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息橋》通往的,是港劇怎麼樣的未來?

2020-11-17 澎湃新聞

原創 毒眸編輯部 毒眸

文 | 符瓊尹

編輯 | 吳燕雨

「我從來沒有想到電視劇可以拍成這個樣子。」

此條短評出現在8.8分的優酷港劇《嘆息橋》豆瓣主頁面上,這也是2020年開播的國劇最高分。能讓不少觀眾有此感慨,實在是因為這部劇出人意料。在開篇的三集裡分別換了三個主演視角——同一經歷,卻各有各的「事實」;角色還會直對這屏幕,「打破第四面牆」,與觀眾對話。

圖片來源:優酷官微

不僅是形式,《嘆息橋》的誕生也與絕大多數港劇不一樣。在多數港劇還走內地-香港合資拍攝的模式時,它由優酷100%投資。而其「羅生門」式的愛情,也跳脫出香港一城的生活經驗,收穫了更廣泛的共情。

如此深度的港劇基因編碼,可以說開啟了港劇發展的新篇章。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回顧後發現,港劇在內地的網際網路遷徙,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共經歷了三個階段:從電視臺向網際網路轉移的1.0時代;與TVB的同步播出,並與香港多個內容生產單位達成合作的2.0時代;以及由《嘆息橋》拉開序幕的3.0時代。

曾被諸多觀眾念念不忘的「港味」,似乎也在《嘆息橋》這樣的港劇中被重新構建。

「港味」是什麼?對於許多觀眾而來,它或許是劇情密度大、節奏快的古裝劇,又是創作嚴謹、反映香港職業精英的職業劇;是桌上總有幾杯奶茶的茶餐廳,是下班後一起聊天的蘭桂坊;是「下午茶時間到」「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的煙火氣……在內地劇集還不夠豐富的年代,這種新鮮的、有文化吸引力的港味一直存在。

圖片來源:《衝上雲霄》

然而到了3.0時代,距離內地觀眾第一次看到港劇已經過去將近40年。觀眾在成長和變化,香港文化也因此一直面對新的課題: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它與內地的文化、網際網路是如何交互的?《嘆息橋》們構建的新「港味」,是如何參與到當下的中國敘述的?

港劇的內地遷徙:從電視到網際網路

在電視逐步成為人們娛樂中心,但內地劇集產量仍然有限的80、90年代,擁有相似文化背景,同時製作更加標準化的港劇,迅速在內地觀眾心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1983版《射鵰英雄傳》

「主要是那時娛樂方式少。」2011年,時任TVB戲劇總監的梁家樹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解釋當時內地對港劇的追捧。同時他也認為,港劇的「娛樂化」也更滿足觀眾的需求:「對於香港電視劇而言,一個最基本且一直沒有太多改變的元素就是『娛樂』……它既包括娛樂性的情節,如奇思妙想、搞笑、矛盾衝突、誤會,更是指編劇構思的指導性思想。」

在這樣的創作理念下產出的港劇,在內地的影響力也一直延續至新世紀。新世紀以後,雖然關於引進劇集的政策幾經改變,港劇一直是內地重要的引進劇之一。 除了電視臺播出渠道,碟片成為觀看港劇重要的渠道。2004年9月, TVB在內地推出了壓縮碟, 暢銷劇如《大唐雙龍傳》銷量可達10萬。而到了2008 年,全年經廣電總局審批引進的境外劇共 121 部,其中引進最多的是香港電視劇 38部,佔引進總數的 31.4%。

《大唐雙龍傳》

然而這樣的火熱並未持續太久,2010年之後的港劇,已然開始走一條緩緩的下坡路。以內地觀眾最熟悉的港劇來源TVB為例,毒眸曾在推文《法證先鋒》從來不是TVB的先鋒中分析,2010年以前,基層員工頻頻抗議薪資,演員陸續離巢;2010年之後,演員仍在持續流失,更糟糕的是編劇組也大批出走。

內地的劇集市場也在迅猛發展。2003年,內地劇集年產量就已經突破萬集,而電視劇生產部數達到了四五百部。2007年,中國電視劇更是獲得三個方面的世界第一:生產數量世界第一、播出數量世界第一、觀眾數量世界第一。

