消耗,但還可以支撐創作。可第二部寫完的時候,路遙身體已經十分虛弱。在喝了上百副中藥之後,身體才逐漸有了好轉。
  • 寂寞路遙:臨終前,最親的人都離他遠去
    路遙說過,在一個平凡的世界裡,人妖承受一定的痛苦和不安,但只要相信個體奮鬥的力量,堅定地生存與搏鬥,就能過上想要的生活。但是路遙沒有預料到的是,為了這種「想要的生活」,他付出了怎樣的代價。臨終前,他一直在念叨故鄉那些老人:父親、母親、奶奶和大爹、大媽。路遙說,「這些人雖然沒文化,但在人生的總體把握上比我們強啊。」
  • 路遙病入膏肓,妻子卻執意離婚,甚至不要女兒,後被女兒告上法庭
    並且路遙幾乎是將煙當作飯吃的,他只抽"恭賀新禧",一天能抽兩三包,在創作《平凡的世界》期間,他僅僅是抽菸就花費了四萬元。路遙就說過,煙是創作源泉。路遙主要還是熬夜寫作,為了提神,思路在稿紙上,根本顧及不到手中的香菸,經常一根接一根的點上,無知覺地送入口唇之間。同樣,咖啡也可以振作精神,據說路遙喝下的咖啡高達5萬杯。香菸、咖啡和日常生活開銷算在一起,工資和稿費也就花個差不多了。
  • 中國文壇巨匠路遙,從小與飢餓為伍,一生和4個女人愛恨糾纏不清
    病危之時,妻子堅持離婚路遙的妻子林達出生在高幹家庭,父親是歸國華僑。她自己性格開朗、脾氣好,文筆也很好。兩人互相剛認識的時候都被對方的才華所吸引,開始了長達幾年的戀愛。1973年,路遙被推薦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
  • 路遙弟弟7年後說出實情:嫂子在我哥病危時提出離婚,這事她沒錯
    路遙在寫《平凡的世界》的時候,都靠抽菸提神,甚至還愛上了咖啡這種更奢侈的飲品。1982年,當絕大部分的中國人還不知道咖啡為何物之時,路遙已經在喝三合一的袋裝麥氏咖啡。並且路遙幾乎是將煙當作飯吃的,他只抽"恭賀新禧",一天能抽兩三包,在創作《平凡的世界》期間,他僅僅是抽菸就花費了四萬元。路遙就說過,煙是創作源泉。
  • 路遙38歲病重,為何選擇隱瞞也不肯治療?賈平凹:他羞於公開此病
    只有平凡的你和平凡的我,可以細細品看這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就是路遙,一個擁有短暫而璀璨的一生的人民作家。他的一生是短暫的,但他在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38歲病重,選擇痛苦隱瞞而不肯治療《平凡的世界》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路遙成為中國近現代文學界的當紅明星,可人們不知道這顆閃亮的明星正在暗淡,《平凡的世界》背後,是路遙全部的心血。
  • 得知路遙死訊,老母每天坐在村口,等著兒子回來
    在路遙七歲那年,家裡實在窮得揭不開鍋了。一天清晨,路遙生父帶著他,前去投奔他的大伯。將他扔下後,就一個人偷偷離開了。路遙年紀雖小,卻已經明白很多。這裡,將是他的新家。膝下無子的李桂英,見到路遙的到來,自然是滿心歡喜,把他當親生兒子對待。那個年代,很多人都吃不飽飯,路遙也不例外。老母為了能讓他吃上口飯,甚至不顧臉面,出去討飯。路遙看在眼裡,心中自然悲憤。
  • 路遙把命運和愛情給了初戀,把冷漠和罵名給了妻子,最後孤獨離世
    大學畢業之後的路遙,一心撲在了寫作上,甚至上班還經常遲到。他習慣了在寂靜無人的深夜中寫作,也正因為這個原因,路遙和新婚之後的林達在日常生活中並沒有太多的交集。他們情感上的共鳴更是不可能。更多的時候,林達不僅要收拾家裡,還要在工作繁忙之時照顧自己的女子。
  • 三段戀情成就路遙人生,獲獎後路遙感嘆:「沒錢別搞文學!」
    路遙這一生和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他酷愛寫作。 路遙的一生經歷坎坷,他於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二月三日生在陝西榆林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因為七歲時家貧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當時就讀於延川縣立中學,1969年才回鄉務農。
  • 路遙為何讓孫少安拋棄大學生青梅娶文盲,因為痛恨自己的高知妻子
    著名作家路遙的巔峰之作《平凡的世界》在1991年獲得了茅盾文學獎,1992年,他因肝硬化住院治療,沒過多久就英年早逝了。在臨終前3個月,路遙的妻子林達來到了病床前,給了他一紙離婚協議,路遙百般挽留卻毫無用途,最後痛苦地籤下了離婚協議。
  • 賈平凹被前妻指控「精神出軌」,聽了路遙一句話,就果斷離婚
    1992年,賈平凹被妻子指控「精神出軌」,吵著要離婚。他死不承認,去看望病危的路遙時,路遙說「你可千萬別學我啊。」賈平凹聽完後跑到角落裡號啕大哭,回來就跟妻子離婚,淨身出戶,朋友們勸他不要做得那麼絕,賈平凹罵了回去:「你懂個錘子」。
  • 路遙一生遭遇眾叛親離,身患重病42歲就去世,死前妻子堅決要離婚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實現。"小編特別喜歡這句話,現在還用在小編的個性籤名上,時刻提醒自己。這句話就出自於文學家路遙創作的《平凡的世界》,縱觀路遙先生的一生,我想這正是他對人生的有感而發。
  • 病重的路遙告誡賈平凹一句話,賈平凹聽後,含淚奪門而出
    「農村小子」的逆襲——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路遙,原名王衛國,1949年生於陝北一個世代農民家庭 ,家庭清貧,人口眾多,在7歲時,王父不得不將路遙送給膝下無兒堂哥的撫養。在大伯家,路遙被照顧得很好,無論有沒有用度,養父母總先想到的是路遙。路遙也很爭氣,在學校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 路遙——中篇小說《人生》作者
    因為這些開支交大,若路遙每個月不能有稿費及時收入,就得林達接濟他。並且因為寫作經常離家出去採風,無法對兒女妻子盡義務,造成妻子日久生怨,在好的感情也經不起柴米油鹽和貧困的考驗。林達由當初對路遙的欣賞變成埋怨,二人矛盾增多。
  • 路遙死後,妻子坦言:如果知道他病得那麼重,一定會回來照顧他的
    路遙去世後,女兒路遠如雨中之花,孤苦伶仃。弔唁大廳裡,前妻林達流淚說,如果我知道他病得那麼重,一定會回來照顧他的。可是,女兒冷漠而倔強,視她如路人。97年,林達授權出版社發行路遙的作品,10年期內稿酬每千字30元。不料幾年後,親生女兒竟把林達告上了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