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十歲,這幾天突然喜歡哼唱粵語歌,「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
我敢斷定他是聽不懂歌詞的。我也聽不懂粵語,因為父子倆都是四川人,基本都在四川生活。
兒子還喜歡聽英文歌,比如那首從抖音火起來的《That girl》。他甚至能像模像樣地唱出來。我也敢斷定他是聽不懂歌詞的,因為他現在的英語水平達不到。
其實,留意看一下,身邊有些人聽歌,特別喜歡聽英文歌,對華語歌曲不太感冒。實在令我費解:一首流行歌,連歌詞的意思都沒搞懂,怎麼就能喜歡呢?
我試著解讀一下這個現象,也不知對不對,說出來給大家討論討論。
原因一,流行歌曲的配樂也是音樂中的一種,自身就具有獨特感染力。配樂的節奏、旋律打動了聽者,人聲唱出的歌詞也被聽作樂器發出的聲音,歌詞表達的意思,聽者並不關心。就像去聽交響樂,整首曲子沒有一個字,但是聽者同樣會聽得如痴如醉。
原因二,流行歌曲的歌詞含義與曲調的意境並未完美契合。詞與曲的不和諧,讓聽者感到不舒適,所以也就不喜歡聽了。
原因三,聽者心中存在鄙視鏈,總覺得英文歌是歐美的,要高大上一些;華語歌是國產的,自然要low一些。
原因四,為了培養自己的英語聽力。
還有什麼原因,歡迎大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