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專家李玫瑾表示:家長多帶娃去這三地,比看書要有用千倍

2020-12-20 家有咪咪呦

現在越來越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引起了高度重視,各種各樣的特長班,各種各樣的輔導課層出不窮,導致現在孩子的壓力越來越大,每天都被支配得東倒西歪,不僅要完成學校的作業,還要完成各種各樣課外輔導班的任務。現在的孩子每天課外時間都被家長安排的滿滿的,這樣真的好嗎?

我不是厭學,只是不想被逼學習.

樂樂從小學開始,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一直是爸爸媽媽的驕傲。每次放學回到家的那瞬間,總是會第一時間掏出課本來學習,學習完之後才和小朋友去看動畫片、玩遊戲等。在班裡一直是老師眼中的佼佼者,她的作業總是被老師當作標準跟大家講解,同學們不會的題都會來問她,為此她媽媽還給她報了各式各樣的輔導班。

初中後的她情況就變了很多,每天媽媽都會催著逼著她去學習,多次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而且還會莫名其妙的覺得樂樂玩的時間太多了,樂樂媽媽每天無休止地對樂樂進行思想教育,天天講道理、打比喻、讓她不要虛度光陰之類的,甚至連樂樂姥姥姥爺都出動了,每天都逼著我各種學習,把我的業餘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

使得樂樂每天都像個囚徒,除了看書還是看書,各種各樣的補品也如期而至陪伴樂樂學習,終於樂樂考上了市重點高中。樂樂媽媽逢人就說樂樂多優秀多優秀,樂樂成了她炫耀的資本,而且還總是說自己怎麼怎麼付出之類,好像樂樂考上市重點高中都是她的功勞。

升入高中後的她,成績開始每況愈下,從剛入班前十名,到第一次月考落到20名,更悲催的是樂樂的知識面也不如別人的寬了,甚至於別人說的話題她都插不上話,選班幹部的時候也名落孫山。

由之前老師心目中的佼佼者,瞬間變成了普通同學,隨著時間的延續,自己的成績也開始逐漸下滑,常常會為被同學嘲笑而苦惱,每天不好好聽課,成績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後來乾脆連學校都不去了。

育兒專家李玫瑾表示:家長多帶娃去這三地,比看書要有用千倍

圖書館。

對於讀書看書這件事情,是枯燥無味地,也因此很多孩子其實是非常抗拒看書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其實你要是真的看進去了就會覺得挺有意思。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想讓他們停下來看書似乎很難,所以就有了每天家長監督孩子讀書。

想要孩子更有效地看書,一定要帶孩子去圖書館,因為圖書館是安靜的,書的種類也各式各樣,孩子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愛上看書。

科技館。

孩子的腦袋裡總是會有十萬個為什麼的出現,尤其是很多的男孩子,對科技情有獨鍾,一般都因為家長覺得這是沒用的思維而扼殺在了搖籃裡。其實,只要孩子感興趣,科技館真的是個開發大腦的好地方,因為科技本來就是複雜而神奇的。

高端大學。

可以帶孩子去一些非常優秀的大學參觀參觀,讓孩子明白讀書的意義是什麼。來到這樣的學校裡你能享受到什麼,讓孩子明白她為什麼要努力讀書的意義,同時還能開拓孩子的眼界。只有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努力學習,孩子才能形成自覺自律的好習慣,不然就算你天天把孩子拴在眼皮下,孩子該貪玩的還得貪玩。

總結:想要讓孩子越來越優秀,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伴孩子,在孩子看書的同時,我們可以看書、工作或者看報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做好了榜樣,和孩子一起進步,孩子自然就會變得優秀。

一個成功的孩子背後,一定會有一個含辛茹苦付出的父母,父母的所作所為都會影響著孩子,你理想中的孩子是什麼樣子,那麼作為父母的你先得成為什麼樣子,並且要持續地為之努力,不然孩子是看不到的。

