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明明聽不懂粵語,為什麼粵語歌還這麼火?

2021-01-09 秒聞視頻

說起我們聽歌學會的第一門「外語」,很多人的答案都是「粵語」。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粵語歌既洋氣又好聽呢?有人說,那還不是因為,咱們聽不懂唄!但是很多人也覺得奇怪,方言歌曲那麼多,像閩南語啊、吳語啊、信天遊啊,明明都很好聽,也有自己的經典曲目,但是,為什麼只有粵語歌曲紅得這麼廣、這麼久呢?其實這裡面,還大有說頭!

這些經典粵語歌,你一定聽過

說起粵語歌,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記憶。香港搖滾樂隊Beyond於1993年發表的《海闊天空》,也早已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信念。

1983年,張國榮發表成名曲《風繼續吹》,同時也是他主演的電影《縱橫四海》的主題曲。在他逝世15個年頭後再聽這首歌,更是惹人惆悵。

1989年,香港歌手陳慧嫻發表了《千千闕歌》,這首旋律並不激昂的歌曲,卻在如水的平靜中流淌著憂傷,令人無比動容。

除此之外,在香港樂壇風起雲湧的這些年,還誕生了無數才華橫溢的音樂人,從許冠傑、汪明荃、羅文,到陳百強、譚詠麟、梅豔芳,再到張學友、陳奕迅、楊千嬅等等,都是經典粵語歌曲的締造者。

粵語歌為什麼這麼流行?

聽了這麼多年的粵語歌,那你知道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紅起來的嗎?其實,它出現的時間並不算長。

按照已故香港著名音樂人黃霑博士的研究,1974年,「無線」電視劇主題曲《啼笑姻緣》的出現,是香港社會普遍接受粵語流行曲的開始。這首由仙杜拉主唱的粵語歌面世之後,宣告粵語歌曲不再是「上不了臺面」的「俗曲小調」,而是升級成為「大眾娛樂」,登堂入室。

隨後一連串粵語歌曲的湧現,讓香港人發現了自己的獨特聲音。粵語流行曲的歌詞名句,更是變成口頭禪,溶入了香港人的生活。(進半斤八兩音樂2)

等到祖國內地改革開放後,香港流行音樂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開始進入了自己的黃金時代。而「百花齊放」的粵語歌一經傳入內地,就迅速風靡大江南北。那麼,粵語歌為什麼能在如此長的時間內都保持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這和粵語歌本身有著密切的關係。作為方言歌曲,粵語歌最大的特點自然就在於「粵語」二字。

粵語歌,很有「節奏」

我們知道,普通話只有四個聲調,分別為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但標準的廣東話則有「九聲六調」。如此多變的韻律變化,讓粵語歌的歌詞更加準確和生動。而香港流行樂不乏精通填詞之道的大家,他們在行業內樹立了「歌詞是寫來唱、寫來聽的,必須力求顯淺,才能入耳明白」的填詞標準。按照這一標準創作的歌詞,才是佳作。

得益於錯落有致的聲調,粵語歌也因此有了更加波瀾起伏的情緒。與此同時,豐富多彩的聲調也讓粵語歌曲增添了那如同古詩一般的節律。

難怪大家都說,詩歌同源!

聽得我都開始打拍子了!

此外,粵語有59個韻母,超過普通話的39個韻母。而這樣一來,它押的韻就多了,也更容易傳唱。

香港演員吳鎮宇曾在《天天向上》中,用粵語朗讀名篇《將進酒》,大家聽完都直呼,耳朵懷孕啦!

粵語歌,很有「韻律」

因為粵語在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都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特點,因此發音比較饒舌。所以在歌曲創作中,創作者就會在歌詞中穿插疊詞來緩解這種情況。比如,在譚詠麟的《朋友》中,接連出現三個疊詞。

還有這種,讓你以為」卡碟」了的歌詞。

還有「卡碟」2.0版。

我數清楚了,一共有五個「愛」!

而早在《詩經》中,人們就已經無比熟練地掌握疊詞的運用了。試想一下,倘若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疊詞去掉,那麼它所傳遞的韻律感自然也會大打折扣吧。

粵語歌,很有「文化」

熟悉粵語的朋友會知道,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漢語的文學美感。比如,他們把「吃」叫做「食」,「喝」叫做「飲」,穿衣服叫「著衫」。連日常說話都這麼「文縐縐」,放到歌詞中,就更是如此了。楊千嬅那首《再見二丁目》中的「歲月長,衣裳薄」是很多歌迷心中的經典。

還有旋律一起,就能讓人夢回故裡的《慕容雪》。

以及如詩如夢般的《似是故人來》,就算撇開旋律,單看歌詞,也美得令人心醉。

一首歌,是一種文化印記。一首首經典的粵語歌,蘊藏著深厚而獨特的香港文化。而這其中,不僅有最新潮的流行元素,更有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結晶。這樣兼容並蓄的香港音樂,她的魅力一定會長長久久,而且讓人不能不愛!

