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巫師之昆特牌》的封閉測試已經在10月26日開始了。經過一段時間的開發,萬眾期待的昆特牌已經接近完成,機核也是在第一時間拿到了封測的資格。不管你是一位巫師的老玩家,年邁的昆特牌手;還是老練的卡牌玩家,想初涉昆特大坑;抑或是久聞昆特大名,試圖嘗試一下,希望這篇文章都會為你的威倫牌王之路起到一些幫助。這是系列的第二期,我們對昆特牌的系統和一些機製做深度的解析。
▋卡牌收集雖然已經和傳統的TCG相差甚遠了,但是這類電子版卡牌遊戲的一大魅力仍是其中的收集卡牌,也就是「開包」的過程。
今後,你們會對這個界面又愛又恨的
《巫師之昆特牌》中的開包系統和絕大多數的電子卡牌遊戲一樣,收集的部分由「開桶」和「合成」組成。在界面的右上角分別有三個圖標,最前面的就是你當前的「金幣」,每100金幣就可以買一個卡包;第二個「旗幟」就相當於爐石中的粉塵,不同稀有度的卡牌需要不同數量的「粉塵」來合成,最高的金色卡牌需要800點製作一張;最後一個卡桶就是你擁有的「卡包」數量,你可以在商店界面打開它們。
從左到右分別為:金錢、粉塵和卡包
接著上邊說的,我們從每一張卡的卡面來了解昆特牌的卡牌特色。
▋卡牌卡面首先昆特牌最容易混淆的就是卡牌的顏色與卡牌稀有度的概念。昆特牌的金銀銅色並不完全代表它的珍惜程度,而真正的稀有度標示在卡面的右下角。從最高到最低分別為「金色」、「紫色」、「藍色」和「白色」,所以對於非酋來說,在昆特的世界裡藍天白雲依舊不是夢。
比如這張很帥的傑洛特,雖然是金邊卡,但它的稀有度是紫色史詩
每張卡外邊框的顏色只關係到遊戲的機制。在每一套牌組中,金色邊框的卡最多放4張,銀色的卡最多放6張。除此之外,昆特牌像《Duelyst》一樣,每一套牌還有一個額外的領袖(Leader)牌,它們擁有不同的「英雄技能」,所有的領袖牌必定都是金色稀有度。(如果像Monster的初始領袖那樣打入場內的話,卡牌也是視作金色卡牌。)
領袖牌都必定是金色稀有度
再往下看,卡牌上標有的數字就是這張卡牌的「力量值」,一般來說力量越大就越強。但是昆特牌沒有費用系統,所以同種顏色同種稀有度的卡牌之間不會有特別大的強弱區別,往往力量強的卡牌是白板比較多,而力量低的卡可能有相當強的特效。
卡牌左側的顏色代表了該張卡所在的陣營。藍色的北方王國,綠色的松鼠黨,紫色的史凱麗傑,紅色的野獸,還沒有加入的尼弗迦德和中立卡。不同的陣營有各自的被動技能,陣營的卡只能用在該陣營下,中立則能用在所有牌裡。
目前封測只有四個陣營加中立
在往下也會標明卡的種族和可能有的特效,種族可能會與不同的卡有聯動。除生物卡之外,剩下的就是「Special」卡了,基本上法術和天氣等卡片全都算作「特殊卡片」。
▋卡牌特效接下來要說的是整個卡牌遊戲最有樂子的地方,就是每張卡牌獨有的卡牌特效。相比起原作中的昆特牌,《巫師之昆特牌》裡加入了大量的卡牌效果,極大地提高了卡牌的博弈性和對抗性。
在有一些卡牌的力量數值下面,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些圖標,這些不同的標示就表明它們有著獨特的效果。
持續特效
首先是長久持續特效。在卡牌的左側標示為一團火焰。擁有這樣特效的生物只要存在在場上就能發揮效果。例如:「每當你使用一張特殊牌就加力量」、「只要在霧中就會每回合加一力量」等等。
