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不是好人,不是壞人,卻是個有良心的人

2020-12-22 司馬憶月

01

高中時,我最喜歡的就是歷史課。

別人覺得枯燥的年份和歷史事件,我卻覺得非常享受。那感覺就好像是通過一頁頁歷史書,和古人來了一次無聲邂逅,近距離看到那個時代發生的一切,想想就激動的不行。

在我看來,歷史是很有意思的,學歷史是很快樂的。

但工作後,因為忙碌,因為對古文的望而生畏,就沒怎么正經看過歷史書了,糾結痛苦半天,最後還是讀散文小說去了。

無意中看了一本明史,確切說是七本,因為是電子書,就一鼓作氣讀完了,跟中毒一樣。

答案可能大家已經猜到了,就是那本曾經很流行,現在依然很流行的《明朝那些事兒》。

02

《明朝那些事兒》,明代通史著作,作者當年明月,聽名字就文藝。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臨江仙》北宋 晏幾道

名字文藝,不過人長得不是很文藝。

開始我以為會是個長得瘦瘦高高的、帶點憂愁的文藝中青年,結果發現是一個比較敦實的大漢。確實如他所說,扔進人堆裡就找不到了。

不顯山不漏水,貌不驚人,他卻用一種新的形式為我們演繹了明朝近三百年的歷史。先看看大家對他的評價吧。

記錄歷史通常是史記、教科書、戲說三種方式。當年明月在歷史和小說、正史和戲說、歷史學術和影視歷史劇的結合上找準融合點,以白話歷史、好看歷史的理念,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以鮮活的寫法,用流行文學元素和小說筆法,加入對人物的心理分析、當時政治經濟制度的一些評價,吸納了敘議結合、伏筆照應、鋪墊懸念等多種手法,並穿插了很多幽默,有時還運用了一些無釐頭的語言,以及流行歌曲的歌詞,將歷史還原得清晰深刻、豐滿圓潤,做到真正的「好看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到底多火我就不說了,大家隨便搜搜就能看出來了。

我自己總結(結合前人經驗)了幾點為啥當年明月同學的這套書這麼火:

第一,好看、雅俗共賞

非常通俗易懂,一掃史書陽春白雪、高不可攀的嚇人形象,從那遙遠的神壇上,走向大地,走入了普羅大眾的心中。

第二個,寫作筆法幽默

我經常看著看著就忍不住要笑出來,真是非常佩服作者的腦洞。緊跟時代、中英結合,好像鑽進了讀者心裡一樣,怎麼逗怎麼來。

誠如當年明月說的,歷史其實是冰冷殘酷的,但是他是個有幽默感的人,他儘量用輕鬆詼諧的語氣,為我們娓娓道來那些歷史大事件。

那些金戈鐵馬、朝代更替、爾虞我詐,隻言片語,談笑間已躍然紙上。

第三個,以史料為基礎,沒太跑偏。

雖然當年明月同學不是歷史專業出身,可是鑽研的精神非常可嘉,寫這套書也參考了很多明史資料。所以,我們看到的這套書裡,講的故事基本都是有出處的,不是隨便忽悠的。

雖然很多人評價他是草根說歷史,可是他的專業水平並不「草根」。很多人喜歡明朝那些事兒,也是看中作品的高水準吧。

第四,人物形象立體生動。

真的,很生動。原來呆板的人物形象,讓他一寫,活了。就好比從紙面2.0一下子躍遷到了立體3.0,功力非常深厚。

第五,當年明月同學在寫作過程中有自己的思考和升華

他筆下的明代史,並不是簡單對歷史書籍的通俗化翻譯,裡面有他自己,也有他的感情、思考、總結、升華。

他怒罵奸佞小人,也諷刺入侵者、為忠良的離去扼腕嘆息、為崇禎的無奈心疼、為小人物的勇氣喝彩。

這裡不僅有冷冰冰的歷史,還有一顆火熱的心。

03

原來,我對明朝真的沒什麼特殊印象。

除了知道開國皇帝是朱元璋、小四朱棣奪了侄子的權、四大名著其中三本是在明代寫的,還有崇禎皇帝在歪脖子樹上吊那段,其餘的都很模糊。

沒關係,明白人總是有的。

當年明月同學用他的生花妙筆,帶領我們來了一次明朝N日遊。遊完了,所有人都意猶未盡。這個導遊真的相當不錯。

據說當年明月寫明史,是覺得「明史的人物很有意思。他們都是很特立獨行的人,好壞都到了極點。」這個切入點我喜歡。

結果也誠如他說的,他重現了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性格特點呈現的非常充分。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是不是也會這樣,反正我小時候看電視劇,總是會把人分成兩派:好人和壞人。