內地劇集甚至已經開始搶佔港臺觀眾。2012年《晶報》撰文《港臺劇「橫行」的年代過去了內地劇正到處佔山頭》,便講述了內地劇成為香港電視臺競爭收視率的產品,黃曉明主演的《鹿鼎記》甚至成為2009年TVB開年大劇的現象。

TVB官網的黃曉明版《鹿鼎記》大推薦(圖片來源:新浪娛樂)

與此同時,港劇能在內地頻道上播出的時間也在被壓縮。2012 年,根據規定,港劇在各大上星頻道出場時間減少,而在這樣的轉折點中,另一種觀劇媒介視頻平臺開始出現,至今仍是港劇在內地最重要的播出渠道:2010年1月,優酷推出TVB頻道,成為了當時全網唯一擁有諸多正版港劇資源的視頻頻道;2013年,優酷土豆與TVB達成戰略合作,採購未來2年內TVB所有電視劇集。

至此,港劇和港劇迷們都開始了一場向網際網路的遷徙。但觀看平臺的網際網路化,一定程度上也帶來了觀眾的圈層化。看港劇從一種大眾行為變成了圈層愛好。「上優酷看港劇」雖然被不少港劇迷知悉,但港劇市場卻難復當年盛況——觀眾的選擇太多了。

也許彼時最大膽的港劇迷都想像不到,有一天香港除TVB以外的電視臺也將登陸視頻平臺播出,而曾經「兩邊不討好」的內地-香港合拍劇,也會在不久後的幾年迎來黃金時代。

網際網路造「新港劇」

隨著港劇逐漸在內地電視臺匿跡,港劇迷的熱情都放在了視頻網站上,這從港劇在視頻網站的數據也能看出來——

據艾瑞數據2011年的統計數據,港劇在全網視頻平臺的覆蓋人數常居TOP3,《法證先鋒III》更是以超3000萬的覆蓋人數,成為2011年11月覆蓋人數最多的港劇;2014年,在優酷獨播的《使徒行者》收官時播放量達13億,成為第一部播放量在內地破10億的港劇。

《使徒行者》

可見,即使內地劇集市場已經由內地劇唱主角,港劇仍然有一批黏性極高的圈層用戶。他們把優酷當作大本營:據統計,2013年優酷站內港劇播放量超80億,2014年、2015年優酷站內僅TVB劇集播放量就已超過100億。

而在會員還不是視頻網站攻略重點的彼時,擁有廣大受眾的港劇,也許正因數據表現良好,很早就成為視頻平臺吸引用戶的「武器」。據藝恩數據《2015中國視頻行業付費研究報告》顯示,在視頻平臺的付費版權劇中,港劇佔比為13%,位列第四。

圖片來源:藝恩數據 《2015中國視頻行業付費研究報告》

這塊有價值的蛋糕,在會員收入越來越被強調的後來,也成為視頻平臺布局的對象。2016年開始,視頻平臺與香港劇集內容生產方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兩種:版權採買、合拍(「港劇班底+內地投資」)。

版權採買方面,2016年優酷引入700集港劇。儘管如此,除了考慮內地觀眾審美的合拍劇外,引進劇方面,過去由於觀看渠道的限制,和播出時間的間隔,難以觸達到更廣泛的受眾。

不過,引進劇在2018年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這一年,「時差」被消滅了,就在從2010年就開始耕耘港劇領域的優酷這裡。2018年3月的「香港國際影視展2018」,優酷與TVB、TVBC共同推出「全球同步劇系列」,首次實現TVB劇內地、香港同步播出。當年10月,優酷港劇場嘉年華重點發布優酷與TVB同步播出三大臺慶劇《跳躍生命線》《兄弟》《是咁的,法官閣下》以及年底壓軸大戲《大帥哥》。

優酷與TVB播出的劇集

至於合拍方面,從2016年開始,《創世紀》《使徒行者》《宮心計》《溏心風暴》等經典港劇IP都宣布將與內地視頻平臺共同開發,此外還出現了《反黑》《蝕日風暴》這樣共同開發的新「IP」。除了TVB之外,英皇、寰亞、邵氏等更多製作機構也加入了與視頻平臺的合作中,製作出更多口味不同的港劇。

