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中東戰爭是歷次中東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1973年10月6日,埃及與敘利亞聯軍為一雪六年前的「六日戰爭」中被以軍吊打的恥辱,從蘇伊士運河和戈蘭高地兩個方向對以軍發起突然襲擊,缺乏戰備的以軍在戰爭之初一度被打得暈頭轉向。
但在美軍軍援的支援下,以軍集中兵力採取先北後南的戰略,在名將達揚、沙龍等人的出色指揮下,在北線反攻入敘利亞境內,打到距離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40公裡的地方;在南線偷渡過蘇伊士運河,切斷前線埃軍第三軍團的退路,成功扭轉了戰局。
最後在美蘇兩國調停下,持續20天的戰爭宣告停火,因為戰爭爆發當天正是猶太教的贖罪日,所以這場戰爭也被稱為贖罪日戰爭。由於戰爭雙方參戰兵力較多,並動用了當時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最新技術裝備,所以一直以來關於贖罪日戰爭的影視作品都相對較少,因為對中東各國來說這些道具成本都實在太高。
2020年10月19日,由以色列導演雅榮·茲伯曼 (Yaron Zilberman)執導的關於贖罪日戰爭的10集迷你劇《眼淚谷》(Sh'at Neila),已在以色列國內以周更的形式在網絡上播出。
該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贖罪日戰爭中的四個小故事,主要以年輕以色列人的眼光來審視這場戰爭,講述了他們為了生存而不得不與父輩並肩作戰,以及以色列平民在戰爭中的流離失所(由於戰爭都在以色列侵佔的埃、敘兩國領土上進行,這些地區大部分又都是不毛之地,因此劇中「流離失所」這個說法應辯證的去看待。)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