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劇《嘆息橋》,還是《綠豆》那個熟悉的轉場、構圖和運鏡,深得我心。
「大家習慣了TVB的風格,這沒什麼不好,但我們更想講一個好的故事。」作為港劇曾經的標杆性演員,林保怡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是的,這部劇是恰如其名地講述了一段令人一聲嘆息的故事,沒有槍戰,沒有飛車,沒有探案,而是人性。《嘆息橋》很現實,拋去了上帝視角,讓每個人看問題都是主觀的、片面的,所以才會出現各種錯過和遺憾。
《嘆息橋》裡,藏著每個人的人生。每一集是每一個角色的視角,這集內是她記憶中的事情的樣子,而下一集是另外一個角色的視角的同樣的一個故事。六個角色,每個人清晰地代表了社會裡面的一些人或是一群人,然後直面由情感引申出的社會現狀話題。
好比我們與身邊各種各樣人的關係,父母與子女,夫妻,朋友,同事,拍檔,僱主和僱員,背叛者和受害者,社會人甲乙丙丁……有著各種各樣我們看得清和不了解的事實,呈現出我們"以為"的他們和所謂真相。或許,你可以問一下自己,你以為,你以為的你以為是你以為的嘛?
《嘆息橋》中每一集都「埋伏」了一些不太引入注意的情節,而正是這些不起眼的小細節,最終串起整個故事以及主人公命運發展的重要線索。所以,如果你走了一會兒神,你可能需要二刷了。
《嘆息橋》在拍攝手法上就很大膽,沒有了賽博朋克式的燈紅酒綠、維多利亞港灣的燈火通明,換成了性冷淡一樣的暗色色調,且人物並不是一直在畫面中心,構圖精巧的仿佛不是一部劇,更像是一部陰鬱的文藝片電影一樣。撲面而來的就是一個詞——高級感,反正與我的審美十分對口。
導演說過,這部劇是需要觀眾頭腦清醒並專心看的劇,甚至定位還是愛情懸疑,對智商也有一定的要求了。
所以,那些喜歡看十倍濾鏡網劇的觀眾慎入,可能開篇晃動的鏡頭就能讓你想去罵街。我覺得,《嘆息橋》很值得靜下心來慢慢品味,就像喝紅酒一樣,需要慢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