對一回合只能固定出一張牌的《巫師之昆特牌》來說,能持續發揮效果的卡牌顯然是特別強的,所以遊戲中的這些卡一般來說力量都比較低。
死亡後觸發特效的「亡語」
之後是死後發動的特效。在卡牌的左側標示為一個骷髏。這樣的卡牌特效和《爐石傳說》中的「亡語」一樣,在卡牌被送入墓地的時候會發動效果。
要說所有的變動之中,我認為墓地系統的加入是最令人欣喜,也是昆特牌走向獨立和成熟的標誌。不僅僅是在生物被擊殺後進入墓地,因為昆特牌三局兩勝的特殊機制,昆特牌的「亡語」利用空間比想像的要大得多。
在教程中,我們得到的信息只是「生物在力量被降到0的時候即會被移入墓地。」而實際上在每輪結束,下一輪開始的時候,清空棋盤時候實際上也是將雙方打出的所有卡片移入墓地;翻找卡堆中的卡片時,沒有明確註明「放回牌堆」的情況下,均是將被放棄的卡牌放入墓地。這兩種機制是特殊的將卡片送入墓地的方法,利用好的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計時啟動的特效
再下來是倒數計時的特效。在卡牌的左側標示為一個標有數字的沙漏。有這樣標示的卡牌在登場後會進入一個回合倒計時,倒計時歸零時效果啟動。
這樣的卡牌類似於一個倒計時,往往登場就會產生一種壓迫。但是因為昆特牌中要解掉一張特定的卡代價很大,所以倒數計時的卡不會設計的過於強大。因此我們把倒數計時的卡看作是對方帶來的威脅,不如看作是一張自己延時啟動的大特效。
隨後是永久會留在場上的特效。在卡牌的左側標示為一個拳頭。有這樣標示的卡片在所有小輪結束的時候不會移入墓地,而是持續留在場上。
因為是按輪結算,並且每回合只能出一張牌,可想而知有這種特效的牌在前兩輪登場會產生何種震懾力。而同樣的,這些卡牌在身板上不會有太大優勢,並且在把它放入卡組時,你得付出可能卡手的概率。
喜聞樂見的必須打在對面場上的間諜牌
最後一種就是大家喜聞樂見的間諜特效。在卡牌的左側標示為一個眼睛。顧名思義,這樣的卡在打出後必須放置在對面的場上,為對面增加力量。
雖然沒有了過去間諜卡那樣萬金油般的過牌引擎,但是這種犧牲自己的力量點數換來更大利益的卡牌在這次的封測中出現了。很明顯,這些卡的效果都格外強大,但是打出它們的時機和考量都應當更加仔細。
▋隱藏效果除了以上這些標在卡面上的效果外,還有兩種非常常見的效果並不會以視覺的形式呈現,只以文字說明,那就是登場即發動的特效和將卡伏蓋在場上。
類似於遊戲王中的陷阱卡
登場即發動的效果與《爐石傳說》中的戰吼特效一致。在《巫師之昆特牌》中,大量的「戰吼」卡牌被加入了遊戲中,這樣一來遊戲的「牌序」、「伏筆」就都有了,昆特牌從原先單純的比大小變成了真正有來有回的卡牌遊戲。另一種「伏蓋」卡則是在登場時一定要先蓋在場上,這樣一來和「間諜」效果一起,兩種特效組成了《遊戲王》中陷阱卡一樣的機制。「陷阱卡」埋設得當的話基本上就宣告了一輪遊戲的勝負。
▋遊戲的基礎機制與思路每一種卡牌遊戲想要打好都必須從它的獲勝機制開始思考起。《巫師之昆特牌》的獲勝條件只有一個就是比大小,那怎麼在比大小中戰勝對手呢?要麼自己的點數一直壓著對方;要麼不停地削減對方的點數;要麼想辦法消耗乾淨對手的資源。
送給對面一個12的「死亡之翼」,但肯定能有特殊的戰術配合