相關焦點

  • 明明聽不懂,為什麼我們更愛粵語歌?
    意公子最喜歡的還是王菲唱粵語歌。很奇怪,同一首歌、同一個旋律,總覺得只要是用粵語唱的,就是比國語歌好聽。而且不僅是王菲,很多粵語歌手都有這種神奇的力量。那麼,是因為香港歌手唱歌更走心?還是粵語歌本身有股神奇的力量?
  • 為什麼很多人明明不會說粵語,卻愛聽粵語歌?
    在華語音樂世界裡,能讓年輕人心悅誠服地花錢和崇拜的歌手不多,上一輪掀起這麼一波回憶殺的是周杰倫,現在輪到了陳奕迅。10月10日,這位粵語歌王連發九條微博,分別以「春夏秋冬」和「氣土水火」為題,串聯起他曾經膾炙人口的數句歌詞。十幾個字的內容尚未讀完,已經有很多歌迷在腦海裡循環播放了一整首歌曲。儘管發微博本身是為即將到來的演唱會預熱,但仍然不會有人不買帳。
  • 粵語歌到底好在哪?怎麼這麼多人聽不懂卻依然喜歡
    很多人明明不懂粵語,卻很喜歡粵語歌,為什麼呢?這不僅僅是一種直覺與猜測――粵語有九聲,不同於普通話的一二三四這區別非常明顯的四聲,那九聲本身就具有音調與韻律的變化,很多粵語歌不用譜曲,光是用粵語讀就非常美妙婉轉。而且粵語還保留了如ag,ad,ab等入聲韻母,就像是樂譜中的休止符,讓發音陡然多了半拍或者少了半拍,讓音樂有一種擲地有聲的力量。
  • 為什麼粵語歌比國語歌好聽? 意外
    意公子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帖子,討論的是:為什麼聽了粵語歌后覺得普通話的歌都覺得很失色了?
  • 還記得你第一次聽的粵語歌嗎? 問答
    粵語歌,對國內很多歌迷來說,都是一種既親切又陌生的存在。不像日韓那樣聽不懂,又不如國語歌一樣清楚明白。
  • 90後的你,還喜歡聽粵語歌嗎?它在你心中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90後的你,還喜歡聽粵語歌嗎?喜歡粵語歌的90後多不多?這個要分地域來看。我相信廣東地區,特別是接近香港地區的人喜歡粵語歌會多一些,因為他們本身就是說粵語的,而粵語歌則可以說是粵語的流傳文化了,所以他們仍然會喜歡粵語歌。
  • 已經落寞的粵語歌,還有的救嗎?
    這個不參雜任何感情的「殺手」,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就讓粵語歌整整落寞了20年。這一切,在那些粵語歌手上就是最好的體現。自80年代粵語出現後,有一個問題始終圍繞著歌手們:「那就是同一首歌,粵語版本總是不如國語版本有名氣。」換句話說,也就是粵語版本能夠在香港、乃至廣東地區火的一塌糊塗。但是放眼全國,大家聽的都是國語版本。
  • 已經落寞20年的粵語歌,難道真沒救了?
    但是放眼全國,大家聽的都是國語版本。這一點,就連名氣大的歌手,也難以倖免。1990年,還沒成為歌神的張學友推出一張專輯《夢中的你》,裡面有一首改編的《李香蘭》。千禧年後,華語樂壇迎來無可比擬的巔峰,那時粵語歌繼四大天王后青黃不接,粵語歌手僅剩陳奕迅和李克勤獨挑大梁。2002年,陳奕迅在香港發行粵語專輯《The Line-Up》,欲要和臺灣樂壇、內地樂壇的歌手一爭市場銷量。其中最火的一首歌,是《明年今日》。這首歌當年勇奪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勁歌金曲,在香港及廣東一帶火的一塌糊塗。
  • 不懂粵語的粵語歌壇天后,演唱的粵語歌曲動人之至
    她一開始的演繹方式飽含歐美風格,令其走紅的歌曲《晚風》和《祝福》卻都是臺灣味;後來還改編翻唱了很多外國歌,這可能與她在國外長大,受西方文化影響有關。她的歌曲代表作有《瀟灑走一回》、《祝福》、《珍重》、《曾經心疼》......等等,曾獲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手獎,十大中文金曲金針獎,叱吒樂壇流行榜女歌手金獎等各項樂壇大獎。
  • 已經落寞20年的粵語歌,難道真沒救了嗎?
    自80年代粵語出現後,有一個問題始終圍繞著歌手們:「那就是同一首歌,粵語版本總是不如國語版本有名氣。」換句話說,也就是粵語版本能夠在香港、乃至廣東地區火的一塌糊塗。但是放眼全國,大家聽的都是國語版本。這一點,就連名氣大的歌手,也難以倖免。1990年,還沒成為歌神的張學友推出一張專輯《夢中的你》,裡面有一首改編的《李香蘭》。