比如《三國演義》裡,劉備就是好人,曹操就是壞人。

所以劉備做的一切都是對的,曹操做的一切都是錯的,尤其是他那句「寧我負人,休人負我」,還有殺華佗的"光輝事跡",都讓他「奸雄」的形象更加突出,就連京劇裡也給他分配了個白臉(戲曲臉譜有講究,紅色表示忠義、黑色表示正直、白色表示奸詐、黃色表示果敢、無色表示仁愛)。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其實,評價任何歷史人物,簡單地說他是好人或者壞蛋,都是不正確的,評價曹操也是如此。

首先,曹操很擅長打仗。在他指揮的官渡之戰中,他曾以1萬人馬,打敗了10萬敵人。

其次,曹操治理國家有很好的辦法。他不僅愛惜人才,而且重視土地制度、糧食問題。

然後,曹操還是一個文學家。至今,他的《觀滄海》等作品還是世人傳誦的佳作。

很多電視劇裡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容易陷入這種「非黑即白」的對立面。

女主角一般都深受磨難、惹人憐惜而又堅強(延禧攻略是例外),男主角高大帥氣,一般多金。女二號必然是死女人、壞女人,做出許多壞事,恨得人牙痒痒。男二號一般痴情女一號,性格一般是暖男型。

我以前就一直納悶,難道男主和女主就沒什麼邪惡的思想嗎?人性都是有弱點的,都是有劣根性的,而主角形象正面的有點假了,太不真實了。

長大後,我變成了一個懷疑論者,腦子裡總是有點陰謀論的猜測。我開始意識到人的複雜性,一個人不會絕對好,也不會絕對壞,只是好壞的比例不同罷了。

當年明月在書中重現的很多人物形象,基本都顛覆了我們以前的認知。因為以前只看到黑或白,好或壞,現在又看到了光明背後的黑暗面,也看到了黑暗中的那一絲閃光點。

比如張居正,說起他,我們一般會想到他經濟上推行的「一條鞭法」和政治上的考成法,說他是偉大的改革家,但是作為當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朝廷首輔,他就沒有見不得光的缺點嗎?先看看作者給他的評價吧:

他是一個天才,生於紛繁複雜之亂世,身負絕學,以一介草民闖蕩二十餘年,終成大器。他敢於改革,敢於創新,不懼風險,不怕威脅,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點,他獨斷專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裡不一,是個道德並不高尚的人。

這才是真正的張居正,完整的張居正,「不是好人,不是壞人,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比如抗倭英雄戚繼光,我們都聽說他的戚家軍的勇猛善戰,可是否知道他也是個很有個性的人呢?

他大搞個人英雄主義,喜歡顯擺自己,而且很會處關係,為了討好張居正,每次贈送禮物都價值不菲,帳目也有不清楚的地方。總之有些小毛病。

當然,這些瑕疵都不能影響他的抗倭光輝形象,只是以此指出人總是有陰暗面的。

類似的例子很多,我讀起來感覺太過癮了。這才是一個真實 、有血有肉的人啊,有七情六慾,會犯錯誤,也有點小毛病,但不影響個人形象,反而讓這個人更加生動了:我不是純粹的好人,我也會犯錯誤,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04

當然,除了以上寫的,書裡還有很多的閃光點。

比如,充沛的感情,我讀到楊漣去世、讀到崇禎那麼努力地支撐一個破碎的國家,讀到那些不知名的小人物,為了一個理想、為了道義,慷慨赴死,我的眼淚都止不住留下來。

在我們看來是那麼虛無縹緲的東西,可是他們卻堅持著、追尋著,從不放棄。

比如吵吵嚷嚷的言官,讓我們見識到了明朝的民主,以及文字對一個人的巨大破壞力。如果以前告訴我,一封奏摺,幾句口水都能毀了一個人,打死我也不會信的,這大概才是真正的人言可畏啊。

雖然有人說當年明月是有意塑造一個「強明」,但是無可否認,當時的明朝,雖然有諸多問題,可是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先進的火藥、大炮(清朝我們幹嘛去了),比如穩固的關寧錦州邊防線,以及士大夫身上的那種堅持的精神。