在合拍項目的刺激下,不少內地觀眾心目中的熟面孔都重返港劇。比如《反黑》裡的陳小春,《蝕日風暴》裡的張智霖。甚至幕後製作人才們,都是港劇黃金時代的那批人——比如《蝕日風暴》的總監製,寰亞傳媒集團電視製作部董事總經理梁家樹,就曾製作《封神榜》《鍾無豔》《廉政行動》等港劇。

《蝕日風暴》

在平臺的運作下,這些引進、合拍的港劇,也與用戶產生了更密切的互動。優酷對港劇用戶有著持續的運營:港劇迷可以與明星一起看劇聊劇、參加獨家的明星見面會、片場探班等;此外,優酷「港劇場」還根據觀眾需求,提供粵語專區、高清復刻等——這很內地網際網路。

用戶體驗得到豐富的同時,視頻平臺的加入,也給港劇提供了的更充沛的製作資金,如開發續集的《衝上雲霄》據傳就有2億成本的投入,《反黑》的單集製作成本也達300萬人民幣一集。

製作團隊也在極力擺脫人們對TVB流水線的「套路化」印象。「港片過去十年寫過的場面,都不要」「不要再有一群人突然停下來吃吃喝喝聊天的情節」。導演蘇萬聰曾對編劇提出要求。

這些試圖打破「套路化」印象的合拍劇和平臺定製劇,都作為排頭兵參與到了港劇變革實踐中。他們或起步於有廣泛粉絲基礎的經典IP,或誕生自港劇成熟的類型定位如警匪片、宮鬥片,既為後來的裡程碑得以樹立,改良了土壤,也以漸進式的姿態,成為觀眾口中的「新港劇」。

新的時代,新的港味

和合作誕生的「新港劇」對應, 2016年開始,香港也開始出現了一些畫風新奇的「新港劇」。他們多為小成本製作,從內容到拍攝上都不拘一格,大膽實驗,呈現出與絕大多數觀眾印象不同的港劇。

以TVB為例,2017年至2019年,相繼推出了三部收視率逆襲的小成本作品《降魔的》《十二傳說》《金霄大廈》,以靈異故事反映香港當下的社會現實,無論在香港還是內地都口碑良好。「《金宵大廈》如果在五年前播出,效果可能會差很遠。過去幾年,香港觀眾在網絡上接觸到的內容多了很多,能夠接受的範圍也擴大了。」現任TVB副總經理的杜之克曾對毒眸說。

《金宵大廈》

2016年成立的ViuTV則定位於年輕人群體,發出「讓觀眾更多選擇」的宣傳語,重視節目的創新程度。今年播出的《二月二十九》,導演編劇攝影師演員都是80、90後。「相比其他亞洲地區,香港近年絕少有青春愛情片,然後再配合科幻元素,拍攝出精彩的作品。「導演羅家駿曾在製作特輯中解釋拍攝初心。

此時,視頻平臺對港劇的理解,也從注重其「圈層性「變為港劇的製作能力,看重作品的」共情力量「。此次拿下豆瓣8.8高分的《嘆息橋》便是優酷和ViuTV合作的項目。合作期間,基於對內容的判斷,優酷保障了ViuTV在先鋒性方面的探索。相關負責人告訴毒眸,看到《嘆息橋》劇本,就知道這正是當下劇集市場所需要的。

此外,優酷還給到ViuTV大量的產業調查、文化普及和用戶研究。最終,嘆息橋叫好又叫座,「第一次買超前點播」「一口氣看完」不少網友在彈幕裡留言道。

《嘆息橋》彈幕

這部臺詞犀利,劇情新穎,拍攝風格也充滿文藝性冷淡風的作品,《嘆息橋》也讓優酷繼2月拿下「視頻行業」月獨立設備數增長冠軍、3月憑《冰糖燉雪梨》拿下熱度冠軍後,拿下了開年的劇集口碑冠軍。

數據來源:豆瓣、艾瑞數據、骨朵熱度指數排行榜

在毒眸看來,《嘆息橋》的叫好叫座,正是內地聯網平臺和積攢了4年的港劇變革力量的一次裡程碑式的共振:經歷了一場網際網路遷徙後,如今內地文化正和香港文化一道,構建新派港劇的風貌。