相關焦點

  • 育兒專家李玫瑾:家長多帶娃去這3個地方,比看書有用「千百倍」
    對於這個問題育兒專家李玫瑾給出了答案。 育兒專家李玫瑾:家長多帶娃去這3個地方,比看書有用「千百倍」 1. 更有效的讓孩子看書,就要帶孩子去圖書館,因為圖書館的氛圍本來就是安靜的,是大家都在看書的,並且各種各樣的書,看起來就讓人有想要閱讀的感覺,所以多帶孩子去圖書館,孩子就會愛上看書的
  • 育兒專家的孩子都過怎樣?看到李玫瑾和約翰的子女,瞬間明白了
    自然而然會去查閱一些資料和書籍,希望能從中學到經驗和技巧,但是這些育兒知識遠遠沒有育兒專家們權威。目前國內知名度較高數一數二的育兒專家莫過於李玫瑾和約翰.華生,他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育兒理念和方法。而約翰教授的理念則是比較先進的「哭聲免疫法」:在寶寶哭鬧的時候,不要管不要哄,次數多了,他就明白哭是沒有用的,自然而然變得乖巧和獨立。但是後來這個理念得到推翻,這種理念教育出來的孩子不僅冷漠缺愛,還有的喜歡尋求索要。那這些育兒專家的孩子們現在都怎麼樣了?
  • 李玫瑾是育兒專家,但親生女兒卻未能「成才」,人設翻車了?
    網上像一個巨大的信息網雖然信息很多,但真假卻很難分辨,這時一些「權威專家」的指導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家長也更願意相信這些「專家」們。李玫瑾為何能受到廣大家長的信賴?在眾多專家中,有一位專家深受家長們的信賴,她就是——李玫瑾。
  • 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的18條建議,幫助家長解決育兒難題!太有用了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對育兒的建議,可以幫助各位家長解決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一些難題,非常實用,不少家長表示:家庭教育中的很多「育兒難題」迎刃而解。提到李玫瑾教授,很多家長並不陌生,她的很多公開演講對家庭教育都很有啟發,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剖析育兒問題,幫助成千上萬的家長找到家庭教育的正確方法,解決與孩子相處時遇到的問題,讓孩子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
  • 李玫瑾的教育方法,網友質疑不認可:育兒經驗不能生搬硬套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中說道,當孩子三四歲以後,給孩子買玩具的時候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工作很辛苦,而且不要馬上給孩子買,要延遲一個星期或者更長時間。在這期間,讓孩子幫你捶背,擦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李玫瑾教授建議在給孩子買玩具時要延遲滿足,並給孩子提出要求這一理念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這些人認為,孩子要買玩具時,不給孩子買,反而對孩子提一些要求,這是和孩子之間的一種交換,是一種變相的威脅。這樣做,會讓孩子認為父母不是無條件地愛自己,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這樣做還會讓孩子學會交換和威脅,並且用這種方法來對待家長和其他人。
  • 育兒專家的子女們後來如何了?對比李玫瑾和約翰的子女,太諷刺了
    甜椒兒媽媽,一個時間相對自由的全職媽媽,喜歡分享,喜歡傾聽,希望把經歷過的、看到過的、聽到過的,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對觀者在育兒上、情感上有所啟發……文|家有小甜椒兒(專注優質原創,抄襲必究,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自從有了孩子之後關注點就轉移到了育兒這方面
  • 李玫瑾育兒專家的「人設翻車」?全國各地開講座,女兒卻是普通人
    作為孩子家長,很少有人沒看過或聽過李玫瑾教授的育兒理念。李玫瑾是一名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教授,在與罪犯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到不少家庭教育的弊端和失誤,並積極指出。李玫瑾教授的理念一出,迅速在育兒領域有了很高的地位,不少家長紛紛按照李玫瑾教授的方式育兒。
  • 尹建莉發文怒批李玫瑾,兩位育兒大咖「皇城PK」,我們該聽誰的
    李玫瑾教授認為:①3歲前的孩子需要依戀,家長要及時地滿足其生理需要;②3~12歲的孩子需要規矩,家長應該堅定地對其說「不」;③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選擇權,家長應該耐心地把他們當成朋友。其實,尹建莉專家的教育觀點偏向西方化,她主張「換位思考」,孩子出了問題,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的錯誤。在這一點上,兜媽覺得尹建莉的教育有可行之處。
  • 千萬別片面跟著專家學育兒:李玫瑾被DISS
    一些朋友剛剛開始寫公眾號,找到BLUES如何才能寫出10萬+的閱讀量,我就告訴他上面三點,果然,在只有幾百粉絲的情況下,就寫出閱讀量20萬+、30萬+,後來有人說,BLUES你自己怎麼不寫10萬+,於是我就用1個多小時,寫了一篇10萬+,就是上面的套路,詳見《開學第一課:教育部如果推薦這些偶像,學生家長們不答應》。
  • 李玫瑾:將來有大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李玫瑾教授作為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專家、明星育兒導師,她的影響力可以說是非常大,並且因為長期對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的研究,讓李玫瑾教授在育兒的領域上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並且李玫瑾教授的育兒理念也受到了眾多家長的認同和追捧。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三個特徵,建議家長好好培養
