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戰爭(上)

2021-02-13 回到2049

距2029年5月19日北京工體(鳥巢)

個人演唱會還有

今日送出:【5臺】iPad mini、金色

64GB內存、wifi版

感謝老闆支持!

  

 

知識就是力量,歡迎回到2049。本節目音頻由喜馬拉雅獨家播出。今天還是送5臺iPad mini,銀的灰的送完了之後,今天就是金色的,同樣的配置,64GB內存,wifi版,感謝老闆支持。

前天說到,1948年5月14日,英國早上結束了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下午以色列就宣布建國,僅僅16分鐘之後,美國便宣布承認以色列的國家地位。毫無疑問,對於這一行為,阿拉伯世界是不會同意的,即便特別聯大通過了相關決議,那也不好使。於是在第二天,1948年5月15日,埃及、外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5個阿盟成員國,便先後出兵巴勒斯坦,第一次中東戰爭即巴勒斯坦戰爭由此拉開帷幕。

在戰爭打響之時,阿拉伯國家在軍隊數量以及裝備上,佔據著明顯優勢,其中阿拉伯方面軍隊約有4.2萬人,坦克、裝甲車、火炮等重型裝備,也遠遠超過以色列,同時阿方還擁有戰鬥機和轟炸機。而以色列方面就有點寒酸了,各類武裝人員湊一起差不多有3萬人,沒有戰鬥機也沒有轟戰機,重型裝備也很是缺乏。於是憑藉著軍事優勢,阿拉伯國家在戰爭初期攻勢凌厲,牢牢掌握了戰場上的主動權,其中有一支伊拉克軍隊,甚至向西推進到距離地中海僅有10英裡處。眼看自己馬上就掉海裡了,以色列不得不服軟求饒,要求立即停火。美國看到自己的親兒子被欺負成這樣,這還了得,於是馬上便通過其控制的聯合國,強行安排了四周停火。

對於聯合國的這一行為,阿拉伯國家自然十分不爽,不過鑑於軍事上的巨大優勢,再看看以色列那個慫樣兒,也就無所謂了,給他們點時間睡睡覺、吃吃飯、治治傷員,也未嘗不可,省的到時候你們說我勝之不武,等你們休息好了,再幹你個片甲不留看你還有什麼話說。但是正是這短短4周的停火時間,戰局卻發生了徹底逆轉。

因為在此期間,以色列從西方獲得了大量的武器補給,特別是重型裝備的到位,讓以色列軍隊煥然一新。與此同時,通過大批徵募猶太移民以及外國志願軍,以色列把作戰人數擴充到了6萬。另外,英國在美國的壓力下,也停止了向阿拉伯國家的供應武器。但是就在以色列方面的力量不斷增長之時,阿拉伯各國之間卻發生了內訌,就這樣此消彼長之下,當7月9日戰爭重新爆發之後,以色列開始發動強勢反攻,而內訌不斷的阿拉伯國家馬上轉為被動,戰局徹底發生了逆轉。眼看以色列幹得太猛了,聯合國又在蘇聯的主導下安排了第二次停火,但這次停火不但沒有讓阿拉伯國家重整旗鼓,反而使得它們內部的矛盾再度升級。於是在10月15日第二次停火期結束之後,以色列軍隊向阿拉伯軍隊展開了全面攻勢,至此阿拉伯軍隊大勢已去。1949年2月、3月、4月和7月,埃及、黎巴嫩、外約旦和敘利亞,分別與以色列籤訂了停戰協定,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束,以色列大獲全勝。

而在戰爭結束之後,以色列實際控制的領土,已經遠遠超過了分治決議所規定的範圍,除了約旦西岸以及加薩走廊之外,全都成了以色列的地盤,其中約旦河西岸被外約旦所兼併,而加薩走廊則由埃及實際控制。另外,以色列還佔領了耶路撒冷西區新城,而東區舊城則由外約旦控制。咱們在新聞中經常聽到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這兩個地區,那麼這兩塊地方到底在哪呢?現在老闆們看這張圖,東側那個大圈就是約旦河西岸,面積約5800平方公裡,而西南處那個小角落就是加薩走廊,面積約365平方公裡,前天我們說到,約旦河西側的巴勒斯坦地區,面積差不多一共是26800平方公裡,所以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就佔了75%以上的領土。

