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就物來說,我們大多會有個很客觀的評價。
一顆蘋果,我們可以客觀地說它是好的,還是壞的;人的身體,我們也可以客觀地說這個身體好,這個身體很糟糕。細胞決定了生物的好壞程度。
一件衣服,我們可以客觀地說它是好的,還是壞的;電冰箱,我們也可以客觀地說它是好的還是壞的。破損程度以及能不能繼續工作決定了靜物的好壞程度。
一幅畫,我們沒辦法客觀的說它是好的,還是壞的;一篇書法,我們也沒辦法客觀的說它是好的,還是壞的。審美的不同決定了藝術品的好壞程度。
論事來講,它同藝術品一樣,好壞的評價是主觀的。
就拿「綠色通道」來講,昨天我聽到了兩個有意思的對話:
A:「綠色通道」這事兒不好。我孩子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在幼兒園時的各方面表現就優於其他同學,老師都說這孩子未來可期。但上小學的時候,沒能進市裡重點。因為我們沒有買學區房,因為我們沒能上附屬幼兒園。
B:那我跟你不同,我的孩子很普通,普通到沒有什麼存在感。天賦這事兒是註定的,改變不了,但有了「綠色通道」,至少可以通過大人的努力,讓孩子也接受好的教育。憑什麼只有聰明的孩子可以上重點?
A:那憑什麼聰明的孩子要被「綠色通道」擠掉?
B:那如果都是各憑實力,那些不夠聰明,每天特別努力,卻還是怎麼都趕不上那些聰明孩子「隨便一學」的孩子就活該普通嗎?
……
當你是受益方的時候,你不會覺得這件事情不好,但當你覺得這件事情損害到你的自身利益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不好。
這世上,就沒有絕對的公平,唯一的公平就是所有人都會有不公平。
拿人來談,好壞的評價不僅僅是主觀的,還是受最終導致的結果而客觀判斷的。
一個人對你好,你就會主觀覺得他是個好人,如果一個人傷害了你,或者損害了你的利益,你就主觀覺得他不好。甚至一個人只是跟你的三觀不同,你也覺得他不好。
對於人來說,好壞是最難界定的。
一個天天做好事的人,突然有一天,做了件壞事,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一個做了很多壞事的人,後來做了件好事,悔過了,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一個為了給母親籌緊急醫藥費去搶劫的人,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從孝道來講,他是個孝子,是個好人,而對於被搶的人和社會道德及法律來說,他是個搶劫犯,他不道德,他是個壞人。
一個母親因為太過寵愛孩子,從小什麼都慣著、寵著,導致孩子長大了啥也不會,還蠻橫無理,危害社會。這個母親是好人還是壞人?
主觀來講,她愛自己的孩子,給他最好的保護和物質,沒有錯,在孩子眼裡,她是個好媽媽。客觀來說,她的溺愛導致了以後孩子的不幸,從後來孩子的狀態以及社會發展來看,她不是個好媽媽。
好與壞,從導向來看,是共存的。就像《塞翁失馬》裡一樣,壞可以導致好的結果,好也會導致壞的結果。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吶,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心態咯!