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瀅採渟周末的課外班調整了時間,周天她倆也沒了空閒,加上天冷,全家集體的戶外活動最近也少了很多。骨頭陪著孩子去上課,我又找了一個很好的理由在家無所事事,從上周開始,周末的上午就是泡上壺好茶和老爸一起看電影。上周看了《我和我的祖國》,今天看的是《南海十三郎》。
陪著八十歲的老爸看電影,其實選材很難。但今天這部,他很喜歡,許是影片中有許多父子親情,也讓他頗有感觸吧。《南海十三郎》絕對是一部好電影,如果故事的開頭過於平淡和老舊,甚至有些舞臺化,一定不要不耐煩,更不要認為它一部九十年代的電影,愣拍成五六十年代的樣子,就早早否定它。隨著你的耐心,就像你了解一個陌生人一般的會開始漸漸了解了十三郎這個人,你也就明白後續劇情能讓你一分鐘也不忍錯過的爆發,意味著什麼了。我爸在一邊話不多:這香港電影拍的真不錯,每一句對白都是禪機啊……
《南海十三郎》是原型就是江譽鏐(電影中也用此真名),粵劇編曲名家。這是一部人物傳記式的電影,雖然有些細節和現實略有區別,但觀完全劇後再了解到當時的史實,讓人不禁無限唏噓。
十三郎家出名門。其父江太史,本名孔殷,是廣州地區著名鄉紳。電影裡說他是「賽孟嘗」,百度他也是牛的不一般,師從康有為,1895年參與過公車上書,與劉學詢、蔡乃煌、鍾榮光並稱清末廣東文壇「四大金剛」。他為人慷慨不羈,和南洋同盟會、七十二烈士葬黃花崗等事均有牽扯,孫中山、宋慶齡曾專程登門拜謝他對革命黨人的幫助,是廣東近代史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在電影中江太史是個鄉紳慈父,很多和十三郎在一起的鏡頭都是他們父子溫情,惺惺相惜的畫面:惹了老子生氣的孩子,只要給老子撓撓痒痒就可一笑揭過;看著兒子瘋癲,下棋的賭注也是最幸福的撓癢;無論兒子落魄還是出息,都是毫無改變地站在兒子身後……電影中他是十三郎的根,不得不說歷史上這種家傳教育是歷代總有先賢大家出現的基礎,現在有一說自從中國沒了鄉紳這個階層也就沒了培育大家的土壤,這種觀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電影中這位幾經瘋癲通六國語言的才子十三郎,曾拒絕了侄女信耶穌的勸導,卻在寺廟中當導遊,毫無意義的消耗著自己的人生,直到有天家僕帶來了江太史絕食過世的消息。他才再次受到刺激和打擊,無語凝噎半晌,背起包袱就下了山,一邊吟道「上山容易,下山又有何難……」。
真實歷史中江太史是這麼死的:在1951年土改中,被批為「大地主」,被南海農民追索至醫院強行以籮筐抬返鄉裡。江瞑目不語,絕食41日而終。
顯然,十三郎接受不了的不是父親的死,而是父親死的方式,是那種骨子裡的尊嚴,讓他堅持不再逃避。每一個人的人生其實都逃離不開社會的大時代。電影從十三郎的1930年演到他1984年逝世,這段日子他經歷了年少時代的神童讚譽,少年得志;青春期的情竇初開為愛瘋狂然後再至失戀後的落魄返鄉;二十出頭在社會上一炮而紅,春風得意,成為別人眼中的持才視傲;人生巔峰之時遇戰亂,為自己理念的固執和堅持,不妥協;與時代脫節落魄時,偏又再遭愛情打擊,於是他跳火車自殺,傷了頭,瘋了;特殊時代家人把他送去香港,舊友愛徒,假意真情都已看透;被撩動心弦,想好東山再起,卻又突遇打擊愛徒良友唐滌生43歲過勞而亡,再次顛痴看透人生;父親絕食故去,受刺激再次入世……