分治決議劃定的領土與以色列戰後實際控制的領土

以色列佔了這麼大地方,其所導致的直接後果,便是72.5萬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背井離鄉、淪為難民,他們紛紛湧入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以及鄰近的阿拉伯國家。更為嚴重的是,巴勒斯坦戰爭的失敗,揭露了阿拉伯各國統治集團的腐敗無能,激化了各國的內部矛盾,比如說約旦為什麼能在戰爭後,佔領約旦河西岸那麼大地方,原因就是約旦王室與以色列搞了秘密協定,這激起了身處約旦的巴勒斯坦人的極度憤怒,1947年7月,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在阿克薩清真寺,被一名激進的巴勒斯坦人刺殺身亡。另外在敘利亞和黎巴嫩,也發生了反對親西方勢力的政變。

看到自己的對手已經亂成一鍋粥,再加之戰爭中所取得巨大勝利,以色列那可真是徹底膨脹了,此時它已經不再滿足於現有地盤了,擴張的野心開始逐漸萌生,畢竟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還不在自己手中,看來戰爭的再次打響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1952年7月,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在埃及發動軍事政變,史稱七月革命,並推翻了反動的法魯克王朝。革命勝利之後,納賽爾高舉阿拉伯民族主義大旗,反對以色列的擴張,以及英法帝國主義對中東的幹涉與控制。而為了向阿拉伯世界作出表率,埃及率先行動了起來。

納賽爾

七月革命

1954年10月,英埃兩國籤署協定,規定英國從蘇伊士運河區撤軍,除非伊拉克或土耳其遭到襲擊,否則英國不得重返運河。而埃及方面則作出承諾,將遵守有關運河自由航行的國際公約。1956年6月12日,最後一批英軍如期撤離了埃及,英國佔領的歷史從此結束。而為了發展民族經濟,埃及政府決定,在尼羅河建造亞斯文大壩。整個工程預計耗資10億美元以上,埃及自己自然沒有這個錢,於是,它便向英美和世界銀行申請貸款。1955年11月,世界銀行表示將提供2億美元貸款,12月,英美兩國也宣布,將在工程的第一階段,分5年提供7000萬美元的贈款,這個錢就給你了不用還了,同時英美還表示,會在適當的時機再提供1.3億美元的後續貸款。

建設中的亞斯文大壩

不過有道是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英美的慷慨可不是無緣無故的,它們對埃及提出了兩個要求,首先是加入巴格達條約,這個巴格達條約全稱《伊拉克和土耳其間互助合作公約》,今天咱也不多說,本質上看,這個條約的目的其實就是抵禦蘇聯向中東地區的滲透,畢竟當時土耳其與伊拉克,都是親英美的,而要求埃及加入巴格達條約,無非就是讓埃及加入西方陣營,與其它的親蘇聯的阿拉伯國家形成對立。第二個條件是,埃及必須終止對阿爾及利亞反法鬥爭的支持。但是納賽爾是何許人也,那是鐵骨錚錚的北非漢子,於是它斷然拒絕了英美的無理要求,更讓納賽爾無法忍受的是,英美雖然提了這麼多要求,但卻始終拒絕向埃及提供軍事援助,這就有點太不地道了,讓我給你賣命,結果還對我有戒心,不給點趁手的傢伙,誰也不能當這個冤大頭。

於是無奈之下,本不想站隊的埃及被迫轉向蘇聯,此情此景,蘇聯必然是十分樂意見到的,英美不給的東西,我來給你。就這樣,在1955年9月至1956年6月間,埃及與捷克斯洛伐克籤署了三項、總額約4億美元的軍售協定,捷克斯洛伐克將向埃及提供戰鬥機、轟炸機、坦克、火炮和艦艇等重型裝備。同時1956年5月,埃及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6月,納賽爾宣布將與蘇聯展開包括經濟在內的全方位合作。

毫無疑問,埃及的這一系列操作,極大地震動了西方世界和以色列。於是在1956年7月,英美宣布撤回對亞斯文大壩的財政援助,這一行為促使納賽爾於7月6日,正式將蘇伊士運河國有化,去他娘的自由航行,以後要想從此過,就得留下買路錢,而且有錢也不一定好使,讓不讓你過,就得看我埃及的心情了,蘇伊士運河雖然不大,但對於嚴重依賴海上貿易的西歐國家來說,埃及這是牢牢地掐住了它們的命脈。由此,埃及與西方的關係全面破裂。