無論是視頻平臺,港劇製作方,還是香港電視臺,都還在對新的「港味」做出探索。這個時代的香港有了新的故事,這個時代的港劇也對香港故事有了更新鮮的呈現方式,必然會有新的「港味」出現。

「過去一段時間港劇在內地曝光的機會比較少,新一代演員被認識的機會比較少,這個差距要追回來。」此前,TVB副總經理杜之克在優酷港劇場嘉年華接受記者採訪時,承認港劇近年來式微,並認為優酷同步播出對港劇和香港藝人的發展都有著特殊的意義。

而在今年,林保怡作為《嘆息橋》監製,在接受媒體紅星新聞採訪時則表示,港劇總要向走前:「以前港劇出現了很多經典,我很幸運演出了很多角色,《珠光寶氣》《金枝欲孽》等等。我其實沒有懷念的,人應該往前看,應該有一些新的想法、新的理念,表現不同故事。」

「畢竟現在都2020年了。」他說。

參考資料:

1、《香港電視劇的制播現狀及與內地的競合展望_訪TVB戲劇總監梁家樹》,2011年

2、《港臺劇「橫行」的年代過去了 內地劇正到處佔山頭》,晶報,2012年

3、《林保怡「北漂」開公司,新劇對觀眾「有要求」 》,紅星新聞,2020年

原標題:《《嘆息橋》通往的,是港劇怎麼樣的未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不像港劇的港劇《嘆息橋》
    港劇《嘆息橋》,還是《綠豆》那個熟悉的轉場、構圖和運鏡,深得我心。「大家習慣了TVB的風格,這沒什麼不好,但我們更想講一個好的故事。」作為港劇曾經的標杆性演員,林保怡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是的,這部劇是恰如其名地講述了一段令人一聲嘆息的故事,沒有槍戰,沒有飛車,沒有探案,而是人性。《嘆息橋》很現實,拋去了上帝視角,讓每個人看問題都是主觀的、片面的,所以才會出現各種錯過和遺憾。《嘆息橋》裡,藏著每個人的人生。每一集是每一個角色的視角,這集內是她記憶中的事情的樣子,而下一集是另外一個角色的視角的同樣的一個故事。
  • 《嘆息橋》節奏慢卻燒腦 林保怡主演「非典型港劇」
    《嘆息橋》主演林保怡。愛情懸疑劇《嘆息橋》目前正在優酷熱播,該劇匯聚了「老中青」的港劇演員林保怡、周家怡、衛詩雅、伍詠薇、陳奐仁、秦沛、唐寧等。不過這又是一部與眾不同的港劇,對此,該劇監製兼主演林保怡直言,《嘆息橋》是冒險的,如果不冒險就變回以前的港劇,「未來應該有新的概念,新的手法去講述不同的故事,畢竟已經2020年了。」
  • 不像港劇的港劇:林保怡主演《嘆息橋》展現「羅生門」式愛情
    就在大家猜測為何林保怡近年來少有作品時,一部由他監製並主演的劇集——懸疑愛情港劇《嘆息橋》,將於3月28日正式在CIBN高清影視獨家開播。小C獨播TVB港劇《嘆息橋》(接檔《法證先鋒4》)3月28日本周六12:00起酷喵會員每周六搶先看3集《嘆息橋》由2016年高分港劇《瑪嘉烈與大衛-綠豆》的原班人馬打造,Fatball和25導演,林保怡、周家怡、衛詩雅、伍詠薇、陳奐仁領銜主演。
  • 《嘆息橋》能讓港劇回春嗎?
    靠著《瑪嘉烈與大衛·綠豆》打出口碑,代表著港劇新力量崛起的ViuTV這一次出手,依舊水準在線——是呢,說的就是《嘆息橋》。由《瑪嘉烈與大衛·綠豆》原版班底打造,林保怡、周佳怡等人主演,剛播出便好評如潮,豆瓣評分曾一度飆升至9.0,現在基本穩定在8.8。
  • 豆瓣8.8高分的《嘆息橋》,能成為區別於經典港劇的新派港劇嗎?