電影中說十三郎大唐滌生七歲,十三郎少年成名,三十八歲就人生谷底開始時好時瘋,唐滌生過世時,十三郎也不過剛滿五十歲,人生一半時間始終處於一種半瘋半癲的狀態,是怎樣的一種體驗。真瘋假瘋電影中也沒有定論,說連十三郎自己可能也不知道。廣州、上海、香港,十三郎用他的生存軌跡,生動演繹了一出宕起伏大起大落的人生。電影中曾突出過他在瘋癲的時候報搶劫,說有人搶了他的鞋子,接警到現場的警察都笑他是個神經病,他只說「一隻是英國人搶的,一隻是日本人搶的」,接警的警察聽聞後竟再笑不出聲;他隨身攜帶一張只有「雪山白鳳凰」題跋的白紙,將之視若珍寶,身邊只有一個小乞丐能看懂他的藝術和追求;他倒拿著英文報紙看報,用港督給他的封口費吃早茶,社會各事,不吐不快。形象瘋癲,卻處處禪機妙語。
電影中十三郎凍死於雪夜,仰面朝天,以天為床,以地為被,面上蒙著那副「雪山白鳳凰」。真實的十三郎病死於青山精神病院,正如電影裡,每次他離開青山醫院都會對著裡面的病友說:「我很快就會回來的」他的真正歸宿真的是在那。
「心聲淚影女兒香,燕歸何處覓殘塘。紅綃夜盜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影片中的結尾是說書人告訴大家,這只是一個潦倒編劇在講另一個潦倒編劇的故事。儘管說書人強調著「天才不是早死就是早瘋」,儘管導演最後的目光似乎看透了每一個路人的內心,但最終「說書人「」依然又欣喜的追隨另一個天才「十三郎」而去……
電影中有個讓我記憶很深的橋段,十三郎在香港遇見了曾經有著知遇之恩的搭檔薛五哥,薛五哥收留他那段對話和臺詞真是精妙絕倫,字字珠璣。十三郎哪裡是真瘋,他內心明鏡一般的試探著薛五哥,發現薛五哥本質上只是欣賞他的編劇,在做個「好人」時,毅然決然的在酒足飯飽之後借要大便而遁去。一個皺眉掩鼻子自己身上髒、不能為自己瘙癢的人,怎麼可以容忍自己長久的落魄和邋遢呢。這段和十三郎與父親在一起的幾次下棋、抓癢一相對比,便更加看出了友情難勝親情的現實。
毫無疑問,閒暇時洗心比洗澡更重要。想起了前面提到的那個在家無所事事的理由。那是在早晨,骨頭翻看著手機突然跟我感慨:哎呀怎麼現在猝死的這麼多?又一個連續工作22個月沒休假的年輕人猝死了,你可別這麼拼了,賺個夠花就行了。我懶懶的崴在床頭對她說:竟然良心發現,知道心疼我了?
這話沒過十分鐘,打掃衛生的她看見我依然保持著抽大煙的姿勢,就說:你看見我在這打掃衛生,就一點也沒有什麼想法嗎?
我立刻機靈的回覆:你看,你剛說了不能連軸轉,我如果在單位累成狗屎,現在在家還馬不停蹄,那就是連續工作啊,後果,你想想後果?!
骨頭哈哈大笑著對我說了句:滾!
謝謝親人們給我的包容愛護和溫暖,像電影最後打出的字幕「獻給全港編劇共勉」一般,也把此文獻給我的親人。謝謝八十歲的老爸肯同我坐在一處看兩個小時的電影還能有所交流;謝謝一過春節就習慣性在忙年的老媽沒有對我們爺倆觀影的打斷和打擾;也謝謝中午帶著倆娃風風火火進家門的骨頭在看見桌上沒有熱騰騰的飯菜,只有正盯著屏幕爺倆喝著的大茶時,沒有變臉而是旋即又進了廚房…
於是在吃飯給骨頭講著電影時,我就決定將這幾年開設公號以來所有的打賞所得都賞給她做年終獎了。並揣度:這樣一來,是不是我就可以繼續在年前葛優躺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