蘇伊士運河

那麼該怎麼重新奪回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呢?英法與以色列秘密協商之後認為,看來只有一個字了:幹!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向西奈半島發起進攻,第二次中東戰爭即蘇伊士運河戰爭全面爆發,以色列與埃及隨即在西奈半島展開激戰。10月31日,英法出動戰機,對埃及的15個機場、兵營,以及開羅和亞歷山大等城市,進行輪番轟炸,摧毀了埃及的大部分空軍。11月5日,英法2萬多名海軍陸戰隊員和傘兵,佔領了部分運河地區。看到後院不保,西奈半島上的埃及軍隊被迫後撤,於是以色列便佔領了整個西奈半島和加沙地區。

英、法、以這一系列操作之迅速與果斷,可謂震驚了全世界,一些阿拉伯國家紛紛與英法斷交,而阿拉伯產油國也決定,暫停對英法的石油供應。而且就連美國,也對英法以三國的行為感到意外和憤怒,因為美國擔心,中東戰爭會危機西方的利益。至於蘇聯方面,看到自己的小弟被欺負成這樣,自然也是十分不爽。於是在美蘇的推動下,聯合國通過了一系列決議,要求雙方立即停戰,外國軍隊立即撤出埃及領土。兩位大哥都表態了,英法也沒什麼話可說,從11月6日起到聖誕節,英法撤出了全部軍隊。而在8號,以色列也接受了停火,但看著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地盤多少還是有點不舍,所以直到第二年3月,最後一批以軍,才磨磨唧唧地撤離了加沙地區。在此之後,聯合國維和部隊在以埃邊境,建起了一條緩衝地帶。

相比於第一次中東戰爭,第二次中東戰爭,產生了更為深遠的影響。首先對於英法來說,打了勝仗,卻被美蘇的一句話給攆回去了,這事兒要是擱100年前,那是難以想像的,可見這哥倆再也不是當年那個老牌帝國主義強國了,二者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其次對於以色列來說,雖然佔領的地方屁股還沒坐熱,但是其作為區域性軍事強國的地位得到公認,而且以色列還通過這場仗,獲得了蒂朗海峽的通航自由。不過由於以色列的行為有點不講究,所以強歸強,但其國際聲譽還是遭到了打擊。第三對於埃及來說,雖然仗沒怎麼打好,但它還是廢除了1954年的英埃條約,中止了英國的重返運河權,政治上的勝利,提高了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納賽爾成為了阿拉伯世界無可爭議的領袖。最後對於蘇聯來說,由於在戰爭期間有力而果斷的幹涉,為其在阿拉伯世界贏得了巨大聲望。從此,中東地區進入了美蘇激烈角逐的全新時代。請看下集。