    這個團隊很幸運,遇上了香港電視頻道的新生力量ViuTV和向來青睞港劇的優酷。據介紹,《嘆息橋》屬於優酷的全資投制,團隊在創作上,擁有非常高的自由度。 與幸運相對應的是《嘆息橋》不俗的成績單。一經上線,就斬獲8.8的豆瓣高分,甚至有聲音稱這是區別於經典港劇的新派港劇。
  • 豆瓣8.9,最新港劇《嘆息橋》,值得一看
    《嘆息橋》是由林保怡、周家怡、陳奐仁、衛詩雅、伍詠薇、秦沛等主演的網劇。該劇講述了講訴了6對男女幾十年來在愛情、友情中兜兜轉轉的故事。李子勇Thomas出生貧窮,年輕時為賺取母親的醫藥費拼命打工賺錢,與同在茶餐廳打工的少女方小薇Sammy相識,自此兩人變成好朋友。
  • 港劇《嘆息橋》主創:誠實地表達故事
    最近在優酷獨播的港劇《嘆息橋》,以獨特敘事手法和影像風格,圈了一票粉絲,更在豆瓣拿下8.8高分(2萬人評分)。許多港劇粉絲剛打開這部劇集會覺得詫異:這實在是一部「非典型又典型」的港劇。非典型的是其中沒有以TVB為代表的老派港劇的種種經典臺詞、經典風格,典型的是它所講述的依然是韻味很香港的都市情感故事。
  • 《嘆息橋》港劇總要向前走
    《嘆息橋》的走紅讓很多人第一次聽說ViuTV,這部近幾年最高分的港劇不是來自TVB而是來自ViuTV。ViuTV成立於2016年,是香港一個拍網劇起家的電視頻道。我不知道如何準確定義ViuTV,拿它和TVB相比似乎不是特別合適,說是香港版的愛奇藝也相差較大。
  • 《嘆息橋》:顛覆你對港劇的認知 事實證明「TVB真的不行了」
    01#楊怡產女#就在網友們對於TVB新劇《法證先鋒4》一直瘋狂吐槽的時候,另一部港劇《嘆息橋》卻悄然成為了大眾眼中的年度香港神劇,而這部港劇並非出自港劇霸主TVB之手,而是黑馬電視臺相比《法證先鋒4》備受關注,《嘆息橋》則顯得非常的低調,自開播到如今都沒有引起大範圍的關注與討論,但是看過《嘆息橋》的網友卻都表示自己挖到寶藏了,這部小眾但卻製作精良的港劇獲得了極高的評價,極端化的口碑一對比就顯得《法證先鋒4》有多麼的不堪。
  • 8.9分港劇的班底帶來文藝又燒腦的《嘆息橋》,林保怡:港劇不該只有TVB
    在臺劇不斷於題材上趟出新路,持續拿下豆瓣高分的同時,一直以來為內地觀眾熟悉的港劇,其實也在悄然變革中。這其中的變革先鋒,竟然是讓觀眾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港劇標杆人物——林保怡。今日,由林保怡監製、主演的港劇《嘆息橋》在優酷正式上線,VIP會員可觀看前三集。打開彈幕捕娛記(ID:ibuyuji)發現,許多觀眾直言是因為林保怡和「綠豆」而來。
  • 港劇《嘆息橋》:幸福還是嘆息,都是自己選的
    最近看了一部與以往港劇劇情很不一樣的港劇——《嘆息橋》。這部2020年的港劇,由楊承恩、李紹波執導的愛情懸疑劇,於2020年3月底播出。
  • 林保怡首任監製《嘆息橋》 「老中青」港劇演員同臺飆戲
    由優酷、ViuTV聯合出品,Fatball、25執導,黃綺琳擔任編劇,林保怡首任監製並領銜主演,周家怡、衛詩雅、伍詠薇、陳奐仁等出演的愛情懸疑港劇《嘆息橋》已於3月28日在優酷全網獨播。該劇講述了6對男女幾十年在愛情、友情中兜兜轉轉的故事,對原生家庭、人性陰暗面、伴侶選擇、精神疾病、兩性相處等社會化議題展開探討,呈現了羅生門式的香港現代都市情感故事。
  • 《嘆息橋》「三集後真香」,後「TVB時代」港劇能走向復興之路嗎?
