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29年5月19日北京工體(鳥巢)
個人演唱會還有
今日送出:【5臺】iPad mini、金色
64GB內存、wifi版
感謝老闆支持!
知識就是力量,歡迎回到2049。本節目音頻由喜馬拉雅獨家播出。今天還是送5臺iPad mini,銀的灰的送完了之後,今天就是金色的,同樣的配置,64GB內存,wifi版,感謝老闆支持。
前天說到,1948年5月14日,英國早上結束了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下午以色列就宣布建國,僅僅16分鐘之後,美國便宣布承認以色列的國家地位。毫無疑問,對於這一行為,阿拉伯世界是不會同意的,即便特別聯大通過了相關決議,那也不好使。於是在第二天,1948年5月15日,埃及、外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5個阿盟成員國,便先後出兵巴勒斯坦,第一次中東戰爭即巴勒斯坦戰爭由此拉開帷幕。
在戰爭打響之時,阿拉伯國家在軍隊數量以及裝備上,佔據著明顯優勢,其中阿拉伯方面軍隊約有4.2萬人,坦克、裝甲車、火炮等重型裝備,也遠遠超過以色列,同時阿方還擁有戰鬥機和轟炸機。而以色列方面就有點寒酸了,各類武裝人員湊一起差不多有3萬人,沒有戰鬥機也沒有轟戰機,重型裝備也很是缺乏。於是憑藉著軍事優勢,阿拉伯國家在戰爭初期攻勢凌厲,牢牢掌握了戰場上的主動權,其中有一支伊拉克軍隊,甚至向西推進到距離地中海僅有10英裡處。眼看自己馬上就掉海裡了,以色列不得不服軟求饒,要求立即停火。美國看到自己的親兒子被欺負成這樣,這還了得,於是馬上便通過其控制的聯合國,強行安排了四周停火。
對於聯合國的這一行為,阿拉伯國家自然十分不爽,不過鑑於軍事上的巨大優勢,再看看以色列那個慫樣兒,也就無所謂了,給他們點時間睡睡覺、吃吃飯、治治傷員,也未嘗不可,省的到時候你們說我勝之不武,等你們休息好了,再幹你個片甲不留看你還有什麼話說。但是正是這短短4周的停火時間,戰局卻發生了徹底逆轉。
因為在此期間,以色列從西方獲得了大量的武器補給,特別是重型裝備的到位,讓以色列軍隊煥然一新。與此同時,通過大批徵募猶太移民以及外國志願軍,以色列把作戰人數擴充到了6萬。另外,英國在美國的壓力下,也停止了向阿拉伯國家的供應武器。但是就在以色列方面的力量不斷增長之時,阿拉伯各國之間卻發生了內訌,就這樣此消彼長之下,當7月9日戰爭重新爆發之後,以色列開始發動強勢反攻,而內訌不斷的阿拉伯國家馬上轉為被動,戰局徹底發生了逆轉。眼看以色列幹得太猛了,聯合國又在蘇聯的主導下安排了第二次停火,但這次停火不但沒有讓阿拉伯國家重整旗鼓,反而使得它們內部的矛盾再度升級。於是在10月15日第二次停火期結束之後,以色列軍隊向阿拉伯軍隊展開了全面攻勢,至此阿拉伯軍隊大勢已去。1949年2月、3月、4月和7月,埃及、黎巴嫩、外約旦和敘利亞,分別與以色列籤訂了停戰協定,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束,以色列大獲全勝。
而在戰爭結束之後,以色列實際控制的領土,已經遠遠超過了分治決議所規定的範圍,除了約旦西岸以及加薩走廊之外,全都成了以色列的地盤,其中約旦河西岸被外約旦所兼併,而加薩走廊則由埃及實際控制。另外,以色列還佔領了耶路撒冷西區新城,而東區舊城則由外約旦控制。咱們在新聞中經常聽到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這兩個地區,那麼這兩塊地方到底在哪呢?現在老闆們看這張圖,東側那個大圈就是約旦河西岸,面積約5800平方公裡,而西南處那個小角落就是加薩走廊,面積約365平方公裡,前天我們說到,約旦河西側的巴勒斯坦地區,面積差不多一共是26800平方公裡,所以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就佔了75%以上的領土。
分治決議劃定的領土與以色列戰後實際控制的領土
以色列佔了這麼大地方,其所導致的直接後果,便是72.5萬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背井離鄉、淪為難民,他們紛紛湧入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以及鄰近的阿拉伯國家。更為嚴重的是,巴勒斯坦戰爭的失敗,揭露了阿拉伯各國統治集團的腐敗無能,激化了各國的內部矛盾,比如說約旦為什麼能在戰爭後,佔領約旦河西岸那麼大地方,原因就是約旦王室與以色列搞了秘密協定,這激起了身處約旦的巴勒斯坦人的極度憤怒,1947年7月,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在阿克薩清真寺,被一名激進的巴勒斯坦人刺殺身亡。另外在敘利亞和黎巴嫩,也發生了反對親西方勢力的政變。
看到自己的對手已經亂成一鍋粥,再加之戰爭中所取得巨大勝利,以色列那可真是徹底膨脹了,此時它已經不再滿足於現有地盤了,擴張的野心開始逐漸萌生,畢竟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還不在自己手中,看來戰爭的再次打響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1952年7月,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在埃及發動軍事政變,史稱七月革命,並推翻了反動的法魯克王朝。革命勝利之後,納賽爾高舉阿拉伯民族主義大旗,反對以色列的擴張,以及英法帝國主義對中東的幹涉與控制。而為了向阿拉伯世界作出表率,埃及率先行動了起來。