蒂朗海峽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探索發現: 中東戰爭 (2013)》上、下集
    紀錄片《探索發現:中東戰爭 (2013)》上、下集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http://tv.cctv.com/2013/05/09/VIDE1368039069607570.shtml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語言: 漢語普通話首播: 2013-05-08(中國大陸)
  • 激戰中東三:阿以第二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的擴張。)第二次中東戰爭。美國本就想介入中東,對盟國英法以的秘密行動極為不滿,戰爭爆發後在經濟上施壓英國(美國政府故意拋售英鎊,導致英鎊匯率浮動並貶值15%;同時停止向英國的經濟援助。)在美蘇介入及其強大的壓力下,11月6日英法兩國被迫接受停火協議,以色列也在11月8日同意撤出西奈半島。
  • 激戰中東四:阿以第三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的擴張。)第二次中東戰爭。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慘勝,雖然從搶佔了阿拉國6700平方公裡,面積擴展到了2萬多平方公裡。但缺少戰略縱深的窘境依然沒有去除,四面皆敵,一次大敗便面臨滅國的風險。第三次中東戰爭是阿以戰爭中的轉折之戰,此戰後以色列獲得了對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均勢。第二次中東戰爭結束後,以色列同阿拉伯國家處於停火狀態,但衝突十分激烈。
  • 縱觀中東|埃及軍政分歧與第三次中東戰爭
    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前,阿明對軍隊團體事務具有更大的發言權。由於不同的組織文化,納賽爾和阿明在安全目標和戰略手段的偏好上存在分歧。第一 ,由於強調勇敢和決絕的組織文化,軍方在安全事務上往往表現得更強硬。蘇伊士運河戰爭之後,聯合國緊急部隊駐紮在西奈半島,作為埃及和以色列之間的緩衝。
  • 阿以衝突六;以阿第五次中東戰爭
    第二次中東戰爭。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慘勝,雖然從搶佔了阿拉國6700平方公裡,面積擴展到了2萬多平方公裡。但缺少戰略縱深的窘境依然沒有去除,四面皆敵,一次大敗便面臨滅國的風險。第三次中東戰爭是阿以戰爭中的轉折之戰,此戰後以色列獲得了與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均勢。
  • 按下葫蘆浮起瓢——兩伊戰爭進行時,第五次中東戰爭又為何爆發?
    就在伊朗和伊拉克打得血肉橫飛之時,在另一個方向上,第五次中東戰爭爆發了。 和之前幾次中東戰爭的主題不同,這一次,中東戰爭的主題是分裂。 第五次中東戰爭爆發的時機,正是各方角逐到最激烈的巔峰時刻,到底是戰火在兩伊戰爭就點到為止,還是美國和蘇聯,兩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徹底攤牌,直接下場來一次你死我活的對決,這是一個問題
  • 一場史上最短的戰爭,如何塑造了現代中東?
    這場史上最短的「六日戰爭」塑造了現代中東的國際格局,讓以色列在中東「站起來了」,也給阿拉伯各國以沉重的打擊,阿拉伯民族主義為此消沉。此後,贖罪日戰爭、黎巴嫩戰爭、巴勒斯坦大起義等衝突都是這六天激烈戰鬥的直接後果,巴勒斯坦問題成為中東亂局的重要部分。以下摘選自以色列歷史學家麥可·B·奧倫的《六日戰爭》,略有刪減。
  • 第6次中東戰爭即將打響?中東最強三國百萬大軍誰敢碰以色列?
    這無疑被大多數的人認為美國在中東捅又了個大馬蜂窩,讓本就不穩定的中東局勢再次變得嚴峻起來,甚至不少人斷言此舉可能會引發第六次中東戰爭。消息一出,雖然土耳其、德國、法國和約旦等國家公開表示反對,但主要的阿拉伯國家,包括埃及和沙特,都對此沒有發表類似意見,現在中東地區的大亂鬥,讓以色列獲得了崛起的重要機會。
  • 【新片資訊】第四次中東戰爭題材以色列迷你劇《眼淚谷》
    第四次中東戰爭是歷次中東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1973年10月6日,埃及與敘利亞聯軍為一雪六年前的「六日戰爭」中被以軍吊打的恥辱,從蘇伊士運河和戈蘭高地兩個方向對以軍發起突然襲擊,缺乏戰備的以軍在戰爭之初一度被打得暈頭轉向。
  • 美國大亂,戰爭風險劇增,轟炸機直飛中東,伊朗高度戒備以防不測
    因此,有分析認為,川普可能會利用下臺前這段時間,在海外發動一場戰爭,以此來轉移國內對自己不利的輿論焦點。而且,很多分析都認為,川普發動戰爭的目標,非伊朗莫屬。畢竟,按照美國歷屆總統擺脫危機的一貫手段,發動海外戰爭就是一種最好的選擇。另外,近段時間以來,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動作頻繁不斷,導致中東地區的火藥味越來越濃。
  • 第四次中東戰爭的裝甲霸主:揚威戈蘭高地的肖特卡爾坦克