    將來會有所作為的孩子一般從小表現就很明顯,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就曾坦言:有這三個特徵的孩子,將來多半都有出息,建議家長好好培養。所以家長們如果發現孩子有拖延症的習慣,一定要及時改正了,讓孩子從小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凡事都做好規劃,培養自己的自制力,這樣孩子才能更優秀。
  • 尹建莉發文批評李玫瑾,兩位育兒專家「PK」,父母究竟該聽誰的?
    李玫瑾教授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專家,主攻方向除了犯罪心理之外還有青少年心理的研究。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父母對李玫瑾教師提出的育兒觀念大為推崇。但是另一位育兒專家尹建莉卻在網絡上對李玫瑾教授隔空喊話,發表了一篇批判李玫瑾教授的教育理念的文章。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娃有這4種「難帶」表現,家長應該高興
    中國公安部門兒童心理學專家李玫瑾,就曾在一次講座中說過有關孩子難帶聰明的問題當時我有幸經朋友介紹聽過那次講座,李玫瑾教授指出,小時候難帶的孩子,確實在某些方面能力比被人更強!娃有這4種「難帶」表現,說明你家娃很聰明,家長應該高興1、喜歡拆東西、亂扔東西人人家裡都有一個淘氣的娃,但喜歡拆東西、亂扔東西的娃卻在少數,這類娃只要是自己用手碰到的東西,趁家長不注意就會拆散架(拆不開就往地上摔),家裡有這樣一個
  • 李玫瑾:孩子到這個年齡段,家長再忙也別讓老人帶,否則早晚後悔
    現在很多家庭的育兒重擔都承擔在寶媽的身上。身為媽媽又要工作、又要維護家庭,很多寶媽實在沒有充足的精力同時兼顧兩件事情。所以很多媽媽在重新拾起工作後,就會選擇讓家裡的老人幫忙帶孩子。但是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到了下面這個年齡段,家長再忙也別讓老人帶,否則會影響成績。什麼年齡段的孩子會被影響?李玫瑾教授的這個言論引發了家長的熱議。
  • 寫這麼多育兒文,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李玫瑾會火,那些被戳中的痛點都...
    文章指出以「李玫瑾」命名的教育類公眾號、直播號數目龐大、流量驚人,甚至被一些校方熱捧,組織老師、家長集體觀摩。但是個中言論細細推敲,會發現治標不治本,值得商榷。 比如說,該不該打孩子?李玫瑾教授會說:該打還是要打。比如說,要讓孩子吃苦,早年吃的苦越多,承受力越好。
  • 李玫瑾:有大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正因如此,現在的很多家長都十分重視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常聽講座的家長對李玫瑾教授應該不會陌生。作為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專家和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經常出席各大育兒節目,向家長們分享自己的經驗和體會。在家長十分關心的「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的問題上,李玫瑾教授也曾在講座上表達過自己的觀點。
  • 為何「窮人家」的娃一眼就能認出?李玫瑾坦言:身上這3點藏不住
    因為李玫瑾教授通過長期對各種各樣的人進行心理研究,對於不同類型的人身上的特徵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她在育兒領域上的研究也頗有深度,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們家長去學習,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窮人家的孩子,身上的這3個特徵。窮人家的孩子為何能夠一眼被認出?
  •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情商不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然而在絕大多數父母的眼裡,成績就是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但實際上"智商"並不能體現孩子的全部,"情商"才是決定孩子的高度。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個育兒講座,而演講的人正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李玫瑾教授講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則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4個「特徵」,家長該管就得管。
  • 李玫瑾是育兒專家,她的女兒教育得如何?很多人都覺得「翻車」了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心理學教,公安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並由此推導出了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因此,李玫瑾也是一位很有名的育兒專家。在普通人的認知裡,會下意識地認為育兒專家的子女應該要取得很耀眼的成就,最起碼也要是一個領域裡的知名人物。
  • 尹建莉: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
    據調查發現:尹建莉更受孩子喜愛,李玫瑾備受家長推崇根據李玫瑾教授講座下的評論能夠發現,父母都非常贊同李玫瑾教授的方法以及觀念,還有很多家長評論表示自己用了李玫瑾教授所教的方法,孩子確實有很大的改變,因此李玫瑾教授一直備受家長們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