    作為自來水網友安利《想見你》時的常用語錄,此時被安放到了一部於3月底上線的口碑港劇《嘆息橋》上。「羅生門」式多視角敘事、「打破第四面牆」讓演員直接與觀眾對話的設計、洞悉幽微人性的懸疑愛情推理遊戲、刁鑽的拍攝角度以及講究的構圖方法……《嘆息橋》打出了多張冒險牌,用「新式港劇風」吸引觀眾目光的同時,文藝而陌生的劇作風格也讓不少人望而卻步,在優酷的熱度值遲遲未過5000。
  • 《嘆息橋》「三集後真香」,後「TVB時代」港劇能走向復興之路嗎
    作為自來水網友安利《想見你》時的常用語錄,此時被安放到了一部於3月底上線的口碑港劇《嘆息橋》上。「羅生門」式多視角敘事、「打破第四面牆」讓演員直接與觀眾對話的設計、洞悉幽微人性的懸疑愛情推理遊戲、刁鑽的拍攝角度以及講究的構圖方法……《嘆息橋》打出了多張冒險牌,用「新式港劇風」吸引觀眾目光的同時,文藝而陌生的劇作風格也讓不少人望而卻步,在優酷的熱度值遲遲未過5000。
  • 《嘆息橋》豆瓣8.8,港劇裡程碑
    最近,有一部豆瓣開分9.0的新劇,刷新了人們對港劇的認知——《嘆息橋》。這部劇的主創團隊,在2016年時就曾打造過一部港式文藝短劇《瑪嘉烈與大衛 綠豆》。該劇性冷淡風的色調、強迫症般的構圖和溫和細膩的情感,讓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 《嘆息橋》破格而出,非典型港劇熱爆內地
    幾乎所有內地的影視類自媒體都分析為何這部風格文藝小眾的港劇能收穫好評,卻鮮少有人注意到,其實由ViuTV母公司電訊盈科媒體和優酷聯合出品的《嘆息橋》至今還未在香港播出—作為一部港劇,它反而是先走出了香港,再與香港觀眾見面(ViuTV已定5月11日首播)。
  • 監製主演《嘆息橋》,林保怡:每個角色都不是我
    但《嘆息橋》卻是一部「風格迥異」的作品,跟以往的港劇相比,《嘆息橋》中沒有槍戰,沒有飛車,沒有探案,重點是人性。林保怡坦言,最開始看劇情的時候確實會感覺節奏有一點慢,「我們每一集從一個角色的視點出發去拍,觀眾要用腦袋去思考,看你們是否明白我們想表達的。」
  • 比起8.8分《嘆息橋》這些新港劇,我還是更懷念老港劇的「港味」
    也許不會有人想得到,2020年開年到現在,豆瓣網站上評分最高的國劇,會是一部港劇——由昔日TVB視帝林保怡主演的《嘆息橋》。豆瓣主頁上一條短評寫道:「好熟悉的畫風,是綠豆的感覺。」《嘆息橋》是ViuTV平臺的新劇,該頻道在2016年成立,背後的製作團隊是相對年輕的傳統港劇系統外新生力量,而該頻道第一部自製劇,正是由《嘆息橋》主創打造、2016年播出的《瑪嘉烈與大衛 綠豆》。這類與老港劇風格、基因截然不同的劇集,被評論者賦予了一個統一的稱號——新港劇。
  • 《嘆息橋》:開播9.0,近年港劇最佳,一口氣15集!
    這是一部顛覆普通人認知的港劇。你無法用過去任何一個港劇類型去定義它,也無法用以往看港劇的放鬆狀態來看。它相當挑戰觀眾的智力:突然就冒出一個新人物,不按正常的時間線講故事,還有很多細節第一遍看不懂,得倒回去重看…即使這樣「不好看」,這部另類港劇,短短兩天已經衝上豆瓣熱門劇集首位,首播評分高達9.0:《嘆息橋》中國香港。
  • 港姐停辦,港劇式微?豆瓣8.8分的《嘆息橋》或許給出了答案
    文 | 莊石Viutv在香港的興起,這或許意味著港劇多元化的一個趨勢。香港作為國際性的大都市,不止只有豪門恩怨和商海鬥爭,更多的還是普通城市白領,他們是如何生活如何思考的?「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豆瓣8.8分港劇《嘆息橋》的出現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