點數上的壓制和自己點數的保護更多的是一個經驗問題,在打得多了,卡牌熟悉了的情況下,只需稍微思考就能理解怎麼保護自己的生物,怎樣擴大自己的優勢。《巫師之昆特牌》最大的特色是三局兩勝的制度,由此而來的消耗對手資源的思路才是贏下整個一大場比賽的關鍵。
另一個《巫師之昆特牌》不同於其他卡牌遊戲的特點是:你不能空過。除非你選擇結束本輪,否則雙方必須一人一張出牌。如果說通過「田忌賽馬」放棄小輪的方式來消耗對手資源是大處,那在小輪中用自己「沒那麼重要」的牌騙出對方「比較重要」的牌就是小處。
▋構築思路《巫師之昆特牌》同樣是不固定卡牌數量的卡牌遊戲,構築自己的套牌同樣很有說法。
首先,一套卡牌應能將它所在陣營的被動技能和領袖卡的技能優勢發揮到最大。例如野獸陣營的被動是每輪結束的時候會隨機留下一張生物牌在場上,所以很明顯製造大生物的套路適合它;史凱麗傑陣營的被動是第二、三輪開始的時候自己所有地方的生物(手牌、牌堆、墓地)會獲得原始力量+1的效果,所以它很顯然是一個打後期的陣營。
第二步是尋找自己職業卡中適合當核心的卡。普遍情況下陣營的專屬卡是會比中立卡稍稍強一些的,其中也會存在一些能夠將整個體系串聯起來的卡。(一般來說卡組會不止一個核心以防卡手)
能夠直接從牌庫拉牌
第三步是圍繞核心構築卡組。儘量放入單卡強度不低、並且能與多個效果聯動的卡,並最終將卡組的卡牌總數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一般來說卡組數量越多卡手的可能性越高,不過也會有例外,例如卡組與牌堆的互動性高等等(能從卡組直接把卡召喚到場上、能將卡從卡組棄入墓地)。
這樣一套完整的卡牌就組出來了。但是因為一些惡性BUG導致我無法開包..所以我現在的卡幾乎就是基礎卡,目前我也不能給出太多的卡組建議,我就單舉一個史凱麗傑幾個小配合的例子吧。
配合領袖技能能夠快速成長
初始的史凱麗傑領袖卡的主動技能是召喚兩個負傷的單位,這樣一來最適合它的陣營專屬卡就是每有一個己方生物受傷便會增加力量的「Clan Tuirseach Axeman」,由此可以打出一波配合。
史凱麗傑有能將自己墓地中的卡重新打出到場上的牌,並且史凱麗傑的被動是每輪卡都會變強,適合後期。所以「Birna bran」這張卡能在過牌的同時把「希望它死」的卡埋入墓地。
and play it代表戰吼特效也能再發動一次
初始的史凱麗傑有兩張「Light Longship」,它們力量較大且不受雨天天氣影響。明顯圍繞史凱麗傑的天氣是雨天為主、霧氣為輔,剛巧將單位復活的卡力量就是1,所以它也算是一張「免疫雨天」的牌吧。
下面這段視頻是我試玩的一局人機對戰,卡非常少並且網絡也不太適合匹配,所以就只是作為演示以上那些小特效吧。
結語:到這次封測為止,《巫師之昆特牌》已經基本接近完成了。整個大的構架已經不會有太多的改變,接下來的就是Debug和一些卡牌平衡性的調整。國服的《巫師之昆特牌》測試也即將開始,並且中文化的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當中。機核會在今後的更新和測試中繼續更進,希望那時候能和大家在威倫相遇,「來打把昆特牌吧!」對了,記得找導演算帳,他開出了Ciri。
更多內容請關注機核網
點擊【閱讀原文】給原作者點讚!
↓就這兒!戳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