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在京召開的全國中醫藥大會上點燃了全國中醫藥人的熱情。一時間,針對技能培訓的「師帶徒」工程、針對人才培養的「十百千」人才工程、針對醫院特色建設的「未病與慢病」管理體系、針對藥材的「炮製規範」以及針對科研的「上海智慧」等中醫藥先進發展模式成為眾家爭相臨摹的典範。全國中醫藥行業各級各界也都極盡所能為中醫藥的守正創新不斷摸索屬於自己的領先之路。
在全國中醫藥大會召開之後,一代宗師素樸中醫院院長劉文貴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醫藥學有著數千年悠久的歷史,是勞動人民長期與疾病做鬥爭的實踐經驗總結,是歷代醫家在傳承、創新、再傳承、再創新的不懈努力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中醫理論形成和發展的軌跡,說明中醫學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作為後繼者的我們,首先要認清中醫藥發展的規律、明確傳承與創新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關係,之後才是在遵循其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謀求創新與發展。
近年來,中醫藥事業發展被逐步提升至國家戰略發展的高度。相關配套政策也在逐步完善,加上良好的市場環境,促使我國中醫藥事業進入蓬勃發展期。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2022年中國中醫館產業市場投資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末,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54243個。其中中醫類醫院4566個,中醫類門診部、診所49632個,中醫類研究機構45個。
具體如何守正創新,還需各家依據自身現狀,因時、因地、因醫療機構自身條件制宜地不斷摸索屬於自己的特色發展之路。
一代宗師素樸中醫院作為一家聚焦中醫藥外治的特色中醫藥醫療機構,在數年的不斷積累與發展建設中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其中,「宗師計劃」的穩步實施,更是為中醫藥守正創新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 回顧建院伊始,一代宗師素樸中醫院院辦領導們經過數次激烈討論後,最終決定放棄建設綜合性中醫院的機遇,轉而將建院目標聚焦在中醫藥外治上。這才有了現在的全國唯一一家搭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平臺、醫教研協同發展的中醫藥外治醫院。
經過全體員工的不懈努力,截止目前,一代宗師在素樸中醫院「宗師計劃」已正式啟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平臺已初具規模:引進的4項中醫藥外治領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已開始發揮其名人效應,先後為平臺吸引包括腹針療法、導引術、國術點穴、頸椎枕等在內的外治領域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十數個;同時,平臺還與引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深度合作,除與其共建非遺臨床技能傳習班,為我國培養更多臨床技能過硬的中醫藥外治人才之外,還積極開發與項目相關的中醫藥外治產品,將非遺傳承人經過數代傳承的經方驗方變為輔助臨床的相關產品,反哺項目的持續發展。
未來,一代宗師素樸中醫院將傾盡全力保證「宗師計劃」穩步實施,積極匯聚全國中醫藥外治領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加強學術交流、認真挖掘整理學術經驗、努力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學。同時,也希望通過以身試法為行業同仁提供一條具有參考價值的守正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