納賽爾
七月革命
1954年10月,英埃兩國籤署協定,規定英國從蘇伊士運河區撤軍,除非伊拉克或土耳其遭到襲擊,否則英國不得重返運河。而埃及方面則作出承諾,將遵守有關運河自由航行的國際公約。1956年6月12日,最後一批英軍如期撤離了埃及,英國佔領的歷史從此結束。而為了發展民族經濟,埃及政府決定,在尼羅河建造亞斯文大壩。整個工程預計耗資10億美元以上,埃及自己自然沒有這個錢,於是,它便向英美和世界銀行申請貸款。1955年11月,世界銀行表示將提供2億美元貸款,12月,英美兩國也宣布,將在工程的第一階段,分5年提供7000萬美元的贈款,這個錢就給你了不用還了,同時英美還表示,會在適當的時機再提供1.3億美元的後續貸款。
建設中的亞斯文大壩
不過有道是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英美的慷慨可不是無緣無故的,它們對埃及提出了兩個要求,首先是加入巴格達條約,這個巴格達條約全稱《伊拉克和土耳其間互助合作公約》,今天咱也不多說,本質上看,這個條約的目的其實就是抵禦蘇聯向中東地區的滲透,畢竟當時土耳其與伊拉克,都是親英美的,而要求埃及加入巴格達條約,無非就是讓埃及加入西方陣營,與其它的親蘇聯的阿拉伯國家形成對立。第二個條件是,埃及必須終止對阿爾及利亞反法鬥爭的支持。但是納賽爾是何許人也,那是鐵骨錚錚的北非漢子,於是它斷然拒絕了英美的無理要求,更讓納賽爾無法忍受的是,英美雖然提了這麼多要求,但卻始終拒絕向埃及提供軍事援助,這就有點太不地道了,讓我給你賣命,結果還對我有戒心,不給點趁手的傢伙,誰也不能當這個冤大頭。
於是無奈之下,本不想站隊的埃及被迫轉向蘇聯,此情此景,蘇聯必然是十分樂意見到的,英美不給的東西,我來給你。就這樣,在1955年9月至1956年6月間,埃及與捷克斯洛伐克籤署了三項、總額約4億美元的軍售協定,捷克斯洛伐克將向埃及提供戰鬥機、轟炸機、坦克、火炮和艦艇等重型裝備。同時1956年5月,埃及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6月,納賽爾宣布將與蘇聯展開包括經濟在內的全方位合作。
毫無疑問,埃及的這一系列操作,極大地震動了西方世界和以色列。於是在1956年7月,英美宣布撤回對亞斯文大壩的財政援助,這一行為促使納賽爾於7月6日,正式將蘇伊士運河國有化,去他娘的自由航行,以後要想從此過,就得留下買路錢,而且有錢也不一定好使,讓不讓你過,就得看我埃及的心情了,蘇伊士運河雖然不大,但對於嚴重依賴海上貿易的西歐國家來說,埃及這是牢牢地掐住了它們的命脈。由此,埃及與西方的關係全面破裂。
蘇伊士運河
那麼該怎麼重新奪回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呢?英法與以色列秘密協商之後認為,看來只有一個字了:幹!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向西奈半島發起進攻,第二次中東戰爭即蘇伊士運河戰爭全面爆發,以色列與埃及隨即在西奈半島展開激戰。10月31日,英法出動戰機,對埃及的15個機場、兵營,以及開羅和亞歷山大等城市,進行輪番轟炸,摧毀了埃及的大部分空軍。11月5日,英法2萬多名海軍陸戰隊員和傘兵,佔領了部分運河地區。看到後院不保,西奈半島上的埃及軍隊被迫後撤,於是以色列便佔領了整個西奈半島和加沙地區。
英、法、以這一系列操作之迅速與果斷,可謂震驚了全世界,一些阿拉伯國家紛紛與英法斷交,而阿拉伯產油國也決定,暫停對英法的石油供應。而且就連美國,也對英法以三國的行為感到意外和憤怒,因為美國擔心,中東戰爭會危機西方的利益。至於蘇聯方面,看到自己的小弟被欺負成這樣,自然也是十分不爽。於是在美蘇的推動下,聯合國通過了一系列決議,要求雙方立即停戰,外國軍隊立即撤出埃及領土。兩位大哥都表態了,英法也沒什麼話可說,從11月6日起到聖誕節,英法撤出了全部軍隊。而在8號,以色列也接受了停火,但看著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地盤多少還是有點不舍,所以直到第二年3月,最後一批以軍,才磨磨唧唧地撤離了加沙地區。在此之後,聯合國維和部隊在以埃邊境,建起了一條緩衝地帶。
相比於第一次中東戰爭,第二次中東戰爭,產生了更為深遠的影響。首先對於英法來說,打了勝仗,卻被美蘇的一句話給攆回去了,這事兒要是擱100年前,那是難以想像的,可見這哥倆再也不是當年那個老牌帝國主義強國了,二者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其次對於以色列來說,雖然佔領的地方屁股還沒坐熱,但是其作為區域性軍事強國的地位得到公認,而且以色列還通過這場仗,獲得了蒂朗海峽的通航自由。不過由於以色列的行為有點不講究,所以強歸強,但其國際聲譽還是遭到了打擊。第三對於埃及來說,雖然仗沒怎麼打好,但它還是廢除了1954年的英埃條約,中止了英國的重返運河權,政治上的勝利,提高了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納賽爾成為了阿拉伯世界無可爭議的領袖。最後對於蘇聯來說,由於在戰爭期間有力而果斷的幹涉,為其在阿拉伯世界贏得了巨大聲望。從此,中東地區進入了美蘇激烈角逐的全新時代。請看下集。
蒂朗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