    它是俄國最大的坦克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坦克博物館。該館擁有290輛坦克實車展品,分別歸屬11個國家,從3噸的輕型坦克到180噸超重型坦克什麼都有。這裡還有從57毫米到600毫米的40門自行火炮,30輛裝甲汽車,10輛偵察及通訊用車和大量後勤運輸車輛。
  • 過早慶祝帶來的局勢逆轉: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如何翻轉戰局?
    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阿拉伯世界的聯軍在一開始勢如破竹,但就在自己勝券在握的時候,阿拉伯世界選擇了觀望, 在觀望的時候阿拉伯世界開始了自己的內部整合,每個人都想在擊敗以色列之後分得最大的一塊蛋糕
  • 張學良最有血性的一次,發動中蘇戰爭要收回中東鐵路,但失敗了!
    回看張學良的一生,唯一一次有血性的事,就是要收回蘇俄中東鐵路的特權。這次,張學良十分強硬,與蘇俄交火,但是遠在南京的盟兄老蔣就是不伸手,結果這次以失敗告終。如果在這次戰爭中,老蔣幫幫忙,張學良搶回了中東鐵路,日本人侵佔東北還真是很費勁。
  • 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裝甲部隊輕敵慘敗,損失數十輛坦克!
    文/滅霸他爸幾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都是以一國之力對抗幾個阿拉伯國家,卻屢戰屢勝,尤其是裝甲部隊,如同二戰初期的德軍一樣,在戰場上橫衝直撞,打得對手滿地找牙。但是,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滋生輕敵情緒的以色列裝甲兵,中了埃軍誘敵深入之計,一個裝甲旅深入伏擊圈,損失慘重,連旅長也被俘虜。
  • 不要戰爭!美70多城舉行反戰示威活動 籲美撤出中東
    中新網1月5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當地時間4日下午,美國70多個城市舉行了抗議活動,抗議川普政府實施空襲殺死伊朗特種部隊總指揮蘇萊曼尼,以及向中東增兵3000人,使美伊緊張關係升級。據報導,在紐約時代廣場,聚集了大批舉行示威活動的抗議者,他們舉著「不要戰爭」、「美國撤出伊拉克」等反戰標語,呼籲美國從伊拉克撤軍,並結束對伊朗的戰爭。
  • 歷史上偉大帝國層出不窮,中東為何在近代卻難以崛起?
    現在的人們一說到中東,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沙漠,是白衣白袍的阿拉伯人,是取之不竭的黑色黃金,還有動亂不斷、戰火難熄。自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以來,中東地區從未能從戰爭中抽身,即使少部分區域可能因為過於荒涼或者繁華而能夠躲得過一時的戰火,卻終究地處四戰之地。
  • 第四次中東戰爭,天降猛人!
    最近,一部叫《眼淚山谷之戰》的以色列戰爭電視劇獲得了很高的關注,這部電視劇改編自真實的故事,講的是1973年贖罪日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
  • 第一次中東戰爭:連正規軍都沒有的以色列何以厲兵秣馬,血色開國?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建國翌日即遭阿拉伯聯盟五國三面圍攻,此後打打停停。潘多拉的魔盒一旦開啟,中東戰亂從此連綿不絕。 從南、北、東三個方向浩浩蕩蕩開進巴勒斯坦,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了。 事實上,早在半年前,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非正式戰爭」就已打響。由於覬覦中東扼守亞非歐咽喉的戰略地位及其豐富的石油資源,美國、蘇聯等國不顧阿拉伯國家反對,操縱第二屆聯大通過了第181(二)號決議。
  • 科威特:中東和平穩定器
    幾十年來,在薩巴赫的主導下,科威特在新仇疊舊恨的中東問題上一直採取中立的立場。然而今年9月,美國總統川普說,科威特將是下一個與以色列建立正式關係的國家。在被譽為中東穩定之源的薩巴赫去世之後,後繼之君會否步阿聯和巴林的後塵,馬上和以色列建交?科威特還能否繼續扮演調解中東矛盾的角色?薩巴赫24歲初入政壇,接觸的主要是新聞事務。
  • 中東究竟有多亂?手無寸鐵的女子被貼上標籤,500美金可隨意挑選
    戰爭作為中東地區的代言詞,多年來由於石油問題,經常戰亂不斷,甚至很多國家都想加入到這場戰爭中分一杯羹。此舉可謂是驗證了那句「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因為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成為了眾矢之的,被西方國家盯上,隨後以各種藉口來發動戰爭,比如說當初美國將一包洗衣粉稱之為化武,直接出兵攻打伊拉克。隨後還以各種藉口,限制了中東石油大國伊朗核武項目的研發,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伊核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