感謝當年明月為我們再現的這一部分明史,讓我們看到真實的明朝是什麼樣。

可能不完美,卻有血有肉,真實感人。

相關焦點

  • 你是個好人。不,我不是
    就拿「綠色通道」來講,昨天我聽到了兩個有意思的對話:A:「綠色通道」這事兒不好。我孩子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在幼兒園時的各方面表現就優於其他同學,老師都說這孩子未來可期。但上小學的時候,沒能進市裡重點。因為我們沒有買學區房,因為我們沒能上附屬幼兒園。B:那我跟你不同,我的孩子很普通,普通到沒有什麼存在感。
  • 內心強大的人,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而是懂得尊重自己的內心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讀者曾在後臺問及我。我講述到,一個真正內心強大的人,他可能既不是好人,但是他也不是壞人,而是一個不好不壞的人。01好人與壞人本身就沒有標準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一定是善惡一體的。每個人都需要記住,內心強大的人,從不是什麼好人,也不是壞人。好與壞往往來自我們人類自身的標準,這個標準帶給我們自身是對自己的限定。不要刻意假裝做一個好人,也不要刻意做一個壞人。
  • 內心強大的人: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而是一個不好不壞的人
    我講述到,一個真正內心強大的人,他可能既不是好人,但是他也不是壞人,而是一個不好不壞的人。 每個人都需要記住,內心強大的人,從不是什麼好人,也不是壞人。 好與壞往往來自我們人類自身的標準,這個標準帶給我們自身是對自己的限定。不要刻意假裝做一個好人,也不要刻意做一個壞人。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永遠都不是用特別的標準來限制自己,而是充分的懂得,當你不再活在標準中,我們的內心才能保持完全探索的狀態。
  • 《明朝那些事兒》後,當年明月為何再無新作?箇中原因引人深思
    貼近群眾,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寫作手法,也與當年「草根文化」崛起的社會風潮相輔相成;再伴以作者每天穩定字數的更新,讓明朝、明史、明粉乃至「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古辭都成為了潮流。 而這部作品在歷經三年的創作之中,作者當年明月的風頭也是一路高漲,《明朝那些事兒》在集結成書出版之後,銷量更是連登當當網歷史類暢銷書榜首。
  • 明朝那些事兒(書評)
    我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兒》四刷明事這次看得很快放假開始看兩三天看完一本還挺快的
  • 《明朝那些事兒》:3000萬人因為這本書愛上了明朝,愛上了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迄今為止累計銷量已超過千萬冊,創下中國圖書銷量奇蹟,成為無數人口口相傳的經典佳作。那麼為什麼那麼多人寫明史,偏偏當年明月和《明朝那些事兒》大火了呢?如今讀完整套書後再回來看當年明月的成名史,發現並不是白話歷史成就了他,而是他一手捧紅了純粹的「草根白話史」。所以《明朝那些事兒》這麼多年,一直被模仿,卻從未曾被超越。2.作者清醒的意識:興趣變成了工作,興趣就消失了當年明月的大火是個意外,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火從來就不是他的目標。
  • 明朝的精彩遠不止《明朝那些事兒》!
    得益於《明朝那些事兒》的火爆,明朝眾多的奇葩皇帝、殘酷的政治、長期的軍事鬥爭、援朝抗日的偉業、倭寇騷擾的抗戰先聲,前赴後繼的錚錚忠臣,兩面三刀的背叛者,喪盡天良的小人……只是許多讀者開口閉口都是《明朝那些事兒》,拿現代觀念去調侃古代,用戲說的心態去讀歷史,用想當然的觀點去推演歷史,難免有些驢唇不對馬嘴。
  • 社會最大的悲哀,不是壞人的喧囂,而是好人的沉默
    其實我並沒有指望我的朋友會跟我碰撞出什麼更好的語言,但是我無論如何都沒想到 ,她說:「你的想法太偏激了,現在都這樣兒,就你事兒多!」我驚呆了,中國是我的家,我希望我的家越來越好,真的想不明白,她為什麼會有如此想法,其實說到這兒的時候,我想起了英語中有個短語叫elephant in the room(房間裡的大象),意思是一些非常顯而易見的,可是卻一直被忽略的問題。
  • 《默片解說員》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