  • 一個四川人,突然喜歡聽粵語歌
    兒子十歲,這幾天突然喜歡哼唱粵語歌,「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我敢斷定他是聽不懂歌詞的。我也聽不懂粵語,因為父子倆都是四川人,基本都在四川生活。兒子還喜歡聽英文歌,比如那首從抖音火起來的《That girl》。
  • 不懂粵語,就不懂周星馳《唐伯虎點秋香》「9527」什麼意思?
    之前有一部國產動畫叫《大護法》,有粵語版和普通話版,但是極力推薦大家去看看粵語版。因為粵語版裡有非常多的俚語是很經典的,如果你懂粵語就會聽懂裡面大部分的笑話梗。這是普通話版本無法比擬的。很多人表示不服氣,說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粵語只是其中一種而已。其實還真的不是這樣。
  • 過去粵語好歌那麼多那麼經典,現在為什麼慢慢聽不到了?
    曾經風靡一時的粵語歌曲,為什麼我們現在很少聽到了?粵語歌曲曾經風靡內地說起粵語歌曲,相信從八九十年代走過來的人,腦海中馬上就能浮現出很多。比如《紅日》、《沉默是金》、《光輝歲月》、《真的愛你》、《皇后大道東》等等。
  • 歌單精選 100首經典粵語歌,最是情懷聽粵語
    你還記得那一首首陪伴著我們成長的粵語歌嗎?
  • 粵語歌單必備!2018年熱播粵語歌回顧
    而喜歡粵語歌的歌迷,尤其是廣東地區的歌迷,始終還是對粵語歌有一種很特別的情懷,下面根據YouTube點擊率和Billboard的粵語歌排行,我們來回顧一下2018年一些熱播的粵語歌。《缺》- 張敬軒《缺》在YouTube2018年的「十大廣東歌」中位居榜首,可想而知這首歌在粵語樂壇有多火。這首歌邀請到音樂人Mac Chew 進行編曲,為歌曲營造冰冷、孤寂的氛圍。
  • 90後可能是最後一批集體聽粵語歌的人了
    粵語歌是很多人少年乃至青年時期的記憶,但這份記憶可能到90後就截止了。香港的粵語流行音樂曾經見證過輝煌,但如今影響力大不如前。這是為什麼?類似的評論常常會獲得高贊,這也從側面說明,粵語歌的影響力可能不如從前了。事實上,粵語歌曾經極大影響過一代內地年輕人。為什麼粵語歌這麼好聽?為什麼粵語歌在短時間內達到了一個不可逾越的巔峰,又迅速地消退?
  • 為什麼《中國好聲音》容得下英文歌 卻容不下粵語歌?
    那麼在好聲音六季以來上千首歌曲中,國語歌自然是絕對主力佔據了80%左右的份額,作為國內最火的音樂節目自然少不了英文歌不然怎麼顯得高大上,那麼在上千首歌曲中,有一種類別的歌曲居然只有三位學員演唱過,它就是粵語歌。
  • 50年前,許冠傑憑一首單曲打開粵語歌大門,註定他才是粵語歌神
    的確,自從1971年許冠傑憑藉一首單曲,打開了粵語歌的大門,就註定了他這一生的不凡。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香港第一首粵語單曲,意圖喚起香港人對本地文化的重視,後來與《獅子山下》一起,被譽為香港地域文化標誌性的時代歌曲。《鐵塔凌雲》之後,很多人不再感覺粵語音樂難聽,甚至還有一種獨特的味道、鄉情,由此粵語歌的大門真正打開。
  • 部分廣州市民網上發起唱粵語歌等活動保衛粵語
    多名年輕人來到人民公園的音樂亭,唱了三首粵語歌。這些年輕人表示「唱粵語歌表示我們愛粵語,愛廣州」。  這些人是應豆瓣網上的一條帖子而來的。此前一天,「廣州舊城關注小組」網友螢火蟲在豆瓣網上發出快閃召集,24小時內引來139人拍板參加。  這個夏天,廣州市政協提議廣州電視臺「改為普通話播音」,被民眾認為粵語的危機來臨。
  • 不懂粵語,就不會懂周星馳電影中9527的意思?
    之前有一部國產動畫叫《大護法》,有粵語版和普通話版,但是極力推薦大家去看看粵語版。因為粵語版裡有非常多的俚語是很經典的,如果你懂粵語就會聽懂裡面大部分的笑話梗。這是普通話版本無法比擬的。很多人表示不服氣,說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粵語只是其中一種而已。其實還真的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