    不過片中強調的「好人未必就是好人,壞人未必就是壞人」,這一點值得推敲。只能說,大部分人都是模稜兩可的,但是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名副其實的好人和名副其實的壞人,絕不有半點模稜兩可。或者被吹噓和神話的,比如美利堅聯盟國的總司令羅伯特·李,這是個壞人,一個寧願支持奴役人類的奴隸制帝國,而不願為解放奴隸的祖國效力的萬惡不赦的奴隸主。
  • 佛說:好人並不是命短,而是壞人太惡
    文|樵風我喜歡好人,也一直努力做一個好人,好人能夠給人帶來無窮無盡的溫暖,以及堅如磐石的安全感,所以每一人都喜歡和好人在一起相處,在一起的時候就像回到了童年,彼此之間可以真誠的對待,敞開心扉,沒有任何遮遮掩掩。
  • 《明朝那些事兒》裡面的歷史都是真的?
    明朝那些事兒 作者 當年明月先給你看看一段我的摘錄,再回答問題:01人性至善這之後的五年,紀姑娘的這個孩子一直在宮中生活。敏,同安人。《明史 列傳第一》04再看完這段,我可以肯定明朝那些事兒說的是真的了。那現在你有什麼感覺?是不是覺得,比明史味同嚼蠟的記載更為震撼?
  • 《明朝那些事兒》真的是無腦明粉的孳生地麼
    先說結論:所謂無腦明粉,就是認為明朝都是好的,其本質是對比清朝,認為異族統治的清朝不好。其實這些人要是真的仔細的看過了那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就不會變成無腦的明粉,不會把什麼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掛在嘴邊,也不會吧魏忠賢當成大忠臣,更不會認為有明一代老百姓安居樂業了300年。
  • 《明朝那些事兒》一炮而紅,作者當年明月卻選擇沉寂
    這部神一般的歷史小說《明朝那些事兒》就是由名不經傳的石悅所寫。1979年出生的石悅,是個地地道道的山東人,骨子裡就刻著豪邁大氣的靈魂。石悅的童年和學生時代都兢兢業業,他努力完成自己的學業考上了——公務員。文科出身的他對歷史有著格外深厚的感情,這份熱愛讓石悅傾心研究於各種歷史書籍,無論是野史還是官方出版的歷史書籍,都是他最熱愛的選擇。
  • 鬢邊不是海棠紅曹貴修是好人是壞人 曹貴修古大犁結局如何
    鬢邊不是海棠紅曹貴修是好人是壞人 曹貴修古大犁結局如何  曹貴修與程美心曾經是一對戀人,可是曹貴修離開程美心去打仗,為的便是回來娶程美心。可是等他回來後,程美心竟然成了自己父親的六姨太。這讓曹貴修很崩潰,可是他並沒有報復任何人。
  • 《明朝那些事兒 第十部》--朱翊鈞 01-06
    明朝那些事兒 第一部》--朱元璋 10-16《明朝那些事兒 第一部》--朱元璋 17-22《明朝那些事兒 第一部》--朱元璋 23-28《明朝那些事兒 第一部》--朱元璋 29-34《明朝那些事兒 第一部》--朱元璋 35-40(全)《明朝那些事兒 第二部》--朱允炆、朱棣 01-07《明朝那些事兒
  • 讀書|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 人應該怎樣活
    讀書 |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 人應該怎樣活 2020-09-25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不是藥神》世上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
    看了《我不是藥神》,很多人對程勇的人設產生了疑問。說起來,程勇算不算一個好人呢?黃毛等人卻不能接受,因此大家都走了留下了程勇一個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就像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道極致的灰。
  • 鬢邊不是海棠紅曹貴修是好人還是壞人 結局是什麼
    鬢邊不是海棠紅的壞人程美心當初喜歡的人是曹大公子曹貴修,可惜那時候曹貴修無權無勢,程美心就拋棄了他,選擇嫁給曹司令。難道曹貴修那麼恨曹司令是因程美心?從他和程鳳臺交談中得知,他和曹司令雖然是父子,但是道不同不相為謀,還讓程鳳臺想清楚,別糊裡糊塗當了別人的棋子。
  • 好人與壞人的界限
    看看身邊的人就知道,我們姑且稱為「好人」的正面角色,不會好得完全沒有雜念,「壞人」也不會壞到無可救藥、毫無可取之處。 國內外的影視劇在表達上存在很大差別。 相比之下,國外作品的劇情一般更具有邏輯性,角色也更顯得飽滿,每個人身上都能看見光輝和陰暗面。
  • 《明朝那些事兒》——那個「不太正經」的歷史書
    後來重溫《明朝那些事兒》的時候,發現這句話當年明月寫在第七部,在帝王將相的傳奇之後,他寫了徐霞客的故事,然後寫下了這句話。從此石悅脫下了當年明月的青衣,去過他自己想要的生活了,明月依舊在